应用化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370/TQ
国际标准刊号:1671-3206
主办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查看应用化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电视》电视科技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塑料助剂》化工工程核心论文

  【杂志简介】

  《应用化工》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论与综述、科研与开发、分析测试、应用技术、新技术介绍。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可见光条件下Hg掺杂ZnS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詹东平,黄笛,王攀,蔡宽,顾彦,ZHAN Dong-ping,HUANG Di,WANG Pan,CAI Kuan,GU Yan

  N,N-二甲基甲酰胺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结构参数和形貌的影响 张发谦,金效齐,张燕娜,韩静,武霞,ZHANG Fa-qian,JIN Xiao-qi,ZHANG Yan-na,HAN Jing,WU Xia

  高盐度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压与底物有机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付国楷,雷莉,张智,吴越,FU Guo-kai,LEI Li,ZHANG Zhi,WU Yue

  硫化氢腐蚀产物氧化历程的研究 解树旺,张振华,赵杉林,XIE Shu-wang,ZHANG Zhen-hua,ZHAO Shan-lin

  可生物降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夏木西卡玛尔·买买提,古丽米热·吐尔地,伊尔夏提·地里夏提,于二雷,吾满江·艾力,Xamxikamar·Mamat,Gulimire·Tuerdi,Yierxiati·Dilixiati,YU Er-lei,Wumanjiang·Eli

  新型聚席夫碱及镍配合物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冯照喧,吴有智,张定军,何玲,郜杰昌,张晓婷,FENG Zhao-xuan,WU You-zhi,ZHANG Ding-jun,He Ling,GAO Jie-chang,ZHANG Xiao-ting

  以环己胺为模板剂麦羟硅钠石转晶制备镁碱沸石 王瑜,吕天明,史丽,孙江波,张守磊,孟长功,WANG Yu,L Tian-ming,SHI Li,SUN Jiang-bo,ZHANG Shou-lei,MENG Chang-gong

  优化超声萃取滩涂底质中石油烃总量的研究 樊鑫,赵新达,杨大佐,赵欢,周一兵,FAN Xin,ZHAO Xin-da,YANG Da-zuo,ZHAO Huan,ZHOU Yi-bing

  ZSM-5改性酚醛树脂基多孔炭膜的微观结构研究 张兵,江园,吴永红,周佳玲,赵丹丹,王同华,ZHANG Bing,JIANG Yuan,WU Yong-hong,ZHOU Jia-ling,ZHAO Dan-dan,WANG Tong-hua

  不同工艺条件下污泥培养及其性能研究 凌琪,刘明亮,伍昌年,张贤芳,唐玉朝,潘法康,曾麒峰,方涛,赵秋燕,鲍超,LING Qi,LIU Ming-liang,WU Chang-nian,ZHANG Xian-fang,TANG Yu-chao,PAN Fa-kang,ZENG Qi-feng,FANG Tao,ZHAO Qiu-yan,BAO Chao

  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以科技进步推动新疆巴州石化工业发展

  摘 要:近几年,新疆巴州石化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原油的产量和加工量在同比过程中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在扩大生产的同时,还保证了该地区经济的循环发展,通过采用最新科学技术促使了巴州地区的石化工业发展更加健康和稳定。

  关键词:科技进步,新疆巴州,石化工业

  科技创新是巴州石化工业进行产业调整优化以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巴州石化工业在今后将要面临的第一要务。虽然巴州地区的石化工业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开始注重科技的创新,但是相比于世界范围内的通过科学技术来推动工业发展的地区和企业,其差异仍然十分的明显。

  应用化工最新期刊目录

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合成及应用————作者:孙晓辉;赵众从;胡名家;徐德培;陈秋宇;侯艳鑫;肖银宝;

摘要: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SYTY特性黏数和固含量达到989 mL/g和47.4%。结构表征显示,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室内试验发现0.05%-0....

不同再生回收老化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研究————作者:刘富强;郭平;赵桂娟;马庆伟;弓锐;孙巧红;白雪晴;

摘要:为研究不同再生回收老化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通过系列室内试验对新沥青和再生剂再生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收老化沥青的针入度和15℃延度较新沥青显著降低,60℃动力黏度则明显增大。新沥青可改善回收旧老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针入度和15℃延度随回收旧沥青掺量的增大逐渐减小,软化点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反。从动力黏度角度可知,新旧沥青的掺配将有利于沥青更好的发挥其高、低温性能。两种再生剂均可再生老...

可见光协同Cu2O/BiFeO3活化过硫酸盐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作者:黄雪茹;辛蓓雨;杨学武;张敏涛;郭冀峰;

摘要: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2O/BiFeO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2O/BiFeO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2O含量为3%的Cu2O...

辉绿岩粉强化水泥系阻隔墙的抗侵蚀性能研究————作者:伍念佳;赵勇胜;吴政宏;

摘要:采用辉绿岩粉强化水泥系阻隔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极端酸性(pH=1)、极端碱性环境(pH=13)和Pb2+污染液(1000mg/L)下的防渗实验、阻隔实验和开放性浸泡实验,研究了辉绿岩粉添加量对水泥系阻隔墙的防渗性、阻隔性和兼容性。通过对比渗透系数、渗出液污染物浓度,辉绿岩粉掺加量为14%(质量分数,下同)的阻隔材料分别在极端碱性、极端酸性和铅污染液渗透145 d后,渗透系数分...

S掺杂Fe2O3纳米片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作者:刘兴旺;李刚;王开鹰;

摘要:通过酸洗预处理和后续的阳极氧化工艺,直接在304不锈钢基底上生长出Fe2O3纳米片,制备基底与电极材料一体化电极。为了提升Fe2O3纳米片电化学性能,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对其进行掺杂处理。S元素与O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更易取代Fe2O3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清洁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吴振群;常鸿;欧国标;张振涛;李晓琼;徐鹏;杨俊玲;张化福;戚富强;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成为必由之路;进而概述了我国传统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煤炭加工技术、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煤炭燃后处理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随后,对新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

QH-103长寿命气相脱氯催化剂及应用技术研究————作者:杨金明;李洪斗;王旭忠;王荣涛;玄君;杜守莲;马玉雪;路传瑞;

摘要:针对重整氢气脱氯催化剂使用寿命低、易板结、有效氯容难以发挥的问题,采用氧化锌、凹凸棒土、碳酸钾、拟薄水铝石作为催化剂制备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同时研究了纳米纤维素对催化剂氯容的影响,确定了纳米纤维素的最佳用量为0.3%。采用QH-103B分子筛保护剂作为催化剂床层保护剂,确定了最佳使用用量为30%。研发的QH-103系列催化剂应用寿命达到53个月(不含检修时间),效果优异。目前QH-103...

光伏组件晶体硅回收的现状与展望————作者:王志豪;郭少青;卫贤贤;高丽兵;曹艳芝;杨万全;

摘要: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之下,光伏组件作为一种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目前第一代光伏组件已达到寿命期。由于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板含有大量的硅,因此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回收硅成为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回收硅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热解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热解复合法等。其中单一的物理法回收效率较低,物理化学热解复合法回收效率较高。目前上述方法均主要处于研...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作者:庞俊峰;宋惠康;唐天杭;雷洪鸣;刘晗;陈扬;黄亚继;

摘要: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二噁英、重金属及各类杂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推动飞灰的资源化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试点示范。本文对焚烧飞灰的定义及理化性质进行了阐述,系统分析了重金属固化和水洗脱氯等前处理方法。重点探讨了高温熔融、高温烧结与低温分解三种资源化利用路径,并比较了当前主流处理工艺的原理与应用现状,为...

新型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吸附水中铅离子、亚甲基蓝、结晶紫的性能研究————作者:彭勇涛;梁艳;谢湉;黄河;

摘要:合成了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改性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MA/AA),并用于吸附水中的铅离子(Pb2+)、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研究了溶液pH、MA/AA分子量和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高分子量MA/AA改性的Fe3O4<...

一种耐高温双酚A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作者:乔子航;徐超;王娜娜;李杉杉;周存;

摘要:为了制备良好表面活性和优异耐热性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以双酚A聚氧乙烯醚(BPE-6)与五氧化二磷(P2O5)为原料进行磷酸化反应,探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水解反应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磷酸化反应投料比n(BPE-6):n(P2O5)=3:1、60 ℃反应2 h、水解反应中加水量为...

污水厂沉砂-初沉系统对无机砂的削减特征分析————作者:敖良根;阳康;吉晓鹏;孙通;王靖;龚镜宇;潘伟亮;

摘要:通过对重庆某污水厂沉砂-初沉系统长期监测,厘清了无机砂在该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进水无机砂粒径在100 μm以下的含量达到80% ~ 90%,平均体积粒径为40~70 μm,降雨时污水厂进水无机砂含量会增加。沉砂池出水的无机砂平均体积粒径为29~41 μm,而初沉池出水则降至20~27 μm。现有旋流沉砂池对进水中无机砂的平均去除率仅为7.7%,初沉池为76.9%,15.4%的无机砂进入生化池。污水厂...

pH调控型多效煤层润湿反转剂的研究————作者:张兴巧;李小江;杜小亮;贾振福;张瀚;黄辉荣;

摘要:为解决大规模体积压裂中煤层防水锁促解吸的问题,以马来酸酐(MAH)、乙二胺(EDA)和N,N-二甲基十二胺(DMA12)为原料,制备出一种pH可调控的假双子表面活性剂EBMAA-DMA12,测试了不同pH下EBMAA-DMA12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煤样润湿后接触角的变化,并计算了对煤样的黏附功。结果表明:此假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pH影响行为,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实现表面活性及煤样表面润湿性的改变。...

水滑石基复合氧化物Ce@MgAl-LDH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作者:黄兆城;刘斌;冯泽桐;郭玉华;

摘要:水滑石因其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及层状结构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而Ce被认为是C-C键偶联的活性中心。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元素Ce改性Mg-Al水滑石,并以此为硬模板制备了Ce-Mg-Al三元层状复合氧化物,采用XRD、SEM、TG、FT-IR、UV分析样品的组织形貌与显微结构,同时探究了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MS)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结果表明:Ce可进入Mg-Al水滑石层板;焙烧后得到三元复合氧化物,...

橡胶树新型割胶刺激剂乙烯利吸附材料的筛选及其应用————作者:胡义钰;冯成天;刘辉;袁坤;何其光;王真辉;

摘要:针对现有乙烯利割胶刺激剂在刺激周期内产量存在“增—平—减”现象,导致死皮、胶乳产量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选择硅藻土、纳米碳、白碳黑、活性炭、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粉、腐植酸7中常见的微介孔材料,对其乙烯利吸附及缓释性能进行评价,并开展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白炭黑具有相对较好的乙烯利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达9.59%;添加吸附材料的乙烯利复合膜,在水中浸渍2S其乙烯利释放量在6.55%~8.09%之间,能明显...

近临界水氧化处理核电站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响应面优化————作者:高亚华;郭丽潇;柴涛;张宇航;蒋可为;罗丹;

摘要:本文采用近临界状态的水氧化环境下对核电站使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实施处理。研究采纳了响应曲面法,构建了涵盖温度、压力、反应时长、过氧系数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对各变量的显著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影响反应过程的显著性依次为: 反应温度、停留时间、过氧系数和反应压力。优化工艺条件设定为温度527℃,压力20.8MPa,停留时长37.2分钟,以及过氧系数为2.7。实验验证结...

CO2封存协同提高气藏采收率研究进展————作者:刘业新;柏明星;张志超;杜思宇;王雨童;

摘要:CO2封存协同提高气藏采收率(CO2 storage with enhanced gas recovery,简称CSEGR)旨在将工业废气中捕集的CO2注入衰竭气藏或难以开发的非常规气藏中进行强化采气并将CO2封存于地下。CSEGR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系统论述了CSEGR的机...

超低渗油藏高效渗吸驱油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作者:杨立安;李建山;董奇;王飞;何衡;孟祖超;

摘要: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时所用到的各种驱油剂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驱油剂YMC-1,其配方组成为:石油磺酸钠为0.1650%,木质素磺酸盐为0.0580%,增效剂为0.0820%,SAS为0.0325%。对YMC-1进行了耐温抗盐、乳化、润湿、吸附和驱替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驱油剂YMC-1有良好的抗温抗盐和乳化性能,能明显降低地层对石油磺酸盐的吸附量。此外,YMC-1能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渗...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相态与流变性研究————作者:张倩洁;张旭;高佳佳;段鑫;张冬梅;张婉萍;

摘要: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多种胶束结构,赋予溶液独特流变性质。本文以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例,研究了复配体系形成的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相液晶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各相态有其独特的流变特征。球形胶束表现为牛顿流体性质,黏度分布在1×10-3~2×10-3 Pa·s区间。棒状、蠕虫状胶束高剪切速率下发生剪切稀化,蠕虫状胶束剪切...

牛磺酸钠双极膜电渗析制牛磺酸探索————作者:王新时;朱慧婷;丛梅;赵基钢;

摘要:研究探讨了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在从牛磺酸钠制备牛磺酸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结晶分离法收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使用SED-30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等因素对牛磺酸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的增加,牛磺酸钠的转化率得到提升。在优化条件下,即电极电压为13V、盐碱室体积比为1:1、原料浓度为42.3g...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