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当代电视

《当代电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322/J
国际标准刊号:1000-8977
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主管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上一本期杂志:《聚氨酯工业》化工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应用化工》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当代电视》电视艺术专业刊物。介绍电视艺术发展概况,发表有关分析、评论文章。设有专稿特稿、新作品评、编导演之窗、争鸣园地、台长论坛、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电视艺术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的电视艺术爱好者。

  所获荣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0、2004、2008、2012)

  全国电影电视艺术核心期刊(1992、2000、2004、2008、2012)

  新闻出版社总署社科双效期刊

  中国文联十佳报刊

  杂志栏目

  当代电视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专稿,电视剧场,纪录片,新闻在线,研究与交流,栏目观察,一线心得,产业与管理,荧屏与杂谈,综合报道,TV动态,媒体文摘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观剧絮语——谈《平凡的世界》 刘旭东4-5

  电视剧《生死兄弟情》的三重启示 胡智锋6-7

  解读电视剧《红高粱》中的生命意识与民族精神 李倩8

  从《虎妈猫爸》看现实儿童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杨松山9+20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音乐表达人物和剧情的艺术乐表达人物和剧情的艺术 刘永梅10-11

  电视剧《青衣》音乐审美特征刍议 王珊珊12-13

  从《新京华烟云》看时代变革下的女性群像 黄杰14-15

  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刘婷16-17

  国产宫斗剧的审美价值、困境与出路 贾启红18-20

  宫廷剧对受众价值观的导向分析 高军梅;牛倩茹21-22

  新闻在线

  县级电视台舆论监督之“惑” 边振虎23

  试谈党性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李志文24

  城市台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发展趋势和传播策略 梁晓玲25-26

  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与价值 郭佳;杨锡27

  以“民本取向”为主体思想的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 张永28-29

  探索民生新闻“新常态”——以辽宁省本溪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为例 苏杭30-31

  地方媒体如何报道突发性灾害——以抚顺广播电视台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刘薇32-33

  现代电力期刊投稿: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近年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迅速,且为推动我国电气工程产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关键部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精度,而且对于整个电气工程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智能化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对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器

  智能化技术的产生促进了社会各个生产、生活领域的发展,该项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专家系统、语言识别及处理和机器人系统等。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主要是对同本领域相关的电子电气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研究,力求以先进可靠的技术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将智能化技术和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气工程产业已成为智能化技术领域和电气工程领域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当代电视最新期刊目录

稀释·悖离·道德僭越——国产影视剧反派角色的伦理定位与边界省思————作者:峻冰;杨继芳;

摘要:在近年多部热映热播的国产影视剧中,反派角色的塑造及其传播效应既引起叙事文本的伦理错位,也促成受众对反面人物从同情、同感渐至更深层次的伦理认同及边界省思。创作者的特定叙事技巧所生成的伦理目的—内聚焦感知叙述稀释了反面人物的伦理意图,打破“善-恶”二元对立传统的伦理定位扭转了反面人物固有的道德审判属性;多重角色主体在同一叙事文本中建构起来的复杂伦理关系,也赋予反面人物以一种极具“修饰感”的影像品质和审...

混合的观看框架与美学策略:纪录剧的身份阐释————作者:姚盛仁;

摘要:纪录剧通过影像的展示方式和范畴化来塑造观众的不同期待,在观众心理中创造出真实与虚构混杂的印象,进而成为独立的影像类型。纪录剧具有“模糊性美学”的独特美学策略,能够引起观众对真实性的反思,激发对社会事件的深刻思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混合的观看框架

小程序类微短剧创作提升内容质量路径探析————作者:胡祥;

摘要:近年来小程序类微短剧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互联网内容生态的重要创新风口。小程序类微短剧整体上存在精品化程度不高以及内容低俗化、同质化、“悬浮化”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创作者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迎合受众需求、产业运营模式阻碍创新等,损害了网络视听行业健康发展。小程序类微短剧既具有传统影视创作的审美特点,又具有跨媒介传播属性,应端正创作态度,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强化艺术创新,提升审美...

网络微短剧的情感与情动生成机制探微————作者:杨紫月;

摘要:在艺术作品的生成、传播和审美体验中,情感与情动的相互作用复杂且不可分割,二者既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一体,也不能被完全剥离开来。微短剧基于情感计算与设计下的强感官刺激、快节奏压迫、非逻辑转折与期待管理的情感生成机制,利用想象力魅力和非自觉记忆来激发观众的情动潜能

无线电影:中国早期的电视想象与电影媒介考古————作者:黎万峡;

摘要:无线电影是现代时期人们对电视的技术误认,以“想象媒介”的方式彰显了早期的媒介变革观与媒介时空观。其切合了电影在整合视听感官之后“超越时空”的现代化渴求,镌刻着人类想随时随地享受视听延伸的欲望,且早期媒介想象与当下的视听形式产生呼应。将无线电影看作中国早期视听媒介考古的关键一环,可以在媒介的想象与复现中重思视听媒介进化史

网络微短剧加速美学的四重维度————作者:吴铁;袁静怡;

摘要:网络微短剧的加速美学特征,具体蕴含在文本间性下的沉浸式体验、有限时长下的高密度叙事、爽感情节下的高情绪供给以及垂类内容下的圈层效应这四重维度之中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表达、内容构建和解说词呈现————作者:李金梅;

摘要: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视听表达和内容构建、解说词呈现等方面不断革新,以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和主流价值询唤。具体表现为通过科技赋能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影像和数字化手段去呈现历史变迁、王朝兴替;以生动的画面造型、鲜明的画面色彩和多样化的配乐重塑历史题材纪录片艺术表意形式,丰富视听表达;通过挖掘真实历史背后的故事,突出历史的戏剧性;以多重叙事视角的切换,赋予历史事件或人物深切的人文关怀,从而引发观众共鸣。在...

数智时代微短剧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经验、问题反思与提升路径————作者:邵将;

摘要:网络微短剧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微短剧创新发展的灵感宝藏。在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软表达”并“活起来”“火起来”的时代语境下,近年来一批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传统文化题材微短剧既保留了中华传统审美意蕴,又融入了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沉浸式体验。在梳理创作经验并进行审美纠偏的基础上,传统文化题材网络微短剧可以努力探索以数字技术赋...

非遗微短剧的叙事策略、文化逻辑与突围路径————作者:王堉程;

摘要:非遗微短剧是揭示文化深层价值、塑造民族身份认同以及推动非遗活化传承的有力载体,通过“微短剧+”模式,实现了非遗与文旅、教育、电商等多领域融合,显著拓宽了传播渠道,在架接传统与现代、激发国潮新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遗微短剧巧妙运用网感化叙事、平民化视角及场景式体验等策略,有效吸引年轻受众,引发文化认同,但同时也面临创作团队专业性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商业化运营与文化传承难平衡等挑战

智媒深融视域下文化传播的新质生产力转向与语态升维——以“央博”数字平台为例————作者:刘倩杰;

摘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央博”数字平台,借新技术之力深度整合传统媒体、线下文化展馆、文化景区等资源,赋能传统文化的传播升维。“央博”数字平台的建设聚焦三大核心领域:主流媒体传播内容的衍生、数智媒体生态体系的构建以及全媒体对外传播机制的建立,以全方位、多视角的方式,向全球观众呈现中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彰显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纪录片《定风波》的叙事策略与审美意蕴————作者:刘佳富;

摘要:纪录片《定风波》立足真实历史进行主题建构与叙事演绎,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精心选取苏轼人生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仕途生涯作为叙事节点,多维度展现苏轼的政治抱负与儒者情怀。在叙事策略上,该片通过历史故事的经典叙事演绎、生动有趣的美食文化导入和生活化的细节拼贴,旁白讲述和朗诵动画等综合运用,营造出独特的历史人文情境,实现具象化的情境再现。在审美意蕴表达方面,该片通过主客体与时空交互的意境营造,展现人文情怀...

作为过渡性客体:团综的创作机制探析————作者:王晓琳;

摘要:在融合语境中,粉丝对明星团体的关注可以通过情感枢纽迁移至以该人物组合为叙事焦点的团综中,并且此种迁移能够持续延伸,衍生出内容矩阵。团综是粉丝与偶像、自我与外界之间的过渡性客体,使粉丝在观看中强化自我实现和情感认同,缓释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焦虑,构成安全屏障,并在发现与创造的游戏中生发愉悦体验。由于团综在粉丝群体间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制作方可以在不断迭代的展演方式中借势挑起探寻并再创作人物关系的乐趣,从...

《甄嬛传》故事世界的互文建构及跨媒介叙事————作者:施畅;赵萱飞;

摘要:《甄嬛传》的互文故事创作者使用“人物视点转换”和“世代更替”两款“探照灯”,不断扩展着故事世界的边界,研究型粉丝乐此不疲收集知识、钻研细节,探索游历故事世界,而盗猎者们则快意地开展文本盗猎,以“重生文”等同人创作挑战甚至颠覆典范版本的权威叙事,体现了现代人对弱者命运的体察及女性主义观念的兴起

文艺传统的当代延伸:论中国综艺节目中的“诗乐舞”审美精神————作者:彭宇灏;

摘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之下,综艺以何种方式开展审美实践成为行业探索热点。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秉承传统文艺“诗乐舞”一体的审美精神,经过与现代视听手段的互相激发,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视听品种的审美特性,在新的文化“双创”语境下完成了视觉、听觉和想象层面的融合共生,展现了以“意境”为旨趣的东方美学,形成了全新的话语方式和美学风格

日本当代动画的受众市场分层探析————作者:刘天豪;张丹琳;

摘要:日本当代动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周期发展,其规模化收编的受众也在类型、代际、性别、国别等变量的作用下不断裂变、分层。日本当代动画受众市场的分层高度取决于深层次的御宅性审美意识流变,继而在各个层级乃至同一层级中形成了既统一又对立的景观;受众分层降低了单层作品的利润,类型开始尝试在纵向和横向上合并,而因性别、国别导致的分层矛盾则因观念和语言壁垒变得调和不易

浪漫记忆的“匣”与“钥”:荆楚文化纪录片的记忆之场构建————作者:吴静;李燕群;

摘要:重温荆楚文化精神、重构荆楚文化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荆楚文化纪录片创作的要旨。荆楚文化纪录片从浪漫记忆的储存、拓展和激活三个维度构建荆楚文化记忆之场,隐喻性符号、空间化体裁和流动性媒介技术是其主要构建方法

世俗的童话——网络微短剧的话语逻辑————作者:王颖倩;邱章红;

摘要:网络微短剧遵循着与童话类似的故事讲述底层逻辑:具备了童话思维,各种社会性话题都以奇观方式得以解决,大大提升和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导入了大量童话要素,如幽默、魔法、变形等,摆脱了传统影视叙事程式,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叙事框架;采用了与童话故事相近的讲述方式,能够将各种道德规训转化为满足、陪伴、引导和成长,在现实世界之外编织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美兰德数据

摘要:<正>2025年2月电视综艺2月,春节档电影市场高热赋能电视大屏。CCTV-6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联动《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高热电影,发布相关内容持续吸引网友关注热议。音综持续领跑市场,湖南卫视《声生不息大湾区季》收官,以音乐为载体,讲好粤港澳文化交融、城市发展故事,位列本月榜单第二。游学体验类节目多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第四季以音乐诠释中轴线文化内涵与时...

《当代电视》2025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摘要:<正>《当代电视》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现发布2025年度重点选题以供参考,诚挚欢迎学界同仁鼎力支持,踊跃来稿。投稿邮箱:dangdaitv@vip.163.com1.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电视和网络视听艺...

改革风云·自我觉醒·价值重塑——时代创业剧的叙事策略与现实关怀————作者:梁振华;张熹;

摘要:时代创业剧关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家这一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诞生的新兴社会群体,聚焦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及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在表现对象和叙述方式上都显然有别于年代剧、职场剧的电视剧类型。呈现经济改革风云、书写人物自我觉醒和重塑转型价值,彰显时代创业剧的叙事策略与现实关怀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当代电视》电视科技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413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