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合成纤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合成纤维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方面的技术成果,介绍世界合成纤维工业的科技发展方向。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5)
Pж(AJ)文摘杂志(俄)(2005)
中国期刊方阵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行业论坛、研究论文、测试与标准、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设备电器、油剂助剂、行业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芴基氨基二甲基钛配合物芴环上取代基对乙烯聚合的影响 李天佑,郭敏,史新豪,蔡正国,LI Tian-you,GUO Min,SHI Xin-hao,CAI Zheng-guo
提升国内化纤工业技术水平,为行业转型创造条件(二) 芦长椿,LU Chang-chun
辐照交联中密度聚乙烯中空纤维管的结构与性能 阙亦云,赵改平,李兆敏,邓智华,朱姝,余木火,QUE Yi-yun,ZHAO Gai-ping,LI Zhao-min,DENG Zhi-hua,ZHU Shu,YU Mu-huo
羽绒棉纤维的性能测试及其静态热性能研究 张振方,王梅珍,林玲,万明,王瑄,ZHANG Zhen-fang,WANG Mei-zhen,LIN Ling,WAN Ming,WANG Xuan
267 dtex/288 f竹炭涤纶预取向丝的生产开发 崔利,庄耀中,姚敏刚,赵成署,顾自江,CUI Li,ZHUANG Yao-zhong,YAO Min-gang,ZHAO Cheng-shu,GU Zi-jiang
500 dtex/68 f聚酰胺6高强丝的生产设备与工艺 宋建生,SONG Jian-sheng
聚苯硫醚的氧化特性及抗氧化处理研究进展 周旭晨,程博闻,张马亮,李振环,ZHOU Xu-chen,CHENG Bo-wen,Zhang Ma-liang,LI Zhen-huan
玄武岩纤维在载体方向的应用现状 姚勇,陈中武,鲜平,曹柏青,YAO Yong,CHEN Zhong-wu,XIAN Ping,CAO Bai-qing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郭昌盛,杨建忠,GUO Chang-sheng,YANG Jian-zhong
Supercool纤维织物的导湿透水性能 罗栋,LUO Dong
服装用衬经蒸汽熨烫后尺寸变化的试验方法 张宝庆,董亚芳,李桂梅,ZHANG Bao-qing,DONG Ya-fang,LI Gui-mei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基于钢筋结构质量检测问题探讨
摘 要:钢结构钢筋是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其中钢筋连接最常规的是焊接,但是因为焊接工作人员水平不到位以及环境恶劣造成的工作要求不达标等失误。基于此,就钢筋在进行焊接试验中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希望以此能够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钢筋结构,质量检验,结果,原因分析
一、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钢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会因为钢筋材料、实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以下就几种比较明显的失误进行分析。
合成纤维最新期刊目录
原液着色技术在涤纶长丝生产中的应用与性能研究————作者:顾建华;童维红;李兵;李众;刘永胜;
摘要:为了深入探讨原液着色技术在涤纶长丝生产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综述了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原液着色涤纶长丝中色母粒添加量对聚酯切片的特性黏度、预取向丝(POY)动态热应力及POY摩擦因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着色剂粒径、分散剂种类及加工工艺,提高了着色剂在母粒中的分散效果,有效阻止了着色剂颗粒的团聚,提高了颜料粒子的分散稳定性
特种规格烟用醋酸纤维丝束的质量控制————作者:吴漫漫;赵凯;李磊;
摘要:特种规格烟用醋酸纤维丝束生产过程中存在卷曲状态不良、水分含量波动大、吸阻变异系数大等问题,导致客户的使用效果不好。从两个方面进行品质控制:规格设计方面,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改、试验,确定符合生产需要的规格设计;生产工艺方面,在原辅料、过程管控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确定合理生产工艺条件
炭纤维与碳纤维命名规范性的探讨————作者:郑艳军;马红霞;顾腾达;王志远;刘娴;
摘要:通过分析炭纤维与碳纤维的词义与术语研究,结合碳纤维与炭纤维的制备工艺和成形特点等,进一步分类与区别几种不同碳纤维与炭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对可能造成歧义的一些纤维命名提出了建议
PAN基碳纤维原丝结构缺陷的形成与工艺控制————作者:戴景富;贾玉亭;李健卓;陆书来;
摘要:聚丙烯腈(PAN)基原丝质量的优劣是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的重要基础,PAN基原丝内部结构具有复杂的多级结构特征,减少和优化原丝的结构缺陷,可有效提升碳纤维产品的性能。从PAN基原丝生产过程中的凝固成形、干燥致密、蒸汽牵伸工序分别对原丝缺陷的表征和演变进行了讨论,旨在通过优化原丝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实现PAN基原丝和碳纤维工业化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等壁厚碳纤维蜂窝结构织物的设计与织造————作者:常华巧;姜鹏飞;李博;王群;朱梦蝶;
摘要:三维编织蜂窝应用于多领域,可在蜂窝夹层结构中承受剪切力和实现其他功能,是实现夹层结构高弯曲刚度和强度的重要部分。选用T300 1K碳纤维作为原材料,通过织物工艺参数匹配方法设计层间强度高且自由边与接结边等厚的蜂窝材料,完成对碳纤维蜂窝预制体壁厚均一性研究;同时针对小丝束碳纤维蜂窝织物的制备进行优化,改善小丝束碳纤维的起毛断纱现象,实现碳纤维蜂窝织物的高效低损伤制备,成功完成壁厚0.40 mm、边长...
多层阻燃织物热湿耦合过程的理论及数值研究————作者:杨柳;杨建忠;李龙;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将热湿耦合作用理论在“人体皮肤—消防服—火场”模型中进行验证,根据引火源及房屋条件不同设定四种模拟温度条件:900、1 100、1 300、1 500℃,模拟时间设定为15 min。模拟分析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火场内温度场扩散情况,经验证,模拟试验的数据结果与实际火场实际情况相符。火灾仿真模拟技术为阻燃面料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有助于消防服的质量检测
废旧氨/棉混纺织品溶解分离工艺研究————作者:肖俊江;李艳辉;丁坤;
摘要:采用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对废旧氨/棉混纺面料中氨纶进行溶解分离。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固液比、溶解温度、溶解时间等因素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得到优化的溶解工艺条件。经试验发现,纯二甲基乙酰胺法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16,溶解温度35℃,溶解时间90 min,所制备回收的棉纤维比例较高。另外,二甲基乙酰胺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法分离氨/棉成分时,其最佳工艺为:二甲基...
44 dtex/12 f再生聚酰胺66 FDY的生产工艺探讨————作者:王建虎;张晓芳;
摘要:研究了44 dtex/12 f再生聚酰胺66全拉伸丝(FDY)的生产工艺,探讨了再生聚合物熔体制备、分子质量及分布、纺丝组件过滤精度、纺丝温度、缓冷温度及高度、侧吹风条件、热辊温度、拉伸倍数等工艺参数对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固相增黏温度与时间、(305±2)℃纺丝温度、295℃缓冷温度、(20±2)℃侧吹风风温、0.10~0.15 m/s风速、65%~70%湿度等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生产稳...
Lyocell工程中安全阀的选用及管道分析————作者:李倩;田玲;房铠;王立强;李少杰;
摘要:介绍了安全阀的分类、安全阀的启闭过程与容器压力的典型关系、安全阀泄放量的计算工况选择及原理、超压原因。通过某Lyocell工程项目实例,对最重要的出口关闭工况和火灾工况下,安全阀的泄放量及喉径的计算进行了举例,明确了安全阀的选取过程。最后对安全阀的管道设计和安装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工程设计人员在安全阀选取时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
高温乙二醇冲洗对聚酯真空管道疏通效果的研究————作者:戚黎洲;范校华;郭禹曹;陈超;麻臣进;
摘要:在维持系统真空的过程中,缩聚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存在着大量的低聚物,这些小体积粉尘类的低聚物难以排出系统外,会沿着真空系统的喷淋乙二醇管道在系统中不断循环,同时在管道中堆积形成低聚物层,造成管路变细,导致喷淋量不足,影响真空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加装热冲洗管道,对乙二醇喷淋系统进行优化
PTA氧含量分析仪在线分析系统的优化————作者:赵磊;徐捷;陈仁来;
摘要:根据氧含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从水洗系统、取样管线系统、稳压系统和分析小屋空调系统等方面分析了系统中偶尔产生水汽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当水洗流量为4 L/min,取样管线采用电伴热,全年控制在25℃以上,旋风制冷温度冬季温度控制在(5±1)℃、夏季温度控制在(15±1)℃,空调冬季温度控制在(22±1)℃、夏季温度控制在(27±1)℃时,各月进水频次明显减少,测量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验证了此次...
杜邦聚酯装置大气腿堵塞影响及处理机制探讨————作者:田星;高建龙;钱曦明;陈晖;
摘要:研究了杜邦聚酯装置终聚大气腿堵塞的影响、原因、判断、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通过对聚酯装置大气腿堵塞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堵塞问题的主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处理堵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提升聚酯装置的真空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作者:黄子欣;祝嗣垚;刘万双;
摘要:以生物基香草醛(VAN)和4,4'-二硫代二苯胺(AFD)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亚胺和二硫双动态共价键的环氧固化剂(VAN-AFD),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固化剂的化学结构。利用VAN-AFD对环氧树脂单体进行固化,得到的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70.3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2℃。由于在环氧树脂交联结构中引入了两种动态共价键,VAN-AFD固化的环氧...
高铁列车地板型腔颗粒阻尼隔热防护分析及优化————作者:罗元易;白兆阳;肖望强;蔡志钦;
摘要:以车体地板型材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型腔内颗粒阻尼材料不受损害为目的,结合车体焊接工艺,研究了车体型材焊接过程中型材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探究了SiC气凝胶在不同工况下的隔热能力,对比了SiC气凝胶和SiO2纤维隔热毡的隔热差异。进一步对隔热层厚度尺寸以及设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在满足防护要求的且不影响阻尼效应的隔热层的最小厚度,使结构在质量以及隔热性能方面达到最佳效果,为车体型腔中颗粒阻尼材料的热防护...
锥形壳体等壁厚缠绕设计研究————作者:张星星;陶未来;张世伟;
摘要:复合材料锥形壳体结构在进行螺旋缠绕时,通常情况下,直径小的一端壁厚大于直径大的一端,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条件下,壁厚较厚的一端相对富余,一定程度上造成纤维材料的浪费。基于CADWind软件对复合材料锥形壳体等壁厚缠绕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整体成型工艺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作者:雷智博;徐小伟;惠佳;唐珊珊;王碧琳;陈曦;
摘要:应用整体成型工艺制备了夹芯结构复合材料试验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型工艺对平面拉伸、三点弯曲和面/芯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胶接成型试验件的平面拉伸和弯曲性能最好,共固化成型试验件的面/芯弯曲性能最好。采用共固化工艺制备夹芯结构复合材料时,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压力对面板进行预固化,既能提高制件的表面质量、平拉和弯曲性能,还能保证制件拥有较高的胶接强度
麻纤维增强山地公路斜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作者:杨军;杨炀;陈俊林;
摘要:针对麻纤维在改善山地公路斜坡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将不同比例的麻纤维混入土壤中,对其进行了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以及环境模拟测试,评估了麻纤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低含量下,麻纤维也能有效提升土壤的抗压和抗剪强度。特别是当麻纤维质量分数达到5%时,土壤的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此外,通过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测试,发现含麻纤维的土壤表现出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扫描电...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作者:颜阳;薛彦磊;
摘要:为分析混凝土抗冲击性能与所用纤维参数之间关联性,以聚丙烯腈纤维为例,取纤维掺量为0.6、0.9、1.2 kg/m3,纤维长度为6、9、12 mm分别配制纤维混凝土,同时配制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素混凝土以作对照,分别测试各组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结果显示:采用450 mm冲击高度时,相比素混凝土,掺入聚丙烯腈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破坏情况更小,表明抗冲击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采用不同长度纤维时...
木质素/玄武岩/聚酯纤维复合沥青的优化设计与性能————作者:谢海涛;
摘要:为研究木质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在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配比,开展最优混料设计与流变试验,建立了纤维配比与车辙因子、蠕变速率与劲度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分析不同纤维配比对沥青胶浆性能造成的影响,得到复合纤维最佳配比。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流变性能与响应因子之间存在多种非线性关系,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之间相互作用显著;低温流变性能与响应因子之间呈现多...
熔体直纺生产230 dtex/144 f特黑涤纶预取向丝————作者:汪飞;姚小波;沈小芬;李党;
摘要:采用熔体直纺在线色母粒添加系统生产230 dtex/144 f特黑涤纶预取向丝,对箱体温度、组件砂配、冷却成形条件、上油系统、纺丝速度等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色母粒质量分数为6.8%,箱体温度降低至283℃,组件砂配采用40~60目、210 g,风压为35 Pa,风温为21℃,集束高度为900 mm,含油率控制在0.55%,纺丝速度为2 850 m/min时,可生产230 dtex/...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微细加工技术
- 省级《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 北大核心《化学试剂》
- 国家级百年建筑
- 省级《工程与建设》
- 北大核心《功能高分子学报》
- 国家级《中外能源》
- 北大核心机械科学与技术
- 省级《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 省级《黑龙江造纸》
- 省级安徽消防
- 国家级金属加工(冷加工)杂志
- 国家级《汽车零部件》
- 国家级职业
- 国家级《大众科技》
- 北大核心《山东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车用发动机》
- 国家级供热制冷
- 省级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农机化研究》
- 省级铁路通信信号设计
- 国家级《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 省级环境与发展
- 国家级《有色设备》
- 北大核心非金属材料
- 省级贵州体育科技
- 国家级水运科学研究
- 省级汽车工程师
- 国家级移动电源与车辆
- 国家级 安全.健康和环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