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工业催化》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创刊于1992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工业催化》面向化肥、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催化剂研究、开发单位、生产企业,使用厂家,以及有关的高校和研究、设计院校,旨在促进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业化和催化剂产品的有效应用,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工业催化》主要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8种著名数据库摘录。期刊获得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200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并已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主要引文数据在全国化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综述与展望、石油化工与催化、 化肥工业与催化、 有机化工与催化、无机化工与催化。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可用于富氢重整气中 CO 消除的负载型 Ni 基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斌,姚楠,Liu Bin,Yao Nan
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程金燮,胡志彪,王科,凌华招,邹鑫,徐晓峰,李倩,黄宏,Cheng Jinxie,Hu Zhibiao,Wang Ke,Ling Huazhao,Zou Xin,Xu Xiaofeng,Li Qian,Huang Hong
《工业催化》即将推出“现代催化化学”系列讲座
乙基叔丁基醚合成研究进展 谢小莉,张睿,段超,齐小峰,王红梅,潘蕊娟,黄彦琦,Xie Xiaoli,Zhang Rui,Duan Chao,Qi Xiaofeng,Wang Hongmei,Pan Ruijuan,Huang Yanqi
TiO2对 Ag/Al2 O3吸附剂的柴油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李莉达,李漫天,郑琛,陈晓晖,Li Lida,Li Mantian,Zheng Chen,Chen Xiaohui
高分子负载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苯选择性氯化反应性能 王跃华,李婷婷,任开路,葛裕华,Wang Yuehua,Li tingting,Ren Kailu,Ge Yuhua
晶粒尺寸对 ZSM -5丙烯选择性的影响 王骞,刘其武,李兆飞,薛腾,王一萌,阎立军,庞新梅,Wang Qian,Liu Qiwu,Li Zhaofei,Xue Teng,Wang Yimeng,Yan Lijun,Pang Xinmei
钛硅分子筛中钛原子落位的讨论 杨琦武,耿玉侠,张媛,刘文,马国栋,屈一新,Yang Qiwu,Geng Yuxia,Zhang Yuan,Liu Wen,Ma Guodong,Qu Yixin
EU -1分子筛的合成及碳八芳烃异构化催化性能 王新星,孙晶明,顾建峰,崔楼伟,袁岚,钱晓磊,Wang Xinxing,Sun Jingming,Gu Jianfeng,Cui Louwei,Yuan Lan,Qian Xiaolei
美罗培南合成用钯炭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研究 李岳锋,张之翔,田勤奋,曾永康,曾利辉,Li Yuefeng,Zhang Zhixiang,Tian Qinfen,Zeng Yongkang,Zeng Lihui
国家级期刊投稿范文:地质矿产勘察的方法及防护措施
【摘要】矿产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矿产资源总储量较大,但由于相对人口众多人均量较少使得我国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加上我国矿产资源多分布于偏远地区开采难度大,部分矿石依靠进口来满足工业所需。由此可见,地质矿产勘察对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地质矿产勘察的方法及其防护措施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察,方法,防护措施
一、矿产勘查内容
首先地质矿产勘察是依据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进行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并搜集整理相关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物化探、钻坑探工程等手段和方法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并对所获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找到所研究工作区的矿床。地质矿产勘查是一项性质特殊的生产劳动,它既具有科学实践性又具有生产实践性,是一项具有双重性质的科研生产性工作。其研究的对象是地下矿产资源,研究目的是最终形成储量已探明的工业矿床。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进行分析,探究矿床赋存的规律,并且对矿体的变化特征进行熟悉和掌握,将其运用到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为矿山生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工业催化最新期刊目录
新型精脱硫技术在焦炉煤气深度脱硫中的应用————作者:张钊;许明艳;宣守国;李继聪;周广林;
摘要:针对传统焦炉煤气脱硫技术需要高温,消耗氢气且工艺复杂等问题,开发了常温吸附法新型焦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及配套的脱硫吸附剂,并在300 kt·a-1焦炉煤气制还原铁装置进行工业应用。主要介绍该技术的脱硫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精脱硫后焦炉煤气中总硫质量浓度<0.1 mg·m-3,满足下游甲烷干重整催化剂性能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作者:梁廷廷;
摘要:银催化剂是目前生产环氧乙烷(EO)唯一的工业催化剂,但存在催化剂结构复杂,机理不明确,转化率低、反应物分压低以及循环流及产物分离能耗大,CO2排放量高等问题。单原子催化剂(SACs)凭借高的原子利用率,高活性和选择性以及结构明确,机理清晰,结构与性能可控等突出优点在乙烯环氧化反应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相关催化剂设计策略主要分为单原子热催化剂和单原子电催化剂。本综述详细...
造孔剂引入方式对丁二醇选择性脱水ZrO2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作者:谷甜甜;耿蒙蒙;张志伟;王磊;
摘要:在掺杂Si和La的ZrO2催化剂基础上,通过不同方式引入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以及孔性质,提高1,4-丁二醇(BDO)气相选择性脱水制备3-丁烯-1-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进行物相分析,并且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H3程序升温吸附(NH3-TPD)、CO 焦炉煤气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的应用————作者:李雪;李文惠;张林生;高维恒;王红梅;吴西宁; 摘要:以Al2O3为载体,调控活性组分Co和Mo的含量配比,制备3种氧化型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引入硫化剂制备预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同时考察活性最佳的2-4#催化剂在不同反应工况下对焦炉煤气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oO/MoO3质量比为0.4,反应压力为2 MPa、反应温度为350℃时,催化剂的有机硫转化率最佳。相同制备条件下,器外预... 新型高活性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研究————作者:钟读乐;南军; 摘要:二氧化碳甲烷化是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活性低的现状,以镍为活性组分,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多金属组分高活性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La2NiCoO6。通过SEM、BET表征发现,添加La元素能提高镍系催化剂的分散性和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活性。对催化剂La2NiCoO6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活性... 活性金属含量对多产乙烯原料型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影响————作者:徐景东;李慧胜;艾子龙;陈伟敏;徐人威; 摘要:为了拓宽乙烯裂解原料的来源,同时降低柴汽比,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后作为乙烯裂解原料是重要途径之一。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是影响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核心因素。制备不同活性金属含量的催化剂,并考察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的金属含量有利于提升催化剂加氢能力与开环能力的匹配性。在改质柴油BMCI值≤10时,经催化剂B改质的柴油收率可达57.3%,且反应温度比金属... 纳米管状铜硅催化剂催化生物质基5-羟甲基糠醛选择加氢————作者:蔡昭昊;佟伍镕;刘自力;左建良;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铜硅比的铜硅纳米管状催化剂(Cu-Si-NT),并用于生物质基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加氢制2,5-二甲基呋喃(DMF)反应,探究铜硅比对催化剂结构、加氢性能的影响。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u/Si物质的量比为1∶1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 h、氮气压力为2 MPa条件下,以异丙醇为溶剂兼氢源,HMF转化率为100%,目标产物DM... 降低甲基叔丁基醚产品中甲基仲丁基醚含量————作者:王崇;孙守华;周洪涛;刘晓林;吕晓东; 摘要:介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甲基叔丁基醚(MTBE)装置的工艺流程与反应机理,采用正交实验优化MTBE装置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MTBE装置最佳工艺参数为醚化塔压力0.52 MPa、反应器空速1.26 h-1、醇烯比1.30。通过实验验证,工艺调参数优化后使MTBE产品中甲基仲丁基醚(MSBE)的含量由质量分数约1.5%降至0.6%以下。将醚化蒸馏塔中的原有催化剂更换为CDM催化... 废弃塑料催化降解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邵玉莹;崔楼伟;宋庆锋;丁琪;杨文慧;张林生;栗阳;符迪;安越;周星;王蔚言;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弃塑料给空气、土壤、海洋等带来全方位的严重污染,甚至环境中的微塑料也会通过生物循环进入人体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根据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现状,阐述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几种化学回收废弃塑料方法及新型回收工艺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溶剂解、氢解、光催化降解。总结不同类型废弃塑料所适应的催化降解手段及各类催化剂在催化降解反应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比当前主要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 MoS2/ZnO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四环素————作者:于艳;袁寿丽;唐瑞; 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MoS2/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漫反射光谱等多种测试方法对所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MoS2/ZnO复合光催化剂中,片层结构的MoS2附着在棒状ZnO表面,在可见光区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有一定增强。光照射120 min, MoS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Pt/C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作者:张洁兰;陈丹;颜攀敦;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室温下启动速率快、寿命长的新型能量转化装置,是目前车用动力新能源电池的首选。催化剂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活化极化的关键因素。以苯乙酮缩氨基脲为载体改性剂,以二氯四氨合铂为活性组份,制备质量分数50%Pt/C催化剂。电化学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质量比活性为217.64 mA·mg-1,电化学活性面积为87.63 m... CO2加氢制甲醇用合金催化剂研究进展————作者:高彪;陈栋航;王逸夫;杨彬;郭利民; 摘要: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研究对于我国缓解能源压力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转化路径下,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是决定CO2转化率与甲醇选择性的核心要素。合金催化剂因独特的电子结构与几何构型,在促进CO2活化与加氢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潜力。全面回顾并总结固溶体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特别是铜基、铟基、镓基以及其它新兴合金体系,在... 载体对Cr2O3/Al2O3异丁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作者:孙秋实;刘兵;卓润生;刘新生; 摘要:考察不同温度焙烧的Al2O3载体对Cr2O3/Al2O3催化剂的影响。通过XRD、氮气吸附、NH3-TPD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的焙烧温度不同时,其孔道结构和表面酸性也不同,导致催化剂对异丁烷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和稳定性... 改性Cu-SAPO-34分子筛脱除柴油机尾气中NOx性能————作者:卓大标;陈祖云;朱艺轩;程健维;梁成通;张狄杰;蔡文韬; 摘要: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价格低廉的吗啡啉作为模板剂,新型络合物Cu-TEPA充当铜源兼共模板剂,并通过负载铈元素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升温速率和Ce/Al比对其柴油机尾气中NOx脱除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和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发现,负载铈元素... 系列磷钨钒杂多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作者:呼和;黄梅丽;杨玉婷;刘旭;徐宁;王晓红;王斌; 摘要: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和乙醚萃取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钨钒杂多酸催化剂H4PW11VO40、H5PW10V2O40、H6PW9V3O40、H6P 催化装置油浆组成对固含量检测结果影响的探究————作者:赵振华;张新功;杨朝合; 摘要:油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催化裂化装置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油浆固含量作为油浆系统的重要工艺指标,能一定程度反馈出油浆中催化剂细粉的含量,预测油浆泵及油浆管线的磨损情况,保障油浆系统安全运行。油浆固含量升高受到催化剂跑损量增加和油浆组成变重共同影响,通过应用四组分分析方法探究了油浆组成与固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保障炼厂装置正常运行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油浆组成中沥青质含量变化对油浆固含量的检测结果影响... 负载型多孔陶瓷在环境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作者:花开慧;伍芷菁;佘煜环;王子鑫;郑愚; 摘要:多孔陶瓷由于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和优异性能,在湿敏、气敏、过滤、吸声、隔热保温、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环境催化领域。相较于单独使用催化剂粉体,负载型多孔陶瓷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便于回收、载体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综述了多孔陶瓷在催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汽车尾气、烟道气、印染废水、其他有机物废水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合成气定向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进展————作者:何若南;颜丙峰;秦绍东;李加波;刘意;黄鑫; 摘要:合成气定向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对于提高碳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主要综述合成气定向合成烯烃、芳烃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活性位设计、产物分布调控、C—O键活化与C—C偶联等方面的研究热点,最后对合成气定向转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今后合成气定向转化核心在于实现C—O键的活化与C—C键偶联高效协同、碳链终止的精准控制,实现对产物选择性的有效调控 1,1,1,2-四氟乙烷气相脱氟化氢制备三氟乙烯研究进展————作者:刘力嘉;程浩;林胜达;李玲;张迪;于万金;刘武灿; 摘要:三氟乙烯(HFO-1123、TrFE)作为新型HFOs类制冷剂,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0,百年全球变暖潜能值(GWP100)值仅为0.005,对环境友好且应用领域广泛,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其中,通过1,1,1,2-四氟乙烷(HFC-134a)催化裂解生成HFO-1123,不仅能够降低HFC-134a引起的温室效应,同时还能解决其产能过剩问题。总结了近年来HFC-13... 纳米铝硅酸盐添加剂在混合丁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作者:郝婷婷;张桂生;张硕;王本雷;蒋凌云;王鹏飞;李晨; 摘要:研究了纳米铝硅酸盐添加剂(埃洛石、伊毛缟石和水铝英石)对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与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盐(TPPTS)构成的水相催化体系催化混合丁烯水油两相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铝硅酸盐添加剂可以促进稳定油水乳液的形成。催化剂在这种稳定的油水乳液中能够实现有效的界面催化效应,显著提高混合丁烯的转化率和正异比。反应后,通过简单过滤除去铝硅酸盐添加剂后油水两相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分相,从而实现产品与催...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