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业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模具工业

《模具工业》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5-1158/TG
国际标准刊号:1001-2168
主办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工程师核心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工程机械》机械工程师论文

  【杂志简介】

  《模具工业》是模具专业技术期刊,主要报道各类模具的先进结构设计、理论计算及模具科研成果;各类模具的先进制造工艺;模具新材料及模具热处理方面的经验;模具CAD/CAM技术;模具生产管理经验及各地模具行业活动情况。办刊宗旨:为全国模具行业的生产、技术交流服务,以提高行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振兴模具工业为目标。办刊方针: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技术为主,报道模具行业中实用有效的技术经验。本刊是广大模具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适合厂矿企业、科研单位从事模具生产、管理的人员及大专院校中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各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广西十佳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模具CAD/CAM、冲模技术、型腔模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国外模具技术、国外模具技术、模具行业信息、模具企业经营管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模具制造业装配生产线的优化设计 李柏林,俞爱林,毛宁,陈庆新,LI Bai-lin,YU Ai-lin,MAO Ning,CHEN Qing-xin

  用于自由曲面模具零件的等离子束表面处理机器人轨迹生成研究 冉锐杰,郑志镇,赵航,李建军,RAN Rui-jie,ZHENG Zhi-zhen,ZHAO Hang,LI Jian-jun

  圆弧形钣金件成形工艺研究 李雪芹,陶善虎,LI Xue-qin,TAO Shan-hu

  汽车滑轨安装座级进模设计 杨卓立,张芳顺,YANG Zhuo-li,ZHANG Fang-shun

  后防撞梁安装板级进模设计 周耀红,曹祥盼,巴新安,ZHOU Yao-hong,CAO Xiang-pan,BA Xin-an

  门框铰链安装孔与槽的模具设计 解金榜,曹国英,XIE Jin-bang,CAO guo-ying

  定子扇形片复合模设计 景克义,常晓莉,JING Ke-yi,CHANG Xiao-li

  深孔侧壁冲孔模设计 刘汉雄,王若,万宝文,刘志昌,LIU Han-xiong,WANG Ruo,WAN Bao-wen,LIU Zhi-chang

  多工位冲模调试生产问题的分析 李晓超,赵彦博,崔章辉,高彦伟,李俊峰,LI Xiao-chao,ZHAO Yan-bo,CUI Zhang-hui,GAO Yan-wei,LI Jun-feng

  汽车纵梁冲压工艺分析与改进 付三令,FU San-ling

  可调式废料排出装置结构设计 邹刚,ZOU Gang

  基于Moldflow衣架骨支架浇注系统优化分析 林王仲,沈言锦,LIN Wang-zhong,SHEN Yan-jin

  开关按钮注射模设计 梁国栋,LIANG Guo-dong

  花洒熔接痕产生原因分析 林诗津,LIN Shi-jin

  改进的三板式注射模结构 蔡海涛,CAI Hai-tao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工业锅炉现状及节能减排措施

  摘要: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的时期,工业锅炉的管理使用者更加应该积极进行研究,促进工业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工业锅炉技术的更新换代,真正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中的“节能减排”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分析了工业锅炉的现状,探讨了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措施

  工业锅炉作为我国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的时期,工业锅炉的管理使用者更加应该积极进行研究,促进工业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工业锅炉技术的更新换代,真正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中的“节能减排”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工业锅炉的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所以需要相关部分.人才共同努力,共同为实现我国的宏观调控而努力。

  模具工业最新期刊目录

深度学习与合成数据集的锻模裂纹识别方法————作者:韩尚汝;程联军;

摘要:使用深度学习视觉检测网络的算法进行锻模裂纹图像识别时,存在锻模裂纹缺陷训练样本不足和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使用虚拟模型和物理渲染的方法合成锻模的裂纹样本进行训练,其次在双阶段图像识别模型Faster-RCNN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换为ResNet50加FPN的结构,ROI pooling层换为ROI Align层,在模型中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后的模型在合成锻模...

Plackett-Burman虚拟试验设计的弯管临界支撑间距解析————作者:房忠民;赵晓丹;

摘要:为了解决大型弯管构件在压弯过程中的变形区拉弯效应问题,基于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提出临界支撑间距算法。首先针对管材弯曲工艺进行工程解析,构建临界支撑间距与材料属性、几何特征等关系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指标,即相对临界间距L/d,探讨了L/d与厚径比t/d、相对弯曲半径ρ/d、应变刚模量D、屈服强度σs等因子的规律,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的虚拟试验设计,得到各因子与...

环形零件底部圆角成形工艺研究————作者:陈杨;

摘要:针对某环形零件底部圆角设计要求远小于经验公式计算值的难题,通过工艺参数与模具结构的双重优化,提出了一种多工序成形工艺。采用多次拉深结合外圆翻边及整形工艺,配合固溶热处理与润滑优化,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底部圆角无法贴合模具、材料变薄量过大及拉裂等问题。经试制验证,零件底部圆角实测值达R0.9~1.0 mm,无裂纹、颈缩等缺陷,平面度≤0.1 mm,满足技术要求

航空用不锈钢弹性卡圈弯曲模设计————作者:马玲;李杨;曹立林;薛秀秀;

摘要:分析了弹性卡圈的弯曲成形工艺和工艺流程,针对零件结构特点,对比了两次弯曲与一次弯曲成形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一次弯曲成形工艺方案,并阐述了一次弯曲模的总体结构、工作过程、模具设计难点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思路。为了保证弹性卡圈顺利成形及方便脱模,模具采用斜楔滑块机构从两侧施力,实现了2个零件同时弯曲成形,解决了弹性卡圈弯曲成形问题,满足了航空零件精密装配和高性能的使用要求。模具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一模...

某型飞机发动机推环制造工艺与改进————作者:刘兴红;王碧远;李明;

摘要:推环是某型飞机发动机主轴上用于固定石墨密封元件的零件,为保证发动机内部高温、高压、高转速下的密封性能,推环时效处理后自由状态下底平面度要求较高,利用钣金仿真软件以及冲压成形、热处理等方法对推环进行工艺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解决了时效处理后零件平面度的问题

安装板级进模设计————作者:曹昌仁;

摘要:对安装板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1副级进模同时成形左、右安装板,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将左、右安装板斜向错位摆放。为了剔除落料后工件上的毛刺,利用毛刺脆性较大的特性,在级进模中设置剔除毛刺的工序模,采用挤压的方式将毛刺压断,并在左、右工序件之间连接处的材料上冲加强筋以提高材料强度

注射模合模线优化设计————作者:许聪艳;

摘要:分析合模线产生的原因,阐述模具技术处理方式,定义如何采用精定位的设计与优化减少合模线问题,优化的精定位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合模线发生几率,提高塑件的质量,降低次品率。经实践证明:增设优化的精定位件(机构)设计可有效规避合模线问题,对于日化塑料模有参考价值

40Cr薄壁筒形件热反挤压成形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作者:宋琼;邵长伟;梁强;

摘要:针对某40Cr薄壁筒形件原成形工艺流程长、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镦粗聚料+热反挤压”成形工艺方案。基于40Cr等温热压缩试验数据,构建薄壁筒形件“镦粗聚料+热反挤压”有限元模型,并对薄壁筒形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坯料初始温度和热反挤压凸模结构对成形载荷和成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相关成形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模具进行设计与强度校核,并进行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薄壁筒形件热挤...

CeO2掺杂对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作者:苏才津;秦南南;冯哲;张丽;

摘要:为了探究CeO2对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AlCo CrFeNi、AlCoCrFeNi+CeO2高熵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腐蚀试验和摩擦磨损分别表征分析涂层物相、微观组织、评估涂层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结果表明,AlCoCrFeNi、AlCoCrFeNi+CeO2...

基于响应面法的微结构抛光工具优化设计————作者:刘帅呈;李俊;资明康;谢银辉;

摘要:针对微流控芯片模具零件表面抛光用抛光工具结构优化需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抛光工具的几何尺寸,并基于球面扁平化理论进行抛光工具接触建模,选取影响接触效果的抛光工具关键尺寸作为设计参数,最大接触直径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响应面模型,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最优设计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最优参数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响应面法设计的仿真试验组相比,最大响应值对应的接触面积提升9.43%以上。设计多载...

螺线管电极加工方法优化与实际应用案例————作者:黄敏;曾杰;林静财;曾国明;

摘要:针对数控车床加工螺线管电极过程中及电火花加工时存在的问题,如螺旋线起始点位置难以固定、螺旋线形状尺寸小且加工难度大等,设计和实施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采用开发专用的数控车床电极装夹夹具、随形数控车床成形刀具以及在电极上下端增加圆形校正基准,解决了电极二次装夹时的定位误差、电极同轴度和垂直度校正困难、二次加工起始点难以精确重合的问题,并阐述了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技术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为螺线管电极的...

陶瓷泵叶轮聚氨酯泡沫芯模具优化设计————作者:史彩云;闫龙;

摘要:探讨了陶瓷脱硫泵叶轮聚氨酯泡沫芯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相应叶轮芯的制作方法,分析了叶轮结构及模具结构,包括核块模具和侧块模具的组成、连接方式与结构特点,并阐述了叶轮芯制作的全过程,从核块、侧块制作到最终组装,总结了模具设计及制作方法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适用性、脱模便利性、模具使用寿命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强调其在叶轮生产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行业信息

摘要:<正>[导读]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 407亿元,同比下降5.2%;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6%,利润率为2.6%,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机床工具商品进出口合计318亿美元,同比下降0.3%。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 407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完成营业收入1 687亿元,同比上升6...

数控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作者:曹昭平;熊卫东;

摘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团队建设路径上,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五位一体”教学团队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标准引领、构建平台、打造团队、完善机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成果为导向,梳理团队建设成效,推广团队建设模式,通过总结团队建设经验,理解团队运作的规律,实现团队的长远发展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作者:刘斌;严霞;

摘要:对苏州地区模具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按照专业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设置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模具专业现场工程师的《汽车模具技术》课程开发与实践————作者:任天娟;

摘要:明确了模具专业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和分析,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设置了汽车模具数字化设计、汽车模具数字化制造和汽车模具自动化生产三大课程模块,选取企业典型零件,将工作标准项目化,工作内容任务化,组建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完成了培养模具专业现场工程师的《汽车模具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行业信息

摘要:<正>[导读]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 128.2万辆和3 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 000万辆以上规模;2024年塑料制品进口金额总计1 26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4.7%;2024年刀具出口额256.53亿元,同比增长9.8%;刀具进口额85.25亿元,同比下降2.66%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作者:刘斌;

摘要:为了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对就业质量的满意度,对在校生就业岗位意向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模具设计岗位、模具制造岗位和模具生产管理岗位确定为模具方面的核心就业岗位,围绕核心就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重点知识和核心技能进行分析后,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

“双主体三段式四融合五评价”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淑芳;陈韶光;邓岐杏;巫尚荣;

摘要:随着汽车模具行业的升级发展,传统模具设计与制造培养方式不能满足汽车模具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并实施“双主体共同育人、三段式沉浸教学、四融合重构课程、五素质学业评价”的育人模式,提升了汽车模具人才培养内涵和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厚铁件冲模零件磨损数值仿真研究————作者:张传忠;

摘要:厚铁件冲模零件使用寿命短,造成生产成本高,为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Deform 3D建立厚铁件冲裁过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凸模磨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凸模表面磨损分布情况,并确定凸模表面最大磨损区,还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凸模与凹模间隙、板材与模具零件间的摩擦系数和凸模硬度等参数对模具零件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凸模与凹模间隙越大、模具零件磨损量越小;最大磨损深度随凸模硬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