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生物多样性》1993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国家一级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1723种源期刊),《生物多样性》2006年影响因子为1.639,生物学类期刊排名第一;被引频次为1077,生物学类期刊排名第十九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6)”统计结果,《生物多样性》荣获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接受高水平的以下稿件:(1)生物多样性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学术论文;(2)具有新观点和前瞻性的综述;(3)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或重大生态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4)外来种入侵及遗传改性生物体的释放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监控措施。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数据库收录情况:
国际: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CAB Abstracts)、美国 Biosis Previews 数据库 (BP)、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
国内: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中文期刊数据库》;3.《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4.《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5.《中国期刊网》;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7.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9.《中国生物学文摘》;10.《中国林业文摘》;11.《中国水产文摘》;12.《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13.《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管理,资料库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DNA条形码:从物种到生物群区 马克平,Keping Ma
植物DNA条形码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向小果,王伟,Xiaoguo Xiang,Wei Wang
植物DNA条形码、物种形成和分类学 刘建全,Jianquan Liu
DNA条形码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与评价中的应用 高连明,Lianming Gao
DNA条形码技术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周世良,徐超,董文攀,程涛,Shiliang Zhou,Chao Xu,Wenpan Dong,Tao Cheng
DNA条形码在进化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裴男才,Nancai Pei
DNA条形码在保护生物地理学中的应用 黄继红,黄建华,Jihong Huang,Jianhua Huang
DNA条形码在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学研究中的应用 葛学军,Xuejun Ge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展望 李德铢,曾春霞,Dezhu Li,Chunxia Zeng
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贝类鉴定中的实践:以大亚湾生态监控区为例 李海涛,张保学,高阳,时小军,周鹏,Haitao Li,Baoxue Zhang,Yang Gao,Xiaojun Shi,Peng Zhou
甘肃省鱼类资源现状及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王太,张艳萍,管丽红,杜岩岩,娄忠玉,焦文龙,Tai Wang,Yanping Zhang,Lihong Guan,Yanyan Du,Zhongyu Lou,Wenlong Jiao
罗布泊野骆驼的家域特征及其意义 袁磊,马浩,程芸,杨欢,萨根古丽,Adiya Yadamsuren,朱海涌,马友青,王建林
广西大青山次生林的群落特征及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农友,郑路,贾宏炎,卢立华,黄德卫,黄柏华,雷丽群,You Nong,Lu Zheng,Hongyan Jia,Lihua Lu,Dewei Huang,Bohua Huang,Liqun Lei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与空间分布 袁春明,刘文耀,杨国平,Chunming Yuan,Wenyao Liu,Guoping Yang
化工类论文发表: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
摘要:氯霉素残留不仅会威胁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还会对其他以畜牧养殖业为基础的食品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对食用这些食品的人类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本文结合实验对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氯霉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进一步提高液相色谱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水平和成效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氯霉素残留,检测
1 氯霉素的危害
氯霉素的本质是抗生素,长期滥用不仅不会降低病原菌的危害,反而还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此外,长期使用氯霉素还会在动物体内造成残留,而这会严重损害动物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生育力降低、产仔数减少、流产等,进而严重威胁到畜牧养殖业的生产。一旦动物体内出现氯霉素残留,就可能随着由这些动物制成的肉制食品或其衍生物乳制品而进入人体,因为氯霉素有严重的副作用,进而对人体健康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例如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危害极大,能导致可逆性骨髓抑制和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又例如新生儿因服用含有氯霉素残留的乳制品后,极易引发“灰婴综合征”等疾病。
生物多样性最新期刊目录
与《昆蒙框架》衔接的中国OECMs关键问题与推进策略————作者:王晓倩;邓毅;
摘要:《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达成的《昆蒙框架》中提出了“3030目标”,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被普遍认为是能够通过大幅增加陆地和海洋受保护面积、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来实现“3030目标”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新型保护管理工具。通过对中国OECMs行动的现状分析,可识别推进中国OECMs行动的...
基层地方政府在完成“昆蒙框架”中的作用和难点: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任务的比较————作者:顾婧婧;刘宜卓;苏杨;
摘要:在中国国情下完成“昆蒙框架”目标,基层地方政府是重要角色,要落地的举措大多由其实施或监督。对于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样需要全社会合力完成的国际目标而言,中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对自上而下的任务,地方政府习惯于优先和全力完成与考核目标挂钩和有明确资金支持的。中国体制优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约中已经显现,但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上相形见绌,原因即为履约任务没有体现在...
央地协同推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执行的措施、进展与展望————作者:刘立;臧明月;马月;万雅琼;胡飞龙;卢晓强;刘燕;
摘要: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ation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NBSAP)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履约的核心工具,也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规划。地方政府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中央和地方根据各自事权上下联动,将凝聚NBSAP实施合力并对执行成效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
熊蜂盗蜜的花色偏好及对长距忍冬繁殖适合度的影响————作者:王顺雨;李杨;吕晓琴;李欣;范权秀;王晓月;
摘要:植物开花过程中花色的变化作为一种指示信号会引导传粉者偏好访问变色前的花,那么花色的变化能否影响昆虫盗蜜,目前还不清楚。为了探究盗蜜者是否偏好变色前的花以及盗蜜对植物繁殖适合度的作用,我们以忍冬属长距忍冬(Lonicera calcarata,花期3天,花色从白变为黄,再变为橘红)为研究对象,野外记录访花昆虫的访问行为,计算合法访问和盗蜜的频率;统计不同居群三种颜色花的盗蜜率,测量它们正常和盗蜜花朵...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赵维洋;王伟;马冰然;
摘要: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作为传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OECMs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研究进展,结合中国OECMs的相关进展与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OECMs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下的未来发展前...
国家公园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衔接路径探讨————作者:苏红巧;余得光;牟昆仑;
摘要:土地/海洋用途改变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最大的直接驱动因素,《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行动目标1提出通过覆盖全域的空间规划确保重要生态区域零丧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为行动目标1的落实提供最佳机遇。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国土空间,其体制改革必须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充分衔接,才能有效支撑这一类型国土空间...
全国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覆盖度及其分布状况分析评估————作者:郭雨桐;李素萃;王智;解焱;杨雪;周广金;尤春赫;朱萨宁;高吉喜;
摘要:自然保护地是最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场所,因此自然保护地对物种的保护覆盖度一直是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利用GBIF数据、文献数据以及自然保护地科考数据,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版)》为依据,分析了全国自然保护地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的覆盖度及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了78.1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其中,重点保护野生...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凋落物产量动态及影响因素————作者:熊松;淦江;谢彦军;邓晰朝;覃国乐;彭晚霞;曾馥平;占志立;谭卫宁;黄国勤;杜虎;
摘要: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养分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凋落物产量的年际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25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151个凋落物收集器的布置,通过连续60个月的数据积累,分析了凋落物组成、时间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年均产量为5,946.55±77.27kg/ha,年...
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演替动态的影响————作者:贾贞妮;张意岑;杜彦君;任海保;
摘要: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人为和自然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亚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内常绿阔叶老龄林、一次干扰次生林、两次干扰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四种典型森林类型,依托于这四类森林的12个1公顷固定监测样地长期积累的数据,我们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
植物系统发生海报——以演化视角介绍植物多样性的科教资料项目————作者:蒋陈焜;郁文彬;饶广远;黎怀成;Julien B.Bachelier;Hartmut H.Hilger;Theodor C.H.Cole;
摘要:中国的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虽然提升了公众对多样性的认识,但这些努力往往未能深入到理解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保护的深层意义。从演化的视角进行植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对多样性的综合理解,增进对多样性保护的认可。然而,现有资料多集中于物种的识别、鉴定与分类,缺乏从生物演化角度对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性介绍的内容。本文介绍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教资料案例——由美裔德国植物学家TheodorC.H.Cole发...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助力中国生态学走向世界————作者:马克平;
摘要:<正>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hinese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 CForBio)自2004年开始建设,已经整整20年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诸多往事历历在目。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首先是2004年2月28-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楼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的第一次森林动态样地研讨会(Mappi...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分层对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作者:冯嘉谊;练琚愉;冯瑜莙;张东旭;曹洪麟;叶万辉;
摘要:群落的垂直分层是物种间生态功能分化后的结果,在森林植物物种共存格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基于鼎湖山2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树种的重要功能性状、群落动态数据及群落上下层的空间结构关系,并在台风对垂直分层结构的影响背景下,利用Lee’sL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群落上层对群落下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上层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化可较好地解释群落下层的大部分群落结构和功能...
百山祖连续海拔样带植物群落特征————作者:姚嘉;张聪伶;李时轩;林阳;王震;张煜涵;周伟龙;潘心禾;朱珊;吴逸卿;王丹;刘金亮;谭珊珊;沈国春;于明坚;
摘要: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山地生态系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山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剧变。因此,对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变化开展及时准确的监测,对物种多样性理论和保护实践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提出构建山地连续海拔样带的设想,因为它是准确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理想监测平台。同时,我们以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内的连续海拔样带为...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木本植物的beta多样性:空间、环境与林分结构的作用————作者:施国杉;刘峰;曹光宏;陈典;夏尚文;邓云;王彬;杨效东;林露湘;
摘要:Beta多样性能够度量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格局,其驱动因子(例如空间与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林分结构作为森林群落重要的特征参数,其对木本植物beta多样性的驱动作用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以云南纳板河热带季节雨林20ha动态样地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取样尺度将beta多样性分解为物种周转组分和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通过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解,解析空间、环境和林分结构在b...
演替和地形共同影响浙江百山祖森林群落的性系统多样性————作者:徐凯伦;陈小荣;张敏华;于婉婉;吴素美;朱志成;陈定云;兰荣光;董舒;刘宇;
摘要:植物性系统多样性对森林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百山祖亚热带森林25 ha动态监测样地中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样地内木本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的格局,并检验了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和演替对群落性系统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内163种木本种子植物中有两性花植物95种,雌雄异株植物43种,雌雄...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空间变异及生态驱动因素————作者:王斌;钟艺倩;杨美雪;吴淼锐;王艳萍;陆芳;陶旺兰;李健星;赵弘明;刘晟源;向悟生;李先琨;
摘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是植物碳收支平衡与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植物NSC的空间变异及其生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不同生境条件下共31个优势树种165株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NSC及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进行分析。运用贝叶斯系统发育混合效应模型将NSC变异划分为与物种系统发育相关的和无关的两部分...
北京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作者:王兴煜;孟京辉;任思远;祝燕;
摘要:森林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关系在全球物种丧失加剧的背景下备受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单一方面的多样性,鲜少同时探究物种、功能和结构三个方面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哪方面更能影响地上生物量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北京东灵山1ha次生林样地清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生物因素(林分密度)、非生物因素(地形)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比较物种、功...
北京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幼树及成树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作者:杜晴晴;任思远;Nicole Tsz Shun Yuan;祝燕;
摘要:研究森林生产力对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一般关注森林中树木的总体生产力,对幼树、成树生产力的关注较少,且较少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因素对幼树、成树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20 ha动态监测样地调查数据,计算了物种丰富度、胸径变异系数和土壤养分等指数,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别探讨上述因素对总体、幼树和成树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木的总体生...
八大公山森林土壤动物群落与叶经济谱及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关系————作者:王党军;谢午阳;林小元;乔秀娟;徐耀粘;田秋香;刘峰;张娅妮;Zhun Mao;左娟;江明喜;
摘要:土壤动物是驱动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子,在促进养分循环、维持土壤结构稳定及提高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土壤动物具有高多样性以及复杂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其群落特征与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关系仍未被完全阐明。与此同时,叶经济谱作为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的权衡,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探究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机制,以及叶经济谱对土壤动物群落的潜在调控作用,...
秦岭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作者:吴芳芳;刘娜;何春梅;原作强;郝占庆;尹秋龙;
摘要: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格局有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秦岭处于南北气候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带,区系成分丰富且起源古老,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结构复杂,是研究过渡区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平台。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中心的样地建设标准,我们以秦岭皇冠25 ha大样地为核心,在秦岭南坡中段海拔800–2,600 m地段设置10个1 ha (100 m×100 m)的长期...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生物学杂志
- 国家级煤矿支护
- 北大核心《气象科学》
- 省级《四川有色金属》
- 省级《电子技术》
- 北大核心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 北大核心《中外公路》
- 省级成组生产系统
- 省级《福建分析测试》
- 北大核心《高压电器》
- 国家级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 省级管理工程学报
- 省级《广西纺织科技》
- 北大核心《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国家级《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 国家级《生物技术进展》
- 北大核心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 省级红河学院学报
- 省级《中州煤炭》
- 省级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 省级《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国家级《中国生漆》
- 省级 城市
- 南大核心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住宅设施
- 北大核心《雷达科学与技术》
- 北大核心《焊接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