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研究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泥沙研究

《泥沙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532/TV
国际标准刊号:0468-155X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泥沙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应用化学》化工工程师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期刊

  【期刊简介】

  《泥沙研究》主要刊登泥沙与有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开展学术讨论,报道学术动态。其专业范围包括:流域产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河床演变、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湾泥沙、渠系泥沙、电站泥沙、水库泥沙、工业取水防沙、管路固体输送、泥石流、风沙、泥沙淤积与生态影响,模型试验及测试仪器与技术及其它工业建设中的泥沙问题。

  【主要栏目】

  论文、短文、学术综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水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郭庆超,陆琴,张玉江,邓安军,GUO Qing-chao,LU Qin,ZHANG Yu-jiang,DENG An-jun

  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及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特点 吴保生,王永强,王彦君,周丽艳,WU Bao-sheng,WANG Yong-qiang,WANG Yan-jun,ZHOU Li-yan

  消落期三峡水库库尾泥沙冲淤特性研究 袁晶,许全喜,董炳江,朱玲玲,YUAN Jing,XU Quan-xi,DONG Bing-jiang,ZHU Ling-ling

  长江口横沙通道演变对北槽深水航道上段回淤的影响 郭兴杰,程和琴,计娜,胡浩,GUO Xing-jie,CHENG He-qin,JI Na,HU Hao

  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退过程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翼,夏军强,宗全利,许全喜,ZHANG Yi,XIA Jun-qiang,ZONG Quan-li,XU Quan-xi

  里下河地区沿海主要港道冲淤规律及影响要素探析 朱建英,李春华,陆体成,ZHU Jian-ying,LI Chun-hua,LU Ti-cheng

  近十年灰鳖洋动力地貌演变特征研究 刘光生,吴修广,LIU Guang-sheng,WU Xiu-guang

  长江口北槽洪季走航断面水沙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 谢火艳,张国安,何青,李占海,XIE Huo-yan,ZHANG Guo-an,HE Qing,LI Zhan-hai

  人类活动驱动下伶仃洋洪季大潮水沙异变 谢丽莉,刘霞,杨清书,黄广灵,XIE Li-li,LIU Xia,YANG Qing-shu,HUANG Guang-ling

  变坡陡比降河道强输沙下泥沙淤积与水位激增的试验研究 李彬,郭志学,陈日东,张斌,LI Bin,GUO Zhi-xue,CHEN Ri-dong,ZHANG Bin

  珠江河口大型涉水工程方案优化研究——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 何用,何贞俊,徐峰俊,王华,HE Yong,HE Zhen-jun,XU Feng-jun,WANG Hua

  中级职称论文发表: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抛光技术

  【摘 要】整体叶盘技术是一种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其技术的核心在于结构与技术的综合。整体夜盘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机械的性能,并对机械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化,减少了机械能耗以及故障发生率,使得整体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从整体叶盘的结构特点技术入手,分析了这一技术在应用型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具体工艺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抛光

  整体叶盘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整体叶盘技术主要是用于将发动机的叶片进行整合,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操作性差的机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我国对整体叶盘的加工主要有数字加工和手工加工两种模式。这两种方式在加工效率和质量上都难以有良好的保障,尤其是手工加工的方式下,加工人员需要长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并且故障的发生率极高,不光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到加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机器人的自动抛光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泥沙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沙漠公路阻沙措施优化及防护效果研究————作者:李良英;李琦;王旭;辛国伟;王振强;

摘要:阻沙栅栏作为沙漠公路防护的第一道屏障,对公路安全至关重要,采用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阻沙栅栏改进前后防风阻沙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阻沙栅栏高度2.5 m、布设间距20 m改进方案时,相较改进前,第一、二道阻沙栅栏间近地表水平风速和平均防风效率变化不大;第二、三道阻沙栅栏间和第三道阻沙栅栏至高立式大网格沙障间,近地表水平风速分别降低了13.63%和17.63%,平均防风效率分别提高10.26%和18...

基于最小水流功率原理的稳定河湾数学模型在塔里木河的应用————作者:陈沛东;李晓庆;艾尼瓦尔·牙生;

摘要:塔里木河天然河岸状态造成了每年防洪抢险的巨大投入,如何依据河流演变规律形成有效的防洪抢险防护方案亟待研究。基于最小水流功率原理,建立适用于塔里木河的稳定河湾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水沙条件下的稳定河湾形态。塔里木河下游恰拉河段单位河长水流功率最小时,河湾曲率为4.02,此时河湾蠕动速率较小,河道相对稳定。河湾形态主要受来水输沙率与泥沙粒径的影响,随着泥沙粒径与输沙率的增加,河湾曲率...

微生物EPS-泥沙底床床面变形与有机质埋藏特性研究————作者:余扬;周吉;童幸子;周荪瑞;年泽民;陈欣迪;

摘要: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广泛分布于沉积物表层,然而,低浓度EPS对沙床的床面形态与侵蚀情况及沙纹发育反作用于生物黏质埋藏的影响不明。水槽实验研究表明,沙床表层EPS含量显著影响床面的发育速率和冲刷总量,该影响随EPS浓度变化呈非线性。低浓度(0.005%)EPS抑制沙纹发育尺度,但加剧沙床整体冲刷(冲刷量提高38%);高浓度EPS生物稳定作用凸显,大幅抑制沙纹发育与床面冲刷(EPS浓度达0...

级配和盐度对细颗粒泥沙沉降结构浓度影响试验研究————作者:何哲遵;许春阳;尧印鹏;陈永平;

摘要:分别采用人工高岭土与江苏沿海现场沙,在沉降筒中开展沉降试验。通过改变样品的盐度与泥沙级配,系统探究了盐度、泥沙级配对结构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盐度的增加促使高岭土颗粒聚集成更大尺寸、更高孔隙率的含水絮团,沉降速率增加,结构浓度降低,当盐度增加至18‰乃至更高,结构浓度趋于稳定。级配变化条件下,泥沙样品中值粒径减小,黏性细颗粒泥沙含量增加,由粉砂单颗粒沉降模式逐渐向絮团沉降模式转变,沉降速率减...

格库铁路应急防沙措施防护效果及优化研究————作者:景文宏;

摘要:风沙危害一直是困扰沙区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格库铁路应急沙障的防沙功效,基于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已有防护体系的防沙时效性及失效后所需应急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有防护体系在初始阶段可拦截过境大部分沙粒,但在较长时间后,沙粒易越过防沙体系在迎风侧形成积沙。在路基迎风侧设置应急措施能显著减少轨道积沙。实体式应急沙障作用下集沙仪中积沙量最少,孔隙率60%应急措施下集沙仪中积沙量最多,孔隙率1...

冲积型弯道成因与维持条件研究进展————作者:程韵硕;李志威;

摘要:弯曲河流具有蜿蜒曲折的平面形态和周期迂回的演变特征,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冲积河型。受到来水来沙条件、动力不稳定机制、河道边界约束、漫滩植被覆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冲积型弯道的形成和维持条件十分复杂,有必要开展系统归纳和综述。涵盖弯曲河流的触发机制、平面几何形态、水动力条件、河道演变模型和洪泛平原约束等方面,综合理论分析、水槽实验、数值模拟和野外观测的研究成果,较全面总结冲积型弯道成因和维持条件的...

油气管道江河穿越工程河床冲刷计算分析————作者:张革联;

摘要:在油气管网工程建设中,管道穿越河流工程大量存在,管道设计埋深由河床冲刷深度决定。河床冲刷计算公式按河床泥沙特性可分为黏性土和非黏性沙公式;按阻水建筑物冲刷范围可分为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公式;按水文资料的丰富程度分可分为行业规范公式和经验公式等。结合近二十年涵盖中国大部分地域的油气管道过江工程实例,分析了各种冲刷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建议利用各规范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油气管道穿越工程的河床冲刷深度,...

小浪底水库悬沙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作者:武俐;刘森;杨佳之;来梦媛;常苗;

摘要: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悬沙吸附DOM模拟试验,研究两种粒径在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变化条件下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水体DOM的芳香性高于悬沙,DOM组分均以胡敏酸为主;电导...

黄河河口适宜生态沙量研究————作者:于守兵;

摘要: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输入河口的磷主要以吸附在泥沙上的颗粒态存在,来沙量减少成为近岸海域N/P升高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岸海域磷酸盐浓度约0....

三门峡水库汛期分期汛限水位运用方案研究————作者:娄书建;刘世帆;

摘要:防洪安全与库区泥沙淤积一直是制约三门峡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关键因子。进入21世纪,黄河来沙量的趋势性减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调整创造了有利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基于水库历年运用实践与体会,提出了三门峡水库后汛期抬高库水位至310/312 m的运用方案,分析了其防洪安全、库区淤积风险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后汛期抬高库水位至310/312 m运用较当前...

洞庭湖区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演变过程与主控因子研究————作者:白宽宽;李志威;王在艾;张鹏;

摘要: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植被带临水侧边界线。通过ArcGIS的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分河段计算自然岸线迁移的端点速率。结果表明,三口河...

《泥沙研究》投稿和征订启事

摘要:<正>《泥沙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利学会主办、泥沙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基础研究学术期刊(双月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创刊于1956年,是水利行业创刊较早、泥沙专业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泥沙研究》刊登泥沙专业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和工程技术总结。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河流地貌;流域产沙,水土保持,水沙变化,泥沙配置利用;水库泥沙...

三门峡水库汛期壅水排沙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裴柯雄;史红玲;陈建国;王党伟;沈铭晖;

摘要:为了揭示壅水条件下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关系,统计三门峡水库2011—2021年汛期入库流量在3 000 m3/s以下且坝前水位相对稳定的壅水时期排沙比变化,发现将入库流量划分为500~1 000 m3/s、1 000~1 500 m3/s、1 500~2 000 m3/s和2 000~3 000 m

加糙壅水相似特性试验研究————作者:许光祥;黄爱博;王松宁;童思陈;

摘要:在山区航道整治工程中,常见滩下筑坝壅高水位以整治上游滩险的工程措施,但筑坝处跌水会形成局部陡比降,有碍船舶通航。如果采用滩下河段加糙的方式产生壅水,其分散布置的形式则可克服此不足,但加糙与壅水之间的相似关系有待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水槽模型试验,对加糙颗粒与水位壅高之间的相似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预制混凝土方块作为加糙颗粒,按2.5倍加糙粒径的间距进行梅花型加糙布置,试验工况包括5种...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作者:姚庆锋;卢书慧;史红玲;张治昊;

摘要: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

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淤积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研究————作者:王凯旋;何鑫;陈倩柔;余明辉;李大成;李思宇;

摘要: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进出水口附近清淤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电站下水库淤积分布为带状-三角洲淤积,过机含沙量随下库淤积发展而增加,且与水库来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进出水口附近实施清淤...

泾渭河高含沙洪水水沙关系及其协调性判定————作者:冯普林;王海军;李茜;张涛;包岁利;

摘要:基于泾渭河控制站高含沙洪水资料分析,提出了基于河流控制断面径流和输沙之间均衡关系的水沙关系概念,探讨了瞬时水沙关系曲线、逐日短历时水沙关系曲线、年及场次洪水水沙关系曲线的幂函数表达形式。从水沙运动与河床冲淤响应的角度,说明了来沙系数是水沙过程含沙量与流量大小的对比关系这一物理意义,提出了基于水沙运动与河床冲淤响应的水沙关系协调性判定方法,并利用水沙协调度指标反映其协调性程度。提出了构建高含沙洪水及...

山西吉县清水河径流输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谢宇;魏天兴;张晓明;缪今典;

摘要:为探究多种措施综合影响下清水河径流输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收集1950年以来的降水、径流、输沙及水土保持数据,应用突变检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相关公式法明确径流输沙突变点,计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清水河径流量、输沙量显著持续减少,输沙变化对于梯田、淤地坝面积的增长更为灵敏,而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五大措施综合变化;退耕还林之前的人类活动对径流和输沙...

黄河头道拐断面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郭晶;赵水霞;李超;崔盛杰;梁雅祺;

摘要:径流量和输沙量是河道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考虑的因素。利用1960—2021年黄河上中游头道拐水文站年水沙资料,分析了该站的水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输沙量适宜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61年来,头道拐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均整体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6—202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典型突变年份为2017年;水沙年内分配表现为冰期径流量为畅流期的37%,冰期输沙量仅为畅流...

紊动和含沙量对悬沙絮凝影响的试验研究————作者:刘洁;谢东芝;周鹏;

摘要:根据三峡库区悬沙特性配制试验沙样,利用粒子追踪系统在大型水箱中开展絮凝试验。结果表明,絮凝作用下泥沙粒子通过搭接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多孔结构,直接影响絮团的密实程度。存在最佳紊动剪切率使絮团发育达到峰值,其值介于12~18 s-1之间,低于最佳紊动剪切率时,絮团中值粒径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高于最佳紊动剪切率时,絮团中值粒径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初始含沙量的增加,当紊动剪切率...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