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系国士资源部主管、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地学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己形成了沉积学的专业特色和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兼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石油地质等基他基础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本刊倡导技术综合,技术渗透,突出创新,讲实实效,注重成果,及时跟踪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本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地质找矿、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和发展沉积地质与特提斯构造内的地学理论和学术水平而努力。坚持“双百”方针,对沉积地质、古地中海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对人类、资源环境的影响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报道和宣传,以促进沉积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提斯地学理论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本刊面向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地学科技人员,并努力推动和积极发展国内外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属于中文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栏目设置】
论文、综述、信息、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西藏羌塘盆地北部拗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意义 张润合,斯春松,陈明,马立桥,王鹏万,谭富文,ZHANG Run-he,SI Chun-song,CHEN Ming,MA Li-qiao,WANG Peng-wan,TAN Fu-wen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拉玛依组辫状河储层砂体类型及分布特征 杨婷,金振奎,张雷,赵坤,刘安,YANG Ting,JIN Zhen-kui,ZHANG Lei,ZHAO Kun,LIU An
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演化 邹娟,戴俊生,冀国盛,吉文辉,田博,ZOU Juan,DAI Jun-sheng,JI Guo-sheng,JI Wen-hui,TIAN Bo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沉积体系研究 段润梅,葛维,杨姝蔚,DUAN Run-mei,GE Wei,YANG Zhu-wei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 罗军梅,罗顺社,朱俊强,董文艺,LUO Jun-mei,LUO Shun-she,ZHU Jun-qiang,DONG Wen-yi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油田延长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马国良,MA Guo-liang
埕海油田张东地区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分析 孟元库,汪新文,陈杰,黄鹂,MENG Yuan-ku,WANG Xin-wen,CHEN Jie,HUANG Li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 郭秀梅,王剑,杨宇宁,周业鑫,牛丙超,GUO Xiu-mei,WANG Jian,YANG Yu-ning,ZHOU Ye-xin,NIU Bing-chao
新疆阜东地区齐古组物源方向分析 刘亚囡,王甘露,王延章,何明勤,刘阳,LIU Ya-nan,WANG Gan-lu,WANG Yan-zhang,HE Ming-qin,LIU Yang
滇西北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 王泽传,赵茂春,严城民,朱延浙,WANG Ze-chuan,ZHAO Mao-chun,YAN Cheng-min,ZHU Yan-zhe
桂东南藤县印支期基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许华,黄炳诚,倪战旭,韩淑朋,潘艺文,黄英,XU Hua,HUANG Bing-cheng,NI Zhan-xu,HAN Shu-peng,PAN Yi-wen,HUANG Ying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这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据统计,我国煤矿发生较多的事故主要是顶板事故,占我国煤矿事故四成以上,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事故中,以瓦斯为主体,其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事故的近一半左右。而这些事故中,都与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矿井地质工作是所有煤矿技术和工艺的前提。尤其是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地址工作更加彰显重要性。良好的矿井地质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很多矿井事故的发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以保护建设单位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一、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煤矿生产要以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程序为基础,而矿井地质工作所收集的资料和技术成果是这些规范制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对煤层的状态、结构、水文等特征达到准确的了解,才能提出合理的设计,保证生产的安全、有效、有序的完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东南部无成分间断的火山-侵入杂岩的晶体-熔体分异:来自Rhyolite-MELTs热力学模拟的制约————作者:赵思狄;夏炎;李琳;
摘要:晶粥模型为深入揭示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这一模型,高硅的熔体通过晶体–熔体分离成火山岩或高硅花岗岩,而残余堆晶则冷却结晶形成相对低硅的花岗岩类,两者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许多火山–侵入杂岩、岩性复杂的花岗质复合侵入杂岩及结构和成分均一的富晶体火山岩并无明显的成分间断,它们同样也是通过晶体–熔体分异形成的,这使得如何揭示这类杂岩体中不同岩石单元之...
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沉积大地构造意义————作者:杜伟东;张欣松;尹家一;纵瑞文;
摘要: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准噶尔北部古地理格局以及古亚洲洋演化提供证据。本文对沙尔布尔提山地区的芒克鲁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分析、砂岩碎屑统计、主、微量元素分析,来探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蓟县系冯家湾组微生物岩成储机制————作者:张静;张宝民;
摘要: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界蓟县系冯家湾组硅质叠层石和鲕粒岩中,存在白云石及其溶蚀形成的孔洞。分布特征与发育规模明显受富有机质组构控制的白云石和溶蚀孔洞是基质孔隙发育的关键。显微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大面积拼接成像及微量元素原位成像等分析显示,大量自形白云石晶体分布于叠层石的暗色纹层与鲕粒的暗色圈层中,且晶体周缘普见缝隙的存在。部分白云石发生了溶蚀,形成晶体铸模孔并成为暗色组构中孔洞的基本构成单...
西藏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作者:廖家隆;章奇志;何亮;董宇;尊珠桑姆;
摘要:西藏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东段,得天独厚的地质发展过程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受高原气候和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因素所影响,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面临着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低、生态红线政策影响大、深部找矿新技术缺乏、科技创新引领不够、地质科技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背景,从西藏矿产资源概况及勘查开发现状入手,梳理了制约...
滇西北普朗铜矿首采区北段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作者:孔垂爱;舒华伟;沙有财;陈明勇;董桥峰;唐思宇;冷开杰;李莹;
摘要:普朗铜矿是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格咱矿集区内最大的印支期斑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首采区北段是矿山的重要资源储备区,其成矿特征与首采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首采区北段与首采区是否为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尚不清楚,这就限制了其与首采区矿化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成矿规律的总体认识。本次研究对首采区20线以北的矿石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北部区域成矿规律及资源前景的进一步探索和评价提供基础地...
滇西腾冲地块芒章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作者:王硕;方乙;唐晓源;代君瑶;王孟旭;
摘要: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腾冲地区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花岗岩。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块的芒章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区内岩石以正长花岗岩为主要类型,具有高硅(74.41%~76.55%)、富钾(K2O/Na2O值均大于1)、过铝质(A/CNK=1.34~1.48)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早寒武世毛家山锰矿床Ⅲ号矿体含矿岩系沉积环境与锰成矿机制————作者:万平益;程文斌;蔡姬敏;吴春章;陈浩;郎兴海;王川;叶小春;彭建华;刘清强;
摘要:针对龙门山构造带早寒武世锰矿床锰的富集沉淀机理不明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该构造带毛家山锰矿床Ⅲ号矿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光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含矿岩系开展了系统的总有机碳(TOC)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初步探讨了锰的来源、沉积环境与富集机制。研究表明:(1)毛家山锰矿床Ⅲ号矿体含矿岩系为下寒武统邱家河组五段,主要由锰矿层(Ⅲ号锰矿体)、黄铁矿层、含锰硅质白云岩、碳泥质板岩、硅质岩和白...
滇东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铝土矿的控矿意义————作者:葛祥英;牟传龙;王子正;崔晓亮;牛浩斌;周邦国;夏彧;王启宇;陈子聪;李星;唐建东;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明滇东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的铝土矿资源,笔者通过对该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滇东北地区划分为后滨、滨岸沼泽、前滨、临滨等沉积相类型。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中二叠世早期,滇东北巧家药山镇—大关太阳坝—彝良钟鸣地区由于碳酸盐岩基底易发生喀斯特化,存在很多喀斯特洼地、漏斗等负地形,形成了含矿岩系的堆积空间,该...
扬子西南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作者:朱民;陈汉林;孟立丰;
摘要:三叠纪期间,作为扬子板块西缘研究古特提斯洋闭合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窗口,盐源盆地经历了由被动陆缘至前陆盆地的转换。通过对盐塘地区三个地质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砂岩镜下鉴定、古水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已报道数据分析其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碎屑组分以及碎屑锆石年龄谱构成具有差异性,揭示不同的物源体系。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盐源盆地沉积主要受扬子板块西部整体抬升影响...
西藏定日县M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作者:铁永波;高云建;张宪政;史安文;黄文洁;秦雅东;李宗亮;董磊;宁志杰;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作者:付文鼎;尚福华;麻书玮;朱悦雯;戴涛杰;朱炎铭;苗科;闫静;高海涛;密文天;
摘要:为了探究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变形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本次研究采集12件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方法系统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带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主要包括有机质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成熟度相近的海相页岩相比,样品有机孔发育程度偏低,孔隙规模偏小。此外,无机...
藏东地区左贡地块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新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作者:刘函;苟正彬;吴义布;郝学辉;张士贞;李俊;张予杰;高睿;
摘要:左贡地块一直缺少明确的早古生代沉积盖层发现,造成其在藏东地区地层系统及构造格架划分定位中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左贡地块错嘎地区和锅雪普地区原三叠系中新识别出的两套浅变质岩系,通过碎屑锆石与区域地层对比,确定其时代,进一步探讨其构造属性。在错嘎地区原上三叠统锅雪普组(阿堵拉组)中识别出一套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组合,其中,云母石英片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548 Ma,通过区域地层岩性及时代对比,...
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海相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冈瓦纳大陆北缘初始裂解的沉积响应————作者:张予杰;翟庆国;张以春;刘一鸣;曾孝文;安显银;刘石磊;
摘要:南羌塘地块被广泛认为是晚古生代亲冈瓦纳的基梅里大陆的一部分,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冈瓦纳北缘裂解及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打开关系密切。虽然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南羌塘地块在早二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而来,但这在盆地沉积响应上却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本文通过研究藏北日土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受冰期影响的4类16个岩相、6类沉积环境特征和不同沉积作用演化阶段,划分出受盆地基底构造沉降控制和气候影响的5个沉积充填...
西藏阿索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启示————作者:曾孝文;张予杰;王冬兵;王明;申迪;余长胜;韩明明;
摘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中与蛇绿岩伴生的中生代硅质岩出露广泛,对于探讨中特提斯洋中生代大洋演化和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构造属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段阿索蛇绿混杂岩内的硅质岩岩块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详细研究,讨论了硅质岩的岩石成因及沉积环境。阿索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有紫红色硅质岩和黑色硅质岩两种类型,以岩块形式...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早中新世隆升:锆石和金红石U-Pb年龄约束————作者:王冬兵;秦雅东;曾纪培;罗亮;唐渊;曾孝文;韩明明;
摘要: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岩石开展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揭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早期隆升历史。两件角闪石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4.0±0.2) Ma和(31.4±0.4) Ma,相同两件样品的金红石U-Pb年龄分别为(23.8±0.9) Ma和(21.8±0.5) Ma。夕卡岩化石榴石大理岩中的金红石包裹体(寄主矿物为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9.5±0.7) Ma。角闪石岩中的锆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热液导致的白云石重结晶过程中的原位地球化学记录:以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为例————作者:刘明铭;鲁子野;李飞;陈曦;叶宁;黄柏文;李映涛;张歆妍;张哨楠;
摘要: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遭受了大量的热液改造。基于岩石学、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BT5井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识别出了3种组构的白云石:基质白云石(MD)、环带状鞍形白云石(SD1)和巨晶鞍形白云石(SD2)。其中,SD1自形程度较好,其核部(SD1-1)具有污浊的晶面和亮红色阴极光,边缘(SD1-2)具有明亮的晶面并在阴极光下显示无规则明暗环带;SD2具有波状消光和亮红...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的表层土壤重(类)金属来源分析与地球化学评价————作者:罗明;方滇东;李长顺;刘兆鑫;张云辉;范敏;董建辉;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其中的重(类)金属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区的土壤中重(类)金属的来源,利用单指标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类)金属元素受多个污染源的影响。PCA结果表明彭州市境内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土壤母质、矿工业活动,而绵竹市主要来源包括矿工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结合土地利用类...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的热液改造效应————作者:尚凯;徐勤琪;叶宁;耿锋;刘明铭;
摘要: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对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建立塔河地区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的分类方案,结合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机制,探讨热液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塔河地区下丘里塔格组发育两类基质白云岩和两期白云石充填物,包括:平直晶面他形—半自形,粉—细晶白云岩(D1)、平直半自形—非平直晶面他...
滇南金平中岭岗花岗岩风化壳型铌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作者:伍建兢;孙聪伍;
摘要: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之一。近年来,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的矿产勘查工作中发现滇南地区碱性花岗岩体风化壳型铌矿体,铌矿勘查有望取得突破。本文基于滇南中岭岗花岗岩风化壳型铌矿床的详细野外地质勘查,梳理矿体特征,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相学研究。研究表明,中岭岗花岗岩SiO2含量为71.74%~74.17%,平均值为72.95%;全碱(K2O+Na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