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冻土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冰川冻土

《冰川冻土》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2-1072/P
国际标准刊号:1000-0240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查看冰川冻土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工程管理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华北地震科学》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冰川冻土》杂志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有计划地组织和系统报道本学科具有开创性、方向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效益研究进展和成果,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学科覆盖包括冰川学,冻土学,水文学,地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寒区生物学,重点在冰冻圈的资源、环境、工程和全球变化.

  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及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开展,近期对以下方面论文和报道优先发表:(1)西部大开发与冰冻圈相关的问题;(2)全球及区域升温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评估;(3)冰雪及水资源问题;(4)冰冻圈及动态变化对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反馈作用;(5)冰冻圈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与环境问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冰冻圈与全球变化、寒区工程和技术、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寒区生物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青藏高原气温序列的均一性研究 梁小文,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李琼,LIANG Xiaowen,YANG Meixue,WAN Guoning,WANG Xuejia,LI Qiong

  东南极冰盖Princess Elizabeth地区LGB69冰芯化学记录反映的南印度洋过去300a大气环流变化 杨佼,效存德,丁明虎,窦挺峰,YANG Jiao,XIAO Cunde,DING Minghu,DOU Tingfeng

  CMIP5多模式集合对南亚印度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估 黄金龙,苏布达,朱娴韵,孙赫敏,李修仓,王艳君,HUANG Jinlong,SU Buda,ZHU Xianyun,SUN Hemin,LI Xiucang,WANG Yanjun

  MODIS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分析 邹德富,赵林,吴通华,吴晓东,庞强强,乔永平,王志伟,ZOU Defu,ZHAO Lin,WU Tonghua,WU Xiaodong,PANG Qiangqiang,QIAO Yongping,WANG Zhiwei

  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林线树木生长与积雪响应关系研究 王波,陈拓,徐国保,刘晓宏,王文志,吴国菊,WANG Bo,CHEN Tuo,XU Guobao,LIU Xiaohong,WANG Wenzhi,WU Guoju

  21世纪北半球中高纬度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施红霞,王澄海,SHI Hongxia,WANG Chenghai

  冰川物质平衡模式及其对比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研究为例 方潇雨,李忠勤,Bernd Wuennemann,高抒,陈仁升,FANG Xiaoyu,LI Zhongqin,Bernd Wuennemann,GAO Shu,CHEN Rensheng

  利用不同插值方法对青藏高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分析 何由,高晶,姚檀栋,丁永建,辛儒,HE You,GAO Jing,YAO Tandong,DING Yongjian,XIN Ru

  青藏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的季节性振荡变化 荀学义,胡泽勇,崔桂凤,王愚,白彬人,谷良雷,XUN Xueyi,HU Zeyong,CUI Guifeng,WANG Yu,BAI Binren,GU Lianglei

  新疆伊犁河谷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黄秋霞,赵勇,何清,HUANG Qiuxia,ZHAO Yong,HE Qing

  优秀科技小论文: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摘 要 随着我国爆破技术应用广泛程度的增加,各种炸药的生产技术层出不穷,乳化炸药无论是在安全性能、爆破性能以及使用性能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除此之外,乳化炸药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好,没有污染性的气体或有毒物质,同时,其抗冷、抗水的优点也很明显。近些年,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从最开始的间断式发展到微机监控的连续式,生产工艺的发展伴随着工艺装备的逐渐成熟,这种发展逐渐朝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努力,同时产品技术的更新也在加快步伐,对于在这种背景下的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非常需要总结和探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要点,给生产企业以借鉴。

  关键词 乳化炸药,冷却方法,装药技术

  1乳化工序

  在整个乳化炸药生产过程里,乳化工序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在这道工序里,乳化器是最为重要的以个设备,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乳化炸药的质量,同时,在这个工序里面,必须注意将安全和质量寻找好平衡点,例如,在炸药质量提高的时候,如果忽略了安全性,增加乳化器的功率,提高转速,减小间隙,增加定转子组数等,都有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味地增加安全性,忽略炸药的质量,把静态乳化用来生产商品炸药。以上那些不能把安全与质量综合考虑的生产,都不能称之为正常的生产工艺。有的企业只顾提高产能,经常选用大功率,转速高的乳化器,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冰川冻土最新期刊目录

变化环境下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作者:丁佳丽;王根绪;吴碧琼;李宇灏;王莹;王浩宇;宋春林;

摘要:河流是陆地-海洋之间碳输送的通道和水生生态系统代谢的重要反应器,对陆海水生连续体中碳的迁移转化和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高海拔寒区,作为亚洲水塔哺育了多条大江大河,对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系统总结近十余年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多条源区河流碳循环相关进展发...

21世纪祁连山季风与西风区典型冰川变化模拟与预估————作者:李朝纲;段克勤;石培宏;王琼;陈逸青;姜佳佳;

摘要:祁连山山地冰川的变化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也对淡水资源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冰川处于退缩失稳状态,为深入理解21世纪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变化幅度,选取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的七一冰川与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冷龙岭2号冰川为例,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以及数值模拟,发现两条冰川在1990—2022年面积分别减小10.28%和19.04%。为探讨两条冰川未来的变化,利用CMIP6模式数据驱动考虑冰川流...

四季越野滑雪隧道雪道下侧保温措施研究————作者:朱锦烁;李明飞;张航;盛国华;

摘要:为了解决四季越野滑雪隧道的雪道下侧负温影响可能引起的冻害问题,将雪道下侧结构改造为仰拱形式的新型保温结构,以水胶比、发泡剂掺量、纤维掺量为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一种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通过土的相变潜热得到了围岩的冻结深度,将其作为热流量计算的围岩深度,求得未设保温隔热层冻结深度下隧道的热流量,再根据圆筒传热理论计算未设保温层围岩衬砌间的接触面温度,运用MATLAB对仰...

基于GMS的高寒流域季节冻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过程研究——以祁连山葫芦沟流域为例————作者:王凯贤;常启昕;邵亚强;王康静;

摘要:中低纬度高寒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对于向中下游地区供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季节冻土区松散沉积物是连通山区和河流的重要通道,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过程显著影响该区域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揭示高寒流域季节冻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机制,本文以祁连山葫芦沟流域季节冻土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GMS软件构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季节性融冻作用影响...

电场作用下铅污染冻土的水分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崔健;张圣嵘;李冶平;金豆豆;赵芯雨;张冠龙;

摘要:电动修复是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性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其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与水分迁移密切相关。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电场作用下融土的水分迁移规律,但受重金属污染冻土的水分迁移规律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铅(Pb)污染冻土在电场作用下的水分迁移规律,讨论了温度、铅离子(Pb2+)浓度和电势梯度对水分迁移量和电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随温度、Pb2+浓度和电...

若尔盖湿地区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齐冬梅;李跃清;周长艳;陈超;任倩;刘佳;

摘要: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供给区和水源涵养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若尔盖湿地水资源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入了解若尔盖湿地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若尔盖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黄河上游若尔盖水文站观测的月平均流量资料、若尔盖湿地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ERA-Interim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黄河上游若尔盖水文站实测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工程病害成因分析与应对————作者:李林;冯辉;陈坤;

摘要:青藏铁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通道和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其建设中广泛采用了以桥代路的冻土保护措施。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加,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出现了大量工程病害,如路基沉降、桥梁结构变形等。本文结合以往研究资料,从病害类型、病害成因、现有处置措施、面临问题分析四个方面,对路桥过渡段工程病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青藏铁路路桥过渡段病害一体化处置技术试验示范工程的最新观测结果...

寒区改性地聚物固化粉质黏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特性研究————作者:路建国;张喆茜;高佳佳;邵永波;刘志勇;邓菲;

摘要:为研究寒区气候变化对地聚物固化土耐久性的影响,以偏高岭土、碱性激发剂固化的粉质黏土为原材料,分别以剑麻纤维和纳米SiO2为改良材料,制备了改性地聚物固化土。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改性地聚物固化土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特性和所选取材料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冻融循环对改性地聚物固化土的力学特性影响最为显著;...

基于多模型集成学习的区域雪线高度模拟——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例————作者:赵彦成;唐志光;杨成德;王向东;姜新;

摘要:雪线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开展区域雪线高度的遥感监测与模拟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高山区冰冻圈变化趋势及其机制。本研究以叶尔羌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雪线高度数据和ERA5气象再分析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自适应提升(AdaBoost)、轻量梯度提升(LightGBM)、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构建多种算法的雪线高度模拟模型...

考虑蠕变特性的多冷媒非均质人工冻结壁黏弹性分析————作者:梁秀玲;王彬;张子浩;杨炳瑶;吴嘉骏;

摘要:为构建适用于富水地层多圈管冻结的非均质人工冻结壁力学模型以及合理分析该类冻结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研究考虑多冷媒非均质人工冻结壁在黏弹性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选取距离冻结温度场主面1/4管距处的特征截面,将“盐水-二氧化碳”联合冻结的非均质冻结壁温度场等效为“三段一次函数”分布。考虑冻结壁内部土体在挖掘过程中的卸载效应,以及冻结壁与周边未冻结土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黏弹性理论、Mises型增量法...

HY-2B SMR数据在南极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反演中的应用————作者:刘娜娜;季青;于梦琴;王伟;

摘要:南极海冰表面的积雪显著影响着海冰的生长与消融,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我国自主海洋卫星HY-2B微波辐射计(SMR)数据获取高精度南极海冰表面积雪深度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走航观测的积雪深度数据,构建HY-2B SMR的被动微波积雪深度遥感反演模型,并与传统的反演模型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新构模型反演的南极海冰表面积雪深度与现场观测数据的平均偏差...

北疆阿尔泰山地区融雪期季节冻土冻融状态研究————作者:张晓慧;汤萃文;张伟;沈永平;贺斌;毛炜峄;

摘要:积雪是北疆地区季节冻土冻融循环的主要控制因素,季节冻土又通过改变浅层土壤的冻融相态来影响积雪融水的下渗,但该地区消融季浅层土壤的冻融状态并不清楚,致使难以从机理层面准确评估积雪和冻土协同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为此,本研究基于1961—2011年阿尔泰山地区6个气象站点的积雪与冻土地面监测数据,应用高斯模型和玻尔兹曼模型进行分析,在划分多雪年、少雪年和正常年的基础上,分析了北疆地区积雪和季节冻土的基...

基于多角度实测的湖冰BRDF特性研究————作者:肖扬;李略;杨倩;刘焕军;郝晓华;林楠;

摘要: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描述地表反射的各向异性分布特征,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利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多角度观测支架采集查干湖冰封期不同类型积雪和湖冰BRDF,并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处理光谱数据,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黑冰、白冰、灰冰、蓝冰和雪...

北极季克西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作者:闫庆凯;张泽;李向龙;孙继欣;ZHANG Andrei;张圣嵘;

摘要:过去几十年,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北极放大效应”,对多年冻土构成了极大威胁。本研究聚焦于北极城市季克西,探讨了全球变暖背景下地表热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多年冻土的影响。首先,基于气象站的实测数据,统计了季克西1976—2022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冻融频次、年度冻结指数、年度融化指数的长时序变化;其次,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反演了2000—2021年季克西地区的地表温度和土地覆盖变化,并通...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现状及变化特征————作者:常晓丽;肖苓海;金会军;李晓英;何瑞霞;余田霞;

摘要:冻土作为冰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存在分布及水热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纬度、海拔等,局地因素如植被类型、积雪、土壤水分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冻土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南缘的兴安-贝加尔型多年冻土,其发育、保存和分布等状态特征与局地因素密不可分。本文结合40多个钻孔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得出目前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温度和厚度总体上受纬度影响,由南往北随年平均气温降低,冻土温度由0℃降到-...

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区冰湖分布、变化与危害冰湖识别————作者:吴宇宏;聂勇;李素菊;王文;谷昌军;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S 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此次地震灾区是喜马拉雅历史冰湖溃决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为防范此次强震可能诱发的冰湖溃决灾害,本研究基于Landsat影像和研究区历史冰湖灾害事件数据,分析了灾区冰湖分布和变化特征,从冰湖类型和规模两个指标,识别具有潜在溃决风险的冰湖并分析其地震前后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定日地震6度烈度区内2...

我国冰冻圈科学普及现状与发展建议————作者:周文婷;苏萱;康世昌;张强弓;周成林;王学佳;吴晓东;殷秀峰;

摘要:冰冻圈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正在快速萎缩并对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在冰冻圈科学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冰冻圈科学普及工作仍相对滞后,科普资源稀缺、传播方式陈旧、权威传播主体缺乏等问题限制了冰冻圈知识的传播与公众参与。本文对我国冰冻圈科学普及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主要成就与不足,指出科普场馆短缺、专门人才匮乏、青少年科普图书空白、科普内容碎片化、科普...

《冰川冻土》征稿简则

摘要:<正>《冰川冻土》聚焦服务于冰冻圈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寒区工程学、冰冻圈水文学、冰冻圈生态学等学科发展,重点报道冰川(冰盖)、积雪、冻土、海冰等关键冰冻圈要素的过程与机理、冰冻圈变化的影响与适应,以及相关的全球变化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关注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及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传播冰冻圈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学知识,推动国内外学术交...

1961—2020年天山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及冰川径流模拟————作者:范蕊谊;孙美平;王荣军;姚晓军;王姝;牛舒婷;王国宇;

摘要:天山冰川融水是下游绿洲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显著增温使天山冰川消融加剧,这种变化深刻改变了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定量评估其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聚焦天山地区冰川,通过多源数据(冰川编目和ASTER物质平衡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更精准的集成约束,利用月尺度的度日模型对天山地区的冰川物质平衡及冰川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961—2020年天山冰川物质平衡呈亏损状态(-0.36 m w.e.·a

冻融循环下大兴安岭粉质黏土中优先流水热效应显色示踪试验研究————作者:杨如轩;张虎;何瑞霞;金晓颖;李善珍;王文辉;周刚义;车富强;金会军;

摘要:优先流是水分沿特定通道快速迁移的现象,与土壤孔隙特性密切相关。在多年冻土区,浅表层优先流主要由降雨、融水及人类活动产生。野外观测研究发现,浅表层优先流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稳定性构成影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聚焦于大兴安岭地区浅表层沉积物中常见的粉质黏土,通过室内显色示踪试验,通过引入四类优先流:随机与规则大孔隙优先流、有机质夹层中微裂隙优先流、标准砂/粉质砂土夹层中指状优先流及碎石夹层中的漏斗状...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冰川冻土》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388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