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327/P
国际标准刊号:1003-3246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上一本期杂志:《震灾防御技术》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工程管理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地震观测技术类科技期刊,是从事地球物理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文献。该刊1979年创刊,1980年正式出版,16开本,双月刊,每期120页,主编修济刚。封面由已故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题字。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地磁学中的应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引文统计源期刊等,被多家国内检索机构收录。现为中国地震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区网布局、计算机数据处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自主创新发展中国地震观测和地震仪器系统 庄灿涛

  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特征与应力状态研究 刘东旺,倪红玉,沈小七,刘泽民,Liu Dongwang,Ni Hongyu,Shen Xiaoqi,Liu Zemin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资料研究临汾盆地及边界断裂形变场演化特征 宁亚灵,吕海杰,程紫燕,王翾潞,韩磊,Ning Yaling,L Haijie,Cheng Ziyan,Wang Xuanlu,Han Lei

  山西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关系 张仰辉,荆红亮,李军,郭国祥,韩磊,罗振东,张聪聪,Zhang Yanghui,Jing Hongliang,Li Jun,Guo Guoxiang,Han Lei,Luo Zhendong,Zhan Congcong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 S5.7地震序列M L≥3.5余震震源机制解 杨军,李春海,陈佳,高琼,邓嘉美,Yang Jun,Li Chunhai,Chen Jia,Gao Qiong,Deng Jiamei

  2013年7月18日重庆石柱M4.5地震震源深度探讨 王同军,蒋璀,贺曼秋,王洪超,陈凯,Wang Tongjun,Jiang Cui,He Manqiu,Wang Hongchao,Chen Kai

  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 梁向军,黄金刚,李丽,刘林飞,张蕙,Liang Xiangjun,Huang Jingang,Li Li,Liu Linfei,Zhang Hui

  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 马建新,姚家骏,陈继锋,Ma Jianxin,Yao Jiajun,Chen Jifeng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丁娟,何琳,叶峰,马犇,张洁,Ding Juan,He Lin,Ye Feng,Ma Ben,Zhang Jie

  黑龙江鸡西地区一维速度模型 吴宝峰,张永刚,徐建权,郝永梅,Wu Baofeng,Zhang Yonggang,Xu Jianquan,Hao Yongmei

  2008年、2009年大柴旦两次6级地震序列地震视应力特征 李国佑,姚家骏,Li Guoyou,Yao Jiajun

  丹江口库区本底地震与水库地震趋势分析 刘文清,朱建,徐新喜,宋伟,刘华清,黄飞,Liu Wenqing,Zhu Jian,Xu Xinxi,Song Wei,Liu Huaqing,Huang Fei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方法属于一种实用性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地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各种物探方法,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较大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很多勘察方法都能够准确运用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具有快速、准确、损伤探测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做好物探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勘察有着显著的作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去噪方法的井下与地表地震计波形记录对比分析————作者:李子威;殷翔;郭宇鑫;李松华;胡超;陈健;

摘要:2024年2月24日安徽肥东发生ML 3.5地震,选取淮安地震监测中心站井下地震计及淮阴地震监测中心站地表地震计记录波形进行常规滤波及噪声分析,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去噪方法将地震波形和噪声数据分离,并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原始信号测定震级,地表地震计所测定震级更大;②经去噪处理,地表与井下地震计测定震级相近,但波形成分存在差异,其中井下地震计水平分量高频成分更多,而地表地...

萍乡及邻区中小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作者:陈江贻;汤兰荣;邓辉;许志山;严宁欣;万祺薇;万康;

摘要:选取2009—2022年江西萍乡及邻区181个ML≥1.8中小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计算该区地震视应力,通过分析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研究区应力水平。计算结果表明:萍乡及邻区地震视应力值分布在0.001 8 MPa—1.76 MPa,平均视应力为0.076 MPa,可作为该区背景视应力水平;视应力值随震级增加而升高,二者整体呈正相关性;视应...

基于开源GIS的地震应急专题地图的自动生成————作者:文鑫涛;徐志双;李晓丽;段乙好;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开源地理信息系统(QGIS)技术,实现地震应急专题地图的快速自动生成。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地震相关信息对于救援行动至关重要。传统的地图制作过程繁琐且耗时,而基于开源GIS的自动化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开源GIS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其在地震应急响应中的应用潜力,详细阐述了地震专题地图自动生成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步骤。...

大地电磁仪故障的快速排查————作者:王立凤;郭士军;汤吉;杨顺;范晔;韩冰;孙贵成;

摘要:极低频电磁台网使用德国生产的大地电磁仪(由ADU-07e主机和MFS06e磁探头组成)进行固定点长期观测,采集0.001—1 000 Hz天然源和0.1—300 Hz人工源电磁场,目前已连续观测10年以上。近年来,有些台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变化较大,表现为原始时间序列形态或数值与以往差异较大,以及电道接地电阻和磁道输入阻抗异常,使得无法根据以往经验确定故障根源。针对这些现象,使用ADU-07e内部标定...

2020年唐山古冶MS 5.1地震发震构造及应力触发研究————作者:靳志同;周明月;白梓明;刘佳璐;余海琳;

摘要: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发生MS 5.1地震,对其发震断层几何形状和滑动性质,以及后续余震的应力触发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发震构造:基于收集的古冶震源区地震精定位结果,使用改进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断层的几何形状和断层空间分布,其中断层走向为230.2°,倾角为86.2°;基于震源机制得到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并将构造应力场投影到发震断层面上,得到该地震发震断层...

2018—2019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测震学异常分析————作者:张思萌;张雁翔;李永生;刘双;李俊秋;

摘要:2018—2019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2次5级以上地震,利用固体潮调制比、b值、地震视应力及震源机制一致性等测震学方法,对震前主要测震学异常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地震前,固体潮调制比和视应力出现高值异常现象,b值出现低值异常现象,震源机制解呈现出一致性较好的特征,说明以上几种指标对松原宁江地区5级以上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乌鲁木齐地电场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毛玉剑;王斌;蒋胜杰;贾路;古丽扎·艾尔肯;曹莹;

摘要:基于乌鲁木齐地电场观测资料,运用谐波拟合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日变化形态、优势方位角、优势周期、极化特征等方面分析地电场变化特征,可知:①乌鲁木齐地电场各测道日变化基本呈“两峰一谷”形态,能清晰记录地电暴数据,地电暴日形态为突跳、阶跃、震荡等,在发生地电暴时EW测道变幅较NS测道大。②各测道优势方位角较稳定,αNS/NE-L、αEW/NE-L、αN...

绥化地震台视电阻率数据跟踪分析————作者:刘长生;刘学谦;周晨;李娇;高峰;

摘要:对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长期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建立场地电性结构模型,并运用反演计算方法,揭示该台站电阻率反年变形态的产生机制。同时,对视电阻率数据中各种长短周期变化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台站附近发生的5次M≥4.0地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绥化地震台视电阻率观测具有震兆响应特征,可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有效的异常震例

2023年8月西代村跨断层短水准异常分析————作者:张菂;李源;张伟;赵伟乔;秦忠培;郭少峰;

摘要:2023年8月,西代村跨断层短水准测线3—2段测量数据呈加速上升变化,出现超阈值异常,单期数据变化幅度为2.12 mm,远大于2023年6月期0.2 mm的变化量。从观测系统、环境干扰及地震异常等展开调查,发现:①仪器运行正常,排除观测系统影响。②人为影响:场地附近无新增大型工矿和农业生产以及工程施工影响,不存在人为生产活动干扰现象。③环境干扰:研究区降雨量增大,与3—2测段近乎平行的十里河(常年...

2016年新爱尔兰MS 7.8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异常分析————作者:李伟;马钦忠;方国庆;赵文舟;

摘要:2016年12月17日新爱尔兰发生MS 7.8地震,震前约1小时,我国新疆的库尔勒霍拉山台、石场台、榆树沟台、巴里坤台、阿合奇台、精河台、木垒台和河北的怀来台、丰宁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到前驱波(震中距最大为9 053 km)。研究发现,该前驱波具有以下特征:①各台站前驱波波动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②同一台站记录的前驱波振幅和波形,在EW和NS分量上存在差异;③各台站前驱波波...

2022年11月19日红河MS 5.0地震前石屏水平摆倾斜仪数据异常及预报效能回溯分析————作者:曾宁;李利波;何应文;白仙富;刘昌伟;杨祺;

摘要:2022年11月19日红河发生MS 5.0地震,采用形态分析和速率差分方法,对石屏站水平摆倾斜仪震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发生前,石屏水平摆测项中长期异常显著,主要表现为年变幅度减小、趋势加速下降、速率差分跃变等异常特征。通过地震预报效能回溯分析,该异常与石屏站周边中强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表明石屏水平摆测项映震效果较好。该异常指标对于地震发生时间尺度的预测偏向于...

黑龙江省牡丹江水管倾斜仪同震效应特征分析————作者:郝永梅;李俊秋;刘长生;刘爱华;高峰;年华;王春;徐建权;

摘要:选取2017—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地震监测中心站DSQ水管倾斜仪记录的全球7级以上、中国大陆及岛屿5.0—6.9级、黑龙江及邻区4.0—4.9级地震,统计远震面波和震时微小应变阶跃,分析同震效应特征,初步总结DSQ型水管倾斜仪记录不同震中距地震波动的能力,为其监测效能评估及形变站网规划提供依据

沙尘暴天气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测震台站环境背景噪声的影响————作者:苏世兵;王旭东;叶子青;高源;

摘要: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天气对测震台站环境背景噪声的影响,提升当地测震台站观测质量,以2021年3月14日17时至次日20时阿拉善盟沙尘暴事件为例,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2个地表观测台站以及2个山洞观测台站记录,截取此次沙尘暴事件与晴好天气下各24小时连续波形数据,采用Welch方法来计算噪声速度均方根RMS、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SD值,分析沙尘暴事件对测震台站环境背景噪声水平的干扰特征。结果表明:①在0...

海南省儋州市西流地下流体观测站2021年雷击事件调查分析————作者:叶向顶;张慧;

摘要:地震监测台站观测设备长期面临雷击风险。雷击事件一旦发生,将对监测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2021年6月7日—8日,海南省儋州市西流地下流体观测站连续2次遭受雷击,造成巨大损失。经现场调查,对受损元件和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雷击侵入路径和方式。结果表明,2次雷击事件均由通信网络端感应引发,是网络通信线路感应引起的典型感应雷击事件

淮扬地区水位、水温观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郭宇鑫;张骞;高熹微;李玉;

摘要:对扬州、淮安地区5口流体观测井的水位、水温观测质量进行逐年分析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水位潮汐因子、观测精度、相位滞后差、水温差分标准差等指标受到观测层位的岩体裂隙度、厚度等因素影响;同时,观测质量的长期变化与井结构具有明显相关性

北京市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运行与管理————作者:何荣帅;张杰;于庆才;成云辉;张海春;王喆;

摘要:自1997年以来,历经20多年多个项目建设,北京市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实现了仪器设备的多样性、标准化,观测台站密度位居全国前列,且运行稳定,数据完整、可靠,台网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可靠性大幅提升,具备快速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能力,对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北京市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的项目背景、仪器种类及数量、台网日常管理、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案等方面阐述其运行与管理,以期为其他台...

山东测震台网运行故障统计分析————作者:吴双;朱成林;胡旭辉;马丕峰;

摘要:采用标准差分析、描述性统计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019—2023年山东测震台网126个测震台站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台站故障类型分为通讯故障、供电故障、专业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影响4大故障类型,统计近5年每种故障类型的故障次数和时长,结果可知,通讯和供电故障在总故障次数中占比高达77%。通过对月故障次数的统计,可知7—9月的故障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判断台站主要受雨季和高温的影响。通过对以...

贵州地区“小震大灾”现象剖析——以2024年7月24日贵州水城ML 4.6地震为例————作者:李世杰;罗丹芩;唐德龙;谢卓娟;包海梅;代虎;陶卓;张瑞黎;

摘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该市水城区地震设防烈度为Ⅵ—Ⅶ度,区内建筑以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为主,在2024年水城“7·24”ML 4.6地震中,相邻位置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差异明显。通过对震害区不同房屋建筑结构的现场调查,发现部分建筑在烈度不高情况下出现较大震害,分析认为,房屋建筑构造方式不合理或建造场地条件受限,是贵州地区“小震大灾”的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相同烈度下不同建筑结...

陕西省区域地震预警能力评估————作者:金昭娣;张媛媛;关昕;林卓;

摘要:科学评估区域地震预警能力既是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预期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优化预警台网的依据。选用台站背景噪声最大概率密度峰值位移(PGD)作为评价指标,计算陕西省预警测震、强震、烈度计台网的背景噪声水平,结果表明,测震台网噪声水平比强震台网小1个数量级,比烈度计台网小3个数量级。基于所计算的背景噪声水平,评估陕西地区3类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结果表明,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显著高于强震和烈度...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青年论坛专辑序————作者:靳志同;

摘要:<正>《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协办。期刊主要面向中国地震观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质工程师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388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