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防御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震灾防御技术

《震灾防御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429/P
国际标准刊号:1673-5722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查看震灾防御技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核心矿业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质工程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地壳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协办。该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力求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勘察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和震灾防御技术管理部门搭建一座桥梁,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重大工程与城乡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水平。刊登内容涉及:场地安全性评价技术、地震区划技术、工程结构与生命线设施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小区划与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城市震害预测技术、工程地基勘测技术、地震信息网络技术、地震灾害评估、地震应急救援、仪器研制等。本刊发行面向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工程设计院、勘测设计院、震灾防御工程建设单位、各级震灾防御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及个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维普、万方收录

  【栏目设置】

  栏目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例,国内外动态,震害实例及经验教训,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大型项目进展及成果简介,相关机构的介绍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Ms8.1级地震强地面运动 王宏伟,徐培彬,温瑞智,任叶飞,Wang Hongwei,Xu Peibin,Wen Ruizhi,Ren Yefei

  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王华林,胡超,王纪强,陈平,刘霞,Wang Hualin,Hu Chao,Wang Jiqiang,Chen Ping,Liu Xia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 徐秀杰,张凌,王振杰,陈国浒,刘岸明,屈春燕,闫相相,单新建

  利用DEM技术自动提取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面的研究 梁朋,田勤俭,苏鹏,王林,李文巧,胡朝忠,Liang Peng,Tian Qinjian,Su Peng,Wang Lin,Li Wenqiao,Hu Chaozhong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刘辛中,刘志广,朱爽,李腊月,Liu Xinzhong,Liu Zhiguang,Zhu Shuang,Li Layue

  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流灾害区划 王新茹,赵波,万园,魏费翔,Wang Xinru,Zhao Bo,Wan Yuan,Wei Feixiang

  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西段古地震形变带特征 方良好,袁道阳,邵延秀,王爱国,何文贵,刘方斌,Fang Lianghao,Yuan Daoyang,Shao Yanxiu,Wang Aiguo,He Wengui,Liu Fangbin

  地质雷达在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苏鹏,田勤俭,李文巧,熊仁伟,李小强,梁朋,付俊东,Su Peng,Tian Qinjian,Li Wenqiao,Xiong Renwei,Li Xiaoqiang,Liang Peng,Fu Jundong

  基于DEEPSOIL的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研究 张海,王震,周泽辉,尤红兵,Zhang Hai,Wang Zhen,Zhou Zehui,You Hongbin

  成都平原粘性土动力学参数统计分析 史丙新,周荣军,吕悦军,李建亮,亢川川,孔军,Shi Bingxin,Zhou Rongjun,Lyu Yuejun,Li Jianliang,Kang Chuanchuan,Kong Jun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方法属于一种实用性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地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各种物探方法,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较大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很多勘察方法都能够准确运用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具有快速、准确、损伤探测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做好物探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勘察有着显著的作用。

  震灾防御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TCN的区域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作者:李一民;康帅;董正方;殷琳;

摘要:为准确评估区域RC框架结构震后损伤状态,提出了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TCN)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几何参数中的结构高度、x向跨度和设计参数中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作为结构特征参数,设计了48个RC框架结构模型;然后用OpenSees软件计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

里龙断裂最大潜在MW7.4地震模拟地震动特征分析————作者:胡祎石;钟菊芳;谢星;

摘要: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模拟分析里龙断裂发生最大潜在M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三维真实地形的DEM分层模型和平坦地形模型的地震动差异,探...

基于强震记录的土层结构放大作用研究——以SMASS台阵为例————作者:李平;范钟元;周楷;徐建元;

摘要:震害现场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场地土层结构对地震动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场地内土层结构的放大效应,以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场地与结构观测台阵(Seismic Monitoring Array of Site and Structure,SMASS)所记录的古冶和滦州地震记录为基础,采用传统谱比法,将地下236 m测点处设为参考场地,把不同监测点处观测到的地震记录傅氏谱同参考场地进行处...

黄河冲积平原细粒土小应变剪切模量试验研究————作者:王津津;王志才;高涛;宋润钊;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原位波速法、弯曲元试验法和共振柱试验法,深入探讨了室内测试与原位波速法在小应变剪切模量试验中的差异。选取山东省境内黄河冲积平原典型场地细粒土钻孔资料,统计原位波速法和室内测试2种测试手段测得的剪切波速,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土的有效应力状态和减少土样扰动的基础上,原位波速法、弯曲元试验法和共振柱试验法测得的小应变剪切模量总体趋势一致,原位波速法的结果普遍小于室内...

极限状态认知不确定性对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作者:王珊;张郁山;

摘要:极限状态是依据结构损伤水平和工程经验进行划分的,工程经验的差异会对结构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认知产生不确定性。本文以6层多自由度体系(MDOF)为例,选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DM),选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IM),基于OpenSees平台,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对MDOF体系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基本完好”和“轻微破坏”极限状态,不同...

基于风险普查的邢台村镇地区房屋现状调查与震害预测————作者:刘晓丹;刘志辉;魏艳旭;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地区18个区县、82处行政村的10 425栋村镇房屋的建造方式、房屋结构、建造年代等相关数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村镇房屋的地震安全性普遍较低。在建造方式和结构方面,采用圈梁构造柱的砖混结构房屋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仍然存在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简易结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法对简易结构进行了更精细的易损性矩阵计算,得出4类建筑群体的易损性矩阵,为震害预测、经济损失计算以及河北省...

CFRP布加固的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中柱抗震性能研究————作者:姚凡夫;杨帆;庄海洋;

摘要:现浇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中柱柱端往往是抗震薄弱区域,采用在中柱顶底端对称包裹CFRP布的加固方法,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设置不同CFRP布包裹范围及层数的数值模型,研究其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FRP布可在不改变中柱侧向刚度的情况下增强中柱抗侧向变形能力,同时CFRP布能够减轻中柱顶底端核心混凝土剪切破坏,使震后中柱仍具有...

车辆基地上盖隔震双塔结构隔震层参数优化研究————作者:马晓飞;孙建龙;黄永安;

摘要:城市大平台建筑上盖结构隔震技术设计受到广泛关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类结构体系的隔震技术原理并对其隔震参数进行优化。本文以车辆基地上盖隔震双塔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振型叠加理论建立了结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建立了上盖塔楼结构加速度响应及基底剪力均方值显示表达式;其次,利用遗传算法,提出了以结构响应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隔震层刚度和阻尼比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采用MATLAB开展了车辆基地上...

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作者:侯俊卿;刘文涛;王菲;王冬亮;王宗纲;刘晶波;

摘要: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国内对超高层建筑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面内抗剪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实际工程制作了6组1:3缩尺比例的中低剪跨比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开展了面内低周水平往复加载拟静力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等主要特性曲线,并分析了轴压比、钢板与混凝土墙间的连接形式等因素对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组试件都呈现出剪切破坏特征;钢板与混凝土...

柱间拉筋在轻框结构抗震中的作用效应分析————作者:生安香;王成波;李立云;冯军和;陈曦;

摘要:以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外挂ALC墙板作为填充墙体的轻型钢框架结构体系经济安全、施工效率高、环保利废。振动台试验表明,柱间拉筋对轻框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柱间拉筋在轻框结构体系抗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将其用于新型农村住房建设,依托已开展的振动台试验,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多种拉筋形式的轻框结构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柱间拉筋布置形式和截面尺寸对轻框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多级边坡地震稳定性拟静力极限上限分析————作者:罗伟;刘世瑞;徐长节;陈静瑜;卢茜;

摘要: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震效应下多种因素对多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坡角和台阶宽度是影响地震作用下多级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震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应合理设置边坡台阶...

新型圆盘形钢丝绳环隔振器滞回性能试验与建模分析————作者:张成;王红霞;汪朝晖;龚青山;孙彦坤;

摘要:针对目前钢丝绳环隔振器刚度与阻尼特性不易调节、成型与维修难度高、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新型圆盘形钢丝绳环隔振器并对其开展试验研究,获得了钢丝绳直径、钢丝绳环直径与个数等对其刚度与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圆盘形钢丝绳环隔振器试验滞回特性曲线,建立了考虑误差的非线性滞回模型,并采用间接傅里叶级数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完成了滞回模型参数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隔振器刚度与阻尼特性可根据钢丝绳环结构参数与个...

对称多塔斜拉桥纵漂动力分析模型简化方法————作者:李瑞林;林均岐;刘金龙;

摘要:在全漂浮体系斜拉桥的模态特征中,主梁纵漂振型往往是其主要振型。本文基于这一特性对前人提出的三质点简化模型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全漂浮体系斜拉桥简化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可用于估算主梁纵向位移响应和主塔基底弯矩响应,还引入梁柱单元以模拟边塔,从而计算边塔的基底弯矩响应。同时,该模型还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塔梁间安装黏滞阻尼器的耗能体系斜拉桥的响应。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采用OpenSee...

CFRP约束再生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及生态效益研究————作者:赵振宇;宋帅;田震;王彦龙;张雪凝;

摘要: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自然资源的逐步匮乏,再生混凝土逐渐应用到桥梁工程结构中。相对普通混凝土桥墩,再生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偏弱。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与再生混凝土相结合可提升桥墩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柱、再生混凝土柱及CFRP约束再生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柱经碳布包裹后最大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18.8%和2.2%,达到了普通混凝土柱的水...

正断层错动下海底矿山法隧道变形缝合理设置形式研究————作者:魏景;

摘要:我国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断裂带分布广泛,隧道建设常不可避免地穿越活动断裂带。本文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隧道-断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正断层作用下隧道变形缝设置形式(垂直设缝和斜向设缝)、模筑长度(6、12 m)和变形缝宽度(0.1、0.2 m)对跨断层隧道在断层错动作用下的结构受力及位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设缝既增强隧道的抗断错能力,又适用于工程实际施工;相较于模筑长度为12 ...

不同方法求解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准确性分析————作者:杜航;王俊;江昊琳;钱婷;倪昊琦;李子烨;

摘要:本文采用TDMT_INV、FOCMEC和CAP 3种方法对网缘、网外和网内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计算,并对3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TDMT_INV方法的结果稳定性高度依赖于震相准确性,但只需5个台站参与定位即可获得相对准确的震源机制解。对于网外地震,3种方法都无法反演稳定的震源机制解;对于网缘地震,CAP方法受台站分布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谨慎。若波形质量好、信噪比高,可使用FOCMEC...

考虑近场、中远场区域性差异的地震动工程输入适用性研究————作者:吴玉娇;任叶飞;肖裴渊;刘也;冀昆;温瑞智;

摘要:工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在本地区观测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时常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但这些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规范要求的场景尚缺乏科学的验证。本文搜集了美国、欧洲、新西兰、日本以及墨西哥地区近十年浅层壳内地震共1 697组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相同场地类别条件下这些记录的归一化反应谱与我国规范设计谱的匹配效果,从全周期、分周期段谱形匹配的角度,验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震动记录作为我国工...

层状半空间中典型局部地形地震波散射IBEM结果:二维频域位移幅值————作者:巴振宁;裴义飞;梁建文;于飞翔;阔晨阳;

摘要: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本质是不规则体对地震波的散射,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仍主要依赖于各类数值方法。近年来,笔者提出了基于层状半空间中均布荷载动力格林函数的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从维度方面已涵盖二维、2.5维和三维,从介质方面已涵盖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的弹性和饱和介质,从地形方面包括凹陷、凸起和沉积。广泛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对复杂几何形状适应性强。为便于其他数值研究的对比验证,笔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作者:王世进;尹海权;张超;何庆龙;

摘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12个省地震局地震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22年地震预警设备故障信息及备机调查资料和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本文构建了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预设范围内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综合评价结果与地震预警站网运行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正确评价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最后提出了...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浙江地震信息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鲁棒性分析————作者:吴凌杰;陈吉锋;蓝蕾;严峻峰;徐晓桐;李阳;

摘要:信息化是推进地震现代化建设的强力引擎。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有效识别网络关键节点和评估网络鲁棒性,对于提高站网运行能力和规划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基于浙江地震信息网络实际运行数据,对网络进行路由器级建模;然后,与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其表现的拓扑结构特征;其次,结合复杂网络统计特性和地震业务特性,构建关键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主观和客观维度设置指标权重,采用理...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