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地质》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3-1385/TD
国际标准刊号:1674-1803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上一本期杂志:《矿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洁净煤技术》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煤炭地质》期刊,原名《中国煤田地质》,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于1989年创办的,创刊伊始,《中国煤田地质》为季刊,2003年将期刊改为双月刊,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扩版及加出增刊的基础上,2008年又实现新的历史跨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中国煤炭地质》,并将刊期改为月刊。我刊经历试刊、季刊、双月刊到月刊的发展过程,现已编辑出版期刊至第20卷,100多期,发行范围覆盖全国煤炭(田)地质单位、全国多个大中型煤炭生产单位、全国地质院校以及相关期刊编辑部与图书馆等近1500个单位,每期发行量达到3000多册。

  本刊共发表各类稿件3300多篇,许多有影响的如《中国东部煤田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与找煤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中国煤炭能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等地质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先后在《中国煤田地质》上发表,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本刊积极探索办刊思路,先后为有关单位及研讨会出版专刊或增刊,为造就一批煤炭地质科技精英提供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一批有才华的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其中不乏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金锤奖、全国煤田地质优秀科技工作奖等获得者。

  随着杂志质量水平的提高,逐步得到全国期刊界特别科技期刊界的关注。目前本杂志不仅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还是《地质文摘》、《矿业文摘》核心收录检索期刊。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所有文章,已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等媒介全文收录”,期刊的传播空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由于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新闻主管部门及期刊组织先后授予《中国煤田地质》优秀煤炭科技期刊二等奖、河北省第三届科技期刊评比印刷装订优秀奖、河北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河北省1997年度、2000年度、2005年度优秀期刊奖,“CAJ—CD规范”优秀奖、“中国能源期刊协会”二等奖等奖项。

  本杂志将珍惜已有的荣耀,一如既往的继续为广大煤炭(田)地质科技人员服务,在栏目设置上除保持如煤田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测量、管理等优势栏目外,将根据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需要,增设新的栏目,衷心希望广大煤炭地质科技工作者发挥主人翁意识,继续关注《中国煤炭地质》的成长,踊跃赐稿,以更好地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煤炭地质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河北省连续两届优秀期刊

  煤炭部期刊评比二等奖

  河北省编校奖、印刷奖各一次

  【栏目设置】

  现开设煤田地质、煤层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测量与地质人生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黑龙江兴凯湖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分析 徐克剑,邵龙义,马立军,野兆瑞,曲延林,Xu Kejian,Shao Longyi,Ma Lijun,Ye Zhaorui,Qu Yanlin

  大同煤田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煤相特征 张文,刘东娜,赵峰华,Zhang Wen,Liu Dongna,Zhao Fenghua

  新疆阿勒泰地区二叠系煤层赋存特征及聚煤成因分析 张耀选,王立社,王乐民,王忠阳,武凡,Zhang Yaoxuan,Wang Lishe,Wang Lemin,Wang Zhongyang,Wu Fan

  淮北涡阳矿区花沟西井田岩浆侵入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谢长仑,严家平,Xie Changlun,Yan Jiaping

  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研究 张羽,张遂安,刘元东,卢凌云,刘秉谦,宋广宇,马雄强,Zhang Yu,Zhang Suian,Liu Yuandong,Lu Linyun,Liu Binqian,Song Guangyu,Ma Xiongqiang

  贵州官寨勘探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 张东亮,万志杰,胡正田,赵龙,王乙,Zhang Dongliang,Wan Zhijie,Hu Zhengtian,Zhao Long,Wang Yi

  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庞维新,李清平,孙福街,李刚,李小森,Pang Weixin,Li Qingping,Sun Fujie,Li Gang,Li Xiaosen

  华北型煤田下组煤突(涌)水模式及特征 方向清,王红燕,万雪林,吴铁卫,Fang Xiangqing,Wang Hongyan,Wan Xuelin,Wu Tiewei

  基于突变理论的底板突水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刘士亮,刘伟韬,霍志超,Liu Shiliang,Liu Weitao,Huo Zhichao

  综放开采条件下软弱覆岩破坏特征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石磊,Shi Lei

  环境工程编辑部投稿: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方法的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德上高速A6标怀玉山隧道工程的施工体会,主要介绍了采用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确保Ⅳ、Ⅴ围岩安全快速的掘进,降低施工成本,力求在安全、低成本、短周期进行隧道开挖掘进,避免由于开挖台阶过长,初期支护未及时封闭成环造成的隧道塌方,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进洞施工提供参考。

  中国煤炭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赋存规律及煤质特征研究————作者:王冕;金明方;李度周;马合飞;张万鹏;

摘要:新安煤田局部煤层厚度变化幅度大给矿井安全生产和采掘接替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矿区煤炭地质钻探资料和生产揭露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开展了豫西新安煤田煤层赋存规律及煤质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二1煤层煤厚0~5m,平均4.04m,整体呈西厚东薄的特征;西部煤厚变化幅度较东部更大;厚度变化受顶薄褶皱和顶板或底板断裂控制作用明显;二1煤层硫分变化较大,全硫含量平均1.7...

基于ABC分类法的矿井工作面疏放水量监测研究————作者:颜恭彬;

摘要:矿井工作面顶板疏放水过程中对疏放水量监测是矿井水害防治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作面疏放水量监测要求既能反映总体涌水情况,又能反映具体钻场对应大水钻孔疏放的细节信息。顶板砂岩水害严重的矿井一个工作面往往设计多个钻场,施工几百个疏放水钻孔,如何合理布设传感器对这几百个钻孔的涌水量进行有效监测,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急需一种合适的分类管理方法来指导监测设计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将ABC分类管理方法引入到工作...

预制贯通裂缝对砂岩劈裂效果及起裂机制分析————作者:赖勇;徐国意;张帅;

摘要:预制贯通型裂缝用于钻孔劈裂岩石时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对不同长度的预制贯通型裂缝岩样展开室内模型试验,再用数值模拟分析其起裂引导机制,得出结论:(1)预制贯通裂缝用于砂岩劈裂时破岩效果更理想,裂纹曲线更加垂直与光滑,裂缝越长时效果越明显;(2)预制贯通裂缝长度大于0.5 mm时试件在起裂阶段所需的加载力大幅下降,裂隙发育阶段所需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均有明显下降,但裂缝长度越长时下降幅值越小;(3)预...

蒋庄煤矿正断层影响下煤岩微观力学性质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作者:王印;杨廷军;宁树正;王自国;朱利岗;黄佳威;薛欣宇;王安民;

摘要:蒋庄煤矿广泛发育正断层,断裂带内煤层变形严重,导致其力学性质和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影响着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在蒋庄煤矿北十采区工作面揭露的正断层破碎带及其上、下盘采取煤及顶板岩石样品,运用纳米压痕实验准确测定其力学性质,通过二氧化碳及氮气吸附实验求得煤中孔隙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力学性质对煤中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蒋庄煤矿断层上、下盘的煤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5.96GPa和5.99 GPa,平均硬...

巨厚砂泥岩互层条件下深部开采覆岩运动研究————作者:王洪伟;徐连满;

摘要:为研究巨厚砂泥岩互层条件下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以红庆河煤矿五采区501工作面为例,采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覆岩运动规律,运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等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空区两端与巷道两侧围岩一直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应力值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大;上覆岩层常在工作面形成见方时刻发生破断、垮落,地表下沉速度增加,此时覆岩运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逐渐减小,呈现出“大范围、小位...

基于GRU神经网络的矿井工作面瓦斯突出预警模型研究————作者:龚选平;杨鹏;

摘要:瓦斯突出是矿井工作中的一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井下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可以及时防范瓦斯突出的模型对降低事故风险、保护矿工人身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造成瓦斯突出的原因有许多,这些原因造成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增加。在实际掘进活动中,把传感器采集到的多种信息加以综合,利用GRU神经网络强大的时间序列数据处理能力和记忆能力,构建出完整的瓦斯突出预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RU神经网...

黔北晚二叠世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作者:邹银洪;雷正均;

摘要: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测定了黔北地区6个矿井主采煤层共计22个煤样中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探讨了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中REY质量浓度为111.04~1 233.21μg/g,平均浓度为405.39μg/g,属于煤中稀土元素高度富集区,且以轻稀土富集为主;不同煤层、矿井煤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相似性揭示成煤期物...

基于测井数据的反褶积参数定量质控方法研究及应用————作者:强娟;张宪旭;

摘要:地震资料处理中反褶积参数的选择主要依赖处理人员的经验,缺乏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反褶积效果做科学评价。传统井控反褶积参数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使用VSP走廊叠加数据做质量控制,但在煤田地震勘探中VSP探测罕有应用,这限制了井控反褶积质控方法的在煤炭领域的应用。采用测井数据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将其与井旁道求取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系数对反褶积参数进行评价,实现对反褶积参数定量质控。该方法在沁水盆地应用表明,利用定量...

已开挖基坑对于邻近基坑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作者:杨洁;赵燕容;董小松;李晓杰;

摘要: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北段工程SG05标Ⅰ段和Ⅱ段基坑为例,采用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仅开挖Ⅱ段基坑和先开挖Ⅰ段基坑再开挖Ⅱ段基坑两种开挖降水工况,探究邻近已开挖基坑对于基坑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单基坑开挖时周围地面沉降最大值为47.8mm,双基坑开挖时地面沉降最大值为55mm,超过了地面沉降预警值50mm。故基坑开挖降水会受到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基坑外地面沉降也...

滑坡要素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试验研究————作者:周坤宏;刘春宇;李飞;

摘要:为摸清滑坡要素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提高解释成果质量,在南面窑滑坡一处揭露了周界裂缝、滑体、滑带和滑床的开挖面上方布置地质雷达测线,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开挖剖面与雷达剖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滑坡各要素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发现:在雷达剖面上,周界裂缝处同相轴扭曲或错断;滑体上部同相轴近水平分布,连续性较好;滑体中部同相轴近曲线分布,连续性一般;滑体下部同相轴不明显或缺失;滑带反射波振幅较强,同相轴数量减...

华北东北部下石盒子组黏土矿物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探讨————作者:张雪;朱占平;丁建凯;

摘要:元素地球化学与黏土矿物特征是反映古环境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在一定时间内含量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对环境进行指示。以渤海湾盆地周缘大奎山地区为例,结合野外观察,应用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下石盒子组的古环境。结果表明:剖面岩性组合、矿物微观特征显示为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剖面化学风化作用强,CIA平均值为84.67,Mg/Ca平均值为0.52;大量伊-蒙混层矿物出现,平均值为58.6%,高岭石矿物含量远高于...

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有利区优选及勘探开发前景————作者:宋永;李道清;王彬;仇鹏;屈怀林;李志;刘卓亚;史鸣剑;

摘要: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难度大。本文基于取得产气突破的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勘探资料,分析了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优选了有利区,并预测了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煤层厚度较大(>10 m)且分布稳定、中低煤阶(0.52%o,max

深部地质封存技术应用泄漏风险概率评估————作者:陶盛;杜松;杨桔材;张啸;梁昌鸿;刘建国;宋思彤;

摘要:深部地质封存技术是一种可用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工业领域且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的地质环境学终端处置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煤矿矿井水防治领域开展一系列示范,采用深部地质封存技术可有效解决煤层顶板水防治及高盐水终端处置的瓶颈难题。但深部地质封存技术的安全稳定性及风险可控性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国内外深部地质封存技术运营的事故统计资料,采用事件树分析法,识别可能导致被封存流体泄漏的事件,同时统...

关于我国深部煤炭与煤系气资源勘查的思考————作者:王佟;李聪聪;赵欣;程彦;韩效忠;李华;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目前仍然处在需求量大和高强度开发阶段,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持续消耗,预计20年后目前查明的煤炭资源大部分将被开采和占用,难以持续支撑“兜底”能源保障。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浅部煤炭资源的保障,也是延续矿井生命力的接续能源,必须加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对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需求,分析了深部煤炭及煤层气资源赋存地质条件,从深部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勘查理论...

基于室内相似试验的高陡直立岩质边坡锚固支护效应研究————作者:张鹏程;董梦龙;卢刚;单钟锟;

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边坡的人工开挖,会造成大量高陡直立岩质边坡的存在。尤其是在陡立的薄层状岩质边坡中,往往会发生破坏,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现象。已有岩体锚固效应成果研究对象大都只限制为岩质边坡,并未针对性地系统研究高陡直立岩质边坡。而高陡直立岩质边坡其发育特征具有特殊性,区别于其他结构的岩质边坡,陡立岩层在岩体自重与卸荷作用下会发生向临空面方向的倾倒变形,缺乏对这一特殊岩体结构边坡锚固效应...

采动卸压瓦斯定向高位钻孔精准抽采技术研究————作者:张帅;

摘要:针对煤层群开采邻近煤层采动卸压瓦斯涌出量大易引起瓦斯超限难题,提出采动卸压瓦斯定向高位钻孔精准抽采技术。采用三带高度理论计算、采动裂隙富集区域模型构建,确定了不同层位采动裂隙富集区域范围,并以此进行了定向高位钻孔优化设计,经瓦斯抽采效果考察,1905轨顺里程870 m高位钻场10个高位钻孔日均瓦斯抽采纯量达到33 410.2 m3/d,62 d内累计抽采瓦斯量2 071 43...

贵州威赫电厂主厂区南侧巨型堆积体稳定性研究————作者:陈金宏;胡应全;王彤标;王刘文;

摘要:贵州威赫电厂主厂区南侧分布巨型堆积体,为正确评价工程建设活动及邻近煤矿开采影响下堆积体的稳定性,在厂区选址勘察及邻近煤矿资源勘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堆积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该堆积体的成因,并探讨了其在厂区场平施工及煤矿采动影响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堆积体为后部山体多次崩塌堆积形成,并非古滑坡堆积体;场地平整施工不会诱发堆积体发生整体失稳,但局部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大,须进行专项支...

基于实际应用的无人煤质化验系统测试性能分析————作者:郭莉莉;戴慧;柯妍;周思旭;王康;

摘要:通过开发先进的全自动无人煤质检测系统,确保煤炭开采和加工系统不受人为干扰,保证数据不落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全自动无人煤质检测系统的工作条件、系统组成以及工艺流程,并将测量的标准煤的发热量、硫含量、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碳氢氮含量数据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无人煤质检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煤炭的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基于赋存模式的华北地区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作者:蒋向明;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模式比较单一,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成果和地热水文地质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地热赋存条件,依据热储、地下水补给源、热源将华北地区地热赋存模式归结为双源双储、双源单储、单源单储3种模式,进一步结合地热能特征和开发利用技术将华北地区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归结为SS-H、SSQ、SS-Z、SD-H、SD-Q、SD-Z、DD-Q7种模式。以能源化工业应用、规模化建筑物供暖制冷应用...

榆神府矿区郭家滩2-2煤上分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分析————作者:徐卫卫;麻彦雄;刘晋铭;

摘要:为避免郭家滩煤矿回采后,造成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流失,通过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分层开采等价采高充填保水采煤在该矿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空区等价采高充填充填率的提高,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呈现下降趋势,充填率为0%、20%、40%、60%、80%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其理论与模拟值相吻合,表明了模拟实验准确度较高。当充填率为60%时,导水裂隙带未在直罗组内形成贯穿裂隙,采用60%充填率进行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