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矿产保护与利用》是矿业综合类双月刊,198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指导,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国家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北京)、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中国选矿科技信息网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协办;主要报道矿业管理研究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矿产资源管理、非金属矿开发利用、选冶工艺、综合评述、二次资源、矿业环保 。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实践、问题及对策 栗欣,LI Xin
谈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要点 王联军,WANG Lianjun
某矿大型采空区顶板冒落危害及处理 王洋喆,郭忠林,WANG Yangzhe,GUO Zhonglin
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岩样峰值强度影响规律探讨 刘德克,李克钢,LIU Deke,LI Kegang
焦作煤田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高灶其,刘文波,闫广厚,徐红伟,GAO Zaoqi,lIU Wenbo,YAN Guanghou,XU Hongwei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喻忠鸿,严玲琴,王金海,孟军海,YU Zhonghong,YAN Lingqin,WANG Jinhai,MENG Junhai
云南某低品位白钨矿常温浮选工艺研究 郭玉武,王全亮,魏党生,叶从新,韦华祖,GUO Yuwu,WANG Quanliang,WEI Dangsheng,YE Congxin,WEI Huauz
安徽李楼镜铁矿低温捕收剂反浮选试验研究 王涛,龚豪,武利朔,姚佳,WANG Tao,GONG Hao,WU Lishuo,YAO Jia
云南某低品位菱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赵天平,王明国,李忠烈,王小高,ZHAO Tianping,WANG Mingguo,LI Zhonglie,WANG Xiaogao
卢氏锂辉石-锂云母型稀有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王盘喜,海东婧,卞孝东,赵海波,朱黎宽,刘璐,WANG Panxi,Hai dongjing,BIAN Xiaodong,ZHAO Haibo,ZHU Likuan,LIU Lu
改性硫酸钙晶须/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朱一民,张勇,王晓丽,ZHU Yimin,ZHANG Yong,WANG Xiaoli
某钙基膨润土制活性白土和有机膨润土试验研究 邵坤,高杨,胡志刚,SHAO Kun,GAO Yang,HU Zhigang
南京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毛香菊,邹安华,马亚梦,肖芳,徐承炎,孙体昌,MAO Xiangju,ZOU Anhua,MA Yameng,XIAO Fang,XU Chengyan,SUN Tichang
自然科学论文:锦屏“8.30”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
摘 要 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且点多面广,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各种地质灾害经常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怎样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与防治是目前大家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以锦屏 “8.30”地质灾害为例,详细介绍了高山峡谷地区因暴雨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锦屏,“8.30”地质灾害,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影响分析,成因分析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锦屏一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控制性水库梯级电站,其下游梯级依次为锦屏二级、官地、二滩和铜子林水电站。
矿产保护与利用最新期刊目录
氰化尾渣中典型硫化矿物的表面特性及其浮选回收研究综述————作者:张裕海;赵前飞;张剑廷;李慧;李俊鹏;郑冰清;
摘要:黄金矿山氰化尾渣堆存和排放量大,包含Cu、Fe、Pb、Zn等有价元素,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在金矿石氰化浸出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对后续氰化尾渣中硫化矿物浮选分离至关重要。首先,对金矿石磨矿体系中硫化矿物表面晶体结构、理化性质变化及浮选行为进行了总结;其次,着重讨论了氰化尾渣中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界面受氰化物深度抑制机理,并详细讨论了国内外主要脱氰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最后,针...
功能化纤维素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潘星星;胡鹏飞;郭志敏;曹斌斌;
摘要:传统燃料油副产物及化学合成类浮选药剂会对环境造成潜在污染,而纤维素基浮选药剂凭借来源广、成本低、可降解及易功能化等优势,成为绿色矿物分选药剂的潜在选择。本文详细归纳了纤维素基抑制剂和捕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应用矿物类型及发展趋势。纤维素基抑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等)通过表面羟基与矿物形成氢键降低矿物表面电位,羧基与矿物表面Mg2+/Ca2+ 留矿嗣后充填采场挡墙力学特性及结构参数研究————作者:邱征;王小林;郭进平;李泽琛;乔思凯;黄博仪;邓凯睿; 摘要:为确保某铅锌矿留矿嗣后充填采场挡墙的稳定性,基于充填料浆流体静压理论,构建挡墙受力模型,调研分析不同充填挡墙类型的特点,基于挡墙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渗性3种条件计算其厚度和平均厚度,在挡墙平均厚度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加厚的安全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压力与一次充填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最大弯矩与一次充填高度的3次方成正比,过挡墙阶段一次充填高度不宜超过1.4 m。C20混凝土挡墙最适合该铅锌矿,根... 江西宜春某锂云母精矿工艺矿物学与锂铷铯的提取研究————作者:郭彩莲;康敏;陈炳龙;宁新霞; 摘要:为查明江西宜春某锂云母精矿中Li、Rb、Cs的赋存状态,采用多元素分析、矿物参数定量分析、扫描电镜、激光剥蚀微区原位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锂云母精矿中Li2O、Rb2O、Cs2O品位分别为3.02%、1.01%、0.16%。主要组成矿物为锂云母和白云母,其次为钠长石、钾长石及石英。Li、Rb、Cs主要... 矿山尾矿制备吸附材料研究进展————作者:袁磊;王先库;齐明洋;姚海睿;周鹏飞;王菲;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尾矿作为矿物提取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且存量巨大,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重金属污染、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尾矿制备吸附材料的研究为尾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环境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尾矿资源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型尾矿的化学成分差异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尾矿改性对其吸附性能的改善;重点介绍了利用尾... 机械活化-碱激发制备钒尾矿基地聚物————作者:刘东;崔孝炜;狄燕清;李峰; 摘要:利用钒尾矿制备地聚物不仅可以减少尾矿资源浪费,还可以保护环境。以钒尾矿为主体,辅以铝硅酸盐、偏高岭土为铝质校正料,标准砂为骨料,氢氧化钠、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物,考察了机械活化、钒尾矿掺入量,碱激发对钒尾矿基地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钒尾矿机械活化时长为120 min、钒尾矿掺入量为45%、铝酸盐水泥40%、偏高岭土15%、水固比(质量比)为0.36、胶砂比(质量比)为5且采用NaOH(3... 引气剂种类对全尾砂料浆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作者:李海强;李一凡;焦华喆;李金仓;王永彬; 摘要:引气剂在矿山充填中逐渐被推广应用,但引气剂对全尾砂料浆流动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尚存在争议。为此,实验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引气剂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引气剂对全尾砂料浆流动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引用双电层理论探讨了两类引气剂对全尾砂料浆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掺入阳离子类型引气剂可提高料浆的流动性、屈服应力和黏度;阴离子类型引气剂掺量较低时,也可以降低料浆的流动性、屈服应力和黏度,且料浆... 碱溶对硅藻土保水渗透性能影响研究————作者:文兴青;胡志波;曲颖颖;毛龙敏;张蒋玉;尹佳祎; 摘要:土壤孔隙结构是影响土壤保水渗透性能的重要因素。硅藻土的多孔特性可以用于土壤保水渗透性能调控,但目前缺乏硅藻土多孔界面特性对保水渗透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且硅藻土的保水渗透性能也未见系统研究。碱溶可以调控硅藻土孔道界面特性。为完善硅藻土调控土壤渗透保水性能应用基础研究,以临江硅藻土为原料,在不同碱溶温度条件下制备碱溶硅藻土,运用SEM、氮气吸附法、FITR表征硅藻土及碱溶硅藻土微观形貌、孔结构、表面官... 萤石尾矿制备水化硅酸钙及其对水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作者:姚海睿;王先库;齐明洋;袁磊;周鹏飞;王菲; 摘要:开发低成本吸附剂实现对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萤石尾矿为原料,在600℃条件下碱熔处理3 h提取其中的硅组分,随后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低温晶化法将所提取的硅组分转化为介孔分子筛(MCM-41),并以其为模板和硅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水化硅酸钙(CSH)吸附材料。借助XRD、FT-IR、SEM、XPS和TEM等检测方法对CSH进行表征,研... 协同开采过程灾害防治新思路及应用实践————作者:陈庆发;甘泉;张继;商昱;段志伟;肖体群; 摘要:当前,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发展的趋势主要为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对于复杂难采矿体的开采,“协同化”是现阶段采矿工艺变革关注的重点。为调和灾害治理与资源开采技术之间的竞争关系,对采矿工艺进行重构,使资源开采行为与灾害处理行为融为一体、协同推进,基于“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一种“协同开采过程灾害防治”新思路,其技术本质在于“将地质灾害消解于采矿工艺实施过程中”。结合大新锰矿塌陷区下采矿工程的案例,介绍了... 固体钾盐矿地下采空区充填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其洲;黄玉书;池秀文;任高峰;张聪瑞;李扬;李梅;颜代蓉;李立峰; 摘要:钾盐矿作为我国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其安全高效开采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针对其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和选矿产生的固液尾废,总结了地下固体钾盐矿开采方法和充填方式的特点,系统介绍了不同充填胶凝材料的固结机理和研究进展,明确了胶凝材料配方及配比、尾废-胶结料固结体力学性能、胶结充填配套工艺等研究方向,为钾盐矿开发企业选择合适开采方式、充填方法和基于固液尾废的充填材料提供了参考。分析表明:低掺... 钨尾矿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作者:李世涛;王飞旺;杨斌;戴惠新;唐冬冬;吴志鹏;武立伟;陆一铭; 摘要: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但随着钨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大量钨尾矿的产生。钨尾矿是钨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还有大量有价元素和重金属,长期堆存不仅浪费资源,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分析了我国钨尾矿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论述了钨尾矿堆积对环境的影响,详细综述了钨尾矿综合利用的现状,主要包括有价组分的回收与材料制备等。在有价组分回收方面,通过物理选矿和化学浸出等技术手段,... 有色金属硫化矿低碱介质浮选进展————作者:敖顺福; 摘要:有色金属硫化矿中普遍共伴生硫化铁矿物,对其高效、清洁、低成本的选别分离一直是难点,高碱介质浮选分离是常规选矿工艺,但存在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及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影响。有色金属硫化矿的低碱介质浮选工艺日益成熟和完善,并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已逐渐成为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常规浮选工艺之一。基于此,分析了高碱介质浮选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了主要低碱浮选工艺,详细阐述了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及... 纳米陶瓷球在普朗铜矿立式球磨机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郦超;周浩;龚丽;曾剑武; 摘要:迪庆有色普朗铜矿选矿厂采用立式球磨机进行粗精矿再磨,磨矿过程中存在钢球介质失圆率和负荷高、磨矿细度差、衬板使用周期短等问题。为了探索提高该立式球磨机磨矿效率的技术途径,对比研究了纳米陶瓷球和钢球的磨矿效果。结果表明,与钢球相比,采用纳米陶瓷球作为磨矿介质后,立磨机的磨矿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即磨矿产品-0.049 mm粒级的含量提升了近8百分点;同时,显著降低了磨矿成本,即磨矿介质消耗降低了82.32... 硫酸钠对细粒辉钼矿表面氧化-溶解行为的影响————作者:颜煜恩;王宇斌;吴忠意;雷大士;彭祥玉; 摘要:细粒辉钼矿表面的过度氧化以及表面氧化产物的溶解行为不利于辉钼矿浮选,为此,研究采用硫酸钠减小细粒辉钼矿表面氧化的程度以及抑制表面氧化产物的溶解以期改善辉钼矿的浮选效果。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钠可减小细粒辉钼矿表面Mo-O键的相对含量,对细粒辉钼矿氧化反应及氧化产物的溶解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0.08 mol/L的硫酸钠可使矿浆中矿物溶解的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减小68.25%,溶解氧质量浓度减小25.... 基于磨矿动力学与离散元分析的磨矿介质优化实验研究————作者:肖庆飞;孙博远;金赛珍;武煜凯;王梦涛; 摘要:采用磨矿动力学与离散元法(DEM)模拟仿真分别研究了钢球与钢段作为磨矿介质对多粒级矿石破碎效果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在大红山铁矿三选厂细磨作业开展了工业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钢段相比,钢球作为磨矿介质时,对粗粒级破碎速率更大,磨矿产品中+0.15 mm含量降低了0.98百分点,-0.074 mm含量提高了5.66百分点;DEM模拟仿真分析发现钢球的运动状态较钢段更为活跃,钢球方案中用... 基于帝国竞争算法的多金属矿山边界品位优化研究————作者:许倩倩;郭进平;王小林;刘亚雄;薛涛; 摘要:边界品位是矿山开采的一个重要决策参数,在多金属矿山开采项目中,确定合理的边界品位是为后续开采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基础。针对某矿山采选二阶段生产流程,以最大净现值法为基础,利用综合品位构建了基于帝国竞争算法(ICA)算法的多金属矿山边界品位动态优化模型,实现了该银铅矿最佳边界品位的动态确定。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多金属矿山边界品位的确定。在矿山寿命期间,通过ICA算法所确定的铅金银多金属矿最佳铅边... 聚氯乙烯废塑料对充填体热学性能影响实验研究————作者:李婷婷;郭进平;王小林;刘亚雄;侯展娜;吴琼; 摘要:为缓解深井开采高温热害,探明聚氯乙烯(PVC)充填体的隔热性能,对PVC粉末替代水泥掺量为0~20%的充填体进行热重、导热系数、比热容测试及其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VC粉末能改善充填体的隔热性能;PVC颗粒与充填体结合形成致密均匀的结构,但由于PVC的弱黏结性,过量的PVC粉末会使充填体各成分之间的黏结性丧失,内部孔隙和裂纹增多,降低充填体的抗压强度,且抗压强度随PVC粉末含量添加呈先... 矿物浮选表面性质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王佳丽;王介良;时景阳;吴旭;曹钊; 摘要:浮选是一种根据物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润湿性)的差异在气、液、固三相流中对物料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技术,常用于矿物的分选。对矿物基本浮选行为、表面电性、吸附及溶液化学行为等的研究,是确定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的基本方法,但对许多复杂浮选体系,更需要各种现代测试方法去表征或证明这些作用机理,更清楚地从微观层面揭示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本质。综合分析了成像分析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 行波磁场磁选柱的研制与磁选实验————作者:陈中航;李鹏程;赵通林;王倩倩;代淑娟; 摘要:常规磁选柱利用脉动方波磁场产生顺序下移的磁场力来吸引磁性颗粒向下运动,从而使磁性颗粒与脉石颗粒分开达到选分目的。由于脉动方波磁场的磁力作用方式是不连续的,在上升水流动力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磁选柱尾矿品位偏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了在保持精矿品位提高幅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磁选柱的供电方式,使磁选柱的供电机制由以前的脉动方波磁场改为现在的连续行波磁场,尽量降低磁选柱尾矿品位。由于连续行波磁场采用的是...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