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本刊被列为地球科学类的高被引指数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版)中的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发表该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成果,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等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合评述、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工程实践、论述、国内外学术交流、简讯、科研成果介绍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近断层地震动对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韩淼;张文会;朱爱东; 1-7
2 人字桥梁多维地震作用下振动台试验研究 李青宁;尹俊红;毕研超;张瑞杰;孙建鹏;韩春; 8-15
3 角钢加固损伤RC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 王新玲;孙莉萍;王安京; 16-21
4 钢骨及X形配筋增强的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中节点受力性能 戎贤;张健新;张超; 22-27
5 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分析 王社良;杜亚超;余滨杉;樊禹江;陈先河; 28-33
6 基于多点激励下黏滞阻尼器在斜拉桥中的减震效果分析 杨德健;耿辰;宋佳楠; 34-42
7 青藏铁路典型场地地脉动台阵观测研究 董连成;申学金;李广影;赵淑萍; 43-51
8 高层钢框架结构附加黏滞阻尼器的简易设计方法研究 裴星洙;韩露; 52-62
9 存在施工缺陷的框架填充墙抗震构造加固研究 赵更歧;鲁渊;张赟;肖水; 63-69
10 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探讨 初建宇;程丽婷;陈灵利; 70-75
11 基于IDA的钢管混凝土空间组合桁架连续梁桥抗震易损性分析 王海良;张铎;王剑;刘中宪; 76-86
12 自平衡预应力索杆球面网壳结构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李国东;林德全;刘晚成;辛宝柱; 87-94
13 芦山地震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谭皓;张电吉;卢海林;张薇; 95-100
14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综合管廊接头响应数值模拟 蒋录珍;李杰;陈隽; 101-107
15 大跨斜拉桥多点反应谱法地震响应分析 娄锋; 108-113
16 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基本方式—自救、互救与公救 陈建伟;陈艳华;苏幼坡;王卫国;张媛; 114-118
17 输入界面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 王冲;刘明军;齐文浩;李忠良;莘海亮; 119-126
高级技师职称论文:冶金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当下,我国的金属重工业也在不断作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在重工业领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冶金工程建设行业中依然问题重重,因此本文在总结冶金工程建设行业中种种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级技师职称论文,冶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项目风险性,成本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冶金工程建设的发展越来越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但是,由于冶金工程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和慢盈利的产业,建设项目开始之时的规划和项目建成之后的最终核算总会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得不改变当初的规划,致使成本大幅增加以致长期不能盈利,导致企业亏损,最终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因此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投产,应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世界地震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土壤液化判别研究进展综述————作者:耿铭屿;李兆焱;张升;袁晓铭;
摘要:土壤液化是一种常见于地震中的次生灾害,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生产生活都造成过严重破坏。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都是源于地震液化灾害现场数据,受到原位测试方法和场地区域性等条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计算算法的兴起和发展,其在土壤液化研究方面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以土壤液化判别相关研究成果及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部分报告为基础,本文阐述了研究土壤液化判别方法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
基于MEMS和无线通信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作者:周浩;朱景宝;宋晋东;李山有;
摘要:余震作为地震后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和受灾区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信息,针对缺乏公共网络支持、需要高度机动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监测背景,构建了一种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临时部署可移动的余震流动监测单元,实时采集和分析地震数据,增强对地震活动的监测、...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作者:马星宇;王兰民;
摘要: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
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消能减震研究与应用进展————作者:周云;商城豪;方东健;汤方婧;
摘要: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大会汇聚了过去四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概述大会情况与主题,从消能减震装置开发与研究、消能减震体系构建与创新、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和消能减震工程应用与实践四个层面,梳理消能减震技术的近期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趋势,给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18WCEE看基于ML的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和损伤评估研究进展————作者:刘妍;王茂岑;张令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地震工程领域,如何有效利用机器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地震工程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中的会议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作为补充,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和损伤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从算法的角度分别梳理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研究中的常用算法及其...
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钢柱脚节点的近期研究————作者:王斌;唐懿;陈鹏;
摘要:钢柱脚节点是钢框架结构体系中重要的连接部位,其承担着将结构上部荷载传递到基础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抵御水平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弯矩与剪力。由于柱脚节点性能对上部结构的整体响应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针对钢柱脚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来自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4 250位专家和学者介绍了他们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
考虑结构和展柜实际动力特性的浮放文物地震响应分析————作者:刘佩;惠大城;袁晨瑜;宿仲真;
摘要:目前评估文物地震安全性时,未充分考虑博物馆和展柜的实际动力特性对文物地震运动响应的影响。对某实际博物馆进行了现场环境振动测试,识别得到了符合现状的结构动力特性;对某实际独立展柜进行了现场锤击测试,识别得到了其自振频率。建立了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修正前后的2种线性有限元模型、不考虑和考虑结构周期折减的2种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下4种模型中楼层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建立了展柜的有限元模型...
基于数值计算的川滇地区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研究————作者:赵宇;任叶飞;张鹏;刘也;王宏伟;温瑞智;
摘要: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生成。选取NGA-West数据库中的基岩场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一维等效线性化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在不同场地和不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
不同加载路径下外露式钢柱脚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作者:杨晨潇;钟燕;于新;崔瑶;
摘要:通过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工字形截面外露式钢柱脚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滞回性能。首先将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结果的准确性。以加载角度0°、15°、30°、45°、60°、75°、90°以及方形加载、菱形加载、圆形加载、蝶形加载为参数共进行了11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脚的破坏模式与加载路径相关,单向加载中,0°加载的滞回曲线主要呈现旗帜型,90°加载时由于弱轴侧钢柱翼缘底部出...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作者:任瑞国;曾金艳;李宏伟;郝雪景;王雷雷;
摘要: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作者:金建敏;刘彦辉;陈鹏;周惠蒙;
摘要: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
征稿简则————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世界地震工程》主要发表该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成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等工程方面的...
基于中心点法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地震变形可靠度分析————作者:张泽瀚;薛冰寒;赵冠奇;方宏远;石明生;
摘要:高聚物防渗墙技术具有高效、微创和经济等优点,已在中小型土质堤坝除险加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建在震区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可靠度分析尚未开展。因此,基于倾度法和中心点法开展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地震变形的可靠度分析,采用倾度法评价高聚物防渗墙堤坝的坝体变形情况,通过倾度值计算地震变形的可靠度评价指标,基于中心点法对高聚物防渗墙堤坝的地震变形进行可靠度分析。对某高度为15m的高聚物防渗墙...
风化花岗岩裂隙对盾构隧道衬砌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作者:张文杰;向平;李英波;张飞宇;王志兵;于啸波;
摘要: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指标,采用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峰值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得到隧道衬砌的易损性曲线,阐明裂隙对隧道衬砌的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衬砌损伤概率会随裂隙在震动方向上投影长度增大而提高;衬...
主余震作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分析————作者:郝冀民;卜建清;郭至博;郭少聪;
摘要:为探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建立RSC桥墩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桥墩分别在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的墩底弯矩-曲率、最大墩顶位移和残余位移,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Park-Ang损伤指标评估了其损伤状态。结果表明:在0.6 g主余震作用下,RSC桥墩的墩底截面最大曲率为普通...
滞回荷载下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剪跨比分析————作者:张圣建;梁桓玮;许春荣;陈泰旭;林昱;赵灿晖;
摘要:为研究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的破坏模式与受力特征,首先,进行了不同剪跨比下的索塔结构滞回试验,测试得到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与钢壳应变发展;其次,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多剪跨比下索塔结构承载能力与破坏模式;最后,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组合索塔截面中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穿孔钢筋直径对结构承载能力与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为2和4的试件均呈现弯曲破坏模式,破坏特征为混...
世界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作者:解全才;马强;钱亮;陶冬旺;王江;娄良琼;
摘要: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据库、意大利ITACA数据库、日本NIED数据库和新西兰GeoNet数据库等。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8WCEE)探索世界地震数据中心专题及相关文献,详细梳理...
强震动记录Flatfile研究综述————作者:郭文轩;姚鑫鑫;刘也;王宏伟;任叶飞;温瑞智;
摘要: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果,调研了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定义与特点;根据Flatfile的建设目的和数据范围,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强震动记录Flatfile;...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地震动模型相关研究综述————作者:刘名吉;胡进军;
摘要: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行,本文综述了此交会议关于地震动模型的相关研究。地震动模型是评估地震危险性和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工具。文中重点介绍了地震动数据库的更新、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发展、地震动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竖向地震动模型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也为地震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自动分层分区的通信网络拓扑建模方法————作者:毛晨曦;龚牛栋;张亮泉;王涛;
摘要:通信系统抗震韧性评估对提升系统整体抗震能力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通信系统组网规则快速建立合理的通信网络拓扑能够为抗震韧性评估提供网络拓扑数据,同时为建设经济且稳定的城市通信网络提供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合理通信网络拓扑的方法:在获得通信节点基础信息的前提下,基于通信网络组网规则采用优化算法自动建立给出通信网络拓扑。该方法首先采用聚类算法实现通信节点的自动分区;然后,基于通信线路...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湖南电力技术
- 省级中国科技纵横
- 北大核心《中国钨业》
- 北大核心《纺织学报》
- 省级表面活性剂工业
- 北大核心《酿酒科技》
- 北大核心《高电压技术》
- 省级资源信息与工程
- 国家级《中国科技纵横》
- 北大核心《生物学通报》
- 国家级《中国电业》
- 北大核心《新疆地质》
- 北大核心《人民黄河》
- 北大核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国家级导航定位学报
- 省级《云南科技管理》
- 省级河北电力技术杂志
- 国家级智能建筑
- 国家级《工程建设标准化》
- 国家级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印刷杂志》
- 国家级《城市建筑》
- 省级青海石油
- 北大核心《机床与液压》
- 省级吉林交通科技
- 国家级石油与天然气文摘杂志
- 国家级《国际造纸》
- 省级《山西科技》
- 北大核心《力学与实践》
- 省级特种结构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