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高校科技

《中国高校科技》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0-1017/N
国际标准刊号:2095-2333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查看中国高校科技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科技信息》期刊论文目录参考
下一本期杂志:《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创刊于1987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615, 国内标准刊号:CN11-4828/N,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综合性科技月刊。该刊前身是《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2年经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它是教育部唯一在科技与产业化方面与国际接轨的中央级刊物。

  【办刊宗旨】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封面故事、科技、产业、人物、特别关注、资本、管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协同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访谈 马海泉,任焕霞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李志民

  3.信息动态

  4.学风建设要在“建”字上下工夫 申纪云

  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转让收益和股权奖励模式探讨 陈秉群

  6.大学技术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张武平,张桂新

  7.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运行的思考与建议 高国武,段存广,鲍悦华

  8.美国专利政策修改与大学技术转移 胡冬云

  9.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李祖超,聂飒

  10.低碳服装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潘璠

  11.农业院校提升科技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严丽纯

  12.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翁沈军,史红兵,金钢

  13.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李晓琳

  14.公共突发事件网络管理机制建设 陈涛,郭加书,潘伟国

  15.文化育人的彷徨与生机 董云川,周宏

  16.高校全面能效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陈伟,屈利娟,章以建

  17.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探究 卢瑞杰

  18.编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陈高云,李蕊,陈晓红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方法属于一种实用性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地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各种物探方法,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较大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很多勘察方法都能够准确运用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具有快速、准确、损伤探测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做好物探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勘察有着显著的作用。

 

  中国高校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产教融合视域下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方昕;屈靖雅;李飞;吕方兴;

摘要:科学家精神成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融入点。新工科教育要求人才具备高尚品格、跨学科整合能力及创新精神。其中,科学家精神以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成为塑造学生价值观、激发实践创新、培养团队协作与国际视野的重要力量,而研究课程体系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奉献精神培育、提升协作能力、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体系,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机制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作者:李兰;宋吉颖;

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改革落实,北京地区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协同创新。研究聚焦于北京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现象,分析其扩散的历史进程、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地区高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经历了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和平稳扩散三个阶段,呈现S型趋势;不同层次、学科类型、主管部门的高校在政策采纳比例方面...

我国区域基础研究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作者:陈亮京;高阵雨;王军;杨利军;郝雨萱;钮宇恒;秦小江;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最主要的支持渠道之一,其资助的竞争性可体现一个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水平。利用2016—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的相关资助数据,基于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基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力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指数”,系统分析我国31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础研究竞争力排名和变化趋势,并采用RSR法将我国各省域基础研究实力分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基础研究竞...

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知识图谱:态势、热点与趋势————作者:李冲;高松会;盖甄迪;

摘要:产教融合是国家有效推进“三大战略”、实现“四链融合”的重要抓手。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结合Python和Gephi等工具,从成果分布与政策注意力变迁关联的视角对我国近10年产教融合研究的态势、热点与趋势情况进行知识图谱解析。研究发现:我国产教融合研究表现出攀升态势,部分学者构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一些研究机构之间初步形成了合作网络,研究整体呈现“总体分散、局部聚...

“政产学”系统如何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胜任力?——来自工商管理人才的调查分析————作者:高秀丽;李菲菲;孟飞荣;

摘要:基于“政产学”三螺旋协同培养理论,分析了政府政策保障、产业协同培养和学校创业教育3个层面对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创业胜任力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检验了构建的培养机制模型,发现“政产学”三螺旋协同系统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创业胜任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产学”各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依据实证结果,结合“政产学”三螺旋协同培养机制的实际运用情况,提出对培养机制加以充分利用的优化建议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工人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人力资本视域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素质全面提升路径研究》————作者:王星;

摘要:<正>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

以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郭瑜;张晓芳;

摘要:<正>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柱,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手段和发展路径,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因此,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高...

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作者:车霖;

摘要:<正>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生态与模式。与此同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许多高校已经将...

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作者:陈欢欢;

摘要:<正>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使命。然而,地方高校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在面对日益庞大的学生规模、千差万别的学生需求以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时,逐渐显露出疲态,效率低下、精准度欠佳等问题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凭借其卓越的数据处理、深度的分析预测以及智能的交互能力,有望为学生工作管理注入...

智慧交通背景下交通工程课程体系创新路径研究————作者:黄崇伟;陈凯;

摘要:<正>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进程中,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涌入交通领域,智慧交通技术也在不断重构传统交通工程学科的知识框架。在此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在学科交叉融合、前沿技术涉猎和实践匹配度等方面逐渐显露出一定局限性。现有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类课程相对匮乏、布置零散,这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智慧交通领域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智慧交通背景下深入探寻顺应技术变迁的交...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作者:纪加骅;

摘要:<正>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动能,通过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能够精准洞察学生思想动态,优化教学设计与方法,从而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作者:刘紫寒;

摘要:<正>心理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大思政”育人模式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转型变革提供了正确的指引和参照,赋予了高校思政育人与心理育人工作新的含义,指出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坚持德心共育的理念,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协同育人,拓宽思政育人的领域和范围,丰富心理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升高校育人成效...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作者:焦孟娟;

摘要:<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重构、技术革命加速迭代以及人口结构转型的三重压力轮番叠加,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有3.75亿人面临职业转型,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创造超9000万个新型岗位,传统岗位的消解与新兴职业的涌现形成了剧烈对冲,将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而,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职前教育不应局限...

贵州高校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的价值与策略————作者:高彪;

摘要:<正>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活的文化实践,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贵州现有高校近80所,在校学生人数超90万,对于贵州高校而言,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高校科技》投稿指南

摘要:<正>《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1987年,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2008版、2017版、2020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23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杂志立足我国高校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科技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主要刊登反映...

国外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经验及启示——以美英德3所科研机构为例————作者:张海峰;

摘要:国家实验室作为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平台,其高水平建设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布局。当前,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已构建起规模化国家级科研体系,其国家实验室凭借独特的运行机制,确保了高效运作与持续创新。选取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概述其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其运行机制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开放与交流、绩效评估与监督等。通过对比...

科技金融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20所高校的案例分析————作者:谢笑珍;刘沛帑;

摘要:实现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打造创新驱动的科创型新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以科技金融推进产教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之一,通过协同多元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需要科技金融作为保障和催化媒介。科技金融可作为推进产业资本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互动...

学术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国际人才研究可视化分析——以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例————作者:魏华颖;田心原;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迅速发展,国际人才成为各国为增强综合实力所竞相争抢的重要群体。近年来,我国对国际人才的研究愈发深入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国际人才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为更加清晰地梳理我国国际人才研究脉络,整理了1998—2023年间收录在CSSCI数据库中的国际人才相关研究,通过可视化分析,对历年来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热点关键词的演变轨迹进行综述。基于上述分析认为,未来国际人才研...

竞争价值框架下实验室研究环境的有效性评价————作者:张金福;李华亚;

摘要:现有的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缺少对研究环境的评价。在竞争价值框架(CVF)下,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研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验证,旨在帮助实验室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实验室的现状,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改善实验室研究环境,最终提升创新能力。该评价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潜力,能够为促进科研成果...

面向智慧校园生态体系的大数据平台研究及实践————作者:谭健欣;

摘要:教育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研究热点。分析大数据平台在广东财经大学应用中的主题场景,提炼数据治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校园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关键,完成领导驾驶舱、教务大数据、科研大数据等数据分析与展示应用,提供教师一张表、学生一张表、数据交换申请等数据服务,构筑互联互通的大数据融合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体系和安全可行的保障体系,呈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及时化的良好...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