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创刊于1987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615, 国内标准刊号:CN11-4828/N,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综合性科技月刊。该刊前身是《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2年经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它是教育部唯一在科技与产业化方面与国际接轨的中央级刊物。
【办刊宗旨】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封面故事、科技、产业、人物、特别关注、资本、管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协同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访谈 马海泉,任焕霞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李志民
3.信息动态
4.学风建设要在“建”字上下工夫 申纪云
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转让收益和股权奖励模式探讨 陈秉群
6.大学技术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张武平,张桂新
7.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运行的思考与建议 高国武,段存广,鲍悦华
8.美国专利政策修改与大学技术转移 胡冬云
9.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李祖超,聂飒
10.低碳服装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潘璠
11.农业院校提升科技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严丽纯
12.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翁沈军,史红兵,金钢
13.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李晓琳
14.公共突发事件网络管理机制建设 陈涛,郭加书,潘伟国
15.文化育人的彷徨与生机 董云川,周宏
16.高校全面能效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陈伟,屈利娟,章以建
17.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探究 卢瑞杰
18.编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陈高云,李蕊,陈晓红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方法属于一种实用性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地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各种物探方法,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较大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很多勘察方法都能够准确运用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具有快速、准确、损伤探测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做好物探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勘察有着显著的作用。
中国高校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马燕;肖春玲;蔡雪梅;张积雨;
摘要:师范生扮演着学生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其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术能力,以引领教育改革和满足未来教师的挑战。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SAMR模型构建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概念框架,并以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LS-SE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养(路径系数为0.268)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影响效果最为显著,研学环境(0.257)、专业培养(0....
本研教务一体化新型信息化架构与建设策略————作者:张德珍;刘芝松;樊铁成;张艳珍;
摘要:本研教务一体化信息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解决方案,对全校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研发了一个本研教务一体化的新型信息化架构,包括所涉及的数据资源规划及其治理方法,教学主线共用业务融合模型、教学资源一体化模型构建及求解方法,以及支持开放敏捷式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的架构体系。同时,与“云中大学”建设相结合,依托平台的开放个性化、可推演、可体验特点,验证一体化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创新路径研究————作者:张珺;杜明静;
摘要:以正保智能会计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在专业建设、协同育人和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与适用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从构建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管理研究————作者:葛焱;
摘要:随着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风险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工程经验不足导致风险增大、技术方案不成熟带来风险叠加、科研和工程双重属性兼顾不够加大未知风险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正常建设。从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入手,剖析当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科学规划、稳定支持、提高能力、加强监督四个方面,提出高校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力争准确识别、分析、预防和规避项目风险
高校班主任做好新时代“点灯人”的路径————作者:焦慧贞;
摘要:<正>高校班主任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高校班主任工作充满挑战,而教育家精神犹如一座灯塔,为其角色构建和工作实践指明方向。高校班主任可以从启思导行、以文润心、躬亲实践和笃信修身四条“路”,点亮学生发展、班级建设、家校协作和自我修养四盏“灯”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导向、困境与对策————作者:李研;
摘要:<正>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做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在新时代尤为重要。基于...
2025年度《中国高校科技》《中国科技论文》《中国教育网络》杂志征订启事
摘要:<正>高校有关部门、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朋友:《中国高校科技》《中国科技论文》《中国教育网络》三本杂志,均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是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及教育信息化成果的重要媒体窗口,是为高校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科技、教育信息化的人士提供权威性、专业性、全方位服务的出版平台
高校公共仪器平台实验技术队伍现状研究————作者:吴霞;朱娜;陈峰;金承钰;何琳;
摘要:大型仪器设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而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对全国75所高校、80个校级或院级公共仪器平台开展调研,了解目前公共仪器平台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从岗位制定、聘用方式、人员考核、激励机制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加强高水平专业化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核科学计算中心建设与运维——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作者:李胜泰;金恺;丁亨通;
摘要:计算中心建设与运维主要注重计算能力、安全性、能源效率和连续运行可靠性。以华中师范大学核科学计算中心为例,其主要面向基础物理科学研究——探索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科学规律,是国内最早专用于有限温度密度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的超算平台;采用机柜级制冷高效节能,每千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耗电约63万kW·h;通过MIG可实现1块GPU供7个任务同时使用,提高资源利用助力调试与教学;部署Slurm任务调度系统将集群的G...
数字化背景下校企合作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保护研究————作者:王永红;杨秀丽;龙玉琴;王飞;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下校企合作模式内涵不断延伸,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外,在专利技术培育与转化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多。基于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创造、转化或直接转移等环节,识别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和数字化技术保护等五个维度比较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原因;运用文献调研方...
我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政策量化研究——基于三维框架的文本分析————作者:林小兰;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政策实施主体和政策目标三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对我国“揭榜挂帅”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揭榜挂帅”政策存在跨部门协同机制缺乏、供给型政策工具应用不足、政策实施主体与政策工具协同性欠缺、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关联度不强等问题,建议构建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增强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提升政策实施主体与政策工具的协同性和提高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关联度,以保障“揭榜挂帅”的良性发展
基于数据资产的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作者:迟海洋;周义方;王玉见;伏辉;俞锐刚;谭松;杨云春;
摘要:教育大数据在辅助科学制定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昆明学院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及带来的改变。学校努力将平台建成“集昆明学院教育大数据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用运行基地”,努力将平台打造成“服务昆明学院教育管理与决策、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教育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为应用型高...
新时代广西百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史官清;戴俊;刘娟;
摘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必须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亟需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支撑。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内涵、要素构成以及多要素的协动关系,描摹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运行图。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兼具区域平衡与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空间,在主体、资源、环境等三类要素上均存在发展差距。因此提出缩差距、补短板、疏堵点、促发展的若干策略...
全要素融合的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研究————作者:杨晓丹;柯颖莹;郑志刚;魏金明;卢孝强;李福山;
摘要:在我国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引领与驱动下,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已经从最初的倡议和试点阶段,逐渐迈向了落地实施和深入发展时期。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主要体现在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培养层次的提升、培养机制的优化以及培养方式的创新与升级等多个方面。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针...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作者:钟伟;
摘要:<正>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与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与时效性,以及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新媒体平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
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聂霞;蒋建军;皮子坤;
摘要:<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物流工程专业作为培养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然而,当前物流工程专业教育普遍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塑造。因此,探索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物流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教育治理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作者:张修凡;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与生产力优化战略的高度概括,以理论前瞻性、创新驱动性和要素优化性引领高校教育治理体系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实现深刻转型,旨在驱动高校教育治理新模式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增强教育体系的智能性和灵活性。文章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通过引领教育理念创新、推动教学模式智能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驱动高校教育治理新模式的作用机制,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及国际化竞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大学为例————作者:刘超;吴迪;孙泽惠;张琰;
摘要:科技评价是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作用,能有效帮助科研人员明确方向,调动其创新动力,进而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科技评价的政策和要求,总结了北京大学在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学校发展阶段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简述了部分试点学科在基础研究成果评价方面取得的初步进展与成效,旨在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作用、服务于国...
推动三航领域“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作者:田芬;李斌;马卫华;万方义;曾向阳;
摘要:加快“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案例高校在三航领域“总师型”人才培养举措包括探索“总师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范式、以总师育人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科研推进科学研究、有效推进校企协作、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培养成效包括:形成“西工大现象”人才培养大格局、实现核心国防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社会服务、塑造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培养经验:超越流行观念...
知识生产视域下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的动力、障碍及路径——以公共管理学学科为例————作者:蔡振华;许艾萍;
摘要:科研素养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超学科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共同要求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但目前来看,研究生培养目标“大而化之”、导师第一责任人缺位、培养过程机制不畅、培养质量评估乏力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有效提升。为此,要从培养目标、导师制度、课程与实践融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四个维度进行变革,培养具备较强...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 北大核心《光散射学报》
- 省级《山西地震》
- 省级染整技术
- 国家级《化工科技》
- 国家级新材料产业
- 国家级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 北大核心《生物技术通讯》
- 省级《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 省级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 省级飞航导弹
- 省级软件
- 省级《管道技术与设备》
- 北大核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食品工业
- 省级安徽电力
- 北大核心《化工新型材料》
- 省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北大核心《油田化学》
- 北大核心《生物学通报》
- 省级中国自行车
- 省级《福建建材》
- 国家级《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 南大核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中氮肥》
- 省级《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省级21世纪建筑材料
- 北大核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