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建设科技

《建设科技》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705/TU
国际标准刊号:1671-3915
主办单位: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主管单位:建设部
上一本期杂志:《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给水排水》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建设科技》杂志由建设部主管,建设部科技司指导,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拥有由建设行业两院院士等著名专家组成的高级顾问班子。致力于向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环境建设等建设领域宣传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与产品。

  【办刊宗旨】

  杂志立足“大建设”、“大科技”思路,围绕建设科技的中心工作,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彰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己任,是发布建设系统科技产业政策,发布建设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项目评估等行业信息的权威窗口,是获得国内外建设科技信息和交流经验的最佳平台,也是联系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开发单位、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主要栏目】

  封面文章、特别关注、高层声音、热点追踪、大建设、政策法规、小康社会城市开发、小城春秋、绿色畅想、视觉冲击、永恒乐章大师风采、名企撷英、专家视点、百家争鸣、休闲驿站、成果评估、项目推广、科技兴企、维权话题、建设信息、环球视野、特快专递、新品橱窗市场传真、媒体链接、编读往来、聚焦会展、精品书屋、技术交流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提档升级建筑节能 本刊编辑部

  资讯速览

  新常态•新绿建--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仇保兴

  我国将启动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中国建筑能效提升体系的研究 武涌,侯静,徐可西,李轶楠

  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相关问题研究 侯静,武涌,刘伊生,李轶楠,徐可西

  公共建筑能耗和能效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刘海柱,程杰,刘刚

  我国高校校园建筑节能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陈淑琴,朱晟炜,谭洪卫,张宁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津渝深沪)模式分析及推广建议 侯静,武涌,胥小龙,李轶楠,徐可西

  示范引领推进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王彤,冯君

  上海市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路径探索 潘黎,徐强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支撑体系 李轶楠,武涌,侯静,徐可西

  天津市实施新建住宅75%节能标准技术应用 张栋

  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徐可西,武涌,李轶楠,侯静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机制浅析 董璐,梁传志,刘幼农,侯隆澍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修订思路探讨 侯隆澍,梁传志,董璐,王朝霞

  从武进绿建示范区建设的微观视角探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梁浩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水泥搅拌桩在船坞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1#、2#造船坞工程实例,介绍水泥搅拌桩在地基加固、减小沉降、挡土防渗、稳定土体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搅拌桩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加以阐述。

  关键字: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挡土,防渗,质量控制

  Abstract: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ianjin Lingang 1# 2# dock engineering,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ement mixing pile in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Sedimentation control, leakage prevention and soil Stabilize. Elaborat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ement mixing pile.

  建设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城市运行异常事件特征解析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作者:顾丽韵;陆勇;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建筑高空坠物、道路塌陷异常事件频发的问题,在当前城市更新、生命线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通过调研分析两类异常事件隐患及事件分布特征,完成事件致因溯源及机理识别;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城市高空坠物安全指数、道路塌陷事故易发性评估方法,从多维度、多指标综合衡量建筑高坠、道路塌陷风险水平,通过在上海地区若干实际案例的试用实现了模型验证与修正,未来预期为量大面广的城市建筑高坠及道路塌陷隐患的数...

基于BIM技术的低碳建筑中ESG因素及其影响————作者:陆扬;

摘要:本文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低碳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的积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揭示了BIM技术在提升建筑能效、促进资源节约、增强社区参与等方面的潜力,并识别了现有挑战,提出了解决策略。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能效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了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提升了社区生活质量,并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

城市综合管廊消防工程设计要点思考————作者:刘月红;李钦朋;姜丹丹;

摘要:综合管廊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线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综合管廊相对封闭的环境,更易聚集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综合管廊外援扑救难度大、影响范围广、后果非常严重。本文依托济南市先行区鹊黄街双舱(综合舱和电力舱)综合管廊工程,首先根据管廊内管线性质和危险类别,研究火灾特征,提出合理设置消防分区,计算确定超细干粉灭火装置设置参数,完善灭火系统。同时配置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

预制混凝土桩碳排放计算与分析————作者:董嘉林;卞光华;郭健;

摘要: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分项工程之一,其碳排放量直接影响建筑的绿色低碳水平。本文基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总结归纳出预制混凝土桩生产、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基于此,从建材损耗、模具损耗、生产耗能损耗三个方面对预制混凝土桩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碳排放的角度给出了基础结构设计的优选桩型,并根据不同方面的碳排放计算结果提出了预制桩绿色减碳策略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雄安新区为例————作者:但冰松;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已成为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具有占地少、环境影响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密集区域的污水处理需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雄安新区的应用实践,包括项目概况、工艺选择与技术路线,以及地埋式设计与施工中的结构设计、设备布置、基坑开挖、地下连...

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空间布局的适宜性要素研究————作者:褚亮亮;

摘要:本文在城市微更新背景下,研究口袋公园空间布局的适宜性要素,首先根据功能需求、空间过渡形式及特性,将口袋公园功能空间划分为环形、线形和放射形三类布局。通过构建层级结构模型和利用1-7标度法,确定了口袋公园空间布局的适宜性要素权重。引入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根据各要素的综合权重和具体评分值,计算空间布局的适宜性要素总评分,以全面反映口袋公园空间布局的适宜性。实验结果表明,口袋公园空间布局中的活动空间...

建筑机器人多机协同的精益建造体系与管理模式研究————作者:邓伟欣;

摘要:基于智能建造阶段建筑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从应用特征、路径优化和绿色建造等方面搭建建筑机器人多机协同精益建造体系通过智能算法(多机协同)管理系统平台分析多个建筑机器人协同施工最优组合方式。以墙面喷涂作业装修为研究对象,构建生产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案实践研究,为建筑机器人协同施工与精益建造体系的发展提供支撑

城市微改造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作者:常文俊;王雪莉;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老旧建筑面临着低能效、安全隐患和设施老化等问题。城市微改造应用智能建筑系统,结合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建筑功能与效率,推动绿色发展。本文探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在城市微改造中的技术措施,重点分析传感器部署、智能调控、能源管理优化和应急响应系统等关键技术。基于实际案例,对比传统方法与智能系统,验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在提升安全性、节能性和居住舒适度方面的优势,为城市微...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建筑施工实时监测方法研究————作者:孙莲霞;史艳霞;

摘要: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这种创新性的方法,正逐步被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实时监测。本文针对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建筑施工实时监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技术、BIM与实时数据的结合、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与维护、以及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的实现方法,并通过技术应用测试验证了相关方法的可行性与效果

当前国情下旧建筑改造的方向浅析——以某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改造为例————作者:胡喆康;杨子晗;

摘要:为顺应国家旧建筑改造的潮流,提升大量旧建筑的存在价值,文章对当前国情下旧建筑改造的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旧建筑的定义和特征,说明了其改造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列举政策文件和调查数据交代了当前的社会背景和行业现状。最后以实际项目为例,围绕立面更新、建筑节能、适老化设计给出具体策略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优化思路——以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作者:李剑锋;申媛;

摘要: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背景,本文分析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现状,按照尊重历史脉络、立足生态环境保护、景源尽纳尽纳等原则,对风景名胜区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和自然生态环境格局进行总结,梳理风景名胜区周边景观资源及保护开发条件,研究各类影响因素影响下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优化调整路径,明确保护范围优化整合方案,明晰保护范围空间界限,有效缓解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用地矛盾,为国土空间体系的统筹...

基于大开间公共建筑的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探索——以海盐县康体活动中心项目为例————作者:姚建凯;段劲松;葛麒;徐阳;雷宏亮;郭玲芳;邹胜;

摘要:智能建造作为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当前相关政策的发布与技术升级,建筑机器人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以海盐县康体活动中心项目为例,探讨大开间公共建筑中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并基于实体项目场景进行实践,通过两轮测试,结合现场测试问题并提出建筑机器人实施建议及技术优化。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为当前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提供参考,对建筑机器人的建筑行业的...

各国房屋体检制度对比及我国房屋风险管控体系研究————作者:陈佳婧;张永明;

摘要:预计到2040年前后我国近80%的房屋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届时大量既有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这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分析研究了各国房屋体检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房屋健康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和房屋风险源与健康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房屋体检制度,解决房屋安全问题。同时为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房屋体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策略————作者:于付勇;张磊;

摘要: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化特征,有助于协调设计、施工各方,可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施工建造质量。同时,BIM技术也能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助力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应用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利用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推进装配式建筑更高效的实施与落地。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对BIM技术的研究,针对于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应用提出建议,希望能提升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水平,助...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者:赵延海;

摘要:超长混凝土结构因其体积大、跨度长,常常面临施工过程中的温差、裂缝及接缝缺陷等问题,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长期稳定性。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传统施工方法逐渐暴露出不足,无缝施工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点,系统探讨无缝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重点讨论了现场环境评估、温控管理系统安装、连续浇筑作业、配比精确控制和后期监测应力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展示无缝施工...

零碳导向绿色建筑理念融合与建筑科技创新实践分析——以昆山高新区教育用房工程为例————作者:马迅;吴仰晨;张晓晖;

摘要:本研究以零碳为导向,深入探究绿色建筑与建筑科技融合的创新策略。以苏州市昆山高新区某代表性教育工程为案例,研究绿色低碳技术策略,涵盖节能建筑设计、环保材料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生动展现绿色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应用,深刻揭示绿色科技对教育工程项目绿色转型的关键作用,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初探————作者:王建春;杨冬玲;曹卫平;

摘要:有限元方法是求取复杂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是现代数字化科技的一种重要基础性原理,其在工程应用中融合了高等数学、数值分析、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其方法已经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生物工程等各行业得到了应用。工程应用中的杆系、实体,均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本文通过对有限元方法介绍和两个模型算例,对有限元法工程应用进行了初探

基于BIM技术的复杂结构施工顺序模拟方法研究————作者:张伟壮;

摘要:为提高复杂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序优化和动态管理的能力,本研究基于BIM技术开展系统性分析。采用精细化三维建模技术,构建精确的复杂结构数字模型;利用施工动态模拟,优化多工序交互与资源调配;结合实时监测技术,动态调整施工计划以提高施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冲突,提高工程管理的协同效率与施工质量

智能控制技术在供热通风系统中的应用————作者:白天韵;

摘要:本文针对某商业综合体空调系统末端送风温度波动大、调节响应慢等问题,研究了模糊PID控制技术在风机变频控制中的应用方案。通过建立风机转速与送风温度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规则的PID参数自整定算法。该算法采用温度偏差和变化率作为输入量,构建了包含49条控制规则的知识库。实测数据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后,送风温度波动降至±0.5℃以内,调节时间缩短40%,系统故障率降低67.9%,有效提升了温度控制精...

低碳经济背景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研究————作者:郑鸣;王春愿;

摘要:为了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解决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碳排放量过大和碳排放强度过高的问题,文章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计算建筑体形系数,分析太阳辐射的热量和遮阳系数,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减少能量损失,得到传热系数,完成低碳经济高层建筑设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选择低碳建筑材料与结构形式,优化低碳经济高层建筑设备效能,实现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从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以及建筑能耗...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