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建材科技》期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主办的中央级正式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行史,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2931/T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3-8965,邮发代号:2-491。
《中国建材科技》期刊主要宣传建材建筑行业的产业政策,迅速报道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建材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公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各类建材产品检测、抽检结果,传播行业信息动态。
【主要内容】
报导各类建筑材料新及装饰装修领域的进展及动向,介绍建材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装备,交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内容涉及各类建筑材料,例如:水泥、耐火材料、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胶粘剂、建筑塑料、建筑幕墙(玻璃幕墙、铝塑板幕墙、石材幕墙)、保温材料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及各类混凝土外加剂、砖瓦砌块与机械、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专业领域。设有综述、工艺设备与自动化、研究与探讨、新型建材与建筑施工、耐火材料技术、生产应用、实用技术及国外信息等栏目。该期刊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大。版本为大16开。发行量5万册。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新型建材与建筑施工、耐火材料技术、研究与探讨、生产应用、经验交流、网络知识、产品推广。
特别关注:报道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活动,传递政府、协会对行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综述与论坛:宣传行业产业政策,分析现状与前景,提供行业各界人士发表意见、评述热点、交流经验。
研究与应用:介绍建筑材料科研新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建筑防水:介绍各类屋面、外墙、桥梁、道路、地下与隧道防水的工程实例或设计方案。
新型建材与建筑施工:介绍各类新型建材的技术特点、施工方法
耐火材料技术:水泥厂、玻璃厂窑炉用耐火材料的应用选型
实用技术:投资少见效快的建材项目
国外信息:介绍国际建材建筑领域的动向
工艺设备与自动化:介绍各类建材产品流水线、装备等
国家标准与检测:介绍各类建材新标准制修订情况,探讨标准执行中的问题,介绍检测仪器及设备
行业扫描:介绍国内各地建材建筑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经验交流:企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好的经验交流平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路基路面工程试验检测方法探究 仉长勇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与欧盟CE指令市场监管的比较及启示 颜敏,戴磊,张平,隋超英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 郭庆华
平板载荷试验在强夯地基土承载力检测中的应用 马青峰,辛淑珍,刘文兴
高层建筑地下室剪力墙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周茗如,王东红,于娟,侯红红
探讨全自动压力检定相关技术的使用 李志俊,王震,徐潇旭,沈超
力学计量仪器检定中的注意事项 王震,徐潇旭,沈超,李志俊
试析压力传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的相关设计 徐潇旭,王震,沈超,李志俊
拉伸扭转组合作用下泡沫铝力学性能 谢福航,范志毅,张强,司菡
公路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胡桢
公路试验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陆艳菊
分析如何提高公路试验检测质量 王晓丽
浅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肖云鹏
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 焦宏涛
城市规划教育发展趋势与观念更新研究 白立敏
智能化家具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谭洪岩
浅谈当代混合功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张立
富水粉细砂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李绍杰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范文:造粒反应器处理高硬度水试验研究
摘要:为降低水的硬度,以一定粒径的细砂为填料,构建新型造粒反应器软化高硬度水。反应器在中温(20 ℃)条件下运行,通过改变pH值、填料粒径、水力条件、反应时间检测填料中碳酸钙的含量,考察反应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原水的pH值大于12、砂石填料粒径为0.2~0.5 mm、原水进水流量为10~35 mL/s,反应器的运行效果达到最佳。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细砂填料表面附着的碳酸钙晶体逐渐增多,运行15 d左右填料表面所附着的碳酸钙晶体达到饱和,将沉下的填料取出,更换成新的填料。反应器对原水硬度的去除率为58%~67%,出水水质良好。
关键词:造粒反应器,硬度,砂石填料,吸附
中国建材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光伏智能关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作者:张惠登;陈圣迪;李娜;卜聪;高丹妮;张可佳;胡晓阳;
摘要:聚焦光伏智能关断技术,探究其理论基础、核心技术架构、多种实现策略以及在实际光伏系统中的综合应用效果。通过原理分析、性能对比和案例研究,阐述该技术对提升光伏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与运维便利性的关键作用,并对其未来在智能化、高效化及多功能化等维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探讨,旨在为光伏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装配式轻质混凝土道面耐磨性能初探————作者:郭琨;
摘要:道面的高耐磨性是提升机场服役寿命和保障飞机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首次针对机场装配式轻质混凝土道面开展材料耐磨性和摩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制轻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磨性,磨损量小于3kg/m2,满足一级公路磨损量设计要求;同时装配式道面现场实测表面摩擦系数大于0.55,满足机场道面表面摩擦系数的设计要求
矿物掺合料及纳米SiO2对煤矸石混凝土基本性能影响研究————作者:常小龙;王玲玲;
摘要:采用粒径4.75~25mm的煤矸石粗骨料进行纳米SiO2溶液强化处理,将其制备成替代率为30%的煤矸石混凝土,并掺加不同替代率的矿粉和粉煤灰,研究其对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影响。研究发现,1.5%浓度纳米SiO2溶液对煤矸石吸水率、压碎指标的强化效果最好,较普通煤矸石粗骨料压碎指标降低22%,吸水率降低13%。强化后的煤矸石混凝土较未强化抗压强度...
民用建筑典型空调的生命周期评价————作者:石宇;龚先政;王志霞;王伟;
摘要:结合我国空调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空调设备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和环境影响分析,并考虑设备性能衰减导致运行能耗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使用年限为10年的空调设备,与理想状态相比,空调运行阶段用电总量波动24.86%,空调末年用电量为第一年的1.73倍。特征化结果中全球变暖潜值(GWP)最大,约6800kgCO2eq,人体...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特性研究————作者:张晨晨;颜肖健;孙艺涵;韩博;
摘要:泊松比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力学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结构计算结果。为了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特性,采用间接拉伸模式下的动态模量试验,测定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时-温依赖特性,且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在高温状态下明显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利用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泊松比主曲线,并用实测结果对MEPDG泊松比预估模...
高速公路隧道内火灾区域损伤检测分析——以甘肃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作者:王雄;金彦军;蒋军强;
摘要:针对甘肃某高速公路隧道车辆火灾事故,分析火灾对隧道结构的损伤现状,明确检测项目的技术依据与规范,包括衬砌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净空断面尺寸等。结果显示,火灾对隧道衬砌表层和路面造成显著损害,内部结构仍具备承载能力。依据检测结果进行技术评级,火灾核心区段衬砌混凝土评级为c级,需重点加固。在修复技术上,结合火灾区域受损情况,提出受损衬砌和路面的加固方法、排水系统和标识优化方案,为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提供...
低温煅烧高活性石灰性能影响因素————作者:黄文;章文明;包婷婷;王敏;王雷;韩振宇;姚广;
摘要:通过XRD、TG-DTA、SEM、有效钙含量、活性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影响低温煅烧高活性石灰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石灰石细度、煅烧制度、外加剂种类和掺量是影响石灰活性的重要因素。当石灰石粉体平均粒径小于15.33μm时,分别掺少量Na2CO3和K2CO3的石灰石,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后保温4h可促...
高海拔地区紫外老化对橡胶沥青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作者:陈望平;马晓燕;
摘要:青藏高原高海拔、强紫外线辐射的气候特点容易导致沥青变脆、变硬,加剧沥青路面温度收缩裂缝、龟裂、坑槽等病害的产生。针对高海拔地区紫外光造成的橡胶沥青性能劣化,在室内模拟西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对橡胶沥青进行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分析橡胶沥青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紫外老化的时间延长和强度增加,橡胶沥青的复数模量呈指数增长;橡胶沥青相位角随紫外老化呈线性减小,紫外老化后橡胶沥青的变形恢复性能增...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加固混凝土梁抗折性能研究————作者:刘占清;张昆;朱玉雪;袁志欣;陈苏;康素梅;
摘要:为了研究碳纤维不锈钢网格(CSN-W)和碳纤维网格(CFN)对混凝土梁的加固效果,对4个混凝土梁进行抗折试验,分析界面剂、加固材料种类对混凝土梁的抗折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端锚固压条,聚合物砂浆粘贴CSN-W和CFN对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可提高混凝土梁抗折承载力。界面剂可提高CSN-W、聚合物砂浆和混凝土梁的界面性能。混凝土梁涂抹界面剂,聚合物砂浆粘贴两层CSN-W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凝土梁涂...
某商业办公建筑初始隐含碳评估及减碳策略研究————作者:闫浩春;孙沛然;韩晓莉;王晨;王子剑;常嘉琦;杨旭;武晓影;田淑明;
摘要: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对建筑进行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估越来越重要。以北方某商业办公建筑为例,使用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的“重点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下的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及配套数据库进行初始隐含碳评估。结果表明,建材生产阶段产生了最多的初始隐含碳排放。造成初始隐含碳强度差异的原因与建筑本身及施工方式有关,也与碳排放计算过程涉及参数有关。可行的初始隐含碳减碳策略分为技术层面和政策层...
建筑工程土方阶段碳排放与减碳量化研究————作者:韩都;卓俊好;刘璐;伍林莉;汪永东;张桐;邓也;马平;
摘要: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近50%,进行碳排放量化是制定减碳策略的重要依据。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强度大、缺乏可实施监测方式和精细化计算的问题,依托成都地区实际案例,选取最具代表性且碳排放较大的土方阶段进行碳排放与减碳量化研究,找出土方施工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减碳潜力较大的项目,并形成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因子库。结果表明,“将燃油机具替换成电动机具”和“缩短运距”的方式具有...
基于建筑垃圾洗砂泥资源化利用的陶粒制备研究————作者:邢丽君;谢小元;段锦涛;冷发光;
摘要: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是全球关注的环保课题。本文探讨了利用建筑垃圾洗砂泥制备陶粒的可行性,分析了陶粒的成型、烧制条件以及原料配比、烧制工艺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原料配比与工艺参数优化,洗砂泥制备的陶粒在堆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等性能上均达到标准要求,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绿色可行的路径
结构胶热变形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明霏;刘宁;邵博宇;刘鑫鑫;娄玉科;
摘要: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领域,结构胶凭借优异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建筑结构胶本质上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极为显著。但当前针对建筑结构胶性能的研究大多是在常温条件下展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结构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性能变化的了解。本文依据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的方法,对影响结构胶热变形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认识结构胶在不同温度条件...
无机绝热保温材料的高温性能检测结果分析————作者:曾春燕;张金成;孙潮;吴新泽;隋承鑫;张佳爱;熊中宝;
摘要:无机绝热保温材料因其优异的隔热性、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性能,在建筑、航空、电力等领域均有大量应用。本文对常见的4种绝热保温材料,玻璃棉、岩棉、硅酸铝棉和气凝胶的热荷重收缩温度、最高使用温度、高温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为产品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提供数据参考
一种新型自密实混凝土中转料斗的改进及其实践————作者:庄建杰;舒磊;张耀东;徐书飞;周正;任振宇;曾晓辉;
摘要:自密实混凝土在地铁、高铁建设中被大量应用,如何解决自密实混凝土在长距离运输中出现的大面积离析、浮浆和石子下沉等现象成为研究重点。中铁四局四公司联合中南大学团队依托雄安至大兴机场快线项目研发了新型自密实混凝土中转料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长距离、长时间运输产生的离析等问题,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在新型中转料斗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状态微调系统,能有效控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实时状态,达到灌注...
国内整体地坪产品标准的介绍与选择————作者:冯春妍;李娜;温婷;
摘要:目前市面上的地坪产品种类较多,性能各有不同,对应的检测标准也不同。本文介绍了国内整体地坪的发展以及相关产品标准的制订背景,介绍了各产品标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厂家选择产品标准提供建议
低放射性水平金属废物化学去污工艺参数研究————作者:刘景骞;
摘要:为了研究放射性金属废物化学去污工艺,以SXEOC型去污剂、不锈钢和碳钢金属废物为研究对象,对去污温度、时间及去污剂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同时对优选工艺参数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SXEOC去污剂对污染水平在0~95Bq/cm2的不锈钢和碳钢均表现出良好的去污性能,对不锈钢的去污效果更佳;单因素影响下,去污剂浓度越大,去污温度越高,去污时间越长...
XRF测定模拟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的化学成分————作者:陈慧娟;韩蔚;许丹;李昕阳;李曼;刘丽娜;王晓云;
摘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模拟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的化学成分,根据模拟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的化学组成进行系列标准样品的制备,并对稀释比例、熔融时间和熔融温度等XRF测试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稀释比为10:1、熔融温度为1100℃、熔融时间为20min条件下,各元素的精密度(RSD)在0.3%~4.45%之间,满足检测需求
机制砂尾粉绿色再利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作者:尉茂;赵中玲;汪金满;
摘要:机制砂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粉,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亟需探寻最佳处理途径。本文提出将尾粉以矿物掺合料的形式应用于混凝土生产。分析了尾粉吸附性,通过试验分析了尾粉对C30、C40及C50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动性、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石粉,尾粉MB值更高,吸附性更强;尾粉掺量为12%时混凝土流动性提升幅度最大;尾粉掺量为6%时C30、C40及C50强度等级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分别...
利用煤矸石替代原燃料制造水泥熟料的减污降碳潜力分析————作者:唐子涵;刘宇;郑焱;李小青;
摘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考虑全球变暖、颗粒物质形成、陆地酸化、人体毒性、矿产资源耗竭、化石能源耗竭等6类环境影响指标,分别量化利用干基与湿基煤矸石替代原燃料生产水泥熟料的环境影响,评估相对于完全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减污降碳潜力,选取“处置/利用1t煤矸石”为功能单位,对比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传统处置的环境影响,量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带来的环境效益,为煤矸石在水泥行业的资源化利用决策...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测绘通报》
- 省级《科学与管理》
- 北大核心《丝绸》
- 国家级当代电力文化
- 省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山西水利科技
- 省级江西能源
- 省级江苏城市规划
- 国家级海洋信息
- 国家级中国女性
- 省级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杂志
- 省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 省级旅游情报
- 国家级《中国水利》
- 国家级铁道勘察
- 国家级煤矿支护
- 北大核心《机床与液压》
- 省级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重庆旅游
- 省级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北大核心《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 北大核心电源学报
- 国家级《建材世界》
- 北大核心《地理学报》
- 北大核心《现代防御技术》
- 省级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
- 北大核心《中外公路》
- 国家级《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 国家级石油知识
- 国家级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