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601/TE
国际标准刊号:1009-8348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石油石化》化工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国防科技工业》工程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由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精细石油化工科技情报中心站联合主办的《精细石油工进展》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月刊,每月25日出版,刊号CN32-1601/TE,邮发代号28-142。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坚持以新颖性、实用性、及时性特色,致力于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报道国内外精细石油化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及产品市场状况的研究、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选进经验等‘主要面向全国相关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专业人士。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科委第4次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

  国家科技部第6次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二等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科研与开发、专论与综述、技术进展、国内简讯、国外文摘、最新专利、塑料与橡胶助剂、国内简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不同时机聚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于群,Yu Qun

  油基泥浆用弱酸性冲洗液的室内研究 雷鑫宇,王婉霓,任春宇,于小荣,焦利宾,李芹,Lei Xinyu,Wang Wanni,Ren Chunyu,Yu Xiaorong,Jiao Libin,Li Qin

  含gemini成分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质研究进展 吴小梅,梅平,赖璐,刘华荣,侯聪,郑延成,Wu Xiaomei,Mei Ping,Lai Lu,Liu Huarong,Hou Cong,Zheng Yancheng

  多级电离缓速酸体系在水平井酸化中的应用 韩玉婷,陈馥,冯志强,许园,田甜,Han Yuting,Chen Fu,Feng Zhiqiang,Xu Yuan,Tian Tian

  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影响 郭淑凤,Guo Shufeng

  S7断块驱油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朱霞,姚峰,沈之芹,余晓玲,Zhu Xia,Yao Feng,Shen Zhiqin,Yu Xiaoling

  自制聚硅氯化铝在钻井污水中的应用 潘登,郑延成,余丽雯,董三宝,孟浩,Pan Deng,Zheng Yancheng,Yu Liwen,Dong Sanbao,Meng Hao

  NHC-Pd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研究 于宏伟,施继成,Yu Hongwei,Shi Jicheng

  金属离子改性NaY分子筛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单佳慧,曹宇锋,喻红梅,丁欣宇,Shan Jiahui,Cao Yufeng,Yu Hongmei,Ding Xinyu

  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发展现状 夏恩冬,吕倩,董春明,王福宝,于春梅,Xia Endong,Lv Qian,Dong Chunming,Wang Fubao,Yu Chunmei

  工程论文发表:DCS在苯乙醇加氢装置中的应用

  摘 要:DCS(集散控制系统)是现代生产型企业中的关键配置。苯乙醇加氢工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对过程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苯乙醇加氢装置中的重要装置全面通过DCS系统进行控制,导致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难度。该文对DCS在苯乙醇加氢装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终形成了满足工艺要求、操作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

  关键词:苯乙醇加氢装置,DCS系统,项目管理

  化工生产具有连续性,这一特点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CS系统设计包括硬件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设计,信号分配是硬件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设计之间的界面,这三个方面的设计内容是紧密相关,缺一不可的,共同为DCS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组态提供了完整的依据。通过对DCS在苯乙醇加氢装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于类似的项目实施与管理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为未来DCS系统在苯乙醇加氢装置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聚脲弹性体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金书含;荣丽丽;梁薇;刘文勇;赵铁凯;梁立伟;

摘要:聚脲弹性体是一种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防腐等优异性能,同时又兼具黏接性及吸能性的高性能新型聚合物材料,现已成为实现高效轻质化防护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聚脲弹性体的改性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其在建筑、军事、汽车及其他高端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聚脲弹性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低胶质油基钻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作者:梁兵;

摘要:为了提高油基钻井液的机械钻速,降低其吸附损耗量,低胶质油基钻井液体系应运而生。本文研制乳化剂、提切剂,使用油溶性腐殖酸类降滤失剂替代氧化沥青降滤失剂,形成一种不含沥青质的低胶质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将该体系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低胶质油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与常规油基钻井液相比,其机械钻速提高12%,钻井液吸附损耗量降低30%以上

海上稠油蒸汽吞吐用耐温耐盐降黏起泡剂性能评价及产品工艺研究————作者:侯岳;孙君;罗珊;孙艳萍;周文超;辛野;付云川;

摘要:海上油田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地层原油黏度大和地层非均质性、流度比差异及蒸汽超覆等因素,还面临着稠油动用难度大和吸汽剖面不均的问题。本文自主研发3种耐温耐盐降黏起泡剂,用于降低地层中稠油黏度,并利用泡沫的选择封堵性进行剖面调整。结果表明:JP-1降黏起泡剂对稠油降黏率能够达到99.3%,起泡高度达到635 mL,析液半衰期达到588 s;在高温、低温老化后,降黏起泡剂仍然拥有较好的...

合成基钻井液用复合堵漏剂的研究————作者:郑文武;刘福;张军义;王浩任;王雄;王松;

摘要:钻井液漏失问题是钻井施工时普遍存在且未能得到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现场用堵漏材料存在形变能力差、吸水膨胀能力小等缺陷,在处理井漏时易造成堵漏效果不佳或堵漏成功率低等问题。本研究确定了合成基钻井液的基本配方(质量分数)为合成基基液+4%主乳化剂ORD-Ⅰ+3%辅乳化剂ORE-Ⅱ+1.5%流型调节剂FLOWER-Ⅰ+20%的CaCl2水溶液+活化重晶石,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合成基钻...

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技术通过评价

摘要:<正>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技术路线属国际首创。据介绍,研究团队开发出乙二醇生产1,2-二氯乙烷的新技术路线,研制了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并开发了相应的新型反应工艺,设计出专用反应器,建成千吨级中试装置

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永伟;薛龙龙;杨恒宁;王绘鹏;杨昌华;

摘要:在我国低渗油藏开发中,面临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如何提高采收效率是一个关键难题,纳米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和高活性的特点,可与多种化学物质合成纳米驱油剂,能够在地层微观尺度上发挥作用,有效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增加原油的驱出率,从而提高采油效率。基于此,本文在总结纳米材料四大基本性能的基础上,综述不同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深入探讨纳米材料驱油的作用机...

吸附分离材料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罗梦瑶;黄武军;谢京燕;李禄建;

摘要:吸附分离是实现高效提取、浓缩和精制的重要分离手段,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行业中起到分离、纯化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吸附分离材料如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等在石油化工领域如温室气体捕获、轻烃分离及异构体分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2TiSiO5制备及电子导电率提升的研究进展————作者:黄皓;孙小飞;吴琪琥;孙丽侠;宋忠诚;

摘要:Li2TiSiO5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为其具有稳定结构、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以及稳定循环、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倍率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述了Li2TiSiO5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一锅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和熔融固相法等,这4种方法都能合成结晶度较高的Li2

甲基叔丁基醚(MTBE)/轻汽油醚化装置腐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作者:李林;孙丽琳;薛金召;张尚勇;

摘要:甲基叔丁基醚(MTBE)/轻汽油醚化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因强酸性树脂催化剂磺酸基脱落、强酸性树脂催化剂中存在残余的游离酸、原料中存在金属离子和碱性物质、甲醇原料中存在微量酸性组分等问题,导致装置反应分馏系统和甲醇回收系统中的部分设备和管线发生腐蚀。为预防或减轻装置的腐蚀问题,通过优化设备选材、控制原料质量、稳定反应器温度、置换甲醇回收系统萃取水、碱中和萃取水以及增加萃取水脱酸系统等措施,来实现装置...

FTIR检测乙烯热区再沸器聚合物组分及其控制措施————作者:刘宗俨;易天立;

摘要:针对某公司100万t/a乙烯蒸汽裂解装置热区部分精馏塔容易结焦的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高压脱丙烷塔、凝液汽提塔以及脱丁烷塔再沸器内的结焦聚合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凝液汽提塔再沸器内C4~C9聚合物的含量较高,高压脱丙烷塔再沸器内C3聚合物含量较高,脱丁烷塔再沸器内异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的含量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现场操作员和控制室操作员的精细化操作,使用更加具有针对性...

正己烷和乙醇的变压精馏模拟————作者:梁建成;孙书彬;

摘要:正己烷和乙醇能形成共沸物,利用传统精馏方法很难将二者有效地分离,且二者的共沸物组成对压力较为敏感。本文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12,以Wilson-Radlish-Kwong方程为物性方法讨论正己烷和乙醇物系变压精馏的可行性。利用软件内置的灵敏度分析工具优化了各塔的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同时利用热集成的方法对该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正己烷和乙醇物系可以通过变压精馏的方...

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国际领先

摘要:<正>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团队提出并发展了甲醇石脑油耦合生产低碳烯烃技术路线,通过在同一催化剂上进行强放热反应和强吸热反应的原位耦合,实现了反应热原位利用,可增加烯烃产率,降低过程能耗,还具有石脑油原...

兰化所N-甲基苯胺生产技术通过鉴定

摘要:<正>2024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3万t/a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通过了甘肃省化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是我国精细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寿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耦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同老化状态下锂离子电池对滥用工况的敏感性————作者:张苑;欧阳东旭;

摘要: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普及,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电池面临着老化退役问题。本文对3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即新鲜电池、90%健康状态(SOH)电池和80%SOH电池开展实验,研究了它们在不同老化状态下对典型滥用工况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老化电池呈现出较差的热失控特征,包括较早着火、较早热失控、较低的热失控温度;随着电池老化的加深,其严重程度进一步加剧。此外,老化电池在高温、过充、过放等条件下也都呈现出更严重的容...

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装置光化第二邻二氯苯回收塔分离工艺————作者:马洪庆;刘增;侯颖;王红星;

摘要:针对目前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过程中光化第二回收塔存在邻二氯苯(ODCB)含量超标问题,以某化工厂TDI含ODCB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第二ODCB回收塔分离工艺。借助Aspen Plus V11流程模拟软件对第二ODCB回收塔精馏过程进行稳态模拟和计算,以确定最优进料位置、理论塔板数和回流比。对7万t和5万t回收塔模拟计算结果进行物料衡算后发现,塔釜中基本没有ODCB存在,ODCB都在塔顶。...

赵凹油田高温油藏调驱用新型核壳微球评价与应用————作者:郭艳;李梦晨;孙林涛;束华东;朱义清;刘艳华;

摘要:针对油藏温度为96.5℃的赵凹油田,测试了耐高温纳米级(117 nm)、亚微米级(600 nm)和微米级(1 780 nm)新型核壳微球的调驱性能。结果表明:3种微球的分散时间均超过5 h,老化20 d后粒径基本稳定,为初始粒径的2.6~4.0倍。在渗透率为0.6μm2的柱状岩心中,3种微球的注入性均表现良好,粒径越大,注入压力越高,封堵率也越高。在低渗(0.172μm

渤中A油田破乳剂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作者:张新朋;

摘要:随着渤中A油田的滚动开发,破乳剂BH-177不能更好满足油田提液增产的需求。为降低生产分离器水相出口水中含油量,保证注水水质达标,通过室内评选、现场中试及现场放大试验,结合试验及现场取样化验结果,评选出破乳剂BH-L30(第30组试验药剂)为最优替换药剂。结果表明:BH-L30脱水效果明显,最优加注浓度(以破乳剂在水中质量分数计)为4.5×10-5,生产分离器水相出口水中含油...

超稠油油藏精细开发探索与实践————作者:秦洪岩;

摘要:超稠油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呈现高吞吐轮次、低压力、低油汽比的特征,平面上汽窜严重,纵向上动用不均矛盾突出。为进一步提高该油藏采收率,深入油藏潜力评价,精细论证不同开发方式的可行性,通过井网重构,探索形成了上层系蒸汽驱开发、下层系蒸汽吞吐加气体辅助的精细开发模式。现场应用中注重蒸汽驱动态调控、吞吐方式优化,最大限度挖掘油藏潜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精细开发,保障了区块整体的开发效果

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储层伤害原因及其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作者:杨旭达;杜勋;张洪菁;丁文刚;孙鹏飞;黄志明;

摘要: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在钻井、完井、修井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储层伤害,造成生产井低产、减产等问题。通过对矿场实际井下堵塞物样品进行X线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岩心敏感性分析和流体分析室内实验,归纳总结出了疏松砂岩油藏储层伤害的主要类型,包括固相微粒运移伤害、黏土矿物膨胀伤害、井下作业期间堵漏剂漏失伤害、原油重质成分沉积伤害和油水乳化伤害。此外,将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生产动态特征分为持续降低型、初始低...

海上某疏松砂岩油田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孙海恒;黄志明;宋作磊;

摘要:我国渤海油田、南海深水区和江汉盆地等区域存在大量疏松砂岩储层,其合理且高效的开发对提高疏松砂岩油藏产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意义重大。但是,在表征储层的性质变化和地层流体流动机制方面,现有理论和实验研究较少,其中对裂缝起裂和延伸过程中滤失区域变化不明确。本文建立疏松砂岩裂缝扩展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数值模型的微观参数进行标定及验证,通过模拟并表征压裂裂缝扩展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区域来研究不同因素对裂缝扩展...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