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世界核地质科学》始终坚持国家科技期刊办刊方针,紧紧围绕我国核地质学中心工作和发展前沿,及时跟踪和报道核地质理论、技术,为我国核地质工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为世界各国核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为我国核地质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铀金矿地质科研、找矿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在新形势下,该刊将一如既往,继续办好本刊,为我国核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编辑质量奖、编排规划奖、办刊条件奖”(92)
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93)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核地质、遥感、物化探、核废处置、分析测试。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我国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一) 童航寿,TONG Hang-shou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宗乃山隆起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王桂珍,WANG Gui-zhen
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氧化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辛秀,许强,何中波,XIN Xiu,XU Qiang,HE Zhong-bo
相山铀矿田牛头山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王建国,陈荣清,谢国发,吉高萍,马英英,WANG Jian-guo,CHEN Rong-qing,XIE Guo-fa,JI Gao-ping,MA Ying-ying
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王海龙,郭永海,WANG Hai-long,GUO Yong-hai
新场岩体定压力压水试验数据解译方法的对比 张明,季瑞利,苏锐,李杰彪,周志超,ZHANG Ming,JI Rui-li,SU Rui,LI Jie-biao,ZHOU Zhi-chao
基于超声波钻孔电视的深部岩体结构面特征研究 王锡勇,苏锐,陈亮,田霄,WANG Xi-yong,SU Rui,CHEN Liang,TIAN Xiao
多源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秦凯,赵英俊,陆冬华,张东辉,吴文欢,QIN Kai,ZHAO Ying-jun,LU Dong-hua,ZHANG Dong-Hui,WU Wen-huan
锶稀释剂同位素比值质量分馏效应的校正方法初探 王晓明,崔建勇,刘宇昂,裴玲云,WANG Xiao-ming,CUI Jian-yong,LIU Yu-ang,PEI Ling-yun
云南省职称评定论文:地下室结构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 要:笔者从建筑结构专业角度展开分析,介绍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当中的应用,分析了现在结构技术当中的迹象技术指标的评价方法,并且对绿色施工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了,还对节能减排等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为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要求,建筑行业开始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笔者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当中的应用。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对当地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技术作为现在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建设理念。如果将这种新型的建筑管理理念有效的利用到建筑施工当中去,就会节约建筑当中能源及资源,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建筑当中的应用算是最成熟的,笔者对地下室结构当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世界核地质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吐哈盆地苏巴什地区砂体非均质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作者:尚高峰;郭长林;曹雷;
摘要:近年来吐哈盆地苏巴什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勘查显示砂体非均质性是控制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苏巴什地区西山窑组的砂体厚度、含砂率、沉积相、泥岩隔层层数、含矿砂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开展系统分析,查明砂体非均质性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大,连通性好,具有较强的均质性;而间湾处砂体非均质性强,泥岩隔挡层较发育,砂体厚度较薄。砂体空间非均质性的变异...
赣中坪溪岩体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浅析————作者:周正龙;
摘要:坪溪岩体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北段,前人在岩体内发现了一批铀矿化点,基于坪溪岩体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分析测试数据,系统阐述了该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分析了铀成矿条件与控矿因素。研究认为:坪溪岩体为多期次S型复式产铀花岗岩体,岩浆-构造热液活动强烈,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铀矿化主要受NNENE向断裂构造控制,定位于多组断裂交汇部位,铀矿体产于次级断裂裂隙中,常伴有多期次热液蚀变作用,赤铁矿化、硅化是...
云南盈江莲花山地热异常区水化学特征及成因————作者:蔡定雍;徐世光;张兵;
摘要:云南省盈江县莲花山地区是云南为数不多蕴含中高温地热区域,以往地热研究更多是围绕生产实际需求展开,在地热水化学组分来源、水-岩相互作用、热储温度多方法评价及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等方面并未深入探究。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旨在识别地热水的循环过程,阐明地热系统的形成机理。利用水化学指标数理统计及相关性分析、Piper图、schoeller图、阴阳离子关系图解、氢氧同位素分析、SiO2地热温标与多矿物平衡法,...
核电站温排水监测技术现状与展望————作者:姚沛林;薛庆;卢辉雄;张恩;
摘要:核电站温排水是其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附近海域温度、水质和水生生物分布均会产生影响。综述国内外核电温排水监测技术的现状,包括传统监测方法、遥感监测方法 (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以及新兴技术(水下无人潜水器、传感器网络和生物监测);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强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的重...
基于卫星遥感的某核电站温排水分布特征研究————作者:薛庆;姜雪;章新益;张恩;杜继龙;
摘要: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温排水对周边海域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为了准确评估温排水带来的热效应,客观且精确的基准温度至关重要。以福建某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首台机组运行前长时序的热红外卫星数据,通过温度反演得到不同季节和潮汐条件下的海面温度场分布;运用网格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潜排区内外温度相关性最高的子区,进而构建多点温度耦合的连续基准温度场;利用近年来的热红外卫星数据提取温升场,评估...
基于卫星遥感的某核电站近岸海域温度场分析————作者:蒋正江;王恩国;
摘要:以福建某核电站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8/9 TIRS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核电运行前后不同季节的温度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算法的Landsat-8/9 TIRS数据温度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核电站运行前,核电厂址附近海域不同季节温度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温度场总体较为均一,南部略高于北部,东部略高于西部,取水口附近水温略高于排水口,厂址周边4 km范围...
高温红外吸收法测定核纯级碳化硼中总碳的方法研究————作者:李博文;刘高辉;袁建;孙进;
摘要:建立高温红外吸收法测定核纯级碳化硼中总碳的方法,重点探讨测试温度、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选择和助熔剂覆盖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确定实验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测试温度为1 400℃,既保证总碳得到释放同时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最佳称样量介于20~30 mg之间;锡粒的助熔效果最好,碳化硼中碳释放效率最高;对助熔剂的覆盖方式进行探究,0.4 g...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在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作者:王涛;陈胜利;葛祥坤;
摘要:微观孔隙结构对混凝土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核磁共振法、压汞法、光学显微镜法、X射线断层扫描法(X-CT)和氮气吸附等孔隙结构测试法在孔隙形态、纳米级孔隙表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提出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研究混凝土中微观孔隙结构,制备具有高质量的无机械损伤表面的混凝土样品,定性研究混凝土中4种类型孔隙结构;采集大面积背散射电子图像,通过ImageJ、Avizo等软件定量分析...
基于MobileNetV3的核素能谱快速识别方法————作者:欧开发;周书民;陈锐;
摘要: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是核材料检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放射性检测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核素能谱识别方法通常需要经历去噪、本底扣除和特征提取等多个复杂步骤,这些过程计算复杂度高、耗时较长且识别效率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响应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3神经网络的核素能谱快速识别算法,通过改进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方法,实现对核素的高效识别。利用蒙特卡罗(...
相山铀矿田深部探测3000 m科学深钻施工技术————作者:刘晓阳;李博;段志强;
摘要:为了揭露相山火山盆地完整地质结构,探索盆地中部成矿前景和潜力,相山铀矿田深部探测二期项目在盆地中部杏树下地区部署了3 000 m科学深钻,孔号CUSD2-1。为保障深钻顺利施工,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电动顶驱式地质岩心钻机、大口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防斜控斜绳索取心钻具、高效金刚石钻头和高效减阻冲洗液,成功解决坚硬岩石钻进时效低、破碎地层孔壁稳定、钻孔漏失、强造斜地层防斜控斜、大口径绳索取心安全钻进等复...
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地区头屯河组下段赋铀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作者:郭超;贾为卫;黄松;王国荣;廉刚;
摘要:通过地球化学分析、镜下鉴定和岩心观察等方法,分析楼庄子地区头屯河组下段赋铀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物源组成、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初步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头屯河组下段含矿砂岩源岩形成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特殊的构造背景为铀的迁移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造就物源的多源性;砂岩碎屑物源以中性火成岩为主,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此外少量花岗闪长岩类、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及变质岩...
粤北书楼丘铀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作者:周堂波;李俊;郭新文;陈军军;张海强;姜春晖;吴通航;马永胜;
摘要:黄铁矿在矿床中是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形成于铀成矿的各个阶段,其标型特征对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电子显微镜、粉晶衍射、热电仪及电子探针系统分析书楼丘铀矿床中不同成矿阶段、不同标高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n (S)/n (Fe)值指示具有亏S特征,特征元素δFe、δS、As、Se、Co和Ni等指示黄铁矿成因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黄铁矿晶胞参数特征表明:As以类质同象形式替换...
诸广山地区中生代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判别标志分析————作者:叶松鑫;刘斌;阮昆;
摘要: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讨花岗岩的铀矿成矿专属性特征,对诸广山地区中生代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均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但产铀花岗岩主要源于富含铀的泥质岩部分熔融,而非产铀花岗岩则由贫铀的砂质岩部分熔融形成。与非产铀花岗岩相比,产铀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相对较低,富含氟而贫氯,岩浆熔体的氧逸度值较低,暗示产铀花岗岩形...
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作者:云龙;王驹;杨晓平;陈苏;
摘要:地下实验室在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确定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地下实验室所处北山地区的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结构稳定性评价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场址稳定性评价工作,建立了地壳稳定区弱活动断裂的活动性鉴定和发震能力评价技术;综合考虑震源-传播路径-局部场地特性的设防地震动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大埋深复杂地下实验室系统高效高精度的整体时域分析方法;建立了岩体-结构数值分...
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凹陷新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作者:钟灵 ;贺锋 ;赵兴齐 ;李西得 ;蔡煜琦 ;田明明 ;王杰 ;
摘要: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凹陷是砂岩型铀矿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以新近系狮子沟组和上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沉积相特征与演化,对于铀矿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对岩相组合和沉积建造开展详细观察,识别出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相类型,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的连通性,为铀矿富集提供有利沉积环境。新...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区及周边环境空气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作者:夏子通;凌辉;范文哲;贺三军;
摘要:采用径迹法对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区和周边区域的空气氡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查明区域的氡浓度本底水平,分析人为活动和气象因素对氡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空气氡浓度范围介于10~64 Bq·m-3之间,平均值为27 Bq·m-3,场区外、科研管理区和运行维护区的氡浓度水平差异较小,人为活动对区域氡浓度的影响较为有限;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氡浓度与温度呈...
高纯锗γ谱仪测量矿渣中的232Th————作者:黄宇琦 ;钟春明 ;
摘要:为了准确测量伴生放射性矿废渣中的232Th,尤其是针对处于不平衡条件下的矿渣样品的测量,给辐射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建立了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矿渣中232Th的方法。通过选择232Th衰变链子体的特征γ射线进行间接测量,采用相对比较法计算其比活度。把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矿渣样品封存20 d,使228Ra与...
日本高放废物处置容器形状和厚度设计研究进展————作者:彭立园 ;谢敬礼 ;曹胜飞 ;张奇 ;成建峰 ;高玉峰 ;
摘要:国际公认的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方法是建造“多重屏障系统”概念设计的深地质处置库。处置容器作为重要的工程屏障之一,需要满足在设计寿命年限内包容放射性废物并将其与地下水隔离的安全功能要求。这要求处置容器在设计寿命年限内保持完整性,不发生失效,因此合理设计处置容器的形状和厚度至关重要。处置容器材料的性质是影响处置容器形状和厚度设计的重要因素。日本选用碳钢为处置容器材料,并已经完成处置容器样件的试制。由于碳...
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在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液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成建峰;张奇;宗自华;董艳辉;曹胜飞;彭立园;
摘要: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放射性废液的有效处理与处置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地聚合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放射性废物固化材料。137Cs是低放废液中主要的辐射源,用偏高岭土作为基材,合成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通过抗压强度、孔隙度、微观结构和浸出行为等试验研究地聚合物对Cs的固化行为。在探明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对Cs固化行为的基础上,将所制备的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用于真实放射性废液的固化,通过在真...
基于统一计算架构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设计————作者:谢浩浩;王仁波;陈锐;
摘要:在现代核科学与技术应用中,γ能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传统的γ能谱分析系统在处理高通量数据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提高γ能谱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通过设计一种基于CUD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来提高...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机电信息》
- 国家级《汽车零部件》
- 国家级区域供热
- 北大核心纺织导报
- 北大核心《石油机械》
- 国家级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省级凤凰周刊
- 国家级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食品与机械》
- 北大核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铸煅热热处理实践
- 省级环境污染与防治
- 北大核心厦门大学学报
- 国家级遥测遥控杂志
- 北大核心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北大核心《热固性树脂》
- 北大核心《中国烟草学报》
- 北大核心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科技创新与应用
- 国家级《城市道桥与防洪》
- 省级《科学管理研究》
- 省级职场
- 省级有色金属文摘
- 国家级《肉类研究》
- 省级《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会展
- 省级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