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勘测设计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电力勘测设计

《电力勘测设计》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908/TK
国际标准刊号:1671-9913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太阳能》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能源技术经济》科技期刊国家级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电力勘测设计》是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刊物。主要刊登我国电力勘测、电力设计、工程管理、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科技信息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管理论坛、岩土工程·勘测、电力设计、档案管理、业务交流、计算机应用、综述与述评、新能源。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第二批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资深专家 范福平

  第二批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资深专家 彭雪平

  国际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朱明,ZHU Ming

  火电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管理研究与实践 杨睿,YANG Rui

  川电外送交直流输电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 康虎,张国飞,KANG Hu,ZHANG Guo-fei

  变电站内的设备基础顶升与纠偏 何小飞,王志楠,沈锦儒,HE Xiao-fei,WANG Zhi-nan,SHEN Jin-ru

  我国核电年发电量首破千亿较上年上升12.62%

  发电厂建筑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转换关系计算 柴中,CHAI Zhong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GPS和BD组合单点定位 单冬松,韩小平,SHAN Dong-song,HAN Xiao-ping

  中广核“新燃料升降机的研制”通过鉴定验收

  三峡水库调度对下游洪水位的影响分析 桂红华,张文杰,邹冰玉,GUI Hong-hua,ZHANG Wen-jie,ZOU Bing-yu

  全球核电投运机组达436台

  我国冷却塔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费全昌,FEI Quan-chang

  大型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塔型优化设计 万大伟,王明韧,WAN Da-wei,WANG Ming-ren

  电力工程师论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探讨

  摘 要:对于智能配电网来说,自愈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当极端天气来临时,为保障电力供应,配电网将启动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以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增强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停电频率。文章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

  所谓的配电网自愈,是指配电网具备的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它是配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自愈能力源于监测电网重要参数,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策略,当系统正常运转时,对电网进行实时评价和不断优化,以实现自我预防,并通过检测故障、隔离和恢复电力供应等措施来实现自我恢复。

  电力勘测设计最新期刊目录

单列辅机在母管制供热机组中的可靠性分析————作者:朱学成;唐汉杰;徐昊鹏;陈皓宇;李雪倩;陈志先;徐民江;

摘要:电厂锅炉的辅机采用单列配置方案可以降低发电厂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但目前仍主要局限在单台机组范围内进行分析。本文以母管制供热机组的供热性质为基础,根据机组的热负荷情况和供热运行模式,通过可靠性理论分析,计算并分析采用单、双列辅机配置对机组供热可靠性的影响,结论认为采用单列配置辅机的母管制机组的供热可靠性不低于采用双列配置辅机的机组供热可靠性

山区输电线路上土下岩地层嵌岩桩设计优化研究————作者:李旭;狄继红;尹鹏;

摘要:嵌岩桩是我国山区上土下岩地层输电线路中最为常用的基础形式。本文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实例计算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嵌岩桩竖向抗压抗拔及抗水平承载性能及其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嵌岩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设计较容易满足,其设计优化工作主要是合理确定嵌岩深度。当覆土层厚度浅时,上土下岩地层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按现行DL/T 5845—2021规范设计偏于安全,可根据基础荷载、覆土层厚度进行桩径优化设计,...

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发电电动机应用研究————作者:徐陈成;梁文军;

摘要:根据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组成和发电电动机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发电电动机在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的应用方案,包括基于发电电动机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轴系连接方案和电气主接线方案,提出了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每套压缩空气储能机组设置1台双轴伸的同步发电电动机,两端分别通过离合器与空气透平和压缩机组连接,发电电动机、离合器、空气透平、压缩机组采用同轴布置型式。压缩储能工况下,发电电动...

基于样本矩的四地螺塔脚板抗拔可靠度分析————作者:蒲凡;王成;刘进通;陈强;王涛;何松洋;

摘要:四地螺塔脚板在架空输电线路角钢塔中应用广泛,准确评估其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样本矩的四地螺塔脚板抗拔可靠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精细化的四地螺数值模型,分析其薄弱组件以及破坏模式;并基于屈服线理论给出了四地螺塔脚板上拔破坏的极限状态方程,最后以典型工程为例,考虑材料以及荷载的随机性,结合样本矩和最大熵原理计算了四地螺塔脚板抗拉可靠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算例中四地螺塔脚板抗拉可靠...

基于熔盐储热的供热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研究————作者:施承斌;张朋;汪枫;陈胤密;余建中;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火电机组物理模型,并以300MW机组THA、75%THA和50%THA工况的设计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以三元熔盐作为储热熔盐,经过多种储热及释热组合工况的比选,以抽主蒸汽,疏水加热凝结水作为储热过程的优选工况,熔盐加热产生供热蒸汽作为释热过程的优选工况。最后以亚临界300MW一次再热的供热机组为例,进行熔盐储热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福...

疗愈导向下的高海拔换流站建筑增压富氧设计————作者:肖曼雨;刘学诚;王艺杰;葛华;韩根伟;

摘要:随着电网互联互通的需求,换流站向高海拔地区发展建设,换流站建筑增压富氧设计势在必行。针对高海拔地区换流站建筑,以疗愈导向为出发点,旨在通过富氧效果、可实施性、经济指标对比评估三种营造相对“低海拔”室内环境的措施:高压氧仓、弥散式供氧、增压建筑。通过对比分析结合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设计方案在控制经济成本、降低人员高反影响、提高室内疗愈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采用弥散式供氧系统与增压建筑联合...

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趋势及路径分析————作者:雷蕾;贾冰峰;张成伟;李少华;汤晓舒;周军;

摘要: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绿氢制备潜力大,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挑战,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为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本文在测算我国绿氢生产与消费潜力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氢能技术发展路径。制氢侧,重点解决电解槽设备本体及关键零部件、风光制氢系统集成优化问题;消费侧,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及电力部门重点发展氢氨醇油合成、氢冶金、电-氢转换等技术,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风机选型优化方法研究————作者:白宇星;郭相;王志宽;杨建成;王引迪;刘天英;

摘要:为提升风电场效率和经济效益,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风机选型优化方法。通过气象站、中尺度数据库及测风塔数据融合建立风资源评估模型,对5种主流3.0 MW机型进行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CFD模拟及全寿命周期评估验证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将风速预测误差降至3%以内,E机型在低风速、高湍流下综合表现最佳,功率系数达0.487,项目收益率置信区间为10.2%~14.8%,该结果可为风...

补热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耦合燃煤机组的技术研究————作者:王巍;聂会建;赵永红;彭红文;白杰;贾宁;

摘要:文章依托某2×350 MW燃煤机组,通过配套建设补热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对压缩空气储能工艺系统、参数选择、补热热源选择、燃煤机组改造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在地质条件合适的燃煤机组附近,通过采用绝热压缩+热水储热+人工硐室的工艺方案,建设一定容量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可实现对燃煤机组的深调。燃煤机组可向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提供补热热源、冷却水、除盐水等资源,补热型系统的电电转化效率略高于...

钢管塔杆件微风振动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研究————作者:夏谦;于嵩松;吴海洋;

摘要: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空旷地形条件下的输电线路钢管塔可能发生微风振动。文章面向钢管塔杆件微风振动条件下的结构安全问题,针对圆柱杆件升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对不同构件微风振动时的共振力及疲劳应力幅的影响,建立钢管塔杆件微风振动条件下的结构安全评估方法,并以某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为例,分析钢管塔微风振动引起的结构疲劳损伤。结果表明,依照现有规范设计,微风振动引起的杆件应力远小于强度设计值,...

中冰区输电线路直线塔覆冰断线张力计算与分析————作者:盛道伟;梁明;刘翰柱;何世雄;

摘要:为开展中冰区直线塔断线张力计算及分析,在不同覆冰率、档距和绝缘子串长度等条件下,对等5档和等7档的中冰区输电线路断线张力进行计算,分析覆冰率、档距、绝缘子串长度及子导线分裂数等因素对断线张力百分数的影响规律,并与现行规程取值进行对比,提出中冰区特高压直流线路直线塔断线张力百分数取值建议

交直流接地极混压同塔线路电磁环境分析————作者:陈琳韬;龚有军;郭盛源;

摘要:为提供特高压直流、超高压交流和直流接地极同塔输电线路的设计依据,对某特高压工程所设计混压杆塔的电磁环境进行仿真分析。在确定混压同塔线路各电磁环境指标限值的基础上,针对混压同塔基准模型,对输电走廊内的电场强度、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值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控制变量,分析交流导线布置、直流导线极性布置、接地极运行方式和塔头布置形式对混压同塔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塔线路基准模型地面电...

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关键参数设置研究————作者:王魁;杨帅;郑蓉;朱宏波;余洋;

摘要:为准确反映地形特征,提高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的获取质量,以某型号的长测程高精度激光雷达为例,设计对比实验,通过采用不同航飞高度、激光脉冲频率和旁向重叠度进行数据采集,结合点云密度统计与高程精度验证,研究3项参数变化对数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航飞高度与点云数量呈负相关,但对高程精度无显著影响;提升脉冲频率可增加点云数量,但高频率会引发能量衰减与测距模糊问题;增加旁向重叠度会提升点云数量,保证数据完整...

托板桩在圆形煤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冯波;郑中;李嘉峰;谢科;

摘要:托板桩是桩与托板组成的复合受力体,是利用托板上的覆土垫层土拱效应,将上部均布荷载最大限度传递到桩基上,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复合地基。经工程比选,托板桩应用于圆形煤场堆煤区的地基处理经济合理。为研究桩间距、托板面积、覆土垫层厚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效果,结合具体工程,采用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多工况计算比较,分析影响托板桩桩土应力比的主要因素和规律,得出适合本工程的建议

火电厂人工边坡生态景观重构研究————作者:胡昕;杨生彬;郭葆;

摘要:以某火电厂人工边坡生态景观重构设计为例,结合火电厂及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植物群落、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及原生自然景观,从人工边坡的支护、生态修复及景观重构三个方面研究人工边坡的生态景观重构方案,基于生态修复理念探讨各自的目的和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从而实现火电厂安全、生态、美观与效益的一体化

二次再热机组BEST双机回热系统的设计研究————作者:钟志强;曹昊;周华;罗建松;

摘要:背压抽汽式汽轮机(backpressure extraction steam turbine,BEST)双机回热系统是目前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常规回热系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文章从机组回热系统设置特点、轴系功率匹配、转速控制和背压控制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二次再热机组BEST双机回热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案,投资成本和收益。计算结果表明:二次再热机组采用BEST双机回热系统方案具有良好的经...

汽轮发电机基座分析中转子动扰力计算方法改进研究————作者:刘森林;周光炳;

摘要:汽轮发电机基座良好的动力特性是保证机组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不论是国家标准还是国际标准均假设动扰力为大小不变,围绕固定的轴承中心呈圆形旋转的离心力。但实际由于轴承处油膜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轴承中心呈现出不规则的轴心轨迹,离心力不再是一个理想的圆形分布。因此,本文基于轴承中心的运动轨迹为类椭圆形,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推导出轴心呈类椭圆运动的转子动扰力计算公式。改进后的动扰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且改...

壁厚对T91钢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转换关系的影响————作者:徐国正;胡为祖;丁少琴;张子扬;朱琪;

摘要:针对火电厂锅炉管道安全检验中的不同壁厚T91钢小径管,采用里氏硬度计和布氏硬度计分别对其母材和焊缝进行硬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的布氏硬度直读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随壁厚的增大而减小;焊缝的布氏硬度直读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随壁厚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壁厚T91钢小径管母材及焊缝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新的换算关系,其布氏硬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0 HB~6...

一种耦合电厂余热的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作者:解莉;刘军梅;

摘要:随着海水淡化工业产能的持续快速增加,其副产物浓海水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国外已实施和正在研究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并通过比较和选择,提出一种耦合电厂余热的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方案。该方案利用纳滤脱硬、反渗透及低温多效蒸馏浓缩等技术,提取浓缩产物为固体盐,产品水满足饮用水标准

燃煤机组旋转分离器改造研究————作者:蒋文;马龙;李延民;张世伟;

摘要: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为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煤电机组需要进行灵活性改造,使燃煤发电更加灵活、高效、低碳,从而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并网和消纳。本文通过将老旧燃煤机组中的静态分离器进行升级改造为动静组合旋转分离器,提升细煤粉的分离效率,改善煤粉细度和均匀性的调节性能,从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飞灰可燃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以广东某电厂改造项目为例,验证了动静组合旋转分离器...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