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防灾博览》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刊物。杂志2009年全新改版,80页全彩铜版纸印刷,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图文并茂,是您增长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最佳良友。面向社会大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地域采风等。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1. 振兴武陵服务三农地震科技助推锦绣湘西 王一媛
2. 生命线工程抗震技术 郭恩栋,景立平
3.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记云南省普洱市防震减灾工作 王英,李巧萍
4. 雅安归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应急救援启示 修济刚
5. 芦山7.0级地震震害 王东明
6. 用知识呵护生命用责任守护安全 杨征雪
7. 回顾历史借鉴经验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苏泰夫
8. 多址技术在地震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章静
9. 借鉴香港经验构建国内应对灾害长效机制 陈光军
10. 解读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温室气体 张庆阳
11. 小岛屿国家面临的灭顶之灾及其应对战略 张辛,马小玲
12. 游轮避险与自救 刘少才
13. 救灾度饥的本草 展华
14. 行走安大略——加拿大自驾亲子游 王禹
15. 夏季养生10不宜 纪雯
16. 全球近期灾害录(2013.4.11-2013.6.10) 王一媛
17. 海底地震观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刘文义
18. 以创建『地震安全城乡』为抓手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王英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基于钢筋结构质量检测问题探讨
摘 要:钢结构钢筋是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其中钢筋连接最常规的是焊接,但是因为焊接工作人员水平不到位以及环境恶劣造成的工作要求不达标等失误。基于此,就钢筋在进行焊接试验中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希望以此能够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钢筋结构,质量检验,结果,原因分析
一、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钢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会因为钢筋材料、实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以下就几种比较明显的失误进行分析。
防灾博览最新期刊目录
从定日6.8级地震灾害审视地震预警盲区与认知误区————作者:高孟潭;
摘要:<正>定日地震基本情况及灾害概况2025年1月7日清晨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遭遇了一场6.8级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地理坐标为东经87.45度,北纬28.50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由南北向正断层引起。地震破裂的长度大约为55公里,地表位错最强处约1.4米,位于震中北东方向30公里处,主要分布在丁木错盆地以北的山区,形成了...
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害现场调查与分析————作者:王东明;
摘要:<正>一、地震基本概况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50度,东经87.45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71米,距震中50千米的范围内房屋面积约516.88万平方米(图1)。1900年以来本次地震震中300千米范围内共有85个5.0级及以上的历史地震,其中8.0~8.9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2次,6...
高原高寒环境下救援人员注意事项————作者:贾群林;
摘要:<正>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2025年1月7日19时,定日县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倒塌房屋3609户。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将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根据需要各级各类救援力量有序驰援灾区。震区地处西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而且目前正处冬季,当地入夜气温接近...
科技力量铸就救援奇迹:西藏定日县地震救援彰显中国实力————作者:赵华;
摘要:<正>2025年1月7日9时05分,一场6.8级的强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瞬间打破了这片高原净土的宁静。震源深度10公里,剧烈的震动导致大量房屋如脆弱的积木般轰然倒塌,道路被无情撕裂,桥梁摇摇欲坠,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受重创。据统计,此次地震受灾人口达数万人,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刻不容缓
2025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举行
摘要:<正>2025年1月9-10日,2025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大震之问”为引领,认真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2025年重点任务,实...
避雷针之争————作者:陶诗秀;
摘要:<正>在科学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有的人坚持一种科学的做法,但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似乎有理论依据,但是到头来却是错误的,关于避雷针的争论,就是一个例子。英美避雷针之争避雷针是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的一种设备。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曾冒生命危险,在雷雨天气用风筝把雷电引到了地面,从而证明了闪电从本质上讲与摩擦生的电毫无差别
应对“高雪压” 各国有妙招————作者:欧阳军;
摘要:<正>每到大雪纷飞的寒冬时节,我国的部分地区就会遭受暴雪的袭击,严重情况会导致断水断电,交通瘫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大雪接连光顾许多国家。欧洲多国暴雪成灾,美国西部地区遭雨雪横扫,中东许多国家“有幸”看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的雪景。面对暴风雪,人类显得渺小。大雪带来的灾难让各国措手不及,如何在雪灾前做好准备,在灾害发生时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各国面...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作者:刘志成 ;高战武 ;徐伟;
摘要:<正>2025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据西藏定日6.8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截至1月9日6时,西藏定日6.8级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超过6万人受灾。据中国地震台网,截至1月14日08时00分,记录到超3600次余震,其中3.0-3.9级45次,4.0-4.9级6次,5.0-5.9级1次,最大余震为5.0级
2025年1月7日定日Ms6.8地震次生灾害特点及启示————作者:徐岳仁;
摘要:<正>总体震情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上午9时05分,在我国青藏高原南部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s6.8级强烈地震(USGS给出的矩震级为Mw7.1级),震源深度为10km,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刘瑞丰等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提供的宽频带记录,基于能流密度法确定主震的辐射能量为1.1×1015J,能量震级略大于矩震级Mw7.0,与同样大小地震相比,在近场会感受...
新形势下基层地震台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现状及思考————作者:周金玲;
摘要:<正>地震灾害对大众来说早已不陌生,但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却影响深远。目前地震的发生尚不能准确预报,但国内外防震经验证明,通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意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如何发挥融媒体环境下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作用,促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海拉尔地震监测中心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为例,借鉴多震省份、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普宣传工作优...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及变形带特征浅析————作者:徐伟 ;蔡晓光;
摘要:<正>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5°,东经87.45°)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极震区村镇自建房屋损毁严重,地震共计造成126人死亡,受灾群众达6.15万名。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后又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笔者作为地震应急工作队员,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加了地表破裂调...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强震情监测预警,及时调拨抢险救援物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的防震减灾探究——以昆明市为例————作者:郑晓滔 ;袁鹏;
摘要:<正>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昆明市现已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据资料显示:昆明市1991年就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并以每年3.8%的速度持续增长
“科学”流言榜————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4年12月29日,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智止流言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粉碎十大“科学”流言。1保鲜膜加热会致癌流言内容保鲜膜是塑料的一种,如果包裹着食物进行加热,会向食物中释放致癌物质,引发各种癌症。真相解读该说法不准确。保鲜膜有多种,大家对保鲜膜“致癌性”担忧主要针对聚氯乙烯(PVC)类保鲜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聚氯乙烯...
近现代自然灾难遗产怎么“活”起来——以地震灾难遗产为例————作者:刘浪;
摘要:<正>近年来,国内“考古热”“文化热”兴起,社会各界对各类与“人”相关的遗址遗物关注颇多,而如何抓住这一次“风口”引起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在众多“抓手”中,活化利用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中,提到的“让文物活起来”,更掀起活化利用探讨的高潮。而灾难遗产作为一种与人息息相关的重要遗产,也应该抓住这次“风口”,成为活化利用的重要对象
用“法律承重墙”支撑房屋建筑安全————作者:李英锋;
摘要:<正>近年来,因私拆承重墙导致整栋楼变成危楼的事件屡次发生。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田春艳认为:缺乏国家层面立法,现有法规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法律意识淡薄,成为房屋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制定房屋安全管理法,解决私拆承重墙等危害房屋安全的问题,更好保障房屋建筑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承重墙私拆乱象频发暴露出法治支撑力不足乱拆承重墙,安全成儿戏,危害猛...
自媒体时代有感地震网络舆情值得关注————作者:谢瑞杰 ;徐强;
摘要:<正>随着自媒体时代来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环境下,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信息的传播也更广泛。同时在开放的自媒体环境下,也充斥着各种负面、不理性的信息,对于做好地震应急处置带来不小挑战。以2024年9月18日安徽肥东4.7级地震合肥、铜陵两地的网络舆情为例,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有感地震网络舆情特点,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打破固有的应急处置方法,积极正确引导,提升应对能力,掌...
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京开幕
摘要:<正>2024年11月13日,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展览会以“科技兴安智慧应急”为主题,重点展示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和应用场景。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参观展览。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徐加爱,北京市副市长穆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周天、黄锦生、王昆等应急管...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作者:孙福胜;
摘要:<正>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言而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助于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
日本自然灾害频发与灾后救助工作的策略————作者:顾家瑞;
摘要:<正>日本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国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等多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这使得日本国内频繁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灾害屡屡发生,给日本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灾后救助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生命安全,也对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中国粉体技术》
- 省级山西老年
- 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
- 省级《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岩溶》
- 省级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情报知识
- 省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天津化工》
- 省级《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省级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机电兵船档案》
- 省级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 省级电梯工业
- 省级《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杂志
- 国家级智库理论与实践
- 国家级《中国交通信息化》
- 北大核心《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煤炭科技
- 北大核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省级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印刷工业》
- 省级声屏世界
- 省级《高原地震》
- 省级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 省级临沧科技
- 省级《软科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