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煤层气

《中国煤层气》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11/TD
国际标准刊号:1672-3074
主办单位:煤炭信息研究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上一本期杂志:《世界有色金属》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超硬材料工程》科技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煤层气》传僠煤层气相关技术、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传播国外相关技术、探讨经济评价方法,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贯彻“发展煤层气,造福人民”,对于改善煤矿安全,保护全球环境,增加能源供应等也有重要意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政策法规、煤层气资源与开发前景、开发利用技术、经济评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井开发特点及管理方法 李梦溪,王立龙,胡秋嘉,刘春春,崔新瑞,LI Mengxi,WANG Lilong,HU Qiujia,LIU Chunchun,CUI Xinrui

  2.郑庄地区煤岩结构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刘静,汪剑,付蔷,谭青松,孙社敏,LIU Jing,WANG Jian,FU Qiang,TAN Qingsong,SUN Shemin

  3.SN-015煤层气U型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刘彬,宋百强,王瑞城,杨勇,LIU Bin,SONG Baiqiang,WANG Ruicheng,YANG Yong

  4.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现状及对存在相关问题的思考 刘建民,王保玉,田永东,白建平,李生奇,胡斌,LIU Jianmin,WANG Baoyu,TIAN Yongdong,BAI Jianping,LI Shengqi,HU Bin

  5.阜新市刘家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刘亚姣,张晶,颜敏,LIU Yajiao,ZHANG Jing,YAN Min

  6.铁法矿区大兴井田煤储层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 肖富强,桑树勋,黄华州,XIAO Fuqiang,SANG Shuxun,HUANG Huazhou

  7.焦坪矿区下石节井田地面抽采与井下抽采煤层气成本对比分析研究 王成,WANG Cheng

  8.地质信息技术在云南煤层气领域的应用情况评析 李金龙,LI Jinlong

  9.低浓度煤矿区煤层气发电气体预处理 杨俊辉,YANG Junhui

  10.大型煤层气田开发科技政策研究 郭艺,Guo Yi

  11.液动冲击器在煤层气钻井中的应用 栗学彬,LI Xuebin

  12.煤矿瓦斯抽采方法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刘文革,桑逢云,刘馨,韩甲业,Li Wenge,Sang Fengyun,Liu Xin,Han Jiaye

  13.准南煤田煤储层和围岩对煤层气聚集的影响分析 王德利,李凤义,杨曙光,Wang Deli,Li Fengyi,Yang Shuguang

  14.沁水盆地和顺区块煤层气富集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周芊芊,Zhou Qianqian

  大学学报核心期刊投稿:浅谈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

  摘要:目前煤矿的防灭火技术及手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但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研发和创造新的技术手段,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危机形势。有效防范火灾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杜绝重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文章针对矿井火灾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矿井火灾,防灭火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火灾防治技术,火灾防治设备

  由自燃引发的火灾在我国矿井火灾中影响极大,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矿井存在自燃发火的问题。其中约有47%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在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之中,如今矿井的自燃发火约占据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60%的采空区自燃是由内因火灾引发的。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0~70年代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相关技术相继问世,为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80~90年代又研究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由于我国对煤矿防灭火的意识比较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防灭火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完善,因此矿井火灾安全技术的防治工作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煤层气最新期刊目录

2025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摘要:<正>《中国煤层气》于2004年创刊,是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煤层气》以传播国内外煤层气(煤矿瓦斯)先进技术、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己任,促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本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封面为彩色铜版纸精美印刷,正文共48页,刊号为CN11-5011/TD。定价18元/本,全年108元

晋城矿区采空区地面井井身结构优化分析及工程应用————作者:王争;

摘要:实际生产中发现井身结构的稳定性对采空井抽采及后期增产改造等工艺环节至关重要,针对晋城矿区采空井二开段容易钻遇裂隙带及割缝套管容易倾斜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二开段终孔位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悬挂式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及施工工艺,现场实践表明优化后的井身结构不仅保证了井身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后期通洗井等增产改造修井作业难度,修井前试验1井相比试验2井平均日产气量增加约6%;修井后平均日产气量增加约...

不同压裂规模对煤层气井产气量影响研究——以韩城矿区某井田为例————作者:穆瑞东;张莹辉;朱通;吴杨缘;刘毅;

摘要:煤层气储存环境复杂,大多需要通过先钻井后压裂的方式对储层结构进行改造后抽放,目前国内所采用的压裂工艺以水力喷砂射孔压裂为主。文章以韩城矿区某井田为例,使用灰色理论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各个地质-工程等参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明确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主控因素。对比分析不同压裂规模对煤层气井的造缝能力、裂缝支撑效果及气井产量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贯穿砂岩沟通煤层增采煤层气,必须以井间裂缝沟...

郑庄区块水平井产气产水特征分析及提产技术对策研究————作者:张玮;

摘要:沁水煤层气田郑庄区块由于储层体制条件的多样性,L型水平井存在排采管控模式与复杂的产气产水不匹配的特征。本文分析了不同研究区的产气产水特征,并且针对低产原因展开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区块制定差异化排采管控模式、排采工艺设备适应性分析调整、出砂严重单井通过氮气洗井等措施可有效提高L型水平井排采时率、保障产量运行平稳

沁南煤层气Z区块水平井低产原因分析————作者:张伟;

摘要: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具备工业开发的价值,Z区块15煤水平井主要采取水平井开发的方式,文章以Z区块低产水平井为例,深入分析了区块内水平井开发效果存在的差异性,从该区块的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排采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产量主控因素原因分析,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是影响Z区块多数井低产的主控因素,钻井压裂及排采因素是影响少部分井低产的主要原因

复杂山地通信技术在煤层气井站的研究与应用————作者:丁涵;白宇杉;宋沛航;尉红刚;刘萌;张子健;

摘要:山西煤层气生产井站数量多分布广,人工采集数据工作量繁重,网络覆盖范围受限,生产管理难度大。根据目前生产实际需求以及调研数据,开展对新一代无线网络传输技术TD-LTE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施,大规模网络升级,基于LTE系统完善的安全体系架构,大带宽,低时延,覆盖面积广的技术特点构建一套适配煤层气特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从而提升煤层气井站通信覆盖率、传输速率、通信稳定性及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覆盖区域内生...

矿井瓦斯梯级利用关键挑战与解决策略研究————作者:任志敏;

摘要:在总结现有梯级利用技术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文章通过调研总结近年来山西省矿井瓦斯气梯级利用项目经验,针对矿井瓦斯气领域存在技术应用、经济效益以及政策及标准执行等面临的关键挑战与风险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优化瓦斯气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矿井瓦斯气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煤层气井动压调节技术应用性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PH区煤层气井为例————作者:刘羽欣;

摘要:以沁水盆地南部PH区块为例,基于平面径向渗流理论、煤层气解吸吸附理论以及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煤储层压力与采收率变化率耦合关系,同时跟踪36井次动压调节技术的现场应用,开展该技术的气藏及生产特征匹配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煤层气井产量上升期需充分排水,尽量扩大单井压降漏斗半径,可作为获取单井更高累产的基础;在煤层气井产量递减期应用此技术,可正向促进排水采气,目前应用在递减期36口井的平均增产率达125%...

梧桐窝子煤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气因素分析————作者:孔为;高丽军;逄建东;段宝江;

摘要:为了揭示梧桐窝子煤矿区煤层气控气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参数井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煤岩组分、煤层含气性、煤层孔渗特征、储层温压特征、水文特征等分析,开展了梧桐窝子煤矿区煤层气控气因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含气性总体具有“低含气量、低含气饱和度、甲烷组分低、兰氏体积高、兰氏压力低”的特征;储层低孔低渗,气藏处于欠压状态;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综合对比,认为煤层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水文三要素的影响

乌鲁木齐河东矿区煤层气潜力煤层含气性分析————作者:翟桐林;任万兴;

摘要:乌鲁木齐河东矿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比较成熟的区块。但是,由于构造情况复杂、煤体结构变化大、煤层多等客观情况,造成对煤层气潜力煤层的含气性认识不明确,影响煤层气规模性勘探开发。基于研究区的煤层气藏赋存特征,对主要煤层的含气规律进行探索,以期助力该区煤层气工作的高效开展

外置旋转阀的RTO在潞安集团古城煤矿瓦斯利用项目上的应用————作者:席晓哲;苏翔宇;刘博;

摘要:旋转阀式RTO的应用是潞安集团古城煤矿瓦斯利用项目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特点,对比早期类似项目使用的两床式RTO的气体分配阀采用提升阀,存在故障率、泄漏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旋转阀式RTO在潞安集团古城煤矿瓦斯利用项目的应用,克服以上问题,本公司设计和制造了大风量外置式旋转阀,经过实际的安装调试和一段时间的运行来看,实际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煤矿瓦斯浓度的研究————作者:张晓雷;连瑾;郭继森;胡鹏飞;

摘要: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A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预测了准东煤田某煤矿工作面的瓦斯浓度,结果表明,在一个隐含层的ANN模型中,神经元数量为32时,预测瓦斯浓度均方误差(MSE)最低为0.5,当隐含层为两个,神经元数量分别为3和10时,预测瓦斯浓度MSE最低为0.03,即最优ANN模型为5-3-10-1。在一个隐含层的LSTM模型中,神经元数量为35时,预测瓦斯浓度MSE最低为0.02,当隐含...

鹿台山煤业15号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作者:韩颖;王思卓;

摘要:鹿台山煤业2号煤层即将采完,15号煤层作为接替煤层开发。现选用分源预测法对鹿台山煤业15号煤层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得出15号煤层瓦斯含量梯度为(1.52m3/t)/100m;根据判定规则,确定15号煤层瓦斯风化带高度为301.11m,宽度为2150.79m;最后采用分源预测法对15号煤层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并分析矿井瓦斯涌出组成。研究结果显示,煤层在达产状态下,矿井的最大...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瓦斯异常区煤层孔隙非均质性研究————作者:吴晓军;王宇鹏;

摘要:为了探究引起瓦斯异常的微观孔隙结构因素,运用高压压汞实验对比研究了瓦斯异常区与正常区煤样孔隙发育特征,引入多重分形理论定量表征了孔隙非均质性,并分析了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对瓦斯赋存与异常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煤样孔隙结构具有多重分形性质,异常区煤样各尺度孔隙分布均匀,非均质性较低而连通性较强。具有类似微观结构的煤层为有利于瓦斯聚集赋存,但墨水瓶形孔制约了瓦斯逸散,形成局部高压瓦斯区,易引起瓦斯异常

基于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的瓦斯赋存规律与瓦斯治理策略————作者:徐明;张新过;贾军辉;郭帅昌;贾天让;

摘要:搞清井田瓦斯赋存规律是瓦斯治理的基础,瓦斯地质单元的划分是研究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以永夏煤田新桥煤矿为例,分析了矿井地质构造与瓦斯分布特征,将井田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分别讨论了4个瓦斯地质单元内煤层埋深、顶板岩性和煤厚等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构造影响区以外,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区内瓦斯赋存状态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行了二2煤层瓦斯含量预测。依据矿井瓦斯地质单元及其瓦斯地质规律,制订...

井下定向地质勘探孔“一孔多用”技术在主焦煤矿的成功应用————作者:李仁杰;

摘要:目前定向钻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煤矿瓦斯治理、探放水和地质勘探等方面,但施工成本高,钻孔复合作用欠缺成为共性问题。本文重点讲述安阳主焦煤矿2301工作面定向地质勘探孔的钻进工艺,不仅探清断层和煤层赋存条件,钻孔后期又可作为探放水孔和顶板高位抽放孔重复使用,旨在说明定向钻进技术“一孔多用”的复合功能和优越性,望为进一步发挥定向钻进技术的优势提供借鉴

2025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摘要:<正>《中国煤层气》于2004年创刊,是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煤层气》以传播国内外煤层气(煤矿瓦斯)先进技术、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己任,促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本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封面为彩色铜版纸精美印刷,正文共48页,刊号为CN11-5011/TD。定价18元/本,全年108元

神府区块深煤层定向井轨迹控制优化与应用————作者:杨琛;张林强;王晓琪;姜磊;郝庆峰;任海帆;

摘要:神府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其主要烃源岩是本溪组的8+9#煤层,此主力煤层也是后续重要的煤层气产量贡献来源。而神府区块在定向钻井过程中会受到地层自然降斜、丛式井井间防碰、井斜过大电测困难及排采下泵等要求的限制,制约了神府区块深煤层的高效开发。为解决上述定向钻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定向轨迹优化、预斜防碰设计和精细化定向管控措施入手,开展了相关定向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神府区块深煤层定向钻井关键技术。...

煤层气井自循环平衡注水洗井工艺技术研究————作者:李千山;屈建红;豆高峰;薛志亮;范志辉;

摘要:煤粉沉积是制约煤层气连续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煤层气行业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作业过程中伴随油管下入注水管,间歇性向井筒注入清水,以提高产出水的携煤粉能力,保障井的稳定运行。但随着洗井工艺技术不断地实践,暴露出洗井工艺技术投入成本高、外来水储层配伍性差、工作不连续及井口窜气存在安全隐患等难题。论文针对目前煤层气生产过程中洗井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对传统回注洗井工艺进行自主升级改造,...

煤层气射流泵井排采后期降低能耗的探索————作者:冯树仁;范红明;毛生发;李志彬;覃蒙扶;

摘要:射流泵举升工艺是煤层气水平井重要的排采举升工艺,但排采后期高能耗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推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马必东区块射流泵工艺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主要针对排采后期低产液阶段因井下管柱或工具长期运行导致密封不严、进泵通道堵塞造成频率上升、地层出液量小导致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造成的高能耗现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提高泵效与改变运行模式可明显降低能耗,其中优化井下密封组件及泵筒结构可有效提高泵效,...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