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无机材料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学报
国内统一刊号:31-1363/TQ
国际标准刊号:1000-324X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无机材料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研究生毕业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饭店现代化》科技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无机材料学报》创刊于 1986 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郭景坤院士任主编,主要报道包括人工晶体、特种玻璃、高温结构陶瓷、功能陶瓷 ( 铁电、压电、热释电、 PTC 、温敏、热敏、气敏等 ) 、非晶态半导体材料、环保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功能梯度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本学报立足于先进性和科学性 , 报道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和总结性成果 , 大部分文章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实用性 , 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 ,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栏目设置】

  主要报道包括人工晶体、特种玻璃、高温结构陶瓷、功能陶瓷 ( 铁电、压电、热释电、 PTC 、温敏、热敏、气敏等 ) 、非晶态半导体材料、环保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功能梯度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低温环境下结构陶瓷的相变、断裂机理与性能的研究进展 薛伟江, 谢志鹏337-344

  2. 原子层沉积生长速率的控制研究进展 卢维尔, 董亚斌, 李超波, 等345-351

  3. 磺基水杨酸插层 Mg/Cu/Zn/Al-LDHs 的组装、表征及紫外性能 杜宝中, 唐晓庆, 彭振国, 等352-356

  4. 甲醇定向转化制二甲苯的复合分子筛 ZSM-5/EU-1 的合成及其应用 杨冬花, 王新波, 石宝宝, 等357-363

  5. 双亲性 w/o-SiO2-void-TiO2中空核壳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马占营, 姚秉华, 张 萍364-370

  6. 离轴磁控溅射法生长 1-3 维 PZT-NFO 纳米复合薄膜 张 辉, 马永军, 王艺程, 等371-376

  7. 功能化无机粒子修饰大孔载体反扩散法制备 ZIF-7 膜 殷慧敏, 杨建华, 谢 忠, 等377-381

  8. 煅烧温度对 TiO2/硅藻土晶型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汪 滨, 张广心, 郑水林, 等382-386

  9. 铂基疏水催化剂制备及其在氢-水液相催化交换中的应用 叶林森 , 罗德礼, 杨 莞, 等387-392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 Al3+、Yb3+掺杂石英光纤纤芯的研究 楼风光, 王世凯, 王 孟, 等393-398

  11. 原位 Raman 光谱技术研究 PLZT 铁电陶瓷相变 张 飒, 刘 莹, 刘怡萱, 等399-404

  12. pH 对溶胶–凝胶法合成 CoFe2O4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武晓燕, 于宏兵, 董 恒, 等405-410

  13. 具有 SAF 结构的 IrMn 基自旋阀材料的磁场退火研究 李健平, 钱正洪, 孙宇澄, 等411-416

  14. 弹性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热学性能研究 祖国庆, 沈 军, 邹丽萍, 等417-422

  15. 等离子加热反应合成 TiB2-B4C-Fe3(C, B)复合材料研究 崔洪芝, 张珊珊, 王晓彬, 等423-428

  16. 纳米碳含量对碳/碳化硅陶瓷的机械加工性及与玻璃熔体润湿性的影响 陆有军, 王燕民, 潘志东, 等429-432

  17. 烧结应力的缓冲及 Al2O3/不锈钢微滤膜的制备 魏 磊, 俞 健, 胡小娟, 等433-437

  18. 常压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表面裂纹及其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英文)杨 晓, 刘学建, 黄政仁442

  19. 用固相和水热结合法制备 LiMn0.4Fe0.6PO4/C 复合材料 (英文)李 荐, 姚书恒, 周宏明, 等448

  无机材料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应用————作者:马文平;韩雅卉;吴成铁;吕宏旭;

摘要:类器官作为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体外三维(3D)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类器官的构建需要对干细胞的行为以及多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控,而无机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调节细胞行为、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诊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因而,有望用于类器官的构建、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

金属Cu和5YSZ陶瓷的“闪连”研究————作者:李汶金;娄程广;张帅;苏兴华;

摘要:陶瓷与金属的连接能满足工程领域对高性能结构部件的需求。然而,金属和陶瓷热膨胀系数的显著差异,以及金属对陶瓷表面的润湿性较差,使得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闪连”技术,在电场/电流的辅助作用下,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实现了金属Cu和5YSZ(5%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摩尔分数)陶瓷的快速连接。研究了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和连接时间对金属Cu和5YSZ“闪连”行为和连接程度的影响,分析讨论了金属Cu...

高承载下Al2O3-GdAlO3(GAP)非晶陶瓷涂层摩擦磨损性能————作者:艾伊昭彤;任九龙;强林芽;张小珍;杨凯;高彦峰;

摘要:面向高承载、高温、富氧及宽温域交变热冲击等苛刻工况下的航空航天动力装置关键部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热喷涂技术制备的Al2O3涂层凭借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及较好的热稳定性,已在航空航天、能源及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热喷涂Al2O3涂层中以亚稳态γ...

一步醇热法制备纳米CeO2-ZrO2固溶体及其除砷性能————作者:李荣辉;钱骏;

摘要:CeO2-ZrO2固溶体的制备一般通过化学沉淀和高温焙烧两步完成,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纳米晶粒容易聚集长大,导致其比表面积降低,进而削弱了其吸附和催化性能。本研究通过简单的一步醇热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纳米CeO2-ZrO2固溶体,避免了高温焙烧对晶粒长大和比表面积降低的影响。采用不同手段对制备的CeO2...

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江平;管鑫;唐振杰;朱文杰;罗永明;

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NOx是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其过量排放对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与普通VOCs相比,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VOCs)由于氮杂原子的存在使得其环境控制策略更为复杂。因此,针对N-VOCs控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N-VOCs催化氧化体系中低温高催化活性及高N<...

SiC过渡层对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MoSi2-SABB涂层结合性能的影响————作者:曹路涵;孟佳;薛玉冬;盛晓晨;崔苑苑;乐军;宋力昕;

摘要: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其耐高温、低密度、高强度等优点有望被用于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鉴于空天飞行器面临的复杂恶劣使用环境,为满足可重复使用的要求亟需在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高温抗氧化封严涂层,因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粗糙且各向异性的表面易诱导涂层开裂失效,封严涂层设计和涂层结合性能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工作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

硅酸盐生物陶瓷/玻璃促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应用方式————作者:王宇彤;常江;徐合;吴成铁;

摘要:大面积皮肤创伤是全球公共卫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修复与治疗给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亟需开发能够促进创面皮肤组织再生的高效伤口敷料。近年来,硅酸盐生物陶瓷/玻璃因具备促进血管再生、刺激细胞胶原蛋白沉积以及抗感染等多重优势,在创面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本文简要概述了硅酸盐生物陶瓷/玻璃在皮肤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硅酸盐生物陶瓷/玻璃材料和一些新技术的结合方法及其在创面修...

NASICON型陶瓷固态电池的电化学电位界面调控————作者:李勇锋;顾玉萍;师广照;胡九林;雷萌;彭晖;曾宇平;李驰麟;

摘要:Li1.3Al0.3Ti1.7(PO4)3(LATP)是一种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优良,剪切模量(40~60 GPa)高。然而含四价钛离子的LATP在与锂金属负极接触时和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导致电解质结构降解,并在电解质中引入电子电导。为了提高L...

ZrB2-HfSi2复相陶瓷显微组织及其核-周结构形成机制————作者:魏志帆;陈国清;祖宇飞;刘渊;李明浩;付雪松;周文龙;

摘要:近年来,ZrB?作为超高温陶瓷的代表性材料,已成为新一代空天飞行器热端部件重要的候选材料体系。然而,其实际应用受限于材料制备以及复杂构件的加工难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引入HfSi?作为烧结助剂,优化ZrB?基超高温陶瓷的烧结工艺,重点解决传统ZrB?基陶瓷因较低的扩散系数而导致致密化困难的难题。研究聚焦于核-周结构硼化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ZrB2-HfSi2...

正钒酸钙去除铀(VI)的性能与机理————作者:王红琴;邓浩;梁华;田强;晏敏皓;黄毅;

摘要:天然铀矿的开采过程会产生含铀废液,从含铀废液中去除铀(VI)已成为核工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源于铀矿,归于铀矿”的核心理念,选择正钒酸钙(Ca3(VO4)2)作为去除铀(VI)的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吸附条件下,Ca3(VO4)2粉末对铀(VI)的去除...

SiO2纤维气凝胶的压缩回弹机理————作者:李福平;褚家宝;仇海波;党薇;李晨曦;赵康;汤玉斐;

摘要:SiO2气凝胶具有低密度、极低热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建筑节能和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SiO2颗粒气凝胶因相邻颗粒间形成珍珠项链状结构,导致其脆性大且回弹性差。通过以纳米纤维为结构单元制备SiO2纤维气凝胶,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颗粒气凝胶的脆性,提升压缩回弹性,但其压缩回弹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

Mini-SiCf/SiC复合材料长时高温下的力学性能演变————作者:陈斌;任科;王一光;

摘要: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为了确保SiCf/SiC复合材料部件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其在高温长时间下的力学性能演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Cansas-II SiC纤维制备了具有BN界面的mini-SiCf/SiC复合材料,在1100、12...

高价态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光折变性能的研究进展————作者:田甜;方辰恺;张杰;王维维;伍霆锋;徐家跃;

摘要:铌酸锂(LiNbO3, LN)是一种集声光、电光、弹光、光折变等优越物理特性于一身的多功能晶体,不仅被誉为“光学硅”,更有学者提出人类正在进入“铌酸锂谷”时代,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基于其的各类光电器件在人工智能、光电混合集成等新兴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折变效应在铌酸锂晶体中被发现并成为其非常重要的特性。随着基于铌酸锂的光电器件在向微纳级尺寸迅速发展,光折变效应在微纳级尺寸...

基于LLZTO电解质的固态锂金属电池负极界面调控————作者:文伸豪;彭德招;林喆与;郭霞;黄培鑫;章志珍;

摘要: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LLZTO)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LLZTO存在与金属锂负极浸润性差、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生长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熔融金属Li和AlF3,制备了含氟化物(LiF,AlF3)和Li-Al合金的复合负极(LAF)。元素分布分析表明LAF复合负极与LLZTO电解质接触后,在界...

基于多孔ITO电极的WO?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作者:杨光;张楠;陈舒锦;王义;谢安;严育杰;

摘要:电致变色智能窗可通过调制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透过率来调控室外入射光进而实现节能建筑。由于磁控溅射技术具有大面积和均匀沉积的优势,利用其所制备的非晶三氧化钨(Tungsten Oxide, WO3)最有潜力实现商业化。然而,磁控溅射制备的WO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远低于溶液法,因其本征致密原子结构导致较低的离子传输效率。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埋层多孔电极制备微结构磁控...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功能化设计与血管化皮肤再生————作者:艾敏慧;雷波;

摘要:生物活性玻璃(BG)材料是一类重要的非晶态无机医用材料,在硬组织修复领域临床应用多年,表现出独特的组织修复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活性玻璃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方面也表现出有效的修复活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BG相比,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NBG)具有独特的微纳米结构,不仅保留了其优良的化学组成,而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在促进血管化皮肤修复再生方面表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将重...

炭黑表面CoMoSSe异质结构合金的制备及其高效析氢研究(英文)————作者:任先培;李超;凌芳;胡启威;于俊玲;向晖;彭跃红;

摘要: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在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它们的电催化制氢性能与金属铂还有较大差距。构建异质结合金被认为是提高析氢活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工艺在炭黑颗粒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元CoMoSSe复合材料(CoMoSSe@CB)。与CoSe@CB以及MoS2@CB相比,CoMoSSe@CB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析氢...

Cu-Mn-I固溶体薄膜制备及其p型透明导电性质的调控————作者:王亮君;欧阳玉昭;赵俊亮;杨长;

摘要: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可控电学参数的p型透明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以CuI为代表的该类材料在制备工艺与掺杂调控方面仍存在显著技术瓶颈。本研究通过锰阳离子掺杂,成功制备出具有可调电学特性的新型p型透明半导体材料,为透明电子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Cu1-xMnxI固溶体薄膜展现出独特的性能优势。首先,该材料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制备...

Al掺杂P2型Na0.8Ni0.33Mn0.67–xAlxO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作者:闫共芹;王晨;蓝春波;洪雨昕;叶维超;付向辉;

摘要:钠离子电池具有低廉的成本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极具发展前景。P2型Ni/Mn基氧化物具有高理论容量和宽工作电压的优点,然而,高压下P2-O2相变和Jahn-Teller畸变严重影响了循环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Al掺杂量的P2型Na0.8Ni0.33Mn0.67–xAl...

感应等离子球化技术制备喷涂用高熵硼化物粉体————作者:余乐洋阳;赵芳霞;张舒心;徐以祥;牛亚然;张振忠;郑学斌;

摘要:原料粉体的制备是直接影响等离子喷涂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普遍用于的制备高熵硼化物粉体的方法——硼热还原法存在制备周期长、产物含杂质及无法直接得到用于喷涂的粉体等缺点。本工作采用感应等离子球化工艺(Induction plasma spheroidization, IPS)制备了喷涂用(Zr1/4Hf1/4Ta1/4Ti...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