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今日科苑

《今日科苑》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764/N
国际标准刊号:1671-4342
主办单位: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主管单位:国家科协
上一本期杂志:《石油化工设备》化工类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科技促进发展》工程师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今日科苑》是中国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的机关刊物,也是中国老科协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对外宣传的主流媒体,由国家科协主管,面向国内外特别是科协系统的老科协组织。专门以老科技工作者为读者对象的国家级科技、生活综合类刊物。

  【收录情况】

  本该刊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国家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今日科苑》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科技期刊。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内容栏目】

  刊登内容:《今日科苑》杂志主要刊登我国当前科技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经济、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

  2007年,《今日科苑》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本刊将以半月刊的形式出现,分为综合版和科普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上半月综合版,将以六大版块面世,(一)科学人生录;(二)科普讲师团;(三)经济大动脉;(四)银龄多味斋;(五)健康大视野;(六)老科协之声。六大版块辖多彩金秋、特别报道、成功之路、人生格言、科技长廊、科学史话、发明创造、名医名院、名人养生、经验交流、老龄产业、市场了望等20多个主题栏目滚动刊出。

  下半月刊科普版,将开辟建言献策、今日论坛、调查研究、城市规划、项目论证、教育在线、工程技术、财经管理、农林科技、科技前沿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治理雾霾是否需要30年 本刊编辑部; 1

  2 刘向明 3

  3 寻找失联的马航 本刊; 6-17

  4 钟南山:知识分子有一条底线,就是尊重事实 18-23

  5 韩济生院士: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4-25

  6 新材料支起大飞机 26

  7 英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中“良心”所在区域 26

  8 发现一个最早期的星系 27

  9 美国大学生计划发射月球登陆器 27-28

  10 陕西发现超30万吨特大型铌钽矿 27

  11 中国将启动重金属严重污染耕地治理工程 28

  12 未来高超音速客机满天飞 罗辑; 28

  13 拍摄精美海洋生物微距照片 似神秘外星生物 悠悠; 29

  14 美公司欲推3D“打印”胎儿服务 29

  15 未来50年科技发展预测 黄新; 30-31

  16 专家称6500万年前去南北极只需穿毛衣 毛庆;柳汀; 32-33

  17 天体生物学家称人类或可能变为准永生 严炎;刘星; 34-35

  节能工程师论文:第三种热的导体发现与液体导热机理揭秘

  热的导体不仅有热的良导体,还有热的不良导体,这是目前科学界已知的,而今天我要介绍第三种热的导体——处于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相互转换的导体。我把它叫做介热导体,也叫介热定律。并且通过数据研究和分析,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具有介热定律。

  目前,气体与固体的导热机理已经为科学界所公认,但是液体的导热机理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本实验将以研究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为例子,揭秘液体导热机理以及介热定律。

  今日科苑最新期刊目录

科技创新引领下的产业创新:新模式、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作者:洪志生;孙颖;郑文江;周丽群;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产业创新,并分析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模式、面临的核心挑战及应对策略。首先概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新兴模式,主要包括科技型创业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式和平台赋能的产业融通创新模式两大类,此后深入分析了当前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核心困境,即人才流动机制障碍、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水平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低等。文章提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通过完善人才...

银川市“科技副总”的做法、成效与启示————作者:龙生平;

摘要:文章探讨了银川市“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与启示。银川市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有效激活了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科技副总”的历史渊源、作用机理与发展模式,并阐述了其人才强国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理论支撑。银川市的成功经验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包括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人才支...

我国科技奖励对人才发展的激励效用、现存挑战及建议措施————作者:熊晓晓;施云燕;李阳阳;

摘要:科技奖励作为激发人才创新潜能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已从国内外科技奖励对比和地方奖励制度和效果等方面对科技奖励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聚焦科技奖励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多层次人才表彰体系、正确引导科技奖励中的“马太效应”、加强科技奖励中的科研诚信监管等建议

县级融媒体中心科技传播策略研究——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为例————作者:武丹;王擎;周倩宇;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我国全新媒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是基层媒体科技传播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为进一步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科技传播能力,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科技传播策略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海淀区融媒体中心能够创新工作机制,建立“1+N”式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打造内容核心竞争力;依据媒介生态变化,构建立体科技传播网络;...

中国第一代职业科学家秉志践行和传播科学家精神的路径研究————作者:王雅男;孙炜;

摘要:秉志作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面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界普遍存在的作风和学风问题,总结凝练科学家精神内涵并深入践行和传播。秉志一生坚持科学救国思想,在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中,他忠于科学事业、潜心科学研究,同时担当社会责任、发展科学教育、培育生物学专才,在探索中国现代生物学建制化过程中做出开拓性工作。文章提炼了秉志人生经历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总结了他提出的科学家精神与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共同点,挖掘了...

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主要特征及培育路径————作者:段志伟;李响;刘萱;

摘要:未来产业是驱动经济社会变革式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着全球科技前沿的发展。但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高风险性与致毁性等危害创新生态的新问题,对产业配套设施、战略科技主体协同和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等创新生态要素保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未来产业的内涵特点及创新生态的发展规律出发,系统梳理了未来产业发展给当前创新生态所带来的客观需求与挑战,探究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需求要素。结合中国现阶段创新生态建设...

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现状与展望————作者:任鹏;贺茂斌;安虹璇;

摘要:文章全面梳理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免费开放的科技馆数量持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展品数量和展教水平稳步提升,参观人数呈上升趋势,观众满意度也日益提高,整体工作成效显著。文章总结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给出了一系列完善工作的举措,以期为相关部门更高效地开展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提供有...

征稿启事

摘要:<正>《今日科苑》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科技界发展动态,塑造科技界鲜明社会形象,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促进科技人才与创新政策领域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经济、科技与社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公务人员、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各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现面向社会尤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广泛征集稿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政策制定与实际监管中应重视平衡弱势群体————作者:梁思琪;

摘要:<正>2024年11月1日-11月30日,《科学》(Science)期刊政策论坛(Policy Forum)栏目聚焦政策循证、气候政策、科学监管、教育、农业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是关于政策评估与公众支持度的因果分析发现,公众对于最初不欢迎的政策的支持度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有证据表明,当选民事前对某一政策持有偏见时,亲身经历该政策可能会使他们改变自己的看法。政策评估与公众支持的因果分析相结...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的若干思考————作者:张镇勇;秦永彬;李颂;

摘要:<正>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教育在培养高端人才方面举足轻重,高校推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教学方法革新的契机,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人工智能可以带来更加简单、高效、智能和个性化的教学体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1]中,重点强调要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2022年以...

重视科技伦理教育,促进科技与人类和谐发展————作者:张恒力;吴圣;

摘要:<正>当今时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思维模式。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与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正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颠覆性和具有深远影响的挑战,人类认知与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异,使得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科技发展带来颠覆性和长远性挑战一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威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

基于传播要素的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的对比研究————作者:赵志敏;张文静;卢冉;杨涛;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渠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地域、级别、规模的十家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十家科技馆传播要素的特点,探讨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建议科技馆加强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内容传播策略,凸显用户至上,进一步挖掘线下活动的亮点等

廓清基层群团组织和群团基层组织概念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兼谈“基层科协组织”与“科协基层组织”————作者:边守川;

摘要:推进深层次群团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基层组织改革。十年来,尽管群团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四化”和“四缺”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文章分析了群团基层组织改革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讨论了“基层群团组织”和“群团基层组织”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基层组织改革的基本逻辑,为深化群团改革、解决“四化”和“四缺”等找到了解决之策。同时,结合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廓清了“基层科协组织”与“科协基层组织”概念,明...

科技社团服务科技战略咨询——基于国外典型科技社团的多案例研究————作者:刘军;赵盈;姚雅婷;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强化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部署,科技社团作为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科技战略咨询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阐释科技社团服务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特征,比较分析美国科学促进会、德国弗朗霍夫协会、日本化学会、英国皇家学会四家国外典型科技社团服务科技战略咨询的发展历程、体系架构、组织建设、路径做法等,总结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

科普智库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以“科普中国智库”为例————作者:邵华胜;郝思洋;付文婷;

摘要:提升科普智库传播力是科普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发挥科普智库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科普中国智库”为例,从传播资源、传播渠道、智库产品、智库活动等角度分析科普智库传播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发现,科普智库传播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传播渠道需进一步拓展、智库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智库活动类型需进一步丰富等。进而提出系统化协同建设传播资源,搭建多元传播矩阵,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智...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者:许正中;戈亚慧;产健;

摘要:<正>科技革命是推动生产力跃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驱动力,能够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并催生大量技术创新。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多次重大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当前,多重范式革命同时发生,正从根本上颠覆着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数字革命蓄势待发,并呼唤与之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

企业培养数字人才的策略研究——立足华为公司“未来种子2.0”计划的经验————作者:王宇;赵晓飞;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作为培养数字人才的主体之一,肩负重要使命。以华为公司的“未来种子2.0”计划为例,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其培养数字人才的具体举措: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数字技能;以支持项目为依托,增强ICT专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培养政府官员和公共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领导力;以挑战和竞赛为平台,提高参赛选手的创新实践...

数字产业研究现状、热点分析与展望————作者:高卉杰;曹学伟;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近10年来数字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4年中国知网数据(578篇)和WoS核心合集(12574篇)中数字产业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产业中英文文献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在英文文献中,中国发文量最多,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英文文献研究热点逐渐转向经济、产业等领域的实际应...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趋于共振宜顺势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作者:翟崑教授团队;

摘要:<正>2024年10月10日,在第44~45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上,中国—东盟初步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增添数字经济、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日趋同频共振,可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打造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进而巩固合作成果、拓展合作范围、塑造区域合作秩序。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日趋同频共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领域发展战略协同度提升,合作成果突出,有力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

制度、技术与增长——Daron Acemoglu的制度研究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启示————作者:贺茂斌;刘哲汝;张彬;

摘要:2024年10月14日,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和James A. Robinson因对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对社会繁荣影响的研究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梳理了Daron Acemoglu关于制度、技术与增长关系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包容性制度和偏向性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本文以构建包容性制度为核心,从强化...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