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航天》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专业性情报期刊,每月19日出版。
《中国航天》侧重于宣传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各国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为提高技术水平发表真知灼见;为广大热爱、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有识之士提供一块献计献策的园地。
主要读者为各部门(包括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和航天爱好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载人航天、导弹与其它武器系统。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信息动态
2.健全质量管理机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陈龙
3.全心全意缔造十全十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纪实 刘斐
4.中国的“太空第一课”
5.美国航天专家谈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温燕
6.九天翱翔志在高远众志成城再创辉煌——神舟十号“两总”诠释飞船太空之旅 许斌
7.十全十美看“神十”——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透视 杨涛,朱祥生,武轩
8.创新之舟演绎中国传奇——神舟飞船技术和管理创新成果荟萃 李杰,武政
9.天宫一号,你还好吗?——探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当前状态及未来归宿 杨蕾
10.搭建空中“三尺讲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为航天员科普讲座搭建通道 陕航
11.“太空握手”:测控通信天地“大挪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利用中继卫星完成通信与交会对接侧记 许斌,陈晓光
12.安全护航神十遨九天——长二F火箭“两总”谈火箭研制的组织管理与可靠性 江雪莹,索阿娣
13.长二F火箭基本定型将服务空间站建设——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谈火箭发展趋势 王娟
14.故障诊断:载人火箭的特色风险管控——长二F火箭采取特色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侧记 李冠礁
15.“数”说长二F火箭制造质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严格控制火箭质量侧记 易涵
16.“箭”“舟”皆神为哪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3所研制长二F火箭配套产品侧记 王春明
17.精益求精出上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神十工艺改良记 崔恩慧,薛飞
18.以精细化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149厂研制总装神十推进舱、对接机构分系统 罗京
19.梦永不停歇的航天——记中国航天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术主要开创者曾广商 曹娇娇
技术职称论文发表:核电站主泵改型核辅助系统的支吊架布置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的研究以某工程为背景,这项工程因为主泵改型使得核辅助系统支吊架需要新增和修改,文章的阐述与分析与该工程实例相结合,以相关设计条件和规范为基础,提出了对支吊架进行布置和设计的原则,并对具体结构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完善支吊架设计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核级管道设计和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技术职称论文发表,核电站主泵,核辅助系统,支吊架,布置
在核电厂管道设计中,管道支吊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道来说,它起到了支承和固定的作用,对管系和设备的受力进行控制,从而有效保证设备与管道的安全运行。某工程使用的主泵是由德国KSB公司供货,与参考电站相比,核辅助系统管道的主泵上的管口方位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管道在设置过程中的改动会比较大,需要对相关支吊架进行重新的设计,进而使实际要求得到满足。文章基于以上背景,加上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对核电站主泵改进核辅助系统的支吊架布置与设计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本文的分析与探讨之中。
中国航天最新期刊目录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回顾与展望————作者:郭莎莎;马玉伟;张宁;张亮;汪芳虹;
摘要: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全年共开展了43次商业火箭发射任务,发射频次和入轨卫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程加快,可复用运载火箭、星间/星地超高速光网传输等多项技术取得新突破;新型卫星通信终端和商业模式初现,太空旅游商业化进程加速;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密集出台,产业基地加速布局,融资规模再创新高。从发射任务、技术创新、应用服务、政策规划、融资规模等多维视角回顾了2024年中国商业...
一代“超重-星舰”综合飞行试验情况总结分析————作者:龙雪丹;杨开;王林;褚洪杰;
摘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Space X成功完成了超重-星舰的第一阶段试飞,这一阶段的试飞工作在推动项目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超重-星舰的第一阶段试验历程、在此过程中的迭代改进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该项目未来任务规划进行了介绍
2024年国外导弹武器装备发展回顾————作者:吕琳琳 ;李国华 ;张丹丹;
摘要:2024年,国外战略导弹、常规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战略核导弹发展稳中有升;核大国为确保优势地位,加快换代升级;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研制进程延误。各国在常规精确打击和远程防区外打击领域持续发力,注重多平台通用化实战运用。美、俄等军事强国持续推动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及武器化进程,意图尽快形成作战能力,抢占高超声速军事运用制高点
2024年深空探测进展与展望————作者:葛平;姜亦宸;孙宇;刘文钺;张天馨;邵艳利;
摘要:2024年,全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亮点频现。我国“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将探月工程推向新的高度。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主导的多项商业月球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实施,标志着商业航天正朝着多元化、多点开花的趋势发展。欧空局的“赫拉”(Hera)探测器顺利发射,接力两年前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旨在进一步验证小行星防御任务中撞击技术的有效性。此外,美国...
2024:中国航天发射开启星辰大海新征程————作者:钟铁军;范习加;宋泽滨;
摘要: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总量达到68次,创历史新高并稳居全球第二。“长征”系列火箭作为国家队中坚力量,稳健领航,民营企业活力四射,携手共推航天强国建设。载人航天硕果累累,“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深空探测迈上新台阶,“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02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总结————作者:刘洁;褚洪杰;董婧;
摘要:202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呈现出多方面特点。全年共执行263次发射任务,较2023年增长18%,商业发射次数和占比显著增加,非商业发射次数和占比均减少。中美两国发射次数最多,占全球发射总数的86%,其中SpaceX发射138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射51次。发射场分布更加集中,美国部分发射场发射任务增长明显。新老火箭均有发射失利情况,全球运载火箭更新换代进程加速,多款主力火箭退役或转型,同时也有不...
2024年国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回顾————作者:陈培永;王孝东;
摘要:美国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军、民、商对地观测卫星全面发展,逐步推进天基信息的战术支持,加强对商业卫星能力的整合力度;欧洲重点推进以环境监测为重点的对地观测网络建设;俄罗斯将军事太空列为“优先事项”,在有限资源下努力维持最低限度天基支持能力;日本持续推进军用卫星更新换代,支持商业卫星公司发展;印度全面对外开放商业航天领域,计划在五年内发射50颗卫星,提升地理情报搜集能力。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超低...
卷首语
摘要:<正>2024年,人类航天事业在探索与创新的征途上留下了新的印记。中国航天以68次发射刷新历史纪录,实现了“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天舟”七号高效补给等里程碑任务。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载人登月工程初样研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启用等进展,彰显了中国航天的跨越式发展
2024年国外运载器发展回顾————作者:张娅;吴健;
摘要:2024年,全球共开展263次航天发射任务,成为人类开展航天活动以来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商业航天已成为推动美国各项航天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凭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骄人战绩,不断突破火箭复用的极限;俄罗斯仍未摆脱“吃老本”的现状,新、旧火箭的平稳过渡将成为其扭转颓势的关键一环;欧洲“阿里安”6首飞、“织女星”顺利更新换代,虽暂时摆脱无箭可射的窘境,但复杂的多国政治背景仍使未来发展充...
“超重-星舰”成功执行第五次综合飞行试验————作者:龙雪丹;杨开;王林;褚洪杰;
摘要:2024年10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进行了“超重-星舰”的第五次综合飞行试验,任务中首次利用发射架机械臂对“超重”助推级实施捕获,标志着SpaceX在火箭重复使用技术上的又一突破。将对任务执行情况及试飞箭的改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顺利召开————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4年11月17日,为期6天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圆满落幕。本届中国航展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在为期6天的展览中,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参展飞机261架、地面装备248型,举办会议论坛、签约仪式、商务洽谈等活动247场,签订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吸引近59万人参观,来自境内外超4...
临近空间飞行器光储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作者:李钏;李彤;张云;
摘要:高功率密度、高效且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是提升临近空间飞行器飞行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和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首先,梳理临近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的典型架构,包括高功质比太阳电池、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及高效率能源管理系统三大核心组件;然后,回顾了太阳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临近空间飞行器中的应用;接着,对高效率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多个维度对临近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导语
摘要:<正>专题报道:商业航天发展观察商业航天作为当今航天领域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板块,正以迅猛之势重塑全球航天格局。在这一宏大进程中,各国商业航天力量在不同维度上展开激烈角逐。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到技术的创新突破,从市场的布局到企业的发展策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与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本专题聚焦商业航天产业,从分析全球商业遥感领域的现状,解读美国在商业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领域的发...
美国“下一代拦截弹”关键技术及作战能力分析————作者:刘丙杰;陈联伟;林雨洁;孙哲;陈耀;
摘要:基于公开资料分析美国导弹防御系统(MDS)“下一代拦截弹”(NGI)研制的背景及最新进展,阐释NGI姿轨控,高精度目标探测识别,多拦截器协同制导控制,可选择二、三级火箭助推器,复杂条件下数据传输通信及数字工程发展战略支撑等关键技术,并分析其作战能力
“长征”二号C“一箭四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摘要:<正>2024年11月9日11时39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航天宏图”PIESAT-2星座01~04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任务首次采用中心承力框多星适配器和新型轻质整流罩吊篮,有效提高了整流罩空间利用率和吊装效率。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44次发射
“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
摘要:<正>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载着“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4贮箱改进型全密封状态,承担着为空间站运输物资和设备、补充燃料和下行废弃物的任务
“长征”二号D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发射航天宏图PIESAT-2 09~12星
摘要:<正>2024年12月17日02时50分,“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把航天宏图PIESAT-2的09~12星送入预定轨道。为满足卫星发射布局要求,本发“长征”二号D火箭首次选用了3.8m直径的复合材料整流罩,罩内的空间包络更大,可以实现全方向透波,使卫星的可用空间更充裕、星地“通话”更灵活方便
“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摘要:<正>2024年 11月 11日12 时03分,“阿受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在“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下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升空。“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是阿曼的首颗人造卫星。该卫星主载荷为一台全色分辨率 1m、多光谱分辨率4m的光学相机,具备最长45min 的连续推扫成像能力。卫星还具备星上智能处理能力,可以进行云检测、智能压缩、目标识别、图像切片等在轨图像处理。卫星搭载的VR(虚拟现实) 全相...
“长征”四号B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
摘要:<正>2024年11月14日06时42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海洋”四号01星顺利发射升空。“海洋”四号01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为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卫星配置综合孔径辐射计、主被动探测仪等载荷。发射入轨后,可填补我国高精度全球海洋盐度探测能力空白,完善我国海洋动力环境要素数据获取能力,提升我国海洋预报产品精度及质量,满足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生态...
“长征”二号C火箭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
摘要:<正>2024年11月25日07时39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送入预定轨道。两颗卫星可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雷达影像,快速制作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产品(DEM)、雷达正射影像产品,基于时序雷达干涉测量的D-InSAR形变监测产品和服务。卫星主要服务于自然资源、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现代城市研究》
- 国家级聚氨酯
- 省级《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橡塑技术与装备》
- 国家级《国外核新闻》
- 省级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 北大核心低温建筑技术
- 北大核心《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南大核心人文地理
- 国家级《煤炭转化》
- 省级航空港
- 国家级中国航空旅游
- 国家级化工科技市场
- 北大核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国家级深圳土木与建筑
- 国家级《太阳能》
- 省级《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电化学》
- 省级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网球大师
- 省级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应急管理
- 学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 省级安庆科技
- 省级烽火科技
- 北大核心《湿地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食品添加剂》
- 国家级《环境导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