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广西物理

《广西物理》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150/O4
国际标准刊号:1003-7551
主办单位:广西物理学会
主管单位:广西物理学会
上一本期杂志:《山西地震》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数学研究》科研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广西物理》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广西物理》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广西物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教学研究、科研成果、国内外物理教学动态、物理实验、科普知识。

  期刊优秀范例参考:

  1. Co-Fe-Si合金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成丽春;胡士齐;潘顺康;林培豪; 1-4

  2. Zr_5Te_3的热物理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 朱均强;路通;周柱坤;陈红梅;陶小马;欧阳义芳; 5-8

  3. 相场方法研究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粒的形成过程 罗志荣;刘瑶;邓芊芊;黄礼琳;高英俊; 9-13

  4. 钾离子电流对可激发系统中的螺旋波的影响 钟敏;韩耀; 14-16

  5. 基于彩色像素统计与新型模板匹配的车牌识别系统 王政;江丽莎;汤谷云;罗涟玲; 17-19

  6. 喀斯特城市水体面积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 江丽莎;罗梅;胡道生;汤谷云;罗涟玲;孙涛;王修信; 20-22

  7. 语音录制与播放系统在单片机的硬件实现 曾静;谢贝贝;罗涟玲; 23-25

  8. 基于SOPC的钢琴调音系统设计与实现 谭祖印;梁维刚;欧启标;张尚坤;陈举科; 26-30

  9. 点电荷对几种特殊形状平面的电通量 黄子洋;黄晓东;李绍新; 31-38

  10. 三层电介质中电势和镜像势的求解 许昕; 39-42

  11. 光栅测定光波长的实验改进及数据处理 贝乐;陈明东;郭平生; 43-45

  12. 基于SOPC软核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志高;秦子雄; 46-49

  13. 基于MATLAB的等厚干涉数值模拟 吴丰; 50-53

  14. 量子场论教学中关于费曼图技术的探讨 郭云; 54-56

  15.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喷注内部特性研究 李德胜;夏清华;陈刚; 2-5

  16. 位错运动和湮没过程的晶体相场模拟 卢成健;叶吉丽;全四龙;黄礼琳;高英俊; 6-9

  17. 喀斯特地区气象因素日变化对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影响分析 王修信;付洁;张晓朋;秦丽梅;孙涛; 10-13

  18. 喀斯特城市地表温度与不同植被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江丽莎;胡道生;罗涟玲;孙涛;王修信; 14-17

  19. HIS变换结合决策树识别遥感图像水体与阴影信息 陈文艳;秦丽梅;胡道生;杨有;罗涟玲;王修信; 18-20

  大学学报核心期刊投稿浅谈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

  摘要:目前煤矿的防灭火技术及手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但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研发和创造新的技术手段,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危机形势。有效防范火灾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杜绝重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文章针对矿井火灾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矿井火灾,防灭火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火灾防治技术,火灾防治设备

  由自燃引发的火灾在我国矿井火灾中影响极大,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矿井存在自燃发火的问题。其中约有47%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在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之中,如今矿井的自燃发火约占据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60%的采空区自燃是由内因火灾引发的。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0~70年代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相关技术相继问世,为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80~90年代又研究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由于我国对煤矿防灭火的意识比较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防灭火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完善,因此矿井火灾安全技术的防治工作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广西物理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十芯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件研究————作者:梁栋晟;凌雨虹;何梓瑕;邓多阳;邵伟佳;童章伟;王咏梅;

摘要: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设计了十芯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件。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并对传感器的各项参数,包括光纤的结构参数和金属层厚度进行优化。通过对损耗曲线的分析确定最佳参数。优化后的传感器件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397至1.418,最大波长灵敏度为15168.66 nm/RIU,最大折射率分辨率为6.59×10-6RIU,最大品质因子为445.16。该传感器性能优异,有望在环...

基于CS1237的单路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作者:杨友振;陈辉霖;梁钲昊;何泽伟;卢慈秀;

摘要:基于STM32单片机和国产AD转换芯片CS1237设计了单路温度控制器;该温度控制器使用一路CS1237做冷端测量,使用一路CS1237来对工作端进行测量。两路CS1237的测量结果通过在MCU中查表转换,测量出最终的感温器的环境温度。测量出的温度和设定的目标温度进行比较,并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开关从而控制对加热棒的加热,并进而达到控温的目的。另外,测量出的温度通过485模块送往上位机,可以实现对...

VR技术支持下物理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作者:邓金铃;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实验条件的限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VR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VR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构建了基于VR技术支持的中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进行仿真,并能够将其模拟到一个...

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作者:张绍荣;李精华;丘源;

摘要: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软件编程、硬件设计以及电子元器件使用,其中许多内容需要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掌握,因此实验教学在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不足,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实施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包括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切实提高了学生基于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微...

基于Python的侗族大歌音乐信号数字特征提取及查询系统设计研究————作者:安冰科;韦相宁;黄良玉;王静波;谢梦容;

摘要:侗族大歌是一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瑰宝,但因其特殊的传承方式使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本文基于Python设计了一款侗族大歌音乐信号数字特征提取及查询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侗族大歌的曲目添加、数字特征提取、数字特征查询等功能。可提取和查询的侗族大歌音乐信号数字特征包括时域图、语谱图、梅尔谱图与倒谱图四种。该系统可为后续侗族大歌的人工智能识别及合成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侗族大歌的传...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通信原理与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刘俊敏;陈宇;王佩佩;陆黎明;陈书青;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它在为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的同时,也对通信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信原理与光通信技术”课程亟需改革。本文首先从新质生产力中关键技术与“通信原理与光通信技术”课程的融合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随后,详细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培养能...

具有显示效果的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现状————作者:贺海燕;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为实现更高效、环境友好的显示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可以被用于智能显示与能源节约技术领域,在电场作用下改变其颜色或透光性,展现出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能量效率。因此,本文将探讨具有显示效果的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理论信息参考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光电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作者:陈乐;郁万艺;银珊;刘厚权;张玉婷;

摘要:面向新工科背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针对光电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建设规划。通过分析当前光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并结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学院提出了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支撑的光电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光电专业本科生,以适应新时代光电行业的发展需求

面向产业人才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作者:吕光军;邹艳丽;刘俊秀;朱君;黄国现;苏检德;王丽霞;王云;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最大的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产业发展亟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虽然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众多,但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因此有必要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增加合格的人才供给,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造成产业人才缺口的原因,揭示了目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通过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引入产业师资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形成了面向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并指出了教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给...

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课的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作者:高原;杨青;于海;王土央;

摘要:在当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类课程群的建设实践,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的“四要素”。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科学辩证法、工程思维、工匠精神培育等方面介绍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的设计案例。最后,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和课程考核效果,给出了教学成效说明

分析力学助力逆向思维培养————作者:郑华;张文超;王新刚;朱励霖;包小军;

摘要:本文强调了逆向思维对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分析力学中的几个具体实例,讨论了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助力本科生高质量培养

物体沿有摩擦圆弧轨道下滑及其LabVIEW仿真————作者:罗全;程融;杨铁柱;

摘要:在有摩擦力存在时,研究了物体沿圆弧轨道下滑的正压力(N)和速率(V),并给出了N和V精确解,并讨论了滑至最低点速率为零的条件。通过LabVIEW仿真,发现存在摩擦时,N和V的最大值均不在最低点,当滑动摩擦因数相同时,速率V比正压力N先达到最大值。随动摩擦因数的值增加,N和V的最大值位置均远离最低点,并制作了相应的二维变化曲线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作者:杨晓红;

摘要:物理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所进行的物理教学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本文从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入手,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几点有关物理教学。改革的路径,希望能够改善大学物理教学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探究————作者:李翠环;

摘要:数字时代的来临及“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大学物理的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师要立足于新工科背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创意思维、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物理人才为导向,探索和开展数字化教学。本文认为,可通过以下路径推进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一是坚持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构建特色智慧课堂;二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活动;三是开展项目式...

基于雨课堂的高校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框架与思路————作者:左春花;

摘要: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的进步不仅促成了教育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也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便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科技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体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然而,大学物理传统的以讲述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使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为了适应新时代培育高素养人才的要求,需要...

地方高校物理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作者:王慧;韩伟;王素新;郑文礼;

摘要:在学科育人背景下,将科研素质综合实践纳入到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行动逻辑、依托科研平台建构了“四年一贯、理实兼修”的“四个一”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物理学师范生物理观念的内化、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态度及责任的养成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应用光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与实践————作者:余冠良;李以贵;

摘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核心观点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代教育模式下,强调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互动,使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成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载体。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应用光学教育的综合显性与隐性教育手段的嵌入策略,以确保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目标的同步实现。...

核磁共振实验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作者:万梓仪;刘富池;孔文婕;张奇伟;吕凤珍;朱长明;

摘要:核磁共振技术是测定原子的核磁矩和研究核结构的直接而准确的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核磁共振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核磁共振实验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过程,既能将核磁共振的实验原理与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也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的教学研究————作者:毛欣;江琴;王璐;孙培育;

摘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的电光特性以及光电特性进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实验方法,从而实现音频以及视频信号的传输。本文先介绍了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的基本原理,接着通过实验原理设计了虚拟仿真云平台来进行音频、视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电光特性以及光电特性研究,再通过虚拟仿真云平...

河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薛新莲;田永涛;张腊花;陈秋芳;何豪;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和中西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发展建议,包括优化竞赛组织、拓展内容、师资培训,同时强调加强校企合作。旨在推动竞赛发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广西物理》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227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