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节能

《节能》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1-1115/TK
国际标准刊号:1004-7948
主办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主管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上一本期杂志:《节能与环保》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毕业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节能》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节能》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节能》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为办刊宗旨,以实用节能技术为主要内容,介绍各行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节能技改、能源管理经验,报道最新节能学术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5年获“‘八五’全国节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授)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节能论坛、研究与探讨、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节能与环保、技术改造、经验交流。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剩余污泥机械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白冰,李现瑾,徐长思,余宏,糜彬,徐治洲,由美雁,谢元华,朱彤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节能管理 李慧平

  电动力汽车的市场化应用 郑悦,周海琨

  低输量热油管道间歇输送经济性运行模式研究 陈从磊,徐孝轩,亢泽涛

  燃气轮机节能优化运行技术分析 田明泉,赵杰,支永安,董梅

  南通宝钢压缩空气系统节能分析 景素东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的改进措施及效果 张艳珍,谭加学

  太阳能-海水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原鹏丽,尹洪超,英鹏

  寒冷地区某中学能源改造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李智勇,刁乃仁,刘峰

  某住宅建筑地源热泵经济性评价分析 池鸿鸥

  机场绿化规划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于敬磊,赵晓东,郭丰

  太阳能地板采暖辅助热源的选择及节能性分析 沈晓真,刘鹏,郑娇丽,刘圣勇

  锂离子电池Si-Ni负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刘云海,吴智鑫,姬超,闫腊梅,高虹

  提高汽轮机压力匹配器效率的新技术 王汝武

  厨房专用空调热水一体机的应用研究 邢金成

  一种新型智能温控蒸发式冷风扇的设计及实验测试分析 廖振琪,周东一,王全

  低真空供暖热网抗失水剂的研究应用 张艳荣

  膜结构论文发表浅谈膜结构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膜结构是建筑结构中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膜结构已成为结构设计选型中的一个主要方案,并逐渐应用于体育馆、商场、展览中心、交通服务设施等大跨度建筑中。

  关键词:膜结构,膜材,建筑

  膜结构是一种以性能优良的织物为材料,或是向膜内充气,由空气压力支撑膜面,或是利用柔性钢索或刚性支撑结构将面绷紧,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跨度空间的结构体系。

  节能最新期刊目录

高效制冷机房冷水机组选型模拟分析————作者:刘铁宁;

摘要:为了探究影响高效制冷机房冷水机组选型的因素,以上海地区某酒店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负荷计算和能耗模拟软件对其全年能耗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各类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特点制定多种机组选型方案;通过机房能耗模拟软件搭建高效制冷机房模型,并对各方案年度能耗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的离心式冷水机组之间的搭配和占比对高效制冷机房冷水机组选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相同型号的机组选型方案在系统整体节...

基于5G的供热管道及储水设备能源损耗实时在线检测平台研究————作者:张为稳;艾莉;

摘要:设计一套基于5G的供热管道及储水设备能源损耗实时在线检测平台,通过实时传感数据采集、云端算法和5G通信,结合智能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时检测能源损耗和温度变化,并通过反馈系统进行调整,实现检测、计算、反馈的一体化与智能化;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保温水箱在不同隔热材料作用下的温度流失情况,并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为智能算法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损耗,提升保温水箱的保温性能,满足...

板间距对板式蒸发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作者:靳茗森;胡晓微;胡朋丽;宋美洁;

摘要:复叠式热泵系统因其较大的温度提升能力在工业节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蒸发冷凝器作为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对高低温循环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且复杂和多样的换热过程对数值模型的建立带来挑战。按照不同的换热形式,采用分区建模的方法,结合集总参数法,建立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下,当板间距从2.0 mm增加到2.9 mm时,蒸发-冷凝换热区的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变化大于其他区,进而表明蒸发-冷凝换...

自适应高升压比电路应用于自主机器人的能量捕获研究————作者:罗金花;高震东;刘汉青;周荣华;龚亮;史亚锋;

摘要:提出一种适用于超低输入电压的能量采集电路,其由升压变换器和无桥式同步整流电路构成,具备普通整流和低压泵升整流两种模式,能够根据输入电压自适应切换;分析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不同模式下的电压增益,并设计自适应控制电路。结果表明,当输入电压低至80 mV时,电路输出电压可达1.5 V,最大升压比为28.6。该电路具有高输入电压适应性、高增益和低启动电压等优点,可以有效实现振动能量的高效采集,为低功耗...

引风机汽轮机不稳定振动原因分析及改造方案研究————作者:董乐平;时亮;杨佳贤;庞乐;

摘要:某引风机汽轮机因不稳定振动严重影响能源保供能力。通过方案对比和振动频谱分析,明确该汽轮机在启动冲转及高负荷运行时轴承振动超标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实施多项改造措施,包括增大主轴直径、改变调节阀阀序、重新设计通流及在末级隔板上设计排汽导流环等。结果表明,改造后,汽轮机在各工况下的汽耗、轴功率、轴向位移、轴承振动和轴承温度均达到性能要求,为类似引风机汽轮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外立面辐射吸收率对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作者:陈香;高飞;王杰;

摘要:为分析公共建筑表面辐射特性与建筑能耗的关系,选取成都及会理地区作为典型代表区域,研究外立面辐射吸收率对建筑能耗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吸收系数的增加,建筑全年耗热量降低,耗冷量增加;当吸收系数大于0.3时,耗冷明显增加,增加率为0.3%;屋面吸收系数对会理地区制冷能耗影响较大,每增加0.1,制冷能耗增加578 kWh;外墙吸收系数增加对单日室内温度上升波动影响较小,仅为0.15℃,但从全年温度分布...

基于设备视角的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节能降耗实践研究————作者:唐丽;颜士杰;田超;郭锦涛;

摘要:基于“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政策背景,探讨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高能耗的原因,通过对某660 MW燃煤电厂脱硫系统的能耗分析,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重点对循环浆液泵、氧化风机等主要耗能设备进行优化,并针对脱硫系统节能运行,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通过变频改造和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的应用,脱硫系统厂用电率下降了0.07%,节能效果良好;燃煤电厂通过设备改造和运行优化,能够有效降低脱硫系统的能耗,提升环...

基于机柜优化模型的IDC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研究————作者:华瑞;金和平;马明;罗惠恒;刘育策;袁浩强;李超顺;

摘要:为实现某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的气流组织高精度模拟、确定最佳送风方案与降低能耗的目标,基于CFD仿真软件6SigmaRoom建立该数据中心机房水平弥散送风方式下的数值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精度,并分别开展水平弥散送风+封闭热通道与地板下送风+封闭冷通道的气流组织模拟,利用5种热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两种送风方式,为数据中心下一期的机房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两种送风方式下,机房温度场与速度场分布...

螺旋扭带对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的性能强化研究————作者:杨位林;龙杰;周立群;

摘要:针对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中工质受热不均匀问题,提出在其内部插入螺旋扭带,以改进纳米流体的温度均匀性并提升集热效率;基于单相流理论,将离散坐标辐射模型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相结合,获取光学参数与集热效率的关系;采用经典热物性模型计算纳米流体的密度、比热容、黏度等参数,并使用瑞利散射法计算纳米流体光学参数;探讨螺旋扭带节数、入口质量流量、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和辐照强度对内插扭带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

某实验室空调系统中热管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王翠翠;徐丹;

摘要:以某实验室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热管技术分析,探讨使用热管热回收技术解决结露问题的实践方案,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通过采集和计算分体式热管的温度参数,热回收效率可达57%;该技术每年可节约电费约87 502元,设备投资为245 460元,成本回收周期约为3年;对于新风量较大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空间,热管热回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结露问题,实现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水泥生产中风机蒸汽透平拖动节能研究————作者:尹建川;杨晓菁;

摘要:通过分析现有风机电动机驱动方式以及蒸汽全部用于发电的现状,提出利用蒸汽透平机组直接拖动风机的改造方案;以某水泥厂的BB50型高温风机为研究对象,对比改造前后运行数据,并提出蒸汽透平拖动的适用条件、改造要点以及运营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改造后风机年节约蒸汽量5 080.13 t,年节省成本106.68万元,投资回收期仅5个月;该技术方案科学可行,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提供...

不同气体燃料富氧燃烧特性分析————作者:朱迎奥;王子兵;徐杰;

摘要:富氧燃烧技术在优化加热炉燃烧效率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提高氧气浓度能够实现高效、清洁燃烧的目标。针对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天然气共4种气体燃料,分析富氧燃烧技术对其燃烧特性、传热特性、CO2补集特性以及经济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富氧燃烧能够明显降低燃料所需空气量,减少烟气排放,并通过提升氧气浓度和预热温度有效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尤其...

基于动态负荷的寒冷地区酒店建筑新风负荷计算及分析————作者:成嘉仪;孔令健;曹申辉;刘晶;张林华;

摘要:以济南市某三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建立酒店建筑模型,计算空调系统动态负荷,分析建筑的新风负荷特性,并探讨不同入住率下新风系统的能耗浪费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室内外温差等因素的影响,新风负荷占空调总热负荷的比例达到了69.37%,显热负荷占比68.81%;入住率降低导致新风能耗浪费率明显增加,平均浪费率达31.99%;在冬季运行工况下,新风系统能源浪费率最大可达56.46%

海南地区双层屋顶粮仓隔热与节能效果分析————作者:马光金;张建辉;赵阳;章鹏;

摘要:聚焦海南地区典型粮仓,探讨自呼吸通风双层板式屋顶结构的隔热与节能潜力。总结当前粮仓的主要类型及屋顶形式,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构建双层屋顶结构粮仓作为主体模型,并设置单层屋顶粮仓模型作为参照模型,对比分析2种屋顶结构在相同条件下的隔热性能与能耗表现。结果显示,双层屋顶下层板外表面温度在7月份平均比单层屋顶低5.5℃,粮仓整体制冷负荷减少1 379.8 kW;在粮仓建筑中,相较于单层屋...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松涛;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围绕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绿色建筑材料相比传统建筑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显著优势,并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总结绿色建筑材料应用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虽然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受到成本、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但其...

基于方法学AM0105及热回收的数据中心能耗及碳排放优化研究————作者:杨洪扬;梁珍;

摘要:为研究数据中心的节能效果,以某风冷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Trnsys能耗模拟软件模拟无节能措施、引入方法学AM0105、引入方法学AM0105和热回收共3种方案的数据中心能耗及碳排放量。数据显示,与无节能措施的数据中心相比,引入方法学AM0105后,能耗及碳排放量减少9.06%;而引入方法学AM0105及热回收后,能耗及碳排放量降低9.24%;引入方法学AM0105和热回收对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效...

基于太阳能转换的建筑能耗降低方法————作者:艾浩;

摘要:为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并降低能耗,构建包含光伏发电模块和太阳能热电辐射制冷结构的太阳能转换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辐照强度下,辐射板平均温度维持在21~22℃,系统制冷性能系数达到0.72;太阳能热电辐射制冷结构在不同的太阳辐照度下均能够有效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较高,表明其能耗较低,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

重力热管中深层地热能开发技术在玉华煤供暖中的应用————作者:范志海;王一凡;陈孜虎;惠鹏;李展;

摘要:为了获取玉华矿重力热管地热井的采热量,为矿区后续地热井供暖提供设计依据,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重力热管地热井采热量和热泵供暖系统供热量进行测试,以确定地热井平均供暖能力。结果表明,地热井平均采热量达1 154.5 kW,热泵系统供热量达1 521.6 kW,地热井侧循环水温维持在13℃左右,热管工质的温度维持在15℃左右;在供暖季内,热泵供暖量为890~1 500 kW,满足末端供暖负荷的需求,供...

热轧加热炉余热回收的应用————作者:龚洁军;

摘要:加热炉作为轧钢生产的核心耗能设备,其热效率低,具有较大的余热回收潜力。以某热轧厂4座热轧加热炉增设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平衡计算等方法,分析余热资源现状,阐述烟风系统、汽水系统、余热锅炉本体的工艺方案。结果显示,改造后的余热锅炉系统运行平稳,年产蒸汽10万t,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 800 t;该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方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对推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陶金复合涂层对高温受热面换热影响研究————作者:蔡建兵;方仙明;李陈松;高源;王跃广;周海祥;

摘要:研究高温场景热传递影响因素,模拟并对比石墨烯陶金复合涂层与传统热喷涂层在电厂高温受热面防腐、换热和防沾污结焦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石墨烯陶金涂层表面光洁平整,发射率高达0.93,具有优异的防结焦和高热吸收传导能力。在模拟实验中,与传统45CT热喷涂层相比,其热吸收传导效率提升20%以上;在燃气炉改造中,单位燃气量的蒸汽量增加5%,锅具底部涂装后加热速率提高20%以上,热源涂装可节约15%以上用电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