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现代化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煤矿现代化

《煤矿现代化》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205/TD
国际标准刊号:1009-0797
主办单位:兖矿集团公司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上一本期杂志:《现代矿业》矿业工程师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科学咨询》科技类职称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煤矿现代化》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煤矿现代化》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煤矿现代化》办刊宗旨:立足兖矿集团,面向国内外大型企业,为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战略研究、生产建设、安全质量、科学试验、问题探讨、经营管理。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兰花同宝资源整合矿井的开拓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胡正义,李兵

  2.沿空留巷施工中设备配套技术实践 侍大军,钟升,潘艳军

  3.综采工作面快速收作工艺及装车平台使用研究 谢奎

  4.平岗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矿压观测研究* 李兴伟,孙广义,陈刚

  5.荥巩煤田西段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刘宏江,Liu Hongjiang

  6.郭家湾煤矿30101工作面液压支架位移分析 宫晋娜,熊崇山,曲增杰,熊图,GONG Jin-Na,XIONG Chong-Shan,QU Zeng-Jie,XIONG Tu

  7.芦岭选煤厂原煤的泥化试验及浮选工艺改造实践研究 刘新春,范肖南,Xin-Chun Liu,Xiao-nan Fan

  8.利用CYT技术测试井下煤层顶板压裂范围的研究 张永明,冯合丽

  9.我国煤与瓦斯共采及钻井技术分析* 赵光普

  10.利用水力强化增透技术抽采煤矿瓦斯的研究 高培林,张永明,常贵芳

  11.薛湖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张磊,程磊,Zhang lei,CHENG Lei

  12.选煤厂合格介质泵压力闭环控制的研究 董丹丹

  13.不同阶微差掏槽爆破技术在硬岩段的应用 王峰,闫华中

  14.综放面持续涌水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吕文茂,杨建华,张广学

  15.煤矿瓦斯控制应用分析及改进探讨 郭军鹏,Guo Junpeng

  期刊论文代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手术供应部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脑力激荡等方法,讨论分析腔镜清洗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室消毒供应部腔镜清洗的合格率由活动前90.45%,提高到活动后的9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5.34,P=0.045);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 期刊论文代发,品管圈,腔镜清洗,合格率,质量管理

  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迅猛发展,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品管圈(QCC)管理工具是一个行之有效、易持续开展并且能提升医疗品质与患者安全的质量改善活动[1]。在护理部领导下,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引入笔者所在科室科,笔者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提出以“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为主题进行质量改进,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煤矿现代化最新期刊目录

循环注水下煤体应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分析————作者:陈建;王辉;杨光;

摘要:煤层注水能有效地降低粉尘,随着深部资源的开采,传统的水力化措施难以达到理想降尘效果。本文采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循环注水、静压注水和高压注水3种不同注水方式对煤岩的压力演化、塑性区破坏和孔隙水压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种注水方式的降尘效果,阐明了循环注水增渗降尘机理,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发现:静压注水下煤岩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塑性区破坏较少,润湿范围较小,增透降尘效果较差;高压注水...

基于智能工业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作者:许金宝;

摘要:群体感知技术可实现智能工业物联网煤矿对人、机器、环境的感知和计算,通过分布式智能优化为安全监控提供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长短期记忆(LSTM)方法没有考虑相邻机器的关系,导致人体位置预测和压力值预测的精度不高,故提出了基于智能工业物联网的人群感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结果表明,采用的PE算法平均累积预测误差最低,轨迹拟合率比卡尔曼(Kalman)滤波、Elman神经网络和Kalman+Elman算法分别...

采煤机摇臂传动故障识别分析模型设计研究————作者:杨泽斌;

摘要:目前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采煤机摇臂故障率高,故障识别慢,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以传动系统故障高发的齿轮与轴承为研究对象,从故障的原理出发,构建采煤机摇臂故障识别模型,通过深度迁移学习,确定了卷积层网络的全局参数,测试模型的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5%,能够对采煤机安全运行以及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LLC谐振变换器在矿用充电机上的应用————作者:郑伟;田克君;

摘要:随着能源转型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矿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矿用新能源车辆作为一种既能够满足矿山作业需求,又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运输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井下作业环境中,复杂的条件对车辆充电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下新能源车辆存在充电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为此,调研主流的LLC谐振充电模块具有重要意义。LLC谐振充电模块通过独特的原理,能够实现高效...

浅析煤矸石在道路路基工程中替代碎石的技术应用————作者:董红阳;

摘要:煤矸石是在煤炭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煤层伴生的含碳量较低的黑灰色岩石。煤矸石本质上属于一种质地坚硬的天然地材,其抗压强度与碎石接近,抗风化能力比碎石较差,其经济效果大幅优于碎石。本文主要探讨煤矸石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代替碎石的技术应用,通过煤矸石的利用,可对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存量进行消化利用,减少煤矸石库存压力,还可有效节省碎石材料用量,并节省相关费用,创造经济效益

孤岛工作面大跨度切眼施工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作者:陈品华;

摘要:为解决厚煤层大跨度切眼施工速度慢、支护难度大、易发生冒顶事故的问题,以王坡煤业3206工作面切眼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对厚煤层大跨度切眼围岩变形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普氏冒落拱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工作面切眼冒落拱高度为2.77 m,两帮塑性破坏区宽度为2.11 m,指出大跨度切眼中部拉应力集中和顶板锚杆长度小于冒落拱高度是导致顶板下沉量大甚至发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新景煤矿顶抽巷抽采层位参数数值模拟分析————作者:李玉;靳聪;樊晓光;张雪平;

摘要:为解决新景煤矿3111采区顶抽巷布置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软件探究了不同垂直层位(距煤层48,53,58 m),不同水平层位(距回风巷43、48、53 m)条件下的采场瓦斯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并开展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顶抽巷可有效治理采场瓦斯超限问题。垂直层位变化的条件下,抽采范围与抽采效果存在互斥影响。距离煤层53 m,距离回风巷48 m是适用于3111采区顶抽巷的合理参数。...

太行山区近水平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作者:董浩浩;

摘要:为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问题,合理留设建筑物保护煤柱,获取煤矿开采中相关围岩及地表沉陷的科学数据,以新景煤矿8123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实地观测获取地表变形数据分析研究,获取了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矿区开采沉陷参数。观测站地处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在工作面中布设了3条观测线,共进行了16次观测,取得了较好的观测成果。针对走向和倾向3条观测线的静态及动态观测成果,对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地表...

AI视频识别系统在煤矿井下人员作业行为监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康永玲;

摘要:针对煤矿重点作业现场的人员行为管控,以提高安全性为目标,建立了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架构,针对识别系统内部组成进行选型分析说明,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视频中的图像、声音等元素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和分析[1],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该系统具备不同危险区域人员标准化作业监管功能,在采掘工作面、运输系统、提升系统等不同场景进...

晋华宫矿8506工作面物探钻探一体化水患治理实践————作者:牛文琼;

摘要:晋华宫矿8506工作面存在顶板淋水现象。为保证安全生产,采取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并打同层和上覆层钻孔探水。结果发现,顶板方向视电阻率值较低,砂岩含水层局部富水,其余探测方向无明显电性异常,煤岩层含水性差;对2506、5506巷、8506边切巷、同层8504采空区和上覆3号层8采空区施工放水孔,验证积水情况。物探+钻探的探测方法省时高效,结果准确可靠

煤矿易自燃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作者:马周;

摘要:为提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火患治理效果,以焦家寨矿213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量大、遗煤易自燃的现象,对采空区漏风规律以及温度及气体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采空区遗煤、合理控制风量、端头封堵、喷洒阻化剂、注氮防灭火、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旨在有效抑制采空区遗煤自燃威胁,实现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火患的精...

厚硬顶板覆岩运移特征及切顶卸压参数研究————作者:申彦宁;

摘要:为有效解决煤矿厚硬顶板条件下巷道大变形问题,以1520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厚硬顶板下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将切顶卸压工艺确定为主要治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切顶角度、切顶高度2项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了最优切顶角度、切顶高度分别为15°和8 m,实践表明,该切顶卸压技术工艺实施效果显著,有效阻断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应力积聚与传递过程,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工作面回采期间...

近距离煤层开采煤岩孔隙率演化规律与采空区空隙率模型研究————作者:麻方成;

摘要:为保障近距离煤层群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需掌握煤层开采后煤岩孔隙率演化规律和采空区空隙率分布模型以便为矿井瓦斯抽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祥升煤矿3号和6号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2个煤层下行开采后煤岩的孔隙率演化规律,探究了6号煤层采空区空隙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3号煤层煤岩孔隙率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垮落带,6号煤层煤岩孔隙率先变大再变小;6号煤层采空区底板走向、倾向和高度...

沿空留巷工作面切顶卸压护巷技术研究————作者:董志伟;

摘要:为有效解决新景煤矿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变形量大的问题,利用高压水利压裂钻孔对留巷段煤壁顶板进行切顶卸压的措施。通过对顶板围岩的岩性分析及实验测定围岩物理特性参数,确定施工单排压裂钻孔进行卸压。经过应用效果检验,顶板上围岩浅部动压变化为14~16 MPa,围岩深部压力变化为19~21 MPa,且深部压力显现较集中,稳定时间更长,具有动压向岩层深部转移的显著效果;同时通过回采段巷道的围岩观测,在采取压裂...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作者:戎华峰;

摘要:综放开采条件下巷道断面大,巷道围岩变形和应力演化复杂,为提高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以塔山煤矿主采的3~5煤层厚度14.7 m的5110回采巷道为例,对围岩变形、锚杆和锚索承载、离层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围岩变形监测,获得了巷道在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基于相似材料模拟分析了回采巷道失稳过程,并在回采巷道进行了现场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试验巷道收敛面积明显减小,两帮最大位移不超过4...

深部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作者:张志永;鲁学恭;

摘要:在我国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复合顶板煤层较为常见。随着煤矿开采进程的推进,浅部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活动向深部发展,深部“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复合顶板的维护更加困难,经常出现离层、顶板下沉量大,甚至发生冒顶事故。基于此,本文以57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锚杆锚索参数对复合顶板岩层的控制效果,并改进工作面原始支护方案,经现场实践验证,巷道围岩变形情况满足煤矿相关作业规程的规定

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复垦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作者:李明明;邢大千;周法政;

摘要: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和煤矸石堆积问题严重。本文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复垦治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包括煤矸石特性、塌陷区危害、土地复垦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础、煤矸石分类与预处理技术、回填场地选择与准备、煤矸石回填与复垦工艺以及复垦质量监测与评价。通过工程案例对比分析,证明了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复垦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复垦土地质量,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矿区...

放顶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安全评价模型设计应用————作者:彭湃;

摘要:为解决目前智能化放顶煤生产系统由于安全评价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以王坪煤业智能化放顶煤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智能化放顶煤生产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以及熵权-可拓理论对定性指标以及定量指标的关联度等参数进行计算,构建智能化放顶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安全评价体系模型。经过验证分析,将模型应用到放顶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中,经过分析确认目前生产系统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经计算得...

济宁三号煤矿富水断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作者:李玉伟;段本雨;刘明旭;

摘要:本文以济宁三号煤矿富水断层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勘察和钻孔窥测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据此提出了“帷幕注浆+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践。监测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进量和两帮收敛量最大值分别分别为35 mm和25 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巷道开挖安全

采煤工作面高压环形供液系统研发设计————作者:姚阳;刘猛;郭靖;李越;

摘要:工作面三机推进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工作面的产量。在保证设备稳定性的同时,如何保证推进速度,是决定产量多少的一项决定条件。一般来讲,工作面设备供液系统的状态,又决定了设备推进的速度,因此需提高设备推进速度,就必须为工作面设备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供液环境。本文立足于?500 mm以上大缸径立柱液压支架,针对其大缸径、长行程的特点为采煤工作面设计了一种能够满足高产高效要求的供液系统。使单台支架完...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