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期刊简介
《新西部》杂志(理论)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智力支持,是我国首批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国中文重要学术期刊之一,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以前曾多次被评为“综合性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现在仍是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公认的“中文重要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本刊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管理等研究领域构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发表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各类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工作实践、科研成果等综述性文章,充分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收录情况: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收录。
征稿对象: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教工作的人士。
复合影响因子:0.125综合影响因子:0.049
《新西部》2013年01期目录
2012西部之最.......................................杨旭民
美丽西部的生态战争.................................徐敏
大坪村蹒跚中前行的生态乡村试验.....................陈小玮
廖晓义一个回归乡土的理想主义者.....................李嵱
杨勇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英雄主义者.................张凌云
马悠还世人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呼东方
绿驼铃在感动中跋涉前行.............................梁亦勤
郭建华的人生三部曲.................................呼东方
王石不一样的“顽石”...............................丁蓉
于午铭:迎风而战....................................呼东方
马悦然的四川情结...................................阿墨
行将消失的肖溪古镇.................................付小梅
新西部最新期刊目录
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探析——基于L县的实地调研————作者:姚倩倩;
摘要:<正>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关键所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本文以L县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尽管县级党委在加强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探索,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基层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但该县村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后备力量、能力水平、工作负担、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彬州市乡村文化现状调研与思考————作者:刘雷;
摘要:<正>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深远。目前,彬州市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人才不足、资金缺失、移风易俗难度大等难题。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健全机制促进城乡文化建设人才流动、多措并举拓宽乡村文化建设融资渠道、互动互访构建互嵌式城乡文化建设环境
会同县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路径探索————作者:杨依晨;
摘要:<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升级成为关注的焦点。民俗文化作为乡村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之一。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推进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是当前必须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究了湖南省会同县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融合路径
《秦岭》————作者:赵雪伟;
摘要:<正>~
广西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成效、挑战与展望————作者:覃娟;
摘要:<正>2024年广西在乡村振兴多领域成果斐然,政策驱动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且创新实践众多,“两化”监测帮扶、“红黄绿”分级管理等模式成效显著。然而,发展中仍面临产业发展瓶颈、人才短缺困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涵盖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等方面,旨在推动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地方特色实...
四川乡村振兴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要素流动与生态韧性的新视角————作者:柴剑峰;王茜;李沅奚;
摘要:<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需直面要素流动失衡与生态韧性不足等新挑战。四川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基建升级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面临“要素空心化”(人才外流、土地低效、资本短缺)、“产业浅表化”(机械化率低、品牌溢价不足)、“城乡两元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边缘化”(资源透支、制度滞后)、“治理碎片化”(主体缺失、治理僵化)等新问题...
贵州乡村振兴发展报告————作者:李华红;
摘要:<正>2024年,贵州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和举措,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乡村人才短缺、乡村建设资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乡村治理能力不足、数字乡村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为贵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策略————作者:郭艳英;叶文琪;
摘要:<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仍存在诸如组织凝聚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待加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高、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
乡村振兴中农村带头人作用发挥的路径及启示——以袁家村为例————作者:周阿利;
摘要:<正>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从各地实践看,人才尤其是带头人的作用发挥,对乡村振兴影响巨大。以袁家村为例,梳理总结其振兴历程中带头人发挥作用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人才作用关键在选好带头人、基础在抓好班子队伍、根本在抓农民素质提升,以期为各地乡村振兴带头人作用的发挥提供思路和启示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治理变革困境及对策————作者:俞柯;
摘要:<正>自城乡流动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呈现出诸多不同代际特征。受到城乡二元制度以及附着在制度上的城市社会排斥影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回归农村与彻底融入城市之间的“半城市化”[1]状态。与他们做出的贡献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同等的城市发展红利,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变革。本文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困境,从加快改革、服务供给、职业培训、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期推动新生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当涂县桃花村为例————作者:刘欢;
摘要:<正>当涂县作为千年古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本文以当涂县桃花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当涂县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新时代农村社会陈规陋习的冲破与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自觉性研究——以昌吉市为例————作者:李曼;
摘要:<正>新时代,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昌吉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破陋习、树新风,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实效,但一些不良风气习俗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农村社会冲破陈规陋习,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背景下污染防治的阿里实践与路径探究————作者:李筝;丁玉梅;
摘要:<正>阿里地区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中,准确把握生态现状,紧盯创建目标任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但是仍面临生态保护修复难、保护与发展矛盾凸显、生态文化培育难、环境质量不稳定及工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需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三大保卫战”、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作提升治理实效,强化法治保障并健全体制机制,从而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中争先锋,...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者:胡月;
摘要:<正>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这是...
西藏乡村振兴发展报告————作者:李雅娟;
摘要:<正>2024年,西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全面振兴阶段性成效显著。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内在驱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现实困境。在下一步工作中,西藏要努力通堵点、解难点,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牧民增收中心任务,从农民、农业、农村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作者:于宁锴;江小容;
摘要:<正>2024年,陕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乡村治理效能再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底色更加鲜亮。面对粮食“紧平衡”压力和城乡融合度不深、脱贫地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村改革有待深化等诸多挑战,下一步,陕西应践行...
青海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作者:更周吉;更藏吉;
摘要:<正>2024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升全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青海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促进农牧区与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提升乡村经济与社会服务水平,确保乡村振兴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形成良性循...
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成效、问题及建议————作者:宋媛;
摘要:<正>2021-2024年,云南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持续帮扶和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帮扶机制,有序推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阶段脱贫地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2025年,云南将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芯片产业”来打造,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作为农民富农村稳的关键举措,把科技赋能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甘肃乡村振兴发展报告————作者:王荟;
摘要:<正>2024年,甘肃聚焦提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基本盘,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保障农民增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三农”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创建和美乡村。今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最终完成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各项任务,甘肃依然需要重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政策协同提高要素投入、积极...
宁夏乡村振兴发展报告————作者:师东晖;周婷;
摘要:<正>2024年,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全面抓好巩固衔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美乡村与乡村治理工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是,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较重、传统产业升级亟需加大力度、乡村治理数字赋能不足等现实障碍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化学工程与装备》
- 省级《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低温建筑技术
- 北大核心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环球宠物科技
- 国家级《农村电工》
- 省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有色冶金
- 省级环球科学
- 省级《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人与生物
- 省级《浙江电力》
- 北大核心《陕西地质》
- 省级围棋天地
- 国家级《国防》
- 北大核心声学学报
- 国家级《现代职业安全》
- 省级《上海计量测试》
- 国家级铁道勘测与设计
- 国家级舰船防化
- 国家级《天文研究与技术》
- 北大核心《黄金》
- 北大核心《铀矿地质》
- 国家级水利建设与管理
- 省级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 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 国家级集成技术
- 国家级汽车纵横
- 南大核心激光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