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板杂志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宽厚板杂志

宽厚板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1-1242/TF
国际标准刊号:1009-7864
主办单位: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单位:舞阳钢铁有限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科学与信息化杂志2018年论文须知
下一本期杂志:南方金属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期刊吗

   《宽厚板》杂志简介

  《宽厚板》Wide and Heavy Plate(双月刊)1995年创刊,刊登电炉炼钢、炉外精炼、析坯边铸(模铸)、钢楹轧制、轧后冷却、热处理、微合金化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设备应用等的论文,并介绍国外钢铁新技术及发展动向。

  《宽厚板》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宽厚板》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宽厚板》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7;总被引频次:199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183;综合影响因子:0.111

  《宽厚板》栏目设置

  综述、企业管理、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冶金设备、技术讨论、国外冶金技术、中厚板巡礼。

  宽厚板杂志社介绍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宽厚板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Ti含量对460 MPa级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作者:徐海健;韩楚菲;王海丹;车欣;马正阳;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Ti含量的460 MPa级微合金钢组织及析出相演变规律,并进行室温拉伸性能、-20℃冲击功和-10℃落锤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i微合金强化460 MPa级微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指标均满足同级别建筑结构用钢、管线钢的标准,且性能指标优异。随着Ti含量增加,基体内弥散分布的高密度富钛纳米析出相的数量逐渐增加,多边形铁素体尺寸变细,珠...

基于差温轧制抗层状撕裂Q355MD-Z35特厚钢板的研究与开发————作者:李思;孟庆勇;李晓东;

摘要:抗层状撕裂特厚钢板通常拥有严格的Z向性能要求,而由于铸坯凝固偏析严重、轧制过程特厚钢板心部轧制变形渗透力差等多重因素耦合作用,极易造成特厚钢板心部组织粗大和带状组织超标等缺陷,致使特厚钢板的心部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降低钢板的Z向性能。以碳锰钢为基体材料添加Nb、Ti微合金化元素,选择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连铸坯作为母材,在粗轧前3道次通过冷却设备进行高强度瞬时冷却,实现铸坯心部和表面温差250...

LF精炼炉底吹氩模型的优化与应用————作者:王武仙;赵思宇;张学峰;刘玉峰;毕凤山;孟滨;

摘要:以120 t双孔底吹氩钢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间歇式底吹氩气模式,与传统的双孔底吹氩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精炼过程中,间歇式吹氩模式2(弱吹流量60 NL/min,吹氩时间10 s;强吹流量800 NL/min,吹氩时间20 s)提供的搅拌能是传统吹氩模式的1.84倍,还为钢-渣界面反应提供了反应时间,不但使得钢液在脱S、脱O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精炼出的成品金相组织致密,无夹杂物、空洞等缺陷...

中厚板瓢曲缺陷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作者:庞凯;黄春柳;袁修强;

摘要:针对中厚板瓢曲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轧制及矫直工艺着手进行分析,确定各种形式的瓢曲缺陷主要由于精轧终轧温度控制不当、精轧末道次压下率过大、矫直机压下量设置不合适等引起。通过调整精轧终轧温度、优化精轧末道次压下率和矫直机矫直压下参数并投入生产应用,所生产钢板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不仅降低了瓢曲率、保证了表面质量,还有效控制了中厚板生产成本

炼钢低铁耗高效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者:么敬文;刘志远;王重君;栾文林;刘涛;张俊海;朱海旭;

摘要: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紧密围绕生产操作控制进行工艺技术开发。为了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核心目标,中厚板公司成功实施了铁水包加盖技术,有效减少了热量损失;通过采用二次燃烧氧枪技术、应用超高功率纯氧燃枪预热系统以及研发新型补热剂,在炼钢环节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为行业树立了典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钢铁产业的可持...

硅钡脱氧剂在LF精炼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重君;刘志远;郭文斌;么敬文;朱海旭;陈孟伟;宋稳强;

摘要:针对夹杂物对钢材质量的危害,探讨了硅钡脱氧剂在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控制上的应用。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发现硅钡脱氧剂显著降低了钢中夹杂物含量,对比了硅钡脱氧剂与传统脱氧方式对夹杂物控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优化工艺来提高夹杂物去除效率,为夹杂物控制提供实用方法和科学依据

连铸钢包回转台回转支承服役末期劣化过程分析————作者:付霆;盛涛;杨明清;周立生;姚钧耀;

摘要:通过拆解某钢厂服役期满的2#连铸机钢包回转台回转支承,深入分析其零部件的破损失效原因,探究回转支承在服役末期的退化过程。分析结果揭示了疲劳磨损对其性能劣化的影响,为连铸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指导性建议,供钢包回转台回转支承选型和改进参考借鉴

吹气管内径对管线钢RH精炼过程的影响————作者:陈从俊;

摘要:通过工业试验研究吹气管内径对管线钢RH精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吹气管内径由3 mm增加至5 mm后,抽真空时间延长,极限真空度下降,且真空室内喷溅明显强于3 mm时;从脱氢效果来看,吹气管内径为5 mm时相比于吹气管内径为3 mm时,在提升气体流量较大时略有变差

滚切式剖分剪关键技术及分析————作者:孙嵩楠;王月婷;

摘要:基于滚切式剖分剪的机械设计结构,揭示其设备特点、关键应用技术以及对中厚板精整线产品规格多样性的影响和意义。结合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对滚切式剖分剪偏心曲轴、偏心套、连杆、上刀架装配及剪刃装配的运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掌握剖分剪剪切过程中偏心曲轴之间的相位角关系和剪刃重叠量调整规律,用以科学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剖分剪切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Nb对2000 MPa级桥索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作者:黄世伟;

摘要:对含Nb和无Nb两种高碳桥索钢进行连续冷却相变与等温相变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宏观硬度计等手段分析相变试样。连续冷却相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高碳桥索钢的硬度增加,同时马氏体组织增多,Nb元素通过抑制碳元素的扩散并细化晶粒,延缓相变过程,导致CCT曲线右移;此外,由于Nb元素的固溶作用可强化材料的晶格结构,因此导致马氏体相变点的提高。等温相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终冷温度的...

Q500qE桥梁钢板的开发与探讨————作者:吴俊平;

摘要:作为集多项性能为一体的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钢,Q500qE桥梁钢板通常以TMCP+回火方式生产。为了满足钢板性能要求,结合未再结晶区轧制技术,利用微合金碳氮化物沿奥氏体晶界的析出,起到阻止铁素体和珠光体长大的作用,从而细化晶粒、提高韧性和塑性,但是却不利于保证低屈强比。钢板经过回火处理后,位错密度下降,碳化物析出,抗拉强度降低,低温韧性进一步提高

超低碳钢的夹渣原因分析与工艺优化研究————作者:金玉;薛强;王帅;

摘要:针对1 900 mm板坯连铸机投产初期超低碳钢废次降率较高的问题,通过调整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拉速和氩气流量,优化保护渣性能、浸入式水口和大包长水口结构,并采取中间包氩气吹扫和板坯修磨等多种措施后,夹渣率得到显著改善,连铸机废次降率由1.50%减至0.43%,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后续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中间包开浇塌料原因分析与改进————作者:武学强;张文祥;武晓阳;李硕;李学民;

摘要:针对中间包开浇塌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细化施工、调整干式料、优化中间包烘烤制度、开发与应用防止中间包塌料的永久层打结装置等措施,使中间包开浇塌料事故率由之前的平均0.45次/万t钢降低到0.05次/万t钢以下,效果显著,为中间包使用安全性和连铸高效率生产提供了有利保证

中厚板轧机平面形状控制参数优化与应用研究————作者:徐益平;丁小恒;何纯玉;矫志杰;

摘要:中厚板在轧制过程中产生金属流动变化,会引起中厚板边部和端部的不规则变形,从而导致成品的剪切损失。通过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可以改善轧制后的中厚板平面形状,降低剪切损失量。基于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基本原理,采用DE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中厚板轧制过程的三维模型,研究平面形状控制参数对轧件轧制后平面形状的影响规律。对中板轧机实施液压系统改造,并投入平面形状控制系统,将优化的平面形状控制参数应用于现场,综合成...

基于TMCP-UFC-LT工艺开发7Ni钢厚板及其应用研究————作者:吴俊平;

摘要:基于TMCP-UFC-LT工艺技术思路,成功开发出50 mm厚度7Ni钢板,并对开发钢板进行组织、力学性能、Z向性能和CTOD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0 mm厚度7Ni钢板各项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在低温工况条件下强度大幅提高,且具有优异的韧性,服役安全裕量大;不同线能量焊接评估显示,材料可焊性好,焊接接头止裂性能优异、疲劳强度高

120 mm厚度TMCP型EH36-Z35钢板的研制开发————作者:陈璐;谷盟森;靳星;李庆春;

摘要:通过低C、添加Nb的成分设计和TMCP+回火工艺,利用460 mm厚度连铸坯和5 000 mm宽厚板轧机,成功研制开发出120 mm厚度船舶、海工用高强钢板EH36-Z35。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20 mm厚度EH36-Z35高强船板全厚度组织均匀、低温冲击韧性及Z向性能良好,满足GB/T 712标准和船级社规范的要求

160 mm特厚规格Q355D钢板的研制与开发————作者:臧晓明;范明达;陈英俊;邴纯;宋继强;杨志强;

摘要:通过合理设计化学成分、适量添加Nb、V、Ti等微合金元素起到细化晶粒及沉淀强化作用,采用洁净钢冶炼、“低速、大压下”粗轧以及轧后间隔冷却的水冷策略,成功开发出厚度方向组织及性能均匀性良好的160 mm厚度Q355D钢板。结果表明:钢板综合性能优良,符合国标GB/T 1591—2018要求,钢板上、下近表面,厚度上、下1/4及1/2位置的-20℃冲击功均在200 J以上,屈服强度≥355 MPa,抗...

焊接结构用钢SM490B冷弯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作者:周桂成;洪君;李明;

摘要:通过低倍酸浸腐蚀、金相和电子探针扫描等检测手段,对焊接结构用SM490B钢板在冷弯过程中出现的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存在磷元素偏析带和长条状硫化物聚集两种不利因素交织影响,是SM490B钢板出现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在炼钢工序采取铁水预脱硫、转炉加入脱磷剂、钙处理等措施,降低钢水中硫、磷含量,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可有效解决SM490B钢板冷弯开裂问题

Q1100高强度钢板板形控制实践————作者:赵军;王琦;张凡兵;徐优春;迟云广;

摘要:通过跟踪调查薄规格高强钢板轧后板形,利用轧制计算模型计算Q1100未再结晶温度、过冷奥氏体转变温度,以及相变开始温度等关键温度点,制定合理的轧制规程。贯穿轧制全过程均考虑Q1100内应力释放问题,优化后的轧制实践表明,使用高铬铁材质的精轧辊,轧辊前中期轧制Q1100,可以有效改善轧制板形;采用控轧+层流冷却工艺,将热矫直温度控制在贝氏体相变温度以下,并在冷床上摆动冷却,可有效改善Q1100的轧制板...

中厚板低温加热与轧制工艺的研究————作者:孔进丽;李睿鑫;

摘要:针对Q355C钢种150 mm厚度连铸板坯分别经过低温1 120℃以及高温1 200℃加热并轧制成24 mm厚度钢板的轧制过程、力学性能、表面质量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 120℃低温加热、轧制工艺的钢板轧制生产过程稳定,沿宽度方向的强度、延伸率和冲击性能富余量充足并且均匀性好,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降低加热炉能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