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技杂志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杭州科技杂志

杭州科技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3-1152/N
国际标准刊号:1004-2652
主办单位: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主管单位:杭州市科技局
上一本期杂志:纺织科技进展杂志论文字体要求
下一本期杂志:航空世界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杭州科技》杂志简介

  《杭州科技》Hangzhou S&T Magazine(双月刊)1970年创刊,以报导杭州市重大科技成果和活动,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发布科技政策和法规,介绍科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提供技贸信息等为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杭州科技》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杭州科技》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67;总被引频次:95

  《杭州科技》栏目设置

  焦点关注、决策参考、专访、证文选登、科技英语。

  《杭州科技》杂志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已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6、对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处理结果告诉作者,请及时查收电子邮箱;对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对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采用的稿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作必要的修改、删节或摘编,如不同意请说明。

  杭州科技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2024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发布 杭州继续稳居榜首

摘要:<正>2024年12月30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发布《2024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杭州以473.93指数值继续稳居榜首,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嘉兴(指数值199.07),遥遥领先于其他设区市。从增长情况看,杭州指数值较上年增加了89.24,增幅远高于设区市的平均值37.39。杭州各区、县(市)指数梯队层次不断跃升。杭州高新区(滨江)、西湖区、余杭区、钱塘区、萧山区、拱墅区、上城区、临平区等8个区...

以“一心一湖一路”空间格局 打造“两大三层多群”创新生态——余杭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

摘要:<正>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创新生态圈”)作为余杭区创新生态圈建设的首圈,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发展主线,构建“一心一湖一路”空间格局,打造“两大三层多群”创新生态,完善“1+2+N”产业培育体系,以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模型、数据”的核心优势,着力构建以之江实验室为核心引擎的创新创业生态

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 推动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作者:姚连营;

摘要:<正>建设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创新生态圈”),旨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释放大学创新“链主”潜力,促使环大学周边区域成为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各类人才加速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明显提高、“硬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高科技企业加速成长、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的活力地带。世界著名科技中心——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波士顿128公路沿...

后亚运时代AI赋能杭州体育赛事发展的建议————作者:余茜;

摘要:<正>后亚运时代,杭州以“国际赛会之城”战略目标为引领,依托亚运会积累的资源优势,持续探索挖掘体育赛事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潜力。其中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与体育赛事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可促进亚运遗产利用,推动“数字经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催生新型业态,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杭州正式认定首批6家概念验证中心————作者:赵丽;邵永新;

摘要:<正>杭州市科技局近日公布了首批概念验证中心认定单位名单,这6家认定类概念验证中心专注于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具备灵活的体制机制、健全的服务保障及与产教融合紧密结合的特色。杭州市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设立,共建单位为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华东医药生态圈上下游创新企业集群提供概念验证服务

杭州科创生态的“建圈”与“破圈”————作者:张留 ;龚勤 ;胡珂;

摘要:<正>西湖大学南侧,一路之隔,是云创镓谷,也是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在这里诞生的不少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西湖辈”企业,名字中都带“西湖”二字。西湖烟山科技专攻高亮度、高光效、低能耗、宽色域和长寿命的全彩显示芯片,西湖心辰科技则重点投入自然语言技术创新攻关……这些企业,形成了环绕西湖大学的布局

围绕极弱磁大科学装置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杭州高新区(滨江)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

摘要:<正>2024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打造若干个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及《支持杭州国家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国际零磁科学谷为核心策源地,联动杭州江南科学城“三片两翼”,加快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夯实“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生态,全力构建“杭州江南科学城+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联动创新发展新格局

构建“一核一轴驱动、一圈双域联动”发展格局——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启动建设————作者:陈路漫;

摘要:<正>2024年10月16日,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正式启动。钱塘(新)区将立足本地高校和产业资源优势,推进五大方面16项子行动,构建科技成果全域产业化机制。同时,《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若干扶持意见(试行)》在会上发布,为创新生态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启动,标志着杭州四个高能级创新生态圈已全部启动,超额完成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杭州“模型即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姚益天;赵静;李灿灿;

摘要:<正>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诸多颠覆与创新,正逐渐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推动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功能体验的创新,推动软件、平台、智能终端等方面的应用生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新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大模型的发展焦点已从基础模型的升级迭代逐步转向应用生态的拓展

杭州智能物联产业发展研究————作者: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正>智能物联产业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主流代表形态之一,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底座,是未来技术的集中体现。随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问世,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轨迹发生了改变,驱动智能物联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杭州将智能物联产业发展作为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的关键着力点,提出打造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湖畔实验室:打造“科技+产业”高能级科创平台————作者:季磊;嵇国华;张冰;

摘要:<正>湖畔实验室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承建的省级实验室,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为导向,在医疗AI、集成电路等新兴赛道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浙江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的重要平台

《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政策解读

摘要:<正>一 建设原则双向联动多方协同→深化校地(院地、所地)战略合作,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构建政府、高校、科创平台、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展联动机制,形成正向叠加效应。瞄准前沿升级范式→聚焦前沿科技新赛道和颠覆性技术,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期发现、接续孵化、高质量成长的孵化转化机制,扶持高起点创新创业

西安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对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启示————作者:潘扬;

摘要:<正>西安科教智力资源丰富,拥有高等院校63所,全市在校大学生数量101.32万人,位列全国第6;西安聚集了国内航天航空领域近1/4的科研单位,拥有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3000余家、两院院士60余名。近年来,西安以双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揽,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解读

摘要:<正>杭政函〔2024〕120号一制定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及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以“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为原则,围绕五大风口潜力产业以及X个前沿领域,积极抢占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创建若干国家级、省级、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5+X”未来产业培育体系

2025年全省科技系统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科技局作交流发言————作者:胡侠;胡珂;

摘要:<正>1月22日,2025年全省科技系统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2024年,全省科技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科技委领导统筹下,抓紧抓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迭代实施“改革重塑年、大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科技领导体制得到新加强、国家项目实现新突破、科创平台质效获得新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涌现新成果、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增添新动能、科技人才...

《杭州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若干扶持意见(试行)》政策解读

摘要:<正>钱政办发〔2024〕21号一制定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创新,以打造全省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杭州市成果转化首选地先行区为根本目标导向,2024年10月16日,钱塘(新)区正式启动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将立足钱塘高校和产业的资源禀赋,助力钱塘(新)区从产业大区向科创强区转化、区域创新向省域领跑转化。为保障创新生...

西湖实验室: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作者:顾春梅;

摘要:<正>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科技强国行列。作为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的代表之一,西湖实验室聚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以衰老及相关疾病机制研究为主攻方向,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根本问题发起冲击,推动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提升区域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贡献智慧,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发挥“双核”优势 打造创新密度最高区——西湖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建设

摘要:<正>西湖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生态圈”)自纳入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2024年首批规划名单以来,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双核”优势,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增值化服务集成,着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突破,打造创新密度最高区。2024年以来,西湖区围绕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战略部署,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目标,打造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打造“中国云谷...

杭州加快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的实践与建议————作者:辛金国;施志冰;

摘要:<正>2025年初,“杭州六小龙”一鸣惊人,宇树科技的机器狗视频被马斯克转发,游戏科学以《黑神话:悟空》引爆全球游戏圈,强脑科技成为脑机接口领域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还有深度求索、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让全球关注到杭州的科技创新。这充分说明了近几年来杭州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厚植创新优势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立足杭州高校和产业资源禀赋,探索杭州如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省域大牵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摘要:<正>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颁授了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杭州市及西湖区、高新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钱塘区获“科技创新鼎”。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代表杭州市领受“科技创新鼎”。“科技创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自浙江省委、省政府2021年首次颁授“科技创新鼎...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