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进展》杂志简介
《纺织科技进展》(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即原纺织部科技司)与四川省纺织工程学会、四川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合办、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纺织科技期刊。将以面料为纽带,衔接上中下游,全方位报道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突出创新性、交叉性、系统性;注重实用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纺织科学研究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的成就及发展的总体水平。
《纺织科技进展》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纺织科技进展》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3;总被引频次:450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364;综合影响因子:0.190
《纺织科技进展》栏目设置
科研报告、研究探讨、生产实践、产品开发、服装服饰、现代管理、计算机应用、生态纺织
《纺织科技进展》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纺织科技进展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三维混杂编织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作者:吕雪莹;张豪;宋美菊;苏媛;塔吉木·吾斯曼;方丹丹;
摘要:为明确三维编织结构中混杂纤维的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从三维编织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结构设计入手,系统归纳单一纱线系统、多种纱线系统的混杂设计方法;讨论三维编织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冲击等力学性能,与层合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维混杂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势显著;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优化制备工艺、探索新的纤维材料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材料等
电加热帽对头部灵活性及人体保暖性的影响————作者:姚振祥;张昭华;张雅欣;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电加热帽的热性能以及工效性能,模拟建筑施工现场工人的典型作业,通过在安全帽内安装电加热片,对比头部加热与未加热情况下的人体生理热反应及各种动作下的颈椎活动度。结果显示,在5℃低温环境下,尤其是在30 min以上冷暴露条件时头部加热显著提高了受试者的头部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使用电加热帽对头部灵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头部动作对颈椎活动度有显著差异,向左侧头时的活动度最大;电加热帽在提供稳定佩...
面向织物疵点检测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刁宇涵;祝双武;赵妍;
摘要:疵点严重影响了织物外观质量,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技术对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纺织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其用于织物疵点自动检测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用于织物疵点检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为了提高织物疵点的检测性能和效率,对基于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生成模型和DETR(D...
棉纺设备纺粗支纯牦牛绒产品的开发————作者:任宇;陈联;郭晓东;唐鹏程;刘光彬;
摘要:探讨纯牦牛绒粗支纱在棉纺设备上的可纺性和织物性能。由于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较差,特别是其静电较大,纤维在梳理时很难成条,牵伸时缠皮辊情况严重,纺纱前需加入适当的抗静电剂。以牦牛绒纤维/水溶性维纶纤维50/50混纺比为原料,通过棉纺设备,制作牦牛绒/水溶性维纶混纺比为50/50的200 tex×2股线,并测试其相关性能。通过针织的方式对混纺后的纱线进行织物设计,并进行退维处理,最终得到100 tex×...
含蒙脱土耐磨超疏水锦纶织物的制备————作者:吴锐;王伟杰;熊固;夏林涛;俞小龙;张彩宁;
摘要:为提高超疏水锦纶织物的耐久性,以硬脂酸对蒙脱土(MMT)进行表面改性,再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制成分散液。采用浸涂法将分散液涂在锦纶织物表面,从而制得具有耐磨性的超疏水锦纶织物。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织物化学成分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MMT与PDMS的质量比对锦纶织物疏水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MMT与PDMS的质量比为0.75∶1时,织物表面...
涂料印花生产过程塞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者:高洪国;王玉平;张磊;李田田;苏风驰;陈凯玲;
摘要:涂料印花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生产环境温湿度及色浆本身黏合剂性质的原因,黏合剂提前交联成膜,堵塞印花网孔,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及产品质量下降。色浆的pH值和黏度,以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黏合剂成膜影响较大,色浆的pH值呈现酸性易成膜,黏度较大易成膜,外界环境温度高湿度小,水分挥发快,黏合剂易成膜。仿照氨水作用原理开发的印花水能保证现有客户指标要求的同时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解决印花塞网问题,减少停车次数,提升...
泉州海丝文化元素在系列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刘倩雯;徐文意;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泉州海丝文化与时尚女装的融合设计与创新应用,归纳分析泉州海丝文化中船舶、六胜塔、洛阳桥等代表性核心元素的特点、文化内涵及其设计运用,结合服装设计原理和当下服装流行趋势展开系列女装设计。提取凝练海丝文化元素的造型特征、文化寓意等,转化为服装图案、色彩、面料、款式等服装设计要素,并结合现代数码印花技术与刺绣工艺将其运用于系列女装设计。以服装为载体弘扬并传承泉州海丝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与时尚...
基于深度学习的服装三维展示技术新动态————作者:赵妍;祝双武;刁宇涵;
摘要:三维展示可以模拟服装在不同环境和角度下更立体和逼真的视觉效果,目前深度学习因其强大的模式识别和生成能力,有望满足设计师快速建模以及提高用户交互性的需求,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展示技术在纺织服装方向发展迅速,其应用逐渐扩大至虚拟试衣、虚拟走秀、游戏、娱乐和教育等领域。从服装三维展示技术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及应用现状出发,详细介绍服装三维展示技术的研究内容,重点探讨人体三维重建、服装三维重建和服装与人体...
聚芳酯类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合成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石森昊;吕楠;康建平;李佳逸;谭昕;何雨静;何勇;
摘要:聚芳酯类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作为高性能材料应用广泛。系统综述TLCP树脂合成技术进展,重点关注熔融、溶液、界面缩聚方法的原理、条件及改进措施。研究方法包括分析各合成方法的反应过程、控制条件及优缺点,探讨催化剂与单体设计成果。结果表明,传统合成方法在不断完善,新型催化剂与功能性单体进一步提升了TLCP性能。虽然TLCP合成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未来TLCP合成技术将朝着绿色、高性能...
中国武术兵道历史轨迹与文化表征————作者:曹悦颖;周莉;
摘要:通过追溯武术兵道自古代起源至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系统分析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与演变过程;探讨武术兵道的文化表征,揭示其蕴含中国传统尚武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武术兵道服装的设计,充分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竞技精神的传承。采用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武术兵道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得出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以期增进公众对武术兵道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理解...
浅析亚文化风格的网络原创设计师品牌————作者:林欣;张韬;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亚文化风格网络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现状,探索亚文化风格之间的创新混合在网络原创品牌之中的应用,选取在目前国内较大电子商务平台中发展较好的亚文化风格原创设计师品牌作为案例,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具有不同亚文化特色的网络设计师品牌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探讨这些策略如何为品牌的发展提供助力。研究得出该类风格的品牌需加强产品风格特点以及大众媒体的营销推广,旨在通过对亚文化风格网络原创设计师...
社交电商中穿搭内容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作者:李沫蓉;左恒;李敏;
摘要:为探究社交电商平台中的穿搭内容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在文献梳理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消费者的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扎根理论研究分析,经过三级编码逐步提取出5个主范畴。最后提出模型和假设,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路径,探究社交电商中穿搭内容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电商中穿搭内容各属性对消费者情绪(包括价值感、信任感、愉悦感)以及消费者情绪对购买意愿均有正向影响作...
《调琴啜茗图》画中人物服饰浅析————作者:金倩倩;朱春;
摘要:《调琴啜茗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画作,画中人物服饰形象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对于研究唐代服饰文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从服装工程角度出发,对画中人物服饰形制、色彩、结构、面料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唐代妇女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借助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画中人物服饰的数字化展现。研究表明,唐代中期的贵族妇女服饰搭配仍为常见的裙、衫、帔,图中侍女上着长袍衫,下着白色长裤,体现了当时女性服饰的审美倾向...
纺织类非遗文化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作者:刘洋洋;章依凌;韩江红;
摘要: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融入服装专业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凝练纺织非遗文化思政元素、践行纺织非遗技艺高校传承、实现纺织非遗技艺数字教学3种融合模式,探究如何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效整合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的效果。并建议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的人文关怀3个维度出发,旨在构建一种促进非遗文化传播与高校服饰教育相结合的策略框...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服装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析————作者:左洪芬;张伟萌;宋向前;王静;陈晓娜;吴敏;赖代琳;
摘要:科技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突破,虚拟仿真技术使得时尚迸发更强活力,结合服装学科专业前沿科技,基于高质量、新发展理念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面向服装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通过对虚拟仿真教学和服装企业生产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讨论,以期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校企合作模式,解决服装设计与制造教学中的难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现双赢
敦煌西千佛洞第16窟沙洲回鹘王妃供养人服饰考释————作者:胡懿婷;乔洪;
摘要:沙洲回鹘是唐代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回鹘分支,以西千佛洞第16窟中的沙洲回鹘王妃供养人壁画服饰为主要蓝本,通过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结合沙洲回鹘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首服、袍服、随身物品的特征,并尝试对回鹘贵族在沙洲的女性服饰进行溯源。研究发现沙洲回鹘女性供养人壁画服饰虽然留存较少,但仍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并且明显受到了中原以及高昌、甘州两地回鹘乃至外域文化的影响。考察沙洲回鹘时期,随着丝绸之...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服装人才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作者:李满宇;李燕;李端;
摘要:时代对服装人才在职业能力和精神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在“立德树人”上有着积极作用。从“红船精神”的3个维度出发,通过分析“红船精神”融入服装人才的“职业道德三角”,并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课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德育”效果考核5个方面探讨服装人才“职业道德三角”的培养路径,旨在深化德育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服装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德才兼备...
汉代盘鼓舞人物服饰————作者:郎雨欣;
摘要:以汉代盘鼓舞图像为切入点,结合文献史料梳理其发展脉络,运用文献、图像、实物相互印证法,从服饰形制的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与图像复原。研究表明:汉代盘鼓舞西汉中晚期萌芽,经新朝、东汉发展至中期繁盛、末期衰落,唐时消亡。舞服形制含袍、袿衣、襦、袴、裙;首服含冠、帽、帻配巾三类;足服有履和屐,配饰丰富。该研究对汉代乐舞服饰文化的探究有着重要价值,也可为理解汉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传统服饰中盘扣的艺术特征及设计创新应用————作者:朱洋洋;路淑贤;张书华;
摘要:盘扣是中国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固定衣襟或作为服装装饰。以三重证据法为研究方法,厘清盘扣由最初的褡襻逐渐发展为纽襻、揿纽,最终演变并稳定于盘扣形态的变化历程,进而凝练出中国传统服饰盘扣具有主题内容丰富多样、结构造型多元立体、材质工艺材丰艺精、色彩搭配协调应景的艺术特征,最后根据盘扣的艺术特征进行服装设计创新应用,以期守正创新盘扣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义乳文胸正面外观感性评价————作者:黄小芬;刘驰;王玉娟;
摘要:为探讨消费者对不同正面外观义乳文胸的感性认知,首先确定12款义乳文胸样本和6对感性评价词,通过李克特量表和语义差异法获得其感性评价,利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熵权-TOPSIS对其量化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义乳文胸可以给消费者相似的感性心理,最受其喜爱的是义乳文胸B6、B7和B10,其中文胸B6和B10是反映感官和个性需求的最优方案。据结果分析,具有“漂亮的”、“简约的”和“清新的”感性意象的...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省级《世界农药》
- 省级《信息化建设》
- 国家级《内燃机》
- 省级《青海科技》
- 省级《发电设备》
- 北大核心中国测试
- 省级《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省级电力系统装备
- 北大核心《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时间频率公报
- 省级家具
- 省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 省级《机械管理开发》
- 省级《河北化工》
- 国家级《啤酒科技》
- 省级《世界科学》
- 国家级《电器工业》
- 省级贵州茶叶
- 北大核心《建筑机械化》
- 省级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北大核心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 省级《应用能源技术》
- 国家级集成技术
- 北大核心《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 国家级中国版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