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国内统一刊号:62-1208/P
国际标准刊号:1000-0844
邮发代号:54-28
北大核心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杂志简介
《地震工程学报》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原:《西北地震学报》(季刊)曾用刊名: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创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
《地震工程学报》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地震工程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
《地震工程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449;总被引频次:65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35;综合影响因子:0.524
《地震工程学报》荣誉:
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地震局科技期刊三等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地震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论文、综述评述、短文、研究简报、争鸣园地、会讯、书证。
《地震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地震类期刊推荐:《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 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地震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时间LightGBM模型的地震震级时序预测方法及验证————作者:魏从信;强娅雄;牛璐;纳守威;惠少兴;王真一;吴桐屹;庞海阔;权紫东;苏雅欣;
摘要:震级预测是地震预测中重要且困难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预测震级大小,以提高救援效率和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文章通过对历史地震目录数据(时间范围:1900—2024年,空间范围:5°~50°N、55°~150°E,震级范围:M5及以上)进行预处理和特征参数筛选,构建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震级预测模型;然后对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随机森林(RF)、图卷积网络(GCN)+门控循环单元...
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赵真;郭红梅;张莹;鲁长江;何玉林;张灿;何宗杭;
摘要: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已从灾后应急救援转向灾前风险防控,从被动地震灾害止损转为主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四川省地震危险性高、地质灾害风险高、承灾体暴露度高、承灾体脆弱性差异巨大的地震灾害风险形势出发,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需求目标为导向,聚焦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及信息服务,对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
2022年泸定MS6.8地震前超低频事件的检测分析————作者:张晓阳;邓津;李淑婷;
摘要: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地震.泸定地震前震源区发生的以超低频地震形式出现的慢地震,对理解主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有重要意义.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泸定地震主震前发生的超低频地震进行检测,初步分析其记录台站、频谱特征和时间序列特征.结果显示:主震前共检测到14次超低频地震,在垂直和水平分量均能有效检测到,且垂直分量的检测效果更为显著;振幅较大、...
衬砌厚度对隧道侧穿桥桩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作者:许洪春;张亚楠;徐红;白晓晓;
摘要:为探究隧道侧穿桥桩体系受衬砌厚度因素的影响,依托大连某实际工程,通过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衬砌厚度对隧道侧穿桥桩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从结构的加速度峰值和内力(剪力、轴力和弯矩)峰值及其变化率系数等参数指标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衬砌厚度对土地表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主要在距离水平中心位置约70m的范围内;改变衬砌厚度隧道断面上部和下部的加速度响应规律是相反的,隧道断面上部的加速度峰值会随...
马尔康地震公路边坡病害机制与震后次生灾害效应————作者:白慧林;蒋国为;刘峰辉;孙徐;詹同安;
摘要: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草登乡发生6.0级地震,强震作用导致新建省道S220日部至木尔渣桥段(K0+000~K56+059)公路边坡发生大量崩滑灾害.基于震后对工程区公路边坡病害的多次精细化调查资料,对强震诱发的公路边坡病害特征与成灾力学机制展开深度总结,并讨论分析高寒山区气候环境下的次生灾害效应.马尔康地震引发的崩滑灾害主要表现为局部掉块、单体滑坡、单体崩塌以及崩塌带,在高山峡...
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MS5.2地震震害特征————作者:刘绍昌;叶阳;
摘要:2023年5月2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4.91°N,99.26°E)发生MS5.2地震,打破了保山市2015年以来未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平静。基于本次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隆阳区MS5.2地震震区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房屋建筑、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及原因分析进行详细阐述,给出灾区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并与云南省相近震级...
钢构套加固震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评估————作者:许成祥;廖泽瀚;
摘要:为了对钢构套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损伤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损伤模型,探究节点的损伤演化规律,运用该模型研究外包钢构套强度、外包钢构套厚度、外包钢构套非核心区加固高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性能折减法能够较好模拟地震损伤;通过计算得出轻度震...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作者:钱芳芳;孙文彬;
摘要: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地震波、Northridge地震波、Taft地...
高层建筑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作者:王玉艳;樊志红;姚健;周建;
摘要:为了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高层建筑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将框架结构剪力墙、全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和整体装配式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波加载装置模拟El-Centro波、Taft波、人工合成地震波的加载过程,在试件不同位置设置5个测点,每个测点上布设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仪等不同传感器,在地震波加载装置预加载成功的情况下...
首都圈地区航磁异常与断裂构造关系————作者:徐峰;王鑫;樊继迪;
摘要:首都圈地区处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过渡带,构造环境复杂.文章基于较大比例尺的航磁异常数据,进行0°、45°、90°、135°方向的水平一阶及垂直方向一阶求导,详细地解译断裂构造,最终获得首都圈地区NE向、NW向断裂共39条.原始航磁异常场表现出区域北侧的燕山隆起为乱高磁异常,反映了燕山隆起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方向导数图解译的高梯度异常条带与断裂走向匹配较好,在北京坳陷内的NE、NW向断裂的线性特征明显...
单层非饱和不可压缩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精确解————作者:杨相如;陈雪梅;赵云;
摘要:针对现有研究尚未给出不可压缩非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响应的精确解问题,根据Zienkiewicz等提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假定三相均不可压缩,并考虑各相材料间的惯性、黏滞和机械耦合作用,获得一维情况下的单层非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响应问题的精确解。以液相流体相对位移为自变量,首先推导出无量纲形式的控制方程,给出无阻尼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函数,再根据常数变异法和特征函数的正交性,将原问题转化为一组二阶常微分...
基于强震记录的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分析——以SMASS为例————作者:李平;高志寅;周楷;徐建元;陈钰鑫;
摘要:为了探讨一维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与强震观测记录的差异,以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场地与结构观测台阵所观测到的古冶和滦州地震强震动记录为基础,选取地下101 m处作为假想基岩输入界面,将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LSSRLI-1程序)计算得到的地下65 m、30 m和地表地震动结果与实际强震观测记录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与实际观测...
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作者:乔雄;黄锦聪;杨鑫;扈士静;
摘要:在各种由爆破作业引起的危害中,爆破振动的危险性最大,对周围环境和结构安全构成显著威胁。为给爆破振动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首先回顾爆破振动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关键的理论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的研究现状,并对高程放大效应和空洞效应进行阐述;梳理不同国家关于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的标准。其次从能量源、传播介质和传播过程三个方面,对爆破振动控制技术进行细致的分类讨论,并介绍...
往复荷载作用下不同跨剪比装配式高强度钢混结构中对拉螺栓易损性测试————作者:张吉红;徐缤荣;
摘要:文章分析在地震作用下,不同跨剪比对装配式高强度钢混结构中对拉螺栓这一关键连接部件的稳定性的影响。制作跨剪比分别为1.0、2.0、3.0的三种装配式高强度钢混结构试件,并通过往复荷载试验装置向试件施加荷载,模拟地震效果,并采用易损性测试、强度退化测试、刚度退化测试以及能量耗散测试等方法,评估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易损性。研究结果显示,跨剪比为2.0和3.0的试件在对拉螺栓处的损伤概率较高,螺栓处出现显著...
玄武岩和聚丙烯混合纤维改良西宁黄土力学和热学特性分析————作者:王云;李辉;孙渊;樊琦;赵明泽;
摘要:为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纤维及其组合方式对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青海省西宁市某地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及二者混合纤维的加筋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常规三轴试验,确定出适合西宁地区单体纤维的最佳掺量和混合纤维的最佳掺量比,并探讨在不同含水率(10%、12%、14%、16%、18%)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下素黄土和混合纤维加筋黄土的力学和热学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结构的...
含冰量分布差异对冻土桩基础承载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作者:王博通;高樯;阿布拉江·买买提;张凤江;向书华;陈钢;
摘要:探究多年冻土区桩侧冻土含冰量差异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冻土区桩基础的设计施工,而且对桩基础变形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桩侧不同含冰量分布模式下桩基础的荷载传递和承载力。桩侧含冰量分布模式设置为:倒梯形(含冰量沿桩深减小)、灯笼形(含冰量沿桩深先增大再减弱)和正梯形(含冰量沿桩深增大)。结果表明:尽管桩侧总体含冰量相同,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受桩侧土体的含冰量影...
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在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与检验————作者:凌江筑;廖欣;姚运生;石云;钱建秀;胡陈悦;秦维秉;
摘要: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活动,具有群发性、高频次和大烈度的特点,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有助于评估水库地震灾害风险。将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1 km的预测单元,运用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依据库水深度、岩体类型、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岩溶发育程度、库水透水深度、与库水沟通关系、地震活动背景8个诱震因素,预测诱发震级的概率。结果表明:在重点监视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
地表/井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与地脉动HVSR相关性研究————作者:王玉石;张雅琼;李小军;李敏;段建斌;
摘要:尽管地脉动水平/竖向傅里叶幅值谱比(HVSR)法尚存在基础理论欠缺,但已被广泛应用于场地条件参数估计与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中。对地脉动HVSR予以改进,建立用之估计地震动作用下地表/井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SBSRa)的经验方法,可使利用地脉动现场观测数据估计地震动放大系数成为可能,进而为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基于日本KiK-net台网中589个台站的296 958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利用地...
2024年地震灾害全球概览————作者:李美仪;冯蔚;王武星;钱庚;
摘要: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到的地震灾害信息,整理2024年全球地震活动和受灾情况,绘制2024年灾害地震分布图,分析形成重灾年的地震震级特征;对导致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信息和损失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并对重大地震灾害进行深入分析,总结202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相较于往年的地震事件,2024年全球地震活跃度较低,未出现8级或更高级别强震,7级及以上地震的发生频率也有所下降。2024年全球地震灾害表现出伤亡轻...
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研究————作者:王涛;孔涛;孟丽岩;潘蕊;潘雨桐;
摘要: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层和多层结构,采用所提出的屈服点确定方法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时,结构延性能力能够满足延性设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在8度大...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水科学进展》
- 国家级《中国建设信息》
- 北大核心《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国家级婚姻与家庭
- 北大核心《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辐射防护》
- 北大核心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乙烯工业》
- 北大核心《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 国家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外石油机械
- 省级勘探家中国石油勘探
- 北大核心《矿产勘查》
-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 国家级机电新产品导报
- 省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催化学报》
- 省级《物探装备》
- 国家级国际工程与劳务
- 北大核心《微特电机》
- 省级川菜
- 北大核心《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国家级中国社会工作
- 省级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发电与空调
- 北大核心《轴承》
- 国家级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省级《矿业研究与开发》
- 国家级《太阳能》
- 北大核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