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预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海洋预报

海洋预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37/P
国际标准刊号:1003-0239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查看海洋预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北大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预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该刊为全国核心期刊,海洋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探讨海洋、气象学科的理论研究,交流海洋环境预防技术方法,总结预防服务经验,报道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及国内外海洋、气象界科技最新动态及展望。

  《海洋预报》自1984年创刊至今,坚持本刊的办刊宗旨,为防灾减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刊的主要任务,刊出了海洋预报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广了新的预报方法,介绍了先进的服务经验,普及了预报知识,达到了加强学术及技术交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目的,已经成为海洋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海洋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海洋预报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与总结、动态介绍、应用与服务、科技简讯、知识讲座

  海洋预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双月刊)曾用刊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为浙江海洋学院主办的海洋、水产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为地方海洋、水产经济发展服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海洋预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近海2023年灾害性海浪分析及2024年预测————作者:吕睿;徐瑞;王娟娟;侯放;李本霞;孟凡昌;朱亚波;魏世哲;蒋学站;

摘要:对2023年中国近海灾害性海浪(有效波高≥4 m)过程及灾情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2023年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根据往年的资料统计结果以及2024年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的预测分析,结合历史气候态相似年的分析,预测得到2024年中国近海的灾害性海浪过程。预测结果认为:2024年中国近海将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33~37次,较2023年次数增多,但较常年平均次数略偏少;灾害性台风浪过程为11~13次,主要影...

海洋与大气领域大模型研究进展————作者:张子良;于华明;任姝彤;张辰宇;

摘要:详细探讨了近年来在全球尺度上主要应用的海洋和大气深度学习预报模型,特别强调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回归模型。重点分析FourCastNet、Pangu-Weather、ClimaX、GraphCast、FengWu、FuXi和AI-GOMS模型,按照时间顺序综合介绍其基本架构、训练数据以及预报性能。通过比较这些模型,揭示了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即从简单的Transformer结构到引入AF...

考虑到排水管网的海甸岛城市淹没影响数值模拟研究————作者:程广晨;江文胜;

摘要:为探究排水系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对海甸岛城市复合淹没的影响,采用ADCIRC-SWMM耦合模型,建立了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型,通过模拟极端天气事件下的城市淹没过程,分析排水系统在极端事件下对海甸岛城市复合淹没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排水系统增加了海甸岛内部系统与海洋的连通性,正常情况下可以起到防洪排涝作用,降低城市的淹没风险;而当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时,特别是在外海水位上升的情况下,排水口可能会受到潮位顶托的...

风漂因子在溢油模拟中的影响分析————作者:吴悠;纪棋严;杨逸秋;左军成;田逸伦;张雨婷;周婵娟;

摘要:对中国近海 “桑吉”轮溢油和地中海“黎巴嫩溢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了GNOME(General NOAA Operational Modeling Environment)和NOOFM(NMEFC Operational Oil Spill Forecasting Model)两种溢油模型在处理风漂因子方面的差异以及风漂因子对溢油扩散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漂因子对溢油轨迹的模拟有显著...

全球志愿观测船数据的适用性分析————作者:汪冬冬;南雪景;李肖霞;雷勇;

摘要:利用2022年全球通讯系统(GTS)共享的志愿观测船观测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定量统计指标(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重点分析海洋气象基本气候变量(通过志愿观测船即ECVs船舶获得的有效观测)与ERA5数据在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一致性,并探究船舶观测的气象数据在全球的适用...

江门海域增水特征分析————作者:秦钰;邢会斌;张娟;

摘要:基于2021—2022年江门下川岛、上川岛等5个海洋观测站点的海洋和气象观测数据,对江门海域增水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江门异常增水在台风期和非台风期的驱动来源。结果表明:江门各站点增水变化一致,且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即冬春季增水振幅变化大而夏秋季(非台风影响期间)相对稳定。增水变化特征主要与纬向风有关,东风增强(减弱)时水位升高(降低),西风期间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经向风和气压在某些典型过...

基于XGBoost和SHAP的海滩波浪爬高预测研究————作者:张建;丁佩;刘楷操;路川藤;

摘要:海滩波浪爬高预测是海岸侵蚀防护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技术支撑,针对现有经验公式在精确度、泛化性等方面的不足,将XGBoost模型引入到波浪爬高预测中,利用1400多个来自实验室和现场观测的海滩波浪爬高数据,通过贝叶斯优化进行超参数调整,进而建立基于XGBoost的海滩波浪爬高预测模型。此外,还将可解释机器学习框架SHAP与XGBoost模型结合,以挖掘波浪爬高预测结果的关键特征。评估结果表明:XGBoo...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时空注意力LSTM的台风云图预测研究————作者:程勇;钱坤;王军;渠海峰;李伟;杨玲;韩晓东;刘敏;

摘要: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台风时没有考虑其特征内化损失问题,难以全面捕捉台风结构变化。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时空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MSTA-LSTM)。引入特征增强模块加强台风特征信息,随后通过跳跃连接缓解编解码过程中的台风细节特征损失,同时在时空长短期记忆网络(ST-LSTM)单元中利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优化信息传递,最后通过反卷积调整不同尺度的解码输出,融合后输出结果。使用“葵花...

中马友谊桥海域波浪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孙婉静;骆钊;林红星;

摘要:中马友谊桥海域波浪以涌浪为主,但其海浪特性及传播机理尚不明确,给桥梁防护与运营带来极大困扰。采用波浪模型Mike21 SW,以ERA5资料作为驱动风场,对中马友谊桥海域的波浪进行数值计算,获得研究区域的波浪数据结果,并对该海域的海浪特性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洋流驱动的影响,中马友谊桥海域的波高为0.45~0.85 m,7月和8月的波况较差;波周期多介于6.0~10.0 s,其频率占全年的5...

钦江-茅尾海盐水入侵丰、枯水期盐度分布特征:以2021年盐水入侵为例————作者:郑华;刘洁;张文武;肖毅;

摘要:钦江-茅尾海地区受盐水入侵影响显著。基于MIKE 3构建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型,在细致验证的基础上,模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盐水入侵过程,研究盐水入侵的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茅尾海内盐度平面变化梯度大,枯水期钦江河道内盐度平面变化梯度更大;涨憩时刻钦江河道大部分为完全掺混状态,盐度垂向混合较为良好;枯水期的盐水上溯更加剧烈,盐水上溯最远距离与平均距离较丰水期均增加50%以上

1984—2023年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赤潮时空特征研究————作者:仇月萍;向昆仑;周水华;罗军;曾丽红;赵长进;徐博良;

摘要:收集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1984—2023年的赤潮发生记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累计面积波动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季是高发季节,高发月份为1—5月,其中4月发生次数最多;多以小型赤潮为主,约92%发生在广东近岸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湛江、大亚湾、汕尾、潮汕等内湾海域;夜光藻为华南三...

海南岛重点休闲海滩裂流风险评估————作者:郭献泽;郭豪爽;刘旭楠;付馨逸;吴聪彧;张弛;张尧;

摘要:采用裂流综合风险指数法,通过地形动力分析、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观测调查等多重手段对海南岛沿岸66个重点海水浴场裂流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海南岛沿岸裂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裂流风险存在明显区域性分布特征;排查出的20个高风险浴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岸的琼海、万宁、陵水和三亚等地,多为沿岸沙坝型海滩,遥感影像显示常年存在沙坝沟槽和裂流现象,这与海南岛东南部的强浪条件有关;西北部潮强浪弱,海滩多为潮控型的平...

基于海洋观测与再分析数据的海底地形估算————作者:杨诚诚;王传印;王久珂;杨清华;

摘要:准确估算全球海底地形是海洋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经典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从海洋动力学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一条估算海底地形的新思路,即给定海面高度和海底压强,利用海水静力平衡关系高精度地估算海底地形。依据这个思路利用卫星海面高度和站位海底压强记录仪等观测数据对个别观测站位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再分析数据中的海面高度和海底压强在全球海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估算的海底地形误差明显小于卫星高度计和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AIS数据的北印度洋渔船时空活动特征分析————作者:刘明慧;蔡文博;吴彬锋;

摘要:针对海量的分钟级数据,在区域划分上参考中国近海渔区网格划分方法,添加时间要素,在北印度洋区域(48.0°~116.5°E,28.5°N~26.5°S)以统一的时空要素建立网格并作为基础统计单元。以此为基础,统计渔船分布面积和作业时间,并通过几何化处理绘制了时空分布热力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船的分布面积、活动密集程度与时间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存在一种划分方式,使得频次分布呈规律性且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

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窗口计算与分析————作者:刘艳花;何亚文;冯都贤;李永恒;

摘要:使用美国冰雪中心发布的海冰密集度数据集,对1979-2022年北极区域海冰密集度数据进行时空分析;提出基于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通航窗口改进算法,计算并分析了东北航道的通航窗口,确定了通航航道及周期;进一步分析并确定了影响东北航道通航性的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979-2022年北极区域海冰密集度持续减少,年减少约0.18%;1979-2022年间共有25年存在通航窗口,平均通航窗口起始...

径流与潮差对钦江河口盐水入侵距离的影响机制————作者:郑华;刘洁;张文武;肖毅;

摘要:构建三维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径流和潮差组合下钦江河口盐水入侵距离。结果表明:盐水入侵距离随径流的增大而减小,随潮差的增大而增大;潮差较小时,盐水入侵距离与径流之间呈线性关系,随着潮差增大,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逐渐增强,满足幂函数y=axn关系。基于非线性多元回归,构建钦江河口盐水入侵距离预测公式

基于LSTM的北极海冰范围多步预测策略研究————作者:王漫漫;邹斌;石立坚;曾韬;张颖;路敦旺;

摘要:已有研究对北极海冰范围开展单步预测,而多步预测及其策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使用1979—2022年的北极月平均海冰范围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深度学习方法,结合递归(Recursive)、直接(Direct)、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Seq2Seq策略实现对未来12个月北极海冰范围的多步预测。结果表明:24个月为模型的最佳输入长度;与另外3种基本的多步预测策略相比,Seq2Seq策略...

基于数值模拟的2024年10月渤海和黄海沿岸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分析————作者:傅赐福;于福江;董剑希;高义;李明杰;

摘要:2024年10月18—21日,渤海和黄海沿岸发生了罕见的强温带风暴潮过程,导致辽宁、河北和天津部分低洼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海水倒灌,风暴增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强冷空气引起,第二阶段由边缘波引起。为探究其成因,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风场开展风暴潮数值模拟,渤海和黄海海域浮标位置处再分析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2.1 m/s,数值模拟的沿岸潮位站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最大增水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

基于谱逼近探究台风初始场误差对路径误差的影响————作者:梁东;来志刚;英晓明;曾志豪;高娜;赵明利;

摘要:针对多层嵌套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以1713号台风“天鸽”为例,研究不同的热启动方式对台风模拟精度的影响,并以1614号台风“莫兰蒂”、1822号台风“山竹”和2309号台风“苏拉”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谱逼近能够减少大尺度环境场误差,改善台风周围环境场,减小多层嵌套WRF模式的初始场误差;此技术能避免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和累积降雨量的增大,减弱了非对称对流活动的强度;如果...

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面积异常对渤海、黄海冰情的影响————作者:刘鑫;赵倩;李大超;陈海军;初宇峰;聂晓文;隋俊鹏;

摘要: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海冰覆盖面积月平均数据、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渤海、黄海冰情等级数据,研究了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面积异常对渤海、黄海冰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趋势的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面积与渤海、黄海冰情等级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面积异常偏少,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