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研究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科普研究

科普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410/N
国际标准刊号:1673-8357
主办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科普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省学报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双核心期刊

   《科普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创办的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刊物。本刊以促进科学技术普及理论的研究、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以百家争鸣、探索求是创新为办刊方针。本刊创办20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其特有的学术性、史料性、文献性等特点,受到党政有关部门和科普理论研究者、科普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

  《科普研究》是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探讨科普理论的共同平台。2005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普研究》作为正式出版刊物公开向社会发行,并于2006年4月出版了创刊号。目前,刊物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刊物内容将以科普理论的实证研究为主要方向,同时涉及关注重大科普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综述科普事业发展,评析优秀科普作品,跟踪国内外科普理论研究的动向等领域。《科普研究》的目标是:祛除门户之见,搭建学术讲台,鼓励多种观点,振兴科学传播,希望这个中国唯一的科普学术刊物能够成为中国学术界和西方学者创新观点集萃的花园,为中国的科普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普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专稿、研究论文、人物、作品评析、随笔

  科普研究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自然密码

  《自然密码》杂志,创刊于2009年,是中国第一份向青少年介绍大自然知识、讲述动植物故事的专业科普杂志。杂志致力于做“读者最喜爱的专业科普期刊”,内容涵盖动植物、气象、地理、探险、科学之谜等多个方面,选取国内外权威学者投稿,并由编辑精心编排,创刊至今,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科普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政策变迁的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作者:贺茂斌;任鹏;

摘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是国家首次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设立的科普专项,自2006年实施以来,以满足基层科普需求为核心,聚焦解决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研究发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经历了发轫、拓展、转型和深化四个阶段,政策变迁强制性与诱致性协同演进,央地协同与社会参与共同作用,不断实现基层科普效率提升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政策演进过程呈现政策工具创新与路径依赖交织、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结构性矛盾、政策...

以客户旅程图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作者:苑晓;饶荣亮;薛珂;魏东;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科技馆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客户旅程图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研究通过分析观众特征和行为,绘制了观众画像,进而绘制了客户旅程图,覆盖了典型观众参观中国科技馆的全过程。研究发现,客户旅程图可以有效揭示观众在关键环节的情绪波动,特别是购票、就餐和离馆时的不满。针对这些痛点,采取了优化退票流程、增加就餐空间、尽早开放文创商店等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观众参观体验。运用客户旅程图提...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摘要:<正>《科普研究》(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科普理论研究,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为宗旨,设有“科普能力”“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科学与社会”“实践探索”等栏目,主要刊载科普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力推学术精品力作,持续致力于促进科普学术繁荣和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论文关键词写作指南

摘要:<正>3~5个实词为宜,尽可能选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应是从题目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能反映论文主题、论点、技术关键点等的词或词组,应紧扣文章主题,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关键词是文章的眼睛,同时也是方便他人准确检索和获取论文的重要标志词,一般请勿使用“分析”“研究”“对策”“建议”等无效检索词

论文摘要写作指南

摘要:<正>摘要以报道性文字形式为宜,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在于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他重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章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

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闭幕

摘要:<正>11月15日,由科学技术部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74个代表队、247名选手经过为期3天决赛的角逐与较量,来自中国气象局代表队的牛芊茵、黑龙江代表队的于尚洋等10名选手凭借出色发挥,成功获得特等奖,摘下2024年“全国十佳科普使者”桂冠。大赛还评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最具网络人气奖10名,三等奖和专项奖若干名

幼儿园循证式科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与案例研究————作者:冯艳慧;郭启华;林晨;张金宝;

摘要:幼儿园科学实践教学是一种强调幼儿在行为实践、认知探索和社会互动三大领域中深度参与的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幼儿教师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常识教育,将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操作的现象大量存在,教师的科学实践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经验化与主观化倾向。而循证教学作为一种基于证据、事实进行决策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因其可以提高教学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水平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首先对幼儿园循证式科学实践教学进行了理论阐释,然后采用循证教...

高端科研成果科普化的路径——基于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原子钟科普的案例分析————作者:钱逸涛;杨凯;王金媛;徐震;

摘要:高精尖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钟作为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核心装置,近年来逐渐被大众熟知,本文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原子钟研究成果的科普实践为案例,综合考察了上海光机所原子钟科普的主体、形式、内容及其基本特点。研究发现,科学家团队是推动高端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力量,沉浸式科普是重要方式,而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则是重要契机。基于研究发现,本文认为...

提升科学素质 赋能共同发展——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综述————作者:张亚琼;赵宇菲;张志敏;张之豪;蔡书红;

摘要:<正>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12月5—6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设立4个单元,举办专题论坛、科普大咖谈、圆桌对话等16场学术交流和活动,吸引2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科技组织、科普场馆、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1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40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赋能科...

中国出海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传播的现状、困境和应对策略分析————作者:张志敏;王艳丽;刘晓慧;邓成英;

摘要:中国出海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传播对企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出海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科技传播意识,基建、机械重工等领域企业基于其良好的科技实力,通过构建海外媒体科技传播矩阵,编制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和高校的合作网络等以宣传产品、技术及企业品牌。但是,中国出海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传播还面临系统化政治舆论风险,缺乏官方权威和专业力量的支撑,欠缺以本土化视角讲故事的能力等挑战,应从提升...

百廿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政策:历史回溯、主要特征和未来展望————作者:刘苏阅;王凌皓;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做好创新素质“孵化”工作的关键着力点。纵观历史发展历程,20世纪初至今的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政策经历了萌芽与尝试、奠基与探索、调整与恢复、深化与推进、创新与优化5个阶段,并实现了4个方面的转换: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社会本位到人文本位的转变回归;在目标指向上实现了从服务社会建设到发展科学素质的迭代更新;在内容选择上实现了从普及知识到综合性课程的不断完善;在评...

数智时代科普短视频创作者的角色困境、归因澄明与破局路径————作者:金梦瑶;陈玲;

摘要:科普短视频创作者在实现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日益澎湃所激荡起来的角色冲突却使科普短视频创作者陷入不同程度的角色困境。本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为分析视角,从角色内外两方面解析科普短视频创作者角色冲突的具体表征,并进一步揭示造成其深陷角色冲突之困的内在致因。为破此困局,科普短视频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人的主体性地位,回归到“...

科普高质量发展 助力现代化建设——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综述————作者:付文婷;邢蕊;

摘要:<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科普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12月6日,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以“科普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为探讨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策略搭建平台。论坛主要围绕全球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科学教育、科普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科普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科普服务人类交...

《科普研究》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科学资本视角下乡村初中生科学职业理想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基于广西2022名乡村学校初中生的调查数据————作者:高潇怡;羊宇弘;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科学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科学职业理想研究是科学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话题。其中,乡村初中生的科学职业理想研究更是学界和社会的重点关切。已有研究发现,乡村初中生的科学职业理想表现不佳。本研究引入科学资本概念工具,对广西2 022名乡村学校初中生开展问卷调查,利用有序逻辑回归和边际效应分析,探查科学资本不同要素对我国乡村初中生科学职业理想现状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科学资本水平...

中小学生科学职业期望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川渝地区4211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作者:邓磊;谭彬;

摘要:科学职业期望对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川渝地区4 21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方面,中小学生科学职业期望及各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学段差异。科学自我效能感和父母因素对女生影响更大,父母因素对乡镇学生影响更大,科学参与对高中生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科学身份认同、科学自我效能感、科学参与、同伴因素、父母因素均对中小学生科学职业期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科学身份认同的影响程度最大。...

技术工具视角下的人工智能科普服务:创新、风险与对策————作者:王挺;邵华胜;王丽慧;

摘要:人工智能正引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工具革命,推动科普服务全流程创新。作为灵感激发、内容生成、全天候把关、场景搭建、定位、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工具,人工智能重新塑造了科普创作、审核、传播和评价模式,大幅提升了科普服务的效率、质量、广度、精度和科学性。但基于技术工具的局限,其无中生有的“幻觉”等风险也随之而至,可能冲击科普人员的权威性和主体性,反噬科普服务的根基,不利于加强科普服务价值引领。为此,在科普...

开放科学的公众科学转向:政策工具视角下国际开放科学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作者:姜天海;贾萍萍;张增一;

摘要:国际开放科学政策近年呈现明显的公众科学转向,开放科学政策如何理解和推动公众科学是推进科学与社会协同共享、共创的关键课题。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通过文本分析方法解构国际开放科学政策内容,探索不同类型机构的政策设计及侧重。结果显示,国际开放科学政策关注由传统的公众科学普及转向公众科学参与,不同类型机构在政策工具结构和具体政策设计上有所差异。我国未来制定科技与科普政策时可参考国际经验,在政策设计之初融入...

中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及对科普供需的启示————作者:胡俊平;董容容;唐德龙;高宏斌;

摘要: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是科学普及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2023年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描述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揭示当前互联网在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中的重要地位,并呈现公民使用社交平台、专门科普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的变化态势。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城乡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差异,讨论了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与公民自身特征和需求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需弥合数字...

科技馆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分析及提升对策——基于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作者:郏超超;李秀菊;刘玉花;高宏斌;

摘要: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科学素质对公民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馆是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资源之一。基于2023年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本研究分析发现:公民参观科技馆能大幅提升科学素质,特别是在科学方法、精神和能力维度;参观科技馆对科学素质弱势群体帮助更大,有助于缩小性别、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要扩大科技场馆的覆盖面,提高科技馆服...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科普研究北大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1046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