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771/C
国际标准刊号:1673-5420
主办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主管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楼盘设计房地产期刊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会展国家级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99年,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十年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以及学报编委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学术成果,促进相关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力推具有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获奖情况: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学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名家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网络媒体进展 、信息经济与管理 、语言文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阅读推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反映了我国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中国文献领域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目前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献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重庆市优质期刊、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从物塑性到技术恋物癖:数字交互界面的哲学反思————作者:董屹泽;吴静;

摘要:数字交互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媒介,逐渐演变为技术物塑性机制的物质载体,不仅适应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习惯,更在潜移默化中反向塑造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方式。界面设计通过无限滚动、手势标准化和个性化推荐等策略,将用户需求简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模型,形成技术依赖与情感依恋的共生关系。资本借助界面缔合环境的隐蔽性,将用户数据劳动转化为增殖资源,并在符号化操作中催生技术恋物癖现象。最终,从新唯物主义视角来看,数...

身体、身份和自我:数字时代的人类生存论思考————作者:徐强;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类自身生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身体、身份和自我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而言,在身体上,人在物理身体、文化身体之外拥有了技术身体;在身份上,人在自然身份、社会身份之外,获得了数字身份;在自我认同上,人的内在同一性受到冲击,需要在流动、开放和敞开中得到澄明。只有基于人机交互共在的生存论基础,我们才能认清人类自身以及人类未来

互联网服务协议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困境与解决————作者:刘悉琳;李若松;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服务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因格式合同的单方拟定性和用户低阅读率,导致用户程序选择权被实质剥夺,形成对契约自由与程序正义的双重挑战。当前司法实践存在实体法与程序法混同适用的困境,法院常援引《民法典》格式条款规则审查仲裁条款效力,忽视了《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独立性和自愿性的特殊要求。现有法院对此类问题的裁判分歧揭示出仲裁条款效力认定标准的模糊性,这一模糊的背后是实体法中心主义对程序正义...

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的内在发展机制与动力探析————作者:许和隆;

摘要: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竞争机制把科学技术引入了社会生产,科技创新成果在实现市场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推动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等的革命性巨变,生成了人类现代文明,由此形成了从市场经济到科技创新再到现代文明的内在发展机制。市场经济是科技创新从而也是现代文明的社会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工智能作为当代人类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使人类再次站到了文明跃升的...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向————作者:刘勇;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存在”,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深度嵌入引发了主体劳动能力、生产资料、生产力要素组合的系统性重构,为生产力质的跃升提供了技术基础。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引领科技革命、塑造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激发动能、开辟途径、培育优势、拓新空间。以人工智能赋能新...

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叙事的困境与突破————作者:蒋明敏;蒋悦;

摘要:智媒时代所呈现的媒介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模式。智媒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正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其呈现出数据驱动叙事资源共生集成、算法主导信息分发推荐、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处理与调控的运作机理,在叙事资源整合、多维空间搭建、主体画像明晰等方面彰显出强大的技术优势。但在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正面临着场域失序、地位失守和价值失...

“大数据杀熟”的演变轨迹、治理困境与协同共治————作者:王秋梅;

摘要:“大数据杀熟”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价格歧视问题,具有隐蔽性、精准性与复杂性特征。通过分析其技术手段升级、应用场景扩展及隐蔽性增强的演变轨迹,揭示其依托数据垄断与算法技术实施“千人千价”的定价策略。研究发现,该现象面临多重治理困境:平台逐利驱动导致的市场失灵、法律规制滞后引发的监管真空、算法黑箱造成的技术壁垒及消费者弱势地位形成的维权困局。为破解治理困局,提出构建政府-平台-消费者协同治理体系:政...

生命政治视野下的身体规训与生命形塑————作者:林琳;刘尚;

摘要:在现代生命政治的理论视野中,“身体”与“生命”作为权力运作的核心关键词,二者之间始终保持密切关联。从君主社会对身体和生命的“景观式”惩罚,到现代社会对个体生命更为隐蔽且彻底的数字规训,生命权力的施展始终将“身体”作为起点与旨归。数字时代的个体生命在“数字-全景敞视监狱”中习惯将身体进行量化处理,在场景建构中接受算法的预测与调校,并最终在媒介平台以自我展演的方式获取社交资本。尤其进入后人类时代,通过...

如何思考当代数字社会——对“技术封建主义”与“平台资本主义”理论路径的反思————作者:刘亚群;韩良弼;

摘要:伴随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呈现新变,理论界主要兴起两股重要思潮:技术封建主义与平台资本主义。然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却被长期忽视,“技术封建主义”将问题视角聚焦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宣称资本主义将重新倒退回“封建主义”;“平台资本主义”的内涵则更偏向描述性,旨在揭示“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资本积累体制的出现,及其在重塑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的同时对文化和制度产生影响。要理解这一差异,则需要回到马克思关于资...

“人机互化”:人工智能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的哲学之维————作者:赵耀;

摘要:关于人工智能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的讨论不能仅局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更需要从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交互影响即“人机互化”的进程中展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人工智能的人化”,即达到类人类甚至超人类的能力,客观上带来的威胁却是“人的人工智能化”,即人类的观念认知与实践行为不断趋同于人工智能,主动认同人工智能主导的评判标准与价值规范,自觉选择以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支配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人工...

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规范和治理路径——以融贯流程为视角————作者:寿晓明;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治理底层逻辑的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数据安全性、模型安全性和生成可靠性的流程风险。传统的融贯主义、规制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无法适应具有通用性和人机交互性的AIGC,也无法解决由此带来的知识幻觉问题。在场景一致性理论基础上,要求融贯硬法和软法从而促进信息的顺畅流通,以期构建一个符合其特性的规范性框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融贯流程...

人工智能时代下算力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制困境与纾解——基于合作规制的视角————作者:张惠瑀;

摘要:算力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最为重要的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国家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算力互联互通以提升算力的生产力效能。然而,从现状看,算力互联互通缺少一定的法治保障,面临着算力设施法律属性不统一、隶属分散、缺少统一标准等现实困境,而合作规制理论可以帮助纾解这一困境。在理论层面,算力合作规制可以为算力互联互通提供组织法和行为法保障;在实践层面,算力合作规制可以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保障算力互...

数智驱动下中小制造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江苏“专精特新”企业为样本————作者:李东;陈译凡;

摘要:从总体上按属性的不同归纳影响中小规模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并揭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与创新绩效的机理,对于系统性提升这类企业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以江苏“专精特新”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1)开放性水平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吸纳能力在开放性水平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效应。开放性水平能够促进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识别、获取、消化、应用,提高企业的吸纳能力。良好的吸纳能力不仅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嬗变的长时段考察————作者:陈甜;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蔓延四十余年,依附于不同的载体扩散,在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历史虚无主义诸多散播介质中,互联网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为全面认识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将历史虚无主义置身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时段考察历史虚无主义网络蔓延的进程与规律,可大致分为:1990年代涉足网络空间、2000年代与自传播相结合、2010年代主阵地转移至网络、2020年代智能化传播四个重要的阶段。互联...

征稿启事

摘要:<正>《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宋灿;

摘要:以“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效率及整合消费市场这两个渠道对企业区域选择产生影响。(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营企业、上游度较低行业、规模较大城市的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更强的边际作用效果。(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性失业”的政治叙事————作者:朱洪伟;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使能技术的面相,以技术更具有劳动主体性表达对人的更深层次的置换与取代,使得“技术性失业”以新的样态、新的规模、新的风险再次袭来。这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技术性屏蔽;另一方面是高技术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所要求的资本或者权力的介入。在这两个方面的条件下技术成为资本政治表达的方式,进而使得人丧失劳动权利、遭受社会排斥而可能沦为“无用阶级”。因此,只有深入剖析...

网络公共表达话语的形态与情感转向及其根源——以“李刚门”和“北极鲶鱼”事件为例————作者:张伟;殷嘉怡;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网络公共表达的内容指向和话语表征都不断变化。通过比较网民对跨越十余年的两个同类事件(“李刚门”事件和“北极鲶鱼”事件)的公开表达,可以发现,网络公共表达话语存在形态和情感两方面的转向:网络表达的话语形式由隐性戏谑式转向显性直抒式,主题由分散化转向关联化;网民的情感偏向仍以负面情绪为主,但渐趋平和,动员方式由情绪化转向理性化。这些变化是由社会环境、媒介平台及网民群...

国家安全实践教育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的实践————作者:胡雅萍;韩欣言;郭强;王秋梅;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国际和国内安全环境的快速变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研究通过识别“双一流”高校国家安全活动日指导文件主题与国家安全教育政策发展方向,探究我国“双一流”高校国家安全实践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政策发展的匹配性。[研究方法]研究借助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提炼6份国家安全教育政策文件的战略发展方向,采用LDA主题模型对2024年“双一流”高校国家安全活动日指导文件进行主题挖掘。[研究结果...

银发人才参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作者:陈友民;张昊磊;

摘要:银发人才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以东部某高校的银发人才参与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探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银发人才参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部的资源支持、人际影响、价值建设会影响银发人才的内在情绪体验和收益感知,从而影响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通过构建多元支持体系,缓释外部制约因素;提升正面情感体验,深化情绪价值内涵可以有效提升银发人才的参与,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