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601/T
国际标准刊号:1673-9957
主办单位: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和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主管单位:科技部
上一本期杂志:《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业设计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1993年创刊,原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年7月起以现名出刊,是科技部主管、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和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的中国唯一一家定位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经济期刊。杂志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支持和管理下,着力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七大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转移平台建设,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及新产品市场化为己任,以独到的视角与智慧,以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品牌营销策划,全方位为各界朋友提供优良的技术转移、产品推广等服务。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办刊宗旨:以国家振兴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技术转移产业化推进和新产品发布为手段,致力于推进中国科技与经济的无缝连接。曾随中国驻外大使馆科技参赞的履新与住在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产品到达过110多个国家与地区,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驻华使馆科技和商务参赞也曾一度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视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曾专门致电本刊探寻合作项目。

  期刊栏目:特别报道、资讯导向、高端访谈、企业风采、技术前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工业技术、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农林技术、生产与安全技术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382;总被引频次:7129

  4、杂志荣誉:

  获得首届和第二、三届国家科技期刊一等奖

  鸣网郑重承诺:

  1、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各类杂志的官方网站或杂志社,是快速高效发表论文的中介机构,谢绝投递杂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论文写作等指导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具体咨询。

  3、本站只适当收取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编审排录费、排版、制作、印刷、邮寄样刊、发票等综合费用,无其他额外费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www.gapp.gov.cn)认证的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5、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文章审核通过确认录用支付费用。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合作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最新期刊目录

多维度大数据治理框架的构建与验证————作者:周荟;

摘要:针对大数据治理中的数据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本文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多维度的大数据治理框架。采用参考模型法结合数据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对治理框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试验表明,本文构建的框架在数据质量提升、隐私保护和共享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指标例如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分别提高了15%和12%,数据泄露风险降低了20%。本文的创新在于集成了多维度治理模型,融合了...

基于红外光热成像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方法————作者:王新宇;

摘要:常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模型多针对特定区域处理,巡检效率低,频次受限。为此提出对基于机载红外光热成像技术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方法研究。根据当前的巡检需求,先进行巡检节点部署及图像预处理。采用机载红外光热成像技术,强化整体的巡检效率,设计机载红外光热成像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模型,采用不定期畸变捕捉的方式来最终实现电路巡检。测试结果表明,与无人机机载AI模块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方法、长距离复杂地形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

风机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作者:邱进;

摘要:本文设计了围绕风机液压驱动系统,旨在提升风机工作效率。采用系统建模技术,对液压驱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索其在不同工况下性能表现,建立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多个设计变量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液压驱动系统在效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改进了风机整体性能,为液压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通信网络带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作者:曹存洋;

摘要:由于现存的电力通信网络带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召回率和F1值较低,导致无法准确解决网络带宽流量异常问题。因此,本次开展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通信网络带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研究。对原始流量进行分割与特征解析,设定时序、消耗、IP地址、资源占用和流向等指标的阈值界限,并结合流量切分技术判定异常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数据挖掘的电力通信网络带宽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结果的召回率均在99%以上,且F1值均在0.93...

面向油浸式变压器运维的油化验技术研究————作者:李雅璇;

摘要:由于现行技术在油浸式变压器运维的油化验中应用效果不佳,变压器故障无法得到精准检测,因此本文提出面向油浸式变压器运维的油化验技术研究。利用取样装置收集变压器绝缘油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对变压器绝缘油进行化验,采集变压器油溶解气体色谱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溶解气体含量以及乙炔饱和含气量,识别检测变压器故障,对油浸式变压器运维油进行化验。试验证明,应用本文技术在油浸式变压器运维中的故障误检...

基于IKH优化S-GRU的输电线路故障辨识模型设计————作者:王荷茵;王佳琳;蔡小妮;

摘要:准确辨识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属于电力运维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该目标,本文提出基于孪生神经网络(S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N)的S-GRN故障辨识模型,并且运用改进磷虾算法(IKH)对该模型中的权值参数进行寻优,经过大量训练后产生成熟的模型。在性能仿真阶段,运用MATLAB软件构建输电线路,分别模拟单相接地短路、两相间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4种故障类型,检测故障辨识模型的应用效果...

火电厂锅炉设备智能故障预警方法研究————作者:刘郅翔;

摘要:由于火电厂锅炉设备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中运行,容易出现多种故障,因此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有效预防这些故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监测技术与智能算法的故障预警方法。首先,利用数据清洗技术对振动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和异常值干扰。其次,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初步分类设备运行状态。最后,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故障类型识别。试...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变电站设备超温告警方法————作者:刘生军;

摘要:针对变电站设备因超温引发的安全隐患,现有方法无法实现对其准确告警的问题,首先,本文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超温告警方法研究。通过超分辨率图像分解技术,提高变电站设备监控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信息,为超温诊断提供高质量数据源。其次,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超温特征提取和诊断,实现设备温度的精准识别和异常检测。最后,结合红外告警机制,实时将超温预警信息推送至运维中心,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通过对...

保守混沌系统在电力谐波检测中的应用————作者:刁学超;

摘要:为了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对电力系统谐波幅值的检测灵敏度,本文以保守型混沌系统为理论基础,提出Van der Pol-Duffing保守型强耦合混沌系统。当检测超弱电力信号时,先对混沌系统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混沌相态与大周期相态的临界值,再将待检测信号输入混沌系统。当系统处于稳定的大周期相态时,可以获得被检测信号的时域、频谱信息,检测各个谐波分量的幅值。通过仿真试验,对Van der Pol-Duf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落煤管堵塞智能监测————作者:王哲;毛新宇;

摘要:关于落煤管堵塞监测,传统的单点监测是在落煤管的特定位置安装传感器,无法及时检测出堵塞,导致监测堵塞位置的精度较低。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落煤管堵塞智能监测方法。该方法在落煤管布设光纤传感器,以实时感知管内状态变化;对采集的落煤管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高级算法提取多维特征参数,并据此确定堵塞位置,以实现高效智能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智能监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精...

基于低功耗设计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作者:杨曜东;

摘要:本文开发了一款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产品。该系统集成DS1302实时时钟、DS18B20温度传感器等基础模块,并新增网络时间同步和语音播报功能,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系统利用优化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策略,显著降低了功耗并延长电池续航时间。试验测试表明,系统具有稳定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扩展性,适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多个物联网应用场景

Fe/Ni与WC粒度对铁镍基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作者:刘泽楷;杨树忠;张帆;肖颖奕;

摘要:本文研究Fe/Ni与碳化钨(WC)粒度对铁镍基硬质合金显微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样品,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设备分析合金组织的结构和性能,测试了...

一种高性能VR眼镜散热结构的设计————作者:顾家茗;仲于姗;

摘要:本文针对VR眼镜在高负载使用情况下出现的散热和灰尘积累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性能散热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紧固组件、便捷防护组件、插接固定组件和冷却组件4个模块化结构进行组合,使VR眼镜具备高效散热与防尘功能。风道设计采用冷冻金属块散热技术,并将风扇与铜管相结合进行优化,能够在高温环境中将设备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有效降低噪声。该设计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与维护的便捷性,为...

硝酸盐微胶囊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储热性能研究————作者:王迎春;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环境下硝酸盐微胶囊复合材料的储热性能变化,本文制备了微胶囊和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并进行基础储热测试比较。根据表征测试计算可控温度差值,测定基础导热系数和导热率标准;比较MCPCM复合材料断面形态变化,分析热重情况,并计算复合材料导热率。结果表明,在4个测试周期内,在35℃~55℃、55℃~70℃和70℃~95℃温度变化下,复合材料导热率均>65%。可见复合材料导热率随温度升高和微胶囊数量...

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下海岛电网线路规划研究————作者:张健;周博然;于思超;姜玉林;

摘要:为了提高海岛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下海岛电网线路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海岛电力系统的特点与历史负荷数据进行海岛电力负荷预测。根据负荷预测结果选择适用于该海岛的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点。根据新能源接入点和电网现状生成电网线路候选路径,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选定电网线路最优路径,完成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下海岛电网线路规划。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总投资成...

煤炭车辆轴承疲劳损伤及振动响应研究————作者:陈相蒙;

摘要: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煤炭车辆轴承疲劳损伤及振动响应,本研究通过实验台分析不同轴向荷载及径向荷载下的轴承疲劳损伤及振动响应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变化趋势一致,轴承振动加速度随着径向载荷增加而提升,径向载荷的轴承振动加速度数值均小于轴向载荷。且煤炭车辆的轴承最大载荷承载力为200kN,载荷较大会加快轴承损伤速度。随着载荷增加,裂纹长度及宽度均呈递增趋势。当轴向载荷及径向载荷大于200kN时...

电液控制系统无线遥控器的设计与应用————作者:齐艳红;田海波;

摘要:为提高井下液压支架操作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本文以无线遥控技术为研究目标,采用无线遥控技术,设计研发了用于支架电液控制器控制的无线遥控器。该遥控系统中遥控器由ZigBee通信电路、按键采集电路、OLED显示和电池设备充电及管理几部分组成,可以准确发送信号。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无线遥控器能够对液压支架电液控器进行无线控制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研究————作者:杨佳;李畅;曾莉;

摘要:针对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在效率和智能化方面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嵌入式ARM平台,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引入深度可分离中心差分卷积网络(DS-CDCNN),以提升视频识别能力。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在视频传输方面的平均延迟为43 ms,带宽利用率约为30%,传输稳定性为98%。在识别任务中,DS-CDCNN算法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为98.8%,车牌识别准确率为99...

数控多轴联动加工甘蔗剥叶零件精度优化————作者:李勇华;

摘要:本文针对甘蔗剥叶零件采用数控多轴联动加工中的精度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甘蔗剥叶零件加工工艺系统,包括机床、刀具、工件装夹以及数控编程等,探讨了影响零件精度的关键因素。运用误差补偿、优化加工参数、改进刀具路径以及合理设计工装夹具等方法,对甘蔗剥叶零件精度进行有效控制与优化。经实际加工验证,本文提出的加零件精度控制与优化策略显著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为甘蔗剥叶机械的高质量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

浅孔留矿嗣后胶结充填采场充填体配比优化研究————作者:崔云龙;姜宏锋;

摘要:针对金属矿区浅孔留矿嗣后胶结充填采场的优化需求,本文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灰砂比配比方案对开采后地质应力分布的影响,旨在优化充填体配比,以改善地质稳定性。研究发现,灰砂比为1∶5时,矿区地质应力性能最优。进一步,在最优灰砂比基础上,通过调控填充体料浆浓度(80.0%~85.0%)发现,当浓度为83.0%时,胶结填充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接近峰值。本文不仅明确了最优配比参数,还揭示了浓度对强度的...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科技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100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