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本刊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本刊秉承如下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学、编辑学研究提供园地,对编辑出版实践给予理性指导,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总结介绍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编辑出版经验,促进编辑出版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出版科学》本刊是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出版专业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出版(包括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编辑、印刷、发行、物资供应、财务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出版编辑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荣获《中国编辑研究》年刊转载53篇;《新华文摘》摘发6篇;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转载14篇。
出版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编辑学、编辑工作、出版学、出版工作、数字技术、多媒体、网络出版、书苑掇英、编辑史、出版史、编辑随笔、编者、作者、读者、品书录
出版科学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科技与出版
《科技与出版》创办于1982年。1982年9月,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创办了《科技出版通讯》。1988年,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并于同年10月建立了编委会。1992年12月,改名为《科技与出版》,并成立杂志社。2002年10月,办理了营业执照,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2007年1月,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出版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明清山志编纂出版论析————作者:王俊;王建江;刘金柱;
摘要:明清山志的时空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这与明清时期王朝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山岳地缘人文条件有密切关系。而在编纂方面,编者既包括官员、地方士人,又包括宗教人员,身份多样;其以存史资政、表彰山林、导览卧游、弘教衍脉为旨趣,文本组织形式复杂多元,自成体系。再就山志出版而言,以民间私刻为主,资金来源广泛,官刻、坊刻系统参与程度低,其主要以私人传阅、购买、收藏方式在士绅阶层与宗教人员之间流通。概言之,明清山志不仅具有...
AI与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作者:于殿利;周杨;
摘要:从数字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矛盾与困惑切入,以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已取得的应用成果及其对出版产业的启示为基础,论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业态进行新质生产力改造,如何创造新型文化企业等,审慎探讨人工智能与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冀望引发学界和业界对人工智能与出版新质生产力乃至出版行业管理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数智时代,出版何为?—第七届“数智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综述————作者:贺晨;
摘要:以“第七届数智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的专家致辞、主旨报告以及收录的研究论文为对象,结合国内研究前沿,按照数智时代的出版学科变革、技术赋能出版产业创新、面向融合出版的人才培养三个主题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述评,以揭示当前出版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出版产业技术应用情况和数字化转型进程、出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对策建议,力图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下出版业变革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从自在到自为:出版文化主体性的哲学探究————作者:张安超;
摘要: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精神文化生产活动的不平衡性、约束性等特点,阐明出版文化主体性的动力来源。结合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命题,分析出版文化主体的逻辑机理,提出文化与出版具有主客同一性、二者相互转化。引入“自在-自为”范畴,观察文化与出版的辩证运动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激发文化主体性,以及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积极培育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出版技术创新三点现实启示
中外对外出版政策比较研究————作者:裴永刚;甘俊佳;
摘要:从政策视角入手,将权威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劝告与鼓励政策、系统变革政策、能力政策作为分析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的对外出版政策的指标。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对外出版政策呈现以下特征:文化外交政策为基底的权威型政策;取消或减免增值税的激励型政策;汇聚多来源出版专项资助的鼓励型政策;跨部门合作创新渠道推广的系统变革政策;创设出口学院、学徒制培养对外出版人才的能力政策。基于此,提出文化外交政策与专项出版...
对编辑职业的隐喻性阐释——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的语言学分析————作者:谢妍妍;
摘要: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借助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多语言隐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标注方法,对编辑日常话语进行隐喻性分析。揭示编辑思想和行为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编辑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编辑的言语中,根植于编辑的概念系统里,建构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模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新形态数字教材的应用场景及建设路径————作者:赵丙勋;袁华莉;
摘要:从满足学生“自适应学习”“沉浸式学习”“智能辅导”及教师“学生学情分析”“资源智能推荐”“智能教学助手”等角度出发,阐述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数字教材的“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三层架构模型。依托“知识图谱”“环境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核心服务,通过“效能类”“信息类”“情景类”“评价类”“认知类”五类功能工具构建数字教材的高内聚松耦合的功能应用体系。使教材数字化从资源富媒体化、信息组织...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数字阅读痕迹隐私边界的自我管理实践研究————作者:陆朦朦;张芸琪;
摘要:研究基于隐私管理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从隐私边界认知、隐私边界协调及隐私边界平衡三个递进的层次揭示个体对数字阅读痕迹隐私边界的管理实践,促进理解数字阅读时代个体性阅读行为与社会性阅读互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隐私边界认知主要根据用户隐私敏感性、平台技术可供性和阅读社会公共性三种类型进行识别,隐私边界协调又通过关系程度、痕迹属性和互惠原则进行协商。在此基础上,研究反思数字阅读痕迹隐私边界协调失...
图书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法豁免————作者:朱公欢;
摘要:将买方抗衡势力纳入反垄断法分析框架,发现实施图书转售价格维持策略并不必然导致涨价型损害、缺乏对经销商实施有效纵向限制的条件、出版商和经销商很难达成卡特尔共谋行为,消费者福利也未必减少。阐明图书转售价格维持在效率层面可以遏制出版商的双重加价行为,防止不愿意提供售前服务的经销商搭便车,在文化层面可以确保图书的多元化供给和书店的多样化布局,应当遵循“原则禁止+例外豁免”的分析思路进行利益衡量。具体而言,...
查禁与突围: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国统区的传播————作者:张运君;于佩岐;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书发行网络和精准疏通著作传播堵点等措施来促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发行和流通。这场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查禁与突围的较量,是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思想博弈的重要表征,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
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4
摘要:《出版科学》连续6年先后推出《阅读中的青年学者:2019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2020年第1期)、《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2021年第1期)、《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2022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2》(2023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3》(2024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4》(202...
技术之光,引领出版科学创新之路————作者:吴平;
摘要:<正>前不久,在一场读书会上,我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同门。她谈及她们出版社近几个月举办的多次AI培训,参与者都感到收获满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出版社的一位副社长还专门针对新技术应用为全社人员作了专题讲座。她从亲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高效,那种由衷的喜悦之情在分享时溢于言表。这让我回想起大约两年前,当我询问她新技术如何改变出版行业时,她脸上的迟疑、茫然与无感。如今的神采飞扬,与彼时判若...
《出版科学》编辑部2025年征稿启事
摘要:<正>《出版科学》系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EBSCO全文收录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期刊建设专项”资助期刊,刊物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主办,1993年创刊,2006年开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
封面、文本与社会思潮:《甘蔗》封面之百年演变史————作者:曹金蓉;许德金;
摘要:对吉恩·图默(JeanToomer)的《甘蔗》进行个案考察,聚焦封面、文本与社会思潮三者的互动,旨在为编辑学与文学研究开辟出一块跨学科的天地。研究表明,封面与文本共存共生,既是文本的视觉概要,也体现了封面设计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回应。同时,《甘蔗》的封面变化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迁,从对种族主义“曲线救国”式的暗讽到对隔离制度的迎头痛击,再到对种族关系的重审和黑人女性的关注,描绘出一部独特的《甘蔗》演变史...
生态系统视域下阅读赋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证分析与实践策略————作者:赵靓;杨程;胡小勇;
摘要: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恩施白果树村16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心理弹性水平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量变量,从留守儿童成长中各层级系统切面出发,探究家庭及社会支持(如学校和邻里)等系统切面如何综合影响留守儿童阅读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问卷结果显示,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且该效应受到留守儿童的一般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据此,进一步从家庭微观系统、...
虚拟现实媒介:一种新型叙事平台及其隐私挑战————作者:梁斯婷;徐丽芳;
摘要:探索虚拟现实媒介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力三大特性在叙事中的表现,阐明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革新性影响。揭示在身临其境的创新体验背后,隐私挑战日益突出,需要解决的隐私问题包括: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不必要地泄露,心理操控可能导致心理伤害,空间隐私的侵犯可能削弱用户自主权等。最后,从技术、伦理和法律的角度深入讨论隐私保护的可能路径,以期为虚拟现实媒介中平衡用户体验和隐私安全的叙事实践提供参考
国际出版机构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版伦理政策分析————作者:董敏;刘雪梅;杜亮;雷芳;
摘要:从科学网(Web of Science)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排名前70的出版机构中筛选出23家,分析其人工智能(AI)出版伦理政策。在作者使用AI方面,出版机构主要从署名、AI使用边界、披露形式进行了规范。出版机构对AI身份问题已达成共识,即AI不能成为署名作者;出版机构允许在研究和写作中使用AI,但使用者需要对内容负责且充分披露,而目前只有少数...
融合进程中电子书产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基于SCP框架的案例研究————作者:郭晶;崔家勇;杨佼旻;吴玲玉;
摘要: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框架,选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4家具有代表性的出版集团进行案例分析,以探索融合进程中我国电子书产业绩效提升影响机制。在产业结构对传统出版企业行为的影响、政府规制对企业行为的指导与约束、企业行为与业务绩效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得出“产业政策”“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业务绩效”等13个命...
基于共识动员的“全民阅读”宣传标语话语生产研究————作者:杨忠杨;冯小曼;
摘要:选取国内各省级“全民阅读”主题活动10年来的226条宣传标语,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全民阅读”宣传标语的共识动员策略。文本分析层面,“全民阅读”宣传标语通过突出城市形象、政策导向、家庭风气、个人修养、时事热点等导向明确的主题和关联互动的衔接手段、动词引导的及物性,多样建构“全民阅读”主题;话语实践层面,进一步挖掘标语背后的权力,发现在力量上承担告知和引导等功能,连贯性采用押韵和对偶等形式,互文...
新时代编辑队伍建设:能力素养与发展路径————作者:章光琼;胡小忠;蒋圣芹;
摘要:首先梳理新时代出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编辑队伍建设现状与诉求;借鉴数字时代教师TPACK知识能力框架,提出编辑的“能力-素养”模型,包括一个核心、三维关键知识能力及若干素养的层次结构;最后探究适应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编辑队伍建设三条路径:系统设计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智能化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创新编辑培训模式、破解工学矛盾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建筑》
- 省级有宠
- 国家级《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省级绝缘材料通讯
- 省级泰州科技
- 省级《上海大中型电机》
- 省级内蒙古画报
- 省级内蒙古地质
- 北大核心《聚氨酯工业》
- 北大核心《石油化工自动化》
- 国家级建材技术与应用
- 省级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地层学杂志》
- 国家级《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 国家级国外探矿工程情报
- 北大核心《水文》
- 省级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 学报《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萍乡学院学报》
- 国家级《石油沥青》
- 国家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科海故事博览》
- 省级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国家级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 北大核心《宁夏工学院学报》
- 省级管理工程学报
- 省级中外玩具制造
- 北大核心《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 国家级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国家级中国社会工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