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办。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路基工程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专业学术领域有着诸多的建树。内容覆盖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港口、机场等众多行业,聘请了全国铁路、公路等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担任编委,众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协办。期刊是首批入选的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版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同时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荣获四川省一级期刊和中国建筑行业《优秀杂志一等奖》。
《路基工程》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建筑业优秀杂志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2004)。
路基工程杂志栏目设置
论述、试验研究、经验介绍、病害整治
路基工程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主要介绍工程结构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涵盖建筑结构、抗震防灾、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测量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文章主要来源于高校教师、研究生以及工程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以结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大专院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
路基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市区公路隧道明洞路基深孔爆破大块率优化研究————作者:徐贤锋;
摘要:为了有效降低市区公路隧道明洞路基深孔爆破大块率,对平潭综合实验麒麟大道东段明洞路基进行爆破方案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宽孔距小排距爆破技术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炮孔密集系数M取2.5,即孔距5.0 m、排距2.5 m时,爆破效果较好;采用空气间隔器装药,可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采用电子数码雷管逐孔起爆网络进行微差间隔时间控制,爆破后根底基本消除,深孔爆破大块率降低至3.5%,大大提高了铲装效率;距...
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分析————作者:舒永鸣;
摘要:针对矮拉山隧道凝灰岩地层大变形问题,分析其大变形破坏特征和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支护参数与施工工法,确定合理的位移控制基准。研究表明:软弱凝灰岩、高地应力场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工法能有效控制变形,解决矮拉山隧道大变形难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填土边坡最优加固处置方案选取研究————作者:刘贝;王亚军;金圣然;游运达;
摘要:以某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用微型桩、钢花管注浆、双排桩支护三种加固方案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微型桩加固的模糊综合得分值为85.899,可作为边坡加固处置最优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最优方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边坡稳定性较好,说明加固效果良好
基于土体应变软化特征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作者:吴迪;吴明亮;吴静;吴建建;
摘要:现有方法仅能采用统一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整个滑坡的稳定性,不能分析土体应变软化下的滑坡稳定状态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的简化Bishop条分法,对大关至永善高速桃子树隧道出口拌合站边坡滑动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应变软化强度状态的滑动面介于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所模拟的滑动面之间,峰值滑动面位于最下方,残余滑动面位于最上方;此方法计算边坡稳定系数Fs为0.927,处于欠稳定状态...
运营地铁隧道上部基础施工卸荷扣压保持装置研究————作者:管昱华;肖灿云;
摘要:为解决地铁线路所处土体较软且浅埋时容易因其上部基坑开挖卸荷造成上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卸荷等效扣压力保持装置,对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并以某地铁上覆基坑工程两种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采用扣压保持装置,其隧道最大上浮量计算为11.6 mm,超过了地铁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的地铁保护标准控制值±10.0 mm;使用扣压保持装置后,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下卧隧道最大上浮量仅为2....
跨越高填方互通现浇梁地基承载力分析与加固措施————作者:刘杰;
摘要:以国道244线、347线、542线巴城过境公路项目兴文互通现浇梁工程为例,验算现浇混凝土满堂支架的基础承载力,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不同密实度碎石回填土加固基础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安全系数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不满足要求;随着荷载的增加,20%和40%密实度碎石回填土率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并发生剪切破坏;确定60%密实度作为加固回填碎石土的标准,可有效保障工程安全
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近接匝道微差控制爆破力学特性研究————作者:侯象煜;李昊天;王星;黄帅;涂鹏;
摘要:针对某大跨度地下互通式立交近接爆破施工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台阶法微差爆破施工技术,通过LS-DYNA显式数值计算仿真,探究上部WN匝道爆破施工后,下部SW匝道初支结构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WN匝道微差爆破施工后,爆源正下方SW匝道拱顶部位呈现应力集中状态,峰值拉应力达0.20 MPa,峰值位移0.085 mm;随着掏槽→辅助→周边孔逐级微差爆破,各测点应力、振速、位移均呈上下振荡趋势,SW匝道初支...
西南地区复合固化酸性土强度及力学性能研究————作者:吴航;胡浪;赵学奇;贺阳;
摘要:依托云南宣会高速公路项目,探究无机-有机复合固化西南地区酸性土应用于路基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可显著改善黏土颗粒亲水性和压实特性,固化土水化产物数量明显增多,优化了孔隙结构,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性明显提高;无机-有机复合固化土CBR值高于110%,回弹模量可满足极重交通等级要求,24次干湿循环后强度损失仅为11.5%,固化土力学性能显著增强
寒武系板岩隧道洞渣碎石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作者:刘咏华;曾梓棋;雷国军;
摘要:采用二级破碎工艺+多阶段的除尘措施,同时配合隧道洞渣分挑、优选料源等质量控制方法,加工出性能指标满足工程建设Ⅱ类粗集料要求的寒武系板岩隧道洞渣碎石,并成功应用至某高速公路项目C40及以下等级混凝土。结果表明:隧道洞渣碎石可配制出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的混凝土;隧道洞渣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实体结构质量可靠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西南山区铁路应急抢险中的应用————作者:范永攀;谢江涛;张同兵;张玉娥;
摘要:在西南山区某铁路特大桥水害应急抢险修复工程中,采用无人机航测规划航线自动航拍,辅以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灾区三维实景模型及桥墩修复设计BIM模型;实现迅速且准确地获取受灾区域最新三维地形数据,分析桥墩裂缝长度、宽度等受损情况,比选最优锚固点位置并估算土石方等工程量,为铁路桥梁抢险修复方案的决策和设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V形河谷大跨度铁路拱桥高陡岸坡稳定性研究————作者:黄水亮;
摘要:以V形河谷某大跨度铁路拱桥高陡岸坡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分析拱桥高陡岸坡的岩体组成和特征;综合采用稳定坡角分析、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对高陡岸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左岸水下稳定坡角和水上稳定坡角分别为61°和62°,右岸水下稳定坡角和水上稳定坡角分别为60°和61°;施加桥梁荷载工况后岸坡的主应力显著增加,最大、最小主压应力分别为16.50、5.94 MPa,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拱脚区域
胶粉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研究————作者:李百富;周宝宏;杨冬;
摘要:采用灰靶决策理论对钢渣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最优配合比设计,制备3种沥青混合料,通过低温抗裂和低温蠕变试验综合分析其低温性能。结果表明:以5~20 mm粒径的钢渣部分替代玄武岩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优;混合料中钢渣所占比例越大,低温性能越好,但全钢渣沥青混合料在低于-10℃的温度下,最大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出现不稳定的变化规律,表明较低的温度或较大的钢渣含量均会使开裂集中发生于沥青胶浆
强风干燥环境下混凝土约束收缩试验————作者:李纵;于谋法;蔡生军;杨博;范少轩;李福海;
摘要:采用不同直径和构型的钢筋,设计16组混凝土收缩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孔隙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风干燥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压与抗拉强度显著下降,湿度梯度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变;混凝土配筋率越高,收缩应变越小,多筋约束比单筋约束对混凝土表面收缩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强风条件下混凝土表层劣化加速,增加开裂风险。强风干燥环境下多筋约束有助于抵抗混凝土的表层收缩,设计应优先应用
近接运营铁路桥梁软土深大基坑变形控制————作者:涂启柱;孟长江;陈侃;
摘要:依托东莞某近接铁路桥梁软土深基坑工程,采用小应变土体硬化本构模型对设计支护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地连墙+混凝土支撑支护的基础上,邻近铁路桥墩地连墙外侧增设灌注桩形成门式刚架结构增大围护墙的刚度,环形混凝土支撑增设支撑板增大支撑刚度,能够有效提高基坑变形控制能力;基坑外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土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较大,对铁路桥墩变形影响较大;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铁路...
软质岩嵌岩桩侧摩阻力参数的确定探讨————作者:张天宝;周良慧;
摘要:介绍几种现行规范确定软质岩嵌岩桩侧摩阻力的方法,结合桩-岩界面抗剪强度理论,研究桩体受到竖向荷载时桩-岩相互作用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桩岩界面摩阻力理论计算公式。对各方法确定的桩侧摩阻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强度、完整性、嵌岩深度、桩岩界面条件等对承载力参数的影响
基于沥青路面的集中养护与传统养护差异性分析————作者:廖伟杰;贺虹;黄行燏;张显正;李立端;罗传熙;
摘要:为分析道路集中养护与传统养护模式的差异,对不同养护模式的养护时机、养护时长与养护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中养护可能造成养护时机的提前或延迟,由于技术指标衰减速率不一致,可接受提前或延迟时间阈值也不一致,但提前或延迟时间应控制在3年以内;集中养护虽然需要中断半幅交通,但养护时长仅为传统养护时长的15%,可大幅度减小养护作业的影响;采用集中养护模式的路面,施工评价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养护模式
冲刷深度对桥梁水下桩基功能的影响研究————作者:李文斌;胡裕成;张乔;米江川;陈明涛;宋丹;李超;
摘要:以汉江一桥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在役桥梁的桩基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河道冲刷深度对于桩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刷深度越大时,桩身的轴力会变大,桩侧摩阻力会逐渐减小,冲刷后的桩侧摩阻力由冲刷线以下部分来提供,桩基的极限承载力随冲刷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提出在役内河桥梁桩基的防护措施,对在役桥梁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
穿越充填型溶腔隧道出口仰坡滑塌处治————作者:胡伟锋;李国梁;杨永;李思翰;
摘要:以四川省宜宾市下坝隧道出口仰坡滑塌处治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计算对隧道进洞过程中仰坡滑塌原因、处治措施及安全评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隧址区溶蚀发育、仰坡体存在充填型溶腔,强降雨作用是导致隧道出现仰坡滑塌和洞内塌方冒顶的主要原因;采用钢锚管/锚索+框架梁的坡面防护形式能够提升地层强度,避免充填型溶腔在雨水下渗中发生变形破坏;经处治的仰坡体内未形成贯通裂缝,坡体最大位移由55.0 cm减小至3...
热喷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组成设计与关键工艺研究————作者:李强强;王文飞;
摘要:基于直接剪切试验、拉拔试验和扭剪试验,研究碎石粒径、碎石撒布量及沥青洒布量对剪切强度、拉拔强度及扭剪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峰值强度确定最佳的碎石封层材料组成,并探讨“两油一料”工艺第一次洒布沥青用量对碎石封层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碎石粒径、碎石撒布量和SBS改性沥青洒布量的增大,碎石封层黏结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趋势,最佳黏结强度对应的碎石粒径为9.50~13.20 mm、碎石撒布量为19...
不同渗透性地层中预制管桩连续贯入饱和土的响应分析————作者:汤泽华;莫艺翔;
摘要:基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采用FLAC3D建立预制管桩连续贯入饱和土模型,采用扩孔法模拟管桩的贯入过程,分析沉桩过程中饱和土体位移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沉桩时地表产生隆起位移,且沉桩前期增幅较大,后期增幅较小;孔隙水压力的主要分布半径约5.0m,消散后孔隙水压力值大于沉桩前初始值;土体渗透性对沉桩过程影响显著,土体渗透性越差,地表隆起位移越大,饱和淤泥质土超静孔隙水压力...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盐湖研究》
- 省级《洪都科技》
- 省级《武夷科学》
- 省级《时尚旅游》
- 国家级中国水运下半月
- 北大核心《分子科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航天》
- 北大核心《塑料》
- 北大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眼镜科技
- 国家级《电力需求侧管理》
- 省级中国传统家具
- 国家级《中外能源》
- 省级中国远洋航务
- 国家级《辐射防护通讯》
- 国家级《肉类研究》
- 省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省级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当代电视》
- 国家级中外食品杂志
- 省级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省级《昆明学院学报》
- 国家级《电气时代》
- 省级《科技资讯》
- 国家级《家电科技》
- 省级《青年科学》
- 省级海运情报
- 国家级《地质学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