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月刊)1994年创刊,是由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刊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和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论著。主要栏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述评、争鸣与探索、改革开放论坛、应用经济学建设、农业经济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读者对象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经济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当代经济研究栏目设置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述评、争鸣与探索、改革开放论坛、应用经济学建设、农业经济研究、财经问题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宏观经济研究
是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当代经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增强金融普惠性与提升金融系统韧性:协同与对立————作者:王定祥;杜雨潼;邓琳钰;
摘要:增强金融普惠性与提升金融系统韧性之间存在“协同”与“对立”两种逻辑关系,“协同”来自普惠金融需求主体、普惠金融供给主体和普惠金融业务对金融系统韧性带来的正向影响,“对立”则来自金融机构体系快速扩张、金融资源配置过度普惠和数字技术应用风险增加对金融系统韧性带来的负向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金融普惠性存在最优水平,在未达到最优水平之前或超过最优水平之后,增强金融普惠性的同时会提升或削弱金融系统韧性。调和金...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自然、劳动与资本关系演绎——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实践智慧————作者:王维平;高玉倩;
摘要: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自然、劳动与资本关系演绎的整体图示:正向图示——从分离走向结合;负向图示——从统一走向对立;未来图示——从奴役走向超越。沿循马克思对于自然、劳动与资本关系演绎的分析思路,回归至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核心意旨的当代承转和对世界生态现代化理论样态的最新探索,是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客...
“完整内需体系”的形成、内涵与培育路径————作者:白永秀;王鑫;黄宣童;
摘要: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际,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内需配合出口导向战略、完善内需体系以及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三个历史阶段。完整内需体系意指,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基础,由有效投资机制和财富扩散机制两部分构成,具备完整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共享性四大特征。可持续的内需增长、高...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重驱动、双面效应与双维制度————作者:胡磊;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过程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系统性变革,内蕴“科技创新—要素质变—产业升级”的科技内驱逻辑和“制度改革—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外驱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既具有创造新生产方式、新产业、新就业岗位等创造性效应,又潜伏着投资泡沫效应、收入极化效应、就业挤出效应等破坏性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制度的双维创新,既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最大化激发...
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作者:汤吉军;王晓蕾;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本质属性与功能使命决定其必然要充当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因此,要深刻理解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将打造高水平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治理体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作为因地...
数字商品价值的时间审思————作者:胡莹;王瑜;
摘要: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揭示了时间与价值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得商品价值能够通过时间来呈现。数字商品生产过程是数字劳动过程和数字商品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数字雇佣劳动创造了数字商品价值,数字非雇佣劳动参与了数字商品的价值创造。在劳动时间方面,数字商品价值内含的劳动时间主要由延长的剩余劳动时间和无酬劳动时间所构成;而在转移时间方面,数字商品的价值转移时间包括数字化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时间和数字商品的迭代更新时间两方...
加快构建高端中间品创新网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贾利军;乔岩;
摘要:数字化时代加快高端中间品创新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紧迫性和实践必要性。从工业革命演进规律观察,中间品创新具有生产形式零部件化、技术方向不确定性、创新专业难度跃升以及生产组织形态网络化等特征。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使得这些特征持续强化,催生出以公共部门引导创新方向的使命导向型创新网络,这种新型创新范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载体。构建这种使命导向型创新网络的核心在于,加强党对科技...
人工智能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审思————作者:徐春华;乔长昭;
摘要: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陷入绝对贫困的制度根源,而商品经济时代的劳动力价值低估是相对贫困的经济根源,机器体系的发展则增强了异化为机器附庸的劳动工人走出贫困泥淖的阻力。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资本对劳工的监控强度来压低劳动力价值,通过加剧劳动异化程度扩大等量劳动平等交换权利背后的收入不平等,通过提升劳动强度和浓缩流通时间攫取更多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人类社...
国际价值瞬时变化的数理逻辑————作者:宋树理;刘晓音;
摘要:国际价值的变化逻辑,作为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世界经济中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关系变化的理论基础,还揭示了更为复杂的经济现象。从世界市场视角构建影响国际价值变化的分析框架,分析世界劳动和世界劳动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研究得出,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其所凝结的世界劳动量瞬时呈一定正比变化,但与任意国家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并不一定保持一致变化;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其世界劳动生产率瞬...
数字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作者:龚志民;雷沁;伍中信;
摘要:数字金融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亦是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选取我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有效赋能农民共同富裕,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收入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来实现,且该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数字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间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农...
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试析“玩劳动”等劳动新概念的局限性————作者:张小瑛;冯昕睿;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部分学者将数字用户的消费活动视为产出数据内容的生产劳动,提出了“产消劳动”“玩劳动”等劳动新概念,并以“产消合一”和“无酬非雇佣”两大特征突出其与传统生产劳动的区别。通过深入研读《资本论》及其手稿可知,以上概念将生产同消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简化为“产消合一”,锚定剩余劳动剥削的结果而无视商品经济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性地位,片面...
“中心—外围”理论视域下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的再考察————作者:刘皓琰;
摘要: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与建设方向,需对世界体系中的资本积累模式有清晰的认识,但现有文献从这一角度进行的解读并不充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先后出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产业和货币两大领域的“中心—外围”结构,发展中国家在这两大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也令其承受着与发达国家不平等交换及被其金融掠夺的后果。而中国当前所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意味着需求端的变革...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思想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作者:何增平;
摘要:在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中国革命实践特点的货币斗争思想。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政府力量能够支持根据地的货币斗争。中国共产党探讨了行政排斥、税收支持、物资支持等货币斗争策略,构建了发展生产、贸易管理和货币斗争相结合的货币斗争政策框架。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思想能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启示,具有超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价值。货币国际化不能局限于从货币领域来寻找突破路径,而是一个生产、贸易、货...
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两部类生产模型的研究————作者:卢江;王煜萍;郭子昂;
摘要:基于马克思两部类生产模型分析得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资本有机构成和平均利润率两个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运用2009~2022年285个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数字经济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主要通过平均利润率这一机制实现,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的实证检验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中西部...
算法垄断、资本积累方式演进与新剥削形态治理————作者:胡泽鹏;吕景春;
摘要:随着资本积累过程内在矛盾的持续发展,算法垄断现已成为数字时代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新手段。为获取巨额垄断利润,数字资本利用算法黑箱设定垄断性定价,通过与金融资本联合、企业兼并和跨国垄断经营等方式,提升和扩大其垄断势力。同时,资本利用算法程序构筑的数字平台,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裹挟进劳动力市场,延展了价值创造和剥夺渠道并“重塑”劳动控制,平台数字劳工只能被动接受甚至“自我剥削”,致使其再生...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尹庆双;肖磊;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机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线索和核心问题。新质生产力包含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生成逻辑。要形成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新功能,加强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制度供给,不断提升制度激励效应。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各种堵点和卡点,在很大程度上与科技创...
共有资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运作形式————作者:李天姿;王宏波;金栋昌;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共有资本是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实现形式的本质概括,是以集体资本为主体的混合资本形态。作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个体资本”在我国农村的多元组合体,共有资本催生了各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彰显了“共同所有、资本运作、股份合作”的属性特征,内洽了共同富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时代诉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共有资本健康发展,关键在...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作者:张广辉;杨震;
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具象化形式,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国情农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方法论,健全与之相互促进的新型生产关系,最终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基于此,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三位一体循环体系,通过新质生产要素优化跃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耦合联动等方式,形成单项传导和多项联动的循环机制,最终逐级夯实国...
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26届年会综述————作者:王泽润;赵仁杰;
摘要:<正>2024年12月7日至8日,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和西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西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
市场准入制度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杨杰;虞朝圣;
摘要:市场准入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氛围。运用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提升市场竞争程度、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内陆地区、制造业、企业定价能力低和非国企的新质生产力促进效果更明显。因此,可...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国家级出版经济
- 省级湖南商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产经新闻
- 省级财政经济评论
- 省级《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中国外汇
- 国家级《现代企业文化》
- 省级《经济》
- 国家级《中国市场》经济期刊
- 省级《新金融》
- 省级《广西粮食经济》
- 省级租售情报
- 北大核心《经济纵横》
- 国家级《中国政府采购》
- 省级《当代经济管理》
- 省级《技术与市场》
- 北大核心《商业研究》
- 省级《新疆财经》
- 国家级《中国商界》
- 省级《宁波经济》
- 国家级《工商行政管理》
- 南大核心 现代经济探讨
- 省级人力资源
- 国家级《物流科技》
- 省级《北方经济》
- 省级财经政法资讯
- 省级《西部财会》
- 国家级经济资料译丛
- 省级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
- 国家级区域经济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