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0-1047/F
国际标准刊号:2095-3291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主管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查看金融监管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商杂志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国际商业技术上海市经济研究杂志

   《金融监管研究》Financial Regulation Research(月刊)2012年创刊,当前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入,新的监管思潮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推动金融监管研究,创建一个理论研究、业务探讨、成果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全新平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已正式创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

  《金融监管研究》办刊宗旨为在:传播金融监管思想,刊发金融监管和国际发展动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扩大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政策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服务金融监管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金融监管研究》是我国经济金融学术领域一株新生的幼苗,希望得到各界的悉心培育与大力支持。

  金融监管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金融监管研究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阅读推荐:经济视野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金融监管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的新发展————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合规管理课题组;

摘要:依法合规经营是金融机构安身立命的根本。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对现行合规监管制度进行全方位升级,推动金融机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监管框架,切实有效防范合规风险。本文在总结我国合规监管有关实践和巴塞尔委员会等良好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境内外金融机构合规案例,全面分析加强合规管理的重要意义,搭建外部的“规”与内部的“规”有机结合,成文的“规”与非成文的“规”动态互补的合规体系框架...

加密资产属性的司法认定困境与理论重构————作者:邓建鹏;李铖瑜;

摘要:随着区块链金融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涉加密资产的司法案件。但司法机关深受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并未形成对加密资产法律属性的统一认识,“同案异判”现象频频发生。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加密资产的属性认定存在“财产说”“非财产说”和“数据说”三种裁判立场。“非财产说”缺乏充足论述理由和依据,不具有说服力;而以“数据说”为判定基础,则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公正裁判,无法做到逻辑自洽。为跳出上述司法认定中...

交易所问询函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作者:顾海峰;张盈盈;

摘要: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易所问询函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综合运用PSM、多时点DID、平行趋势检验等方法确保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收到问询函后债务融资成本会显著上升,这主要归因于监管问询传递的警示信号;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市场业绩较低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机...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作者:张明;包宏;王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

利率追逐机制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行为:渠道识别与机制检验————作者:孙勇;

摘要: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追逐机制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密切关联,是决定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基于渠道识别,通过设计多种两阶段回归模型,识别了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并进行了机制检验,重点研究利率追逐机制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基准利率,银行追逐利率的激励越大,其主动风险承担也越高。这...

全球稳定币监管的框架、理论与趋势研究————作者:朱太辉;

摘要: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使用场景的快速拓宽,稳定币已成为链接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本文在梳理分析稳定币的运营模式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阿联酋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币监管实践进行了梳理分析,按照“稳定币怎么界定—谁来发行—监管什么—怎么赎回—怎么防范洗钱”的监管框架,分析了稳定币监管背后的理论问题和当前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

债务违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与效应研究————作者:张庆君;曹亚威;

摘要:本文从银行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曝光前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债务违约显著提高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在考虑内生性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债务违约事件主要通过降低银行资本充足率、扩大负面市场预期和提高银行间风险传染三条途径显著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债务违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在投资者情绪低落...

养老金统筹改革与城投债风险溢价研究——来自中央调剂制度实施的经验证据————作者:康书隆;李昊亮;

摘要: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严重地区政府的支出压力。鉴此,进一步考察政府财力改善能否降低隐性债务风险,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评估养老金统筹改革的作用。本文以2018年7月实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养老金统筹改革对城投债风险溢价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后,高社保负担地区城投债的风险溢价显著降低。在替换处理变量度量方法,以及...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气候物理风险评估——以水旱灾害为例————作者:罗军;邓城涛;易鑫富;韩孟甫;张俊杰;

摘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进而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10-2022年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并结合极端降水与极端干旱数据,量化了气候物理风险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旱灾害对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极端降水对农信社的负面影响更大。通过压力测试发现,在未来四种气候情景下,农村合作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规模测算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宋效军;黄颖斐;邓钰欣;

摘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路径。本文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代际养老压力、三支柱养老体系结构性失衡、以房产为主的居民财富结构限制养老需求释放,以及养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等维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对国外养老金融发展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通过分解老年人退休后养老支出和动态估计居民财富中养老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构建了测...

量化交易的风险影响与监管体系构建研究————作者:许荣;田文涛;胡学峰;

摘要:近年来,量化交易频繁造成市场波动和争议,引起了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流动性、稳定性、定价效率和公平性视角探讨了量化交易对市场的风险影响。一般情况下,量化交易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改善资产定价效率,但在极端情况下,量化交易会放大市场波动性,甚至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同时,量化交易通过策略博弈和逆向选择等机制,还会对个人投资者造成策略不公平现象。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并...

公开市场操作、央地债务占比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作者:崔百胜;韦烨;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向金融中介机构买卖国债的DSGE模型,引入了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地方政府和没有债务违约风险的中央政府,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一个国家总债务模型和中央政府债务占比变量,以此探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央地债务占比与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会释放流动性,增加产出和投资,提高生产能力,推升基准利率与债券发行利率,但也会面临更高的风险溢价与资金成...

银行ESG偏好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供应链关联溢出的新视角————作者:李素梅;尚达;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践行ESG理念不仅有助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有鉴于此,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企业和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报道,使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商业银行ESG指数。据此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ESG偏好能够显著促进借款企业绿色转型,且该赋能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周期,既具有始端提质增效的绿色治理优化,也具有末端...

揠苗助长还是行稳致远:短视主义视角下业绩承诺的长短期效应研究————作者:张鹏;

摘要: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常用的估值调整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并购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促进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使用2010—2023年中国A股市场开展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样本数据,详细研究了并购重组交易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和长期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业绩承诺导致上市公司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行为出现异化,并集中体现为业绩承诺对上市公司短期...

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作者:徐枫;吕纤;屈金丽;

摘要: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于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卖空交易强度视角实证研究了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卖空交易强度的增加,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果更趋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降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抑制借款企业财务风险是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性在...

金融科技公司助力传统银行贷款规模提升——来自网商银行县域普惠金融业务的证据————作者:江雪颖;朱武祥;

摘要:厘清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银行的关系,对引导金融科技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自然实验,以网商银行县域普惠金融业务为典型情景,对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银行合作对传统银行贷款提升的促进作用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表明,网商银行县域普惠金融业务可促进传统银行贷款规模扩张,其影响机制包括间接促进政府向辖区内银行的数据共享和助力首贷户达到传统银行贷款门槛。促进作用在贷款数字化程度低、...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基于农业小微企业创立视角————作者:田霖;韩伟健;田韦仑;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1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县域农业小微企业注册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小微企业创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放松居民正规信贷约束的机制,有效促进了农业小微企业创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作者:马宇;高原;马永琦;张怡敏;

摘要: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调控经济防止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是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运用46个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资本流入中断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在影响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时表现出了明显差...

LPR改革是否有效引导了信贷利率走势——基于广义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法的实证检验————作者:梁斯;于典威;

摘要:LPR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对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提高利率传导机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市银行数据为样本,使用广义DID模型就LPR改革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LPR改革显著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且影响程度随时间逐渐加深。这说明我国中期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探究以LPR为锚和以贷款基准利率为锚对贷款利率的影响效果,本文使用合成控制...

反垄断统一执法如何影响公司股权融资——来自执法机构改革的经验证据————作者:郑禹;郭小敏;刘晗;周权;

摘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反垄断法》和反垄断执法是竞争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工具,有利于保护、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18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三合一”改革对公司股权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垄断程度的公司相比,反垄断执法机构改革对高垄断程度公司的股权融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反垄断执法机构改革通过改变市场主体所处的竞争...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