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史评论》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Review(季刊)2005年创刊,于2014年10月获批国家正式刊号,今后每年出版四期,每期10个印张,国际16开本,160个版面,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出版。以书号形式连续出版了7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3月15日,《经济社会史评论》将出版发行第一期。第一期将组织“法治与欧洲现代化”的笔谈;展示国家重大社科项目《欧洲文明进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开辟“学术概念梳理”栏,对错译、误译的学术概念进行系统辩证;刊登以经济-社会史为视角的论文,关注大众生活。
《经济社会史评论》成为正式期刊后,仍将以世界史学术研究为主,侧重对欧洲的研究,反映我国学者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提倡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坚持严谨的态度和相互尊重的学风,提携新秀,评析新著。每期文字容量达20余万字,在目前世界史学术期刊寥寥可数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史评论》的问世无疑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经济社会史评论》将努力办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
经济社会史评论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经济社会史评论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阅读推荐:经济世界
《经济世界》经济报道期刊,1984年创刊,是由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报道刊物。介绍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动向,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以经济新闻杂志的形式,向读者提供有关国家经济的有深度的和综合性的报道。
经济社会史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16世纪印刷文本出现与流行对法国社会的影响————作者:江晟;
摘要:16世纪印刷术和印刷文本催生了法国大众传播模式。然而,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却激化了法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猜疑、指责和污名化。印刷术及其“大众传播”的效应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产生了相互对立甚至仇视的身份认同。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中世纪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形态本陷入紊乱状态,而印刷文本的传播加剧了法国社会群体结构的混乱。新型的社会群体结构及其身份认同在此期间逐步取代了...
1930年代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作者:刘上琼;
摘要:1933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农村派代表陈翰笙的引领下,薛暮桥、刘端生等人组织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开展广西农村调查。薛暮桥等人以授课方式培训学生,学生在学校通过撰写“农村见闻录”等形式初步掌握了调查思路和方法。来自广西各地的学生回到各自家乡进行实地调查,获得38个县农村的资料和数据。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为论证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学...
日耳曼人主导下的西欧民族融合:以勃艮第王国为案例————作者:刘雪飞;
摘要:勃艮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406年渡过莱茵河进驻罗马帝国高卢地区开始,勃艮第人长期以“盟友”身份依附于西罗马帝国和军事强人埃提乌斯。454年之后,勃艮第人突破同盟框架束缚,在罗纳河流域扩张,与高卢罗马贵族联合在西罗马帝国版图上建立了一个日耳曼王国。在该王国内,勃艮第国王与贵族等日耳曼人将偿命金、罚金这些特征鲜明的日耳曼惯例引入司法。以蛮族法为基础,勃艮第人与当地罗马人互相交融,在勃艮第政权范围内...
现代社会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对英国社会福利及老龄化问题的思考————作者:陈晓律;
摘要:现代化创造的物质财富保障了老人的福利,但衣食无忧的人类却忽略了自身的天然义务,即社会责任。传统社会中的养儿防老,在人类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平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现代福利制度剥离了人们生儿育女的天然义务,使人类生存逻辑丧失了人口再生产这一关键环节而无法完成闭环。显然,老龄化本质上是个现代化问题,最终转化为个人权利和社会责任的失衡。个人权利应该得到保护,社会续存...
17世纪法国王朝政府治理贫困————作者:詹娜;
摘要:17世纪法国农业凋敝、战争频繁,导致贫困人口剧增,流浪人口不断涌入巴黎等地,引发社会混乱,教会主导的慈善机构无法应对庞大的贫困人群。宗教改革后,教会主张采用管理和教育手段引导穷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1612年巴黎政府成立皮蒂救济院,1656年国王政府建立了总救济院,集中收治贫困人群,强制劳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压力,巩固了王权统治。17世纪法国王朝政府治理贫困兼有惩戒和援助性质,极大地影响了此...
英格兰行会特许权请愿与市场化趋势————作者:康宁;
摘要: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行会频繁递交请愿书,要求维护其特许经营权,维持原有的市场秩序。请愿书依据特许状、城市宪章和行会章程,强调行会在会员资格、经营内容、稽查监管等方面的特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依赖权力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必然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大量请愿书本身就意味着市场自由化倾向,而保护贸易自由是英格兰王国法律的重要原则。特许经营权与法律原则相抵牾,得不到完全支持,预示着包容自由竞争、鼓励多元主体的英格兰...
工业革命后英国济贫制度的转变————作者:征咪;
摘要: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原本由地方主导的救济体系逐步引导至集中化、制度化的治理模式。系统梳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各地的济贫实践,可以发现地方自治模式下的多样化探索。在旧《济贫法》框架下,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津贴、强化管理、改革济贫院等多种措施应对逐步加剧的贫困现象,为1834年全国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济贫法》不仅是国家应对工业化时期贫困问题的举...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早期合作社运动————作者:李威;
摘要: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发展和实践时期。尽管罗伯特·欧文与欧文派存在思想分歧,但是在欧文主义的指引下合作社运动开展起来。欧文及其追随者希望通过互相联合,共筹资本,创建社区共同体,以消灭资本主义的竞争体系,革除工业社会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改变命运的方案。然而,合作社区、合作贸易和合作生产等合作实验接连失败,欧文的理想逐步被抛弃,英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此中断
14世纪英格兰的税收原则与议会政治————作者:黄嘉欣;
摘要:14世纪英格兰王国的财政从封建性收入向税收型收入扩展,议会制度逐渐形成。在国王召集的议会中,平民代表对征税的话语权愈发凸显。百年战争爆发后财政压力剧增,下院以税收为筹码与国王博弈,1340年法令正式确立了“议会的共同同意”是征税的首要前提。此后,下院频繁运用同意原则限制过度征税,但战争的紧急必要性又促使下院为了王国命运提供财政支持。英法休战后国王试图扩展必要性原则,将和平时期国王和王室家庭的生活支...
近代英国零售业的社会认同————作者:李静;
摘要:地理大发现后,英国商人的整体地位不断提高,中上层商人的社会地位尤其显著,而小批发商、零售商则仍被看作“社会末流”,似乎于国家财富积累无益。经过近代早期漫长的发展历史,零售商及零售业才逐渐获得社会认同。人们愈加认可零售业,认为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在消费端,它都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零售业的发展满足了英国社会日益增长的产品交换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扩张,迎合了早期工业化、城市化,助力英国走在欧洲同行...
英国国家养老模式的缘起————作者:赵秀荣;
摘要:在旧《济贫法》下,贫穷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并通过打零工、子女赡养和教区救济维持生活。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更多贫穷老人不得不进入济贫院“养老”,但该机构并非为老年人设立,远非理想养老之地。19世纪末,英国政府开始系统性地应对贫穷老人的养老问题。1908年议会通过《养老金法》,由中央税收提供养老金,大大改善了贫穷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标志着国家开始承担起贫穷老人的养老责任。这既是英国福利国家构建...
蒲鲁东对路易·波拿巴的态度及其转变————作者:林剑锋;
摘要:长期以来,蒲鲁东因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暧昧态度为人所诟病。批评者认为蒲鲁东旨在通过波拿巴的专制实现社会革命。事实上,蒲鲁东像许多左翼社会民主派人士一样,最初对波拿巴抱有希望。此后,在制宪议会和秩序党的斗争中,蒲鲁东将隐藏在幕后的波拿巴推到前台,斗争矛头直指波拿巴。入狱期间,蒲鲁东因无政府主义理念与山岳派的国家主义发生冲突,这使他短暂地缓和了与波拿巴的关系。最终,随着波拿巴政变,蒲鲁东对波拿巴的...
从“消闲”到“休闲”:近代法国休闲概念的演变————作者:唐运冠;
摘要:“自由时间”是界定休闲概念的核心要素。传统农业社会并不存在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的严格对立,因而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休闲概念。15—17世纪的法国宫廷出现了以消磨明显过剩的“自由时间”为宗旨的“消闲”(passetemps)。这种“消闲”是贵族的特权,许多游戏和文学艺术一起具有了“消闲”性质。宫廷贵族轻视创作,看重文化鉴赏力,形成了资产阶级难以模仿的“消闲”文化。18—19世纪,工业化带来了现代的精...
边地贡使与朝贡规范——明代朝贡例的演变————作者:陈武强;
摘要:有明一代,政府积极倡导边疆少数民族来京朝贡,并将其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措施贯彻始终,故来往于京城与边疆地区间的朝贡使者人数多、规模大,朝贡活动频繁。为了将边疆少数民族朝贡活动纳入朝廷控制之下,明中央制定了诸多朝贡例,对贡道、贡期、贡品交接、贡使接待及赏赐等方面进行法律约束,规范各方朝贡行为,确保朝贡活动有法可依。朝贡例虽然依边疆少数民族朝贡活动而制定,但又因时因地因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兼具权威、灵活...
古典时代雅典嫁妆的经济社会意义————作者:孙仁朋;
摘要:嫁妆是古典时代雅典婚姻缔结中的重要组成,它不完全属于女方或男方,而以婚生子嗣的利益为核心,兼具“礼物”和“担保”双重性质。嫁妆既是赠予婚生子嗣的礼物,又是以生育子嗣为担保条件的隔代转移的财产。这种独特属性不仅有助于女性选择门当户对的丈夫、提升婚后家庭地位,还鼓励生育合法子嗣,展示了女方家庭的声望与地位,并将婚生子嗣纳入其家庭财产继承体系,保障了家产的有序传承。因此,嫁妆并不只是女方家庭“赔钱嫁女”...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4年1—4期总目录
摘要:<正>~
历史学为什么要成为一门科学——对话易建平《历史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作者:成一农;
摘要:在《历史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一文中,易建平教授论证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在研究中尽量排除“价值判断”的影响。但该文在研究对象和方法层面未能充分论证历史学何以成为一门科学,且未能对如何识别、切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方法以及可能性进行充分讨论;更为重要的是,易教授没有对历史学为什么要成为一门科学加以探讨。虽然如此,该文对历史学本源问题的诸多分析,或许能让缺乏可行性研究方法、缺乏研究深度...
1340年代佛罗伦萨商业银行的金融危机与应对————作者:陈勇;
摘要:13世纪末14世纪初,佛罗伦萨商业银行公司建立了以那不勒斯粮食贸易和英国羊毛贸易,以及佛罗伦萨毛纺织业等为核心的三角平衡贸易。14世纪,欧洲进入饱和经济时期,佛罗伦萨商人银行家开辟了以王室贷款换取贸易特权的商业道路。1340年代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终结了佛罗伦萨商人银行家与欧洲王室的蜜月期,从整体上破坏了其国际贸易网络,导致佛罗伦萨在1340年代的金融危机。危机过后,教廷金融成为佛罗伦萨商人银行家的经...
清末矿务立法中的华洋权益纠葛————作者:孟凡礼;
摘要:甲午战后,清政府将发展矿务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尝试利用洋商办矿。自1898年开始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其中,如何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问题。矿务立法试图限制洋商占股比例,强调矿权国有,尝试取消各国治外法权,约束了各国对矿权的攫夺,但也束缚了清政府的矿务发展实践,不得不在立法条款中一再调整,体现出当时清政府欲发展矿务则必须依赖洋商的客观现实。由于缺乏平等合作的商业环境,清...
清末民初长江河口沙洲地权研究————作者:杜志亚;
摘要:长江河口沙洲地权的变化与沙洲生境的发育紧密关联,国家赋税制度和土地开发模式也影响了沙洲的地权样态。涂荡地权是沙洲土地确权的起点,官拨里排的赋税制度实现了无主之地向里排私有的转换。筑圩是成田地权确立的标志,也是地权出现田底与田面分化的开端。业佃负担承价的比例是划分崇明地权归属和影响业佃关系的关键要素。沙洲成田的地价受土地肥瘠、政治局势、交易时间和土地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露于晚清的横沙岛的地权形态...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国家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海关与经贸研究
- 国家级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省级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楚商
- 北大核心《国际经济合作》
- 南大核心经济与管理研究
- 省级生产力研究
- 北大核心《地方财政研究》
- 省级华南金融电脑
- 国家级理财世界
- 国家级《国有资产研究》
- 省级老板财务通
- 省级快公司
- 国家级《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 省级《金融教学与研究》
- 省级《经营管理者》
- 南大核心金融研究
- 北大核心《金融理论与实践》
- 北大核心《中国经济问题》
- 省级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 省级《上海质量》
- 国家级互联网经济
- 省级《会计师》
- 省级《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 北大核心《调研世界》
- 省级《新经济》
- 北大核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 南大核心经济地理
- 省级经贸导刊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