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719/F
国际标准刊号:1672-6049
主办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山东工商学院学报》经济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原《南京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原名《粮食经济研究》,是1983年创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1987年第5期起公开发行;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作为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动态、展示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与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结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特色相吻合的。《学报》栏目坚持以“围绕学科优势、涵盖专业特长、兼顾教研领域”为指导思想,通过优化整合现有栏目,达到重点突出、包容量大、稳中有活、便于选优的目的。

  【办刊宗旨】

  坚持强理论高质量,体现本校学科建设特点,发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

  经济理论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该刊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影响。1991年被评为“商业部高校优秀学报”,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列为“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996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列为“经济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997年起入选清华“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获学术期刊光盘版编排规范“优秀执行奖”。2004年12月被再次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同时入选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行列,2006年再次被评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经济改革与发展、江苏经济、流通与贸易、农业经济、经营与管理、金融·财税·保险、财务与会计统计研究、IT与商务、公共管理、法学研究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负向涓滴效应: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恶化 刘志国,边魏魏 1-7

  2 货币超发还是输入通胀?———基于 MS-VAR 模型的视角 田 涛 8-14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崔向阳,邱 旭 15-20+35

  4 吉林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旭光 21-27

  5 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为例 李 杏,章 孺 28-35

  6 农户对新型农产品供应链认可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 159 户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赵 霞 36-42

  7 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以全雌化牙鲆苗种技术为例 张钰研,杨正勇 43-50

  8 美国近三十年粮食生产政策及启示 郭晓东 51-55

  9 养老保险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估: 来自中国 31 省市的数据 王增文,Antoinette Hetzler 56-62

  10 关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李同帅 63-67

  1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机制研究 张正勇 68-74

  12 权益乘数驱动因素对估值影响的研究 胡晓明,滕 森 75-81

  13 我国小微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侯立军 82-86

  14 高管背景特征、社会网络与战略决策关系研究 金 丹 87-92

  15 论大学生艺术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为例 段伟伟 93-96

  16 人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路径 马红星 97-100

  上海期刊发表论文:中职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很多体育教师无法正确地适应新的要求,使体育课程的改革变得步履维艰。

  关键词:放得开,抓得住,活泼,严肃,理论,实践

  在户外上课,运用体育器材,这些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新课改的呼声下不能坐以待毙,但是也不能太过盲目。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产城融合对城市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实证研究————作者:张治栋;秦潇丹;

摘要: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产城融合和城市创新持续性成为两个重要的着力点。将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产城融合对长三角城市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长三角产城融合度逐年上升,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初步协调的积极转变。(2)产城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创新持续性,且在90%分位数上对城市创新持续性发挥最大化的积极作用。(3)产城融合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人才...

数字经济能否破解“资源诅咒”?————作者:王园园;冯祥玉;

摘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对提升经济质效、增进人民福祉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降低资源依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制度环境来缓解资源依赖,从而破解“资源诅咒”。异质性分析表明,...

企业数字化能够促进合作创新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作者:马迎霜;张昊民;陈芳;

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企业数字化对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化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为企业间开展合作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能力边界视角对企业数字化赋能合作创新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合作创新,上述效应...

创新型产业集群何以提升新质生产力?——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作者:李晓龙;魏启帆;

摘要: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而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11年至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该...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基于东道国视角————作者:张晨霞;陈默;李荣林;

摘要:从东道国视角出发,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区建立对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检验、机器学习检验、双向固定效应校正检验和内生性分析检验等诸多稳健性检验后仍有效。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合作区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表明:(1)通过考核的合作区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合作...

双试点政策如何协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来自专利质押试点与创新型城市试点的证据————作者:杨隽萍;叶超;

摘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仍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基于2013—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及其协同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均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绩效成长,且两者的协同增强了这一效果。两大试点政策协同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专精特新中...

ESG表现与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效果及机制检验————作者:武永霞;张真铭;

摘要:ESG理念和转型升级已受到各界的关注。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ESG表现对企业转型(对内转型和对外转型)和升级(提升研发创新和人力资本升级)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均呈现显著促进作用。卖空机制正向调节了ESG表现对企业对外转型和企业升级活动的影响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E...

ESG评级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作者:袁瀚坤;韩卫冬;彭刚东;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ESG评级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显著提升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减少劳动收入差距,即同时实现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功能。ESG评级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的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效应和提升员工自主权效应两条渠道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内共同富...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否影响发展韧性?——以产业扶贫为例————作者:狄灵瑜;侯婷婷;徐毅哲;

摘要:产业扶贫作为特定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特别强调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扶贫地区面貌,也会对企业自身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扶贫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韧性?选择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实证研究产业扶贫行为对企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在经济走势下行期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第二,产业扶贫主要通过笃实实...

数字技术如何优化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作者:陈丽娴;姜兴民;

摘要:数字技术优化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是新时代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呈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前中国大部分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尚处于吸引服务业企业进入的区间。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在数字技术发...

城市智慧治理模式能否促进城市内涝灾害韧性提升?——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杨凯;刘丁蓉;孙仕;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系统应对内涝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基于2005—2022年我国14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讨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对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对城市内涝灾害韧性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随着城市智慧治理模式的不断推进,该赋能效应呈稳步增强趋势,并在不同韧性维度、城市类型与城市发展特征等条件...

数字经济能否缓解企业金融资源错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作者:韩承斌;王智新;

摘要:随着中国政府数字经济版图的完善,数字技术成为提升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力量。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宽带中国”政策,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有效提升数据要素的生产价值,显著改善金融资源错配;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改进资本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政策环境,加快了金融错配的纠正;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

数字化转型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基于公司治理的中介作用————作者:李文莲;左瑄;黄晓东;

摘要: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而数字化转型则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路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资本配置效率,而公司治理水平在两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管数字素养水平较高的企业、大规模...

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降低企业周边碳排放吗?——基于沪深港通样本扩容的双重差分分析————作者:卢小祁;俞毛毛;

摘要:资本市场开放能够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在促进国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金融强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沪深港通制度的出台以及样本股分阶段扩容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外生冲击事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周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加入沪深港通样本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周边碳排放水平...

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助于企业纾“困”?——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考察————作者:聂国栋;刘梦瑶;周衍平;

摘要:数字化转型战略为防范和化解企业因宏观经济下滑而积聚的财务困境风险提供了契机。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化解财务困境具有积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减少企业对供应链的依赖,从而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

算法个性化定价的反垄断规制————作者:乔宝杰;张楷文;

摘要:平台经济中的算法个性化定价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个性化定价的经济属性和经济效果较为复杂,但也是研究重点。算法个性化定价本质上是一个中性的定价策略,国内外的主流趋势是原则上允许其存在,除非其具有违法性。个性化定价算法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预估而产生一系列积极效果,同时,滥用个性化定价的算法技术也可能导致扭曲市场竞争的消极效果或者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另外,由于现阶段反垄断执法...

网络基础设施、时空动态效应与城市碳排放效率————作者:张跃;蔡朱丽;

摘要: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对城市碳排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纳入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借助2007—2020年城际面板数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并且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的;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呈现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强的特征,对邻近“宽...

数字产业融合如何驱动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来自“三网融合”的证据————作者:张益畅;郑酌基;李雪琴;韩先锋;

摘要:作为提升中国数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产业融合的关键支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借助“三网融合”的准自然实验,应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产业融合能否促进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结果发现,“三网融合”政策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三网融合”政策发挥了人才集聚效应、创业激励效应、财政扶持效应,进而切实推动了城市数字技术...

新质生产力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吗?————作者:郭少华;

摘要: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二次项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及其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其效应呈现倒U型关系,当新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碳排放强度开始反弹。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中介效应显著影响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粮...

环保垂直改革与空气污染改善——基于地方产业转型的新证据————作者:孙兴;刘志铭;徐佳慧;

摘要:省以下环保垂直改革是垂直管理模式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延伸,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破除地方政府干预,维护地方环境利益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以2014—2020年28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环保垂直改革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保垂直改革显著降低了地方空气污染水平,并且政策效应具有长期性;机制分析显示,环保垂直改革通过结构调整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