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金融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武汉金融

《武汉金融》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2-1593/F
国际标准刊号:1009-3540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查看武汉金融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经济问题》经济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企业研究》经济期刊

    
武汉金融》经济期刊简介
 

 《武汉金融(WuhanFinanceMonthly)》杂志由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2-1593/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3540,是金融货币、银行保险类08北大核心刊物。
  本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坚持社会主义期刊的办刊宗旨,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普及和发展,反映金融学科科研与教学的最新成果,为繁荣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研究领域,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服务。注重宣传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反映经济、金融改革动向,剖析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探索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路径,传播经济、金融新理念。它注重实践,以应用理论、政策研究为主,是集工作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实用研究性于一体,面向金融职工个人和普通百姓的杂志

《武汉金融》2013年02期目录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与路径选择...................................秦汉锋
  巴塞尔协议Ⅲ:现实与初衷的距离..........................................宋清华
  Matlab求解资产隐含波动率及无风险利率初探...............................吴义能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银行智力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刘佳鑫
  金融脆弱性评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邵勉也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研究综述.........................王露璐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单元媛
  目标公司R&D投入强度对并购溢价产生的影响研究............................邹彩芬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探索...............................................董瑾杰
  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变量降维实证及政策建议.......................余昊
  湖北省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梅乐
  从央行视角看衡阳经济现象...............................................杜文
  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全面风险的识别与管理.........................于小晖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市场进入战略与策略.....................................研究
 
  
  

  武汉金融最新期刊目录

绿色金融理论演进与思考————作者:王伟;张烨宁;吴琼;

摘要:随着绿色金融研究不断丰富,且逐渐成为金融创新发展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梳理其理论脉络、把握其发展动态,对于系统推进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绿色金融的基本特征、焦点问题和演化趋势,将国内外的绿色金融研究分为开端、深入和细化三个演进阶段,并分别对其进行述评。基于此,提出了公共绿色金融研究的新视角以及研究展望,以期为拓展绿色金融研究视阈、提升研究质量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供新思路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作者:王亚梅;周晔;

摘要: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广义货币增速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放松能够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而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放松则会抑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这一结论在资产端和表内的流动性创造中更为显著;两类政策工具的交互作用表明,央行在实施“双降”的宽松货币政策时仍能显著提...

排污权交易机制、银行信贷与污染企业绿色转型————作者:杨柳;陈文哲;金典;王丹丹;

摘要:推动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依托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污染企业数据样本,探究了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政策不仅显著促进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还实现了银行信贷期限结构的长期化。机制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激励企业主动采取供应链管理策略,提高供应链集中度,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然而,企业的市场地位及其所...

管理者短视与企业人力资本配置——基于劳动投资效率视角————作者:王烨烨;施雪如;王焰辉;

摘要:本文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视角,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探讨了管理者短视与企业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管理者短视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即对企业的人力资本配置造成损害。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短视通过降低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管理者短视对企业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即管理者短视显著促进了雇佣不足,而对雇佣冗余的...

公共数据开放如何驱动城市创新创业————作者:雷汉云;李棋;陈昊;

摘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释放城市创新创业活力的关键。本文以公共数据开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公共数据开放如何驱动城市创新创业。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创业。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后,市场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健全...

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分析————作者:胡海峰;魏涛;冯冠霖;

摘要:本文利用2009—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评估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的银行风险承担倾向明显提升,而金融科技发展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业绩表现较差、运营效率较低、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子样本中,金融科技对宽松货币政策提升银行风险承担的削弱作用更加明显;在相对宽松的宏观审慎政策条件下,金融科技依然能够减弱宽...

数字化改革与产业链韧性: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惠献波;

摘要: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中国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改革与产业链韧性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改革与产业链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随着年份推移,政策效应逐渐增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改革政策通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构筑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最终增强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改革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

ESG评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价波动————作者:王红;刘清;张金淼;

摘要:本文使用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对ESG评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价波动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ESG评级上升对股价波动具有抑制作用,ESG评级越高,股价波动越小;(2)ESG评级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声誉和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三个渠道降低股价波动;(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ESG评级抑制股价波动具有调节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ESG评级上升对股价波动的抑制...

科技金融政策、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杨城强;

摘要:本文设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5—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系统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可显著正向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赋能效果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重点城市以及国内大市...

企业家视角下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作者:马亮;张博;李娅宁;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家视角,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2)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政企关联企业中表现更显著。(3)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数字素养来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4)组织韧性负向调节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中介效应,正向调节...

社会互动会影响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吗?——基于社会互动经济决策模型与I-C-I模型的视角————作者:吴学品;刘奔;

摘要:本文利用改进的社会互动模型和Information-Cognition-Intention(I-C-I)模型,构建养老金融资产投资决策行为模型,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回归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社会互动对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互动会提高居民风险性金融市场参与率,且可通过增加居民的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降低信息...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影响机制与门槛效应————作者:马琴;

摘要:数字化发展和数据要素是数字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为视角,基于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乡村产业振兴指标,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积累数据要素和完善企业数字基础设施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

逆向混改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吗?————作者:代飞;彭波;徐凤菊;赵鑫;

摘要: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逆向混改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逆向混改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且逆向混改程度越高,对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效应越强。机制研究表明,逆向混改通过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其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得出,相较于大型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民营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竞争...

供应链视角下的国资参股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资源补偿与监督治理的双视角————作者:于蕾;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鉴于此,本文以2010—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创新性地基于机器算法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实证分析发现:(1)国资参股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2)机制分析表明,国资参股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资源补偿效应”、强化企业绿色治理能力的“监督治理效应”来共同推动民营企业可...

“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与环境污染————作者:尹应凯;姚欣彬;

摘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利用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减少地区环境污染。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源错配、推动技术进步和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表明,...

供应链数字化与核心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作者:罗兴;王重阳;何奇龙;

摘要:扭转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商业信用的不合理配置对于支持供应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我国2018年4月开展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对核心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会显著提高核心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供应链上下游客户集中度和客户信息透明度进而改变核心企业商业信用供给意愿和能力,提升...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1371家企业的经验证据————作者:马红梅;李鑫亚;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1371家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关联。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使得企业营业外支出与销售管理费用支出增多,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

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作者:白艳娟;马新彬;闫旭;

摘要:绿色信贷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推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实施主体,面临着平衡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超过五年的24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得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为正,且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效应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为负,且能够通过风险削弱效应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王金波;范洪敏;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一是提升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二是增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激励创新意愿;三是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增强外部融资能力。异质性检验表...

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王嫒名;祝志勇;杨风梅;

摘要:数字技术赋予生产资料数字化属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厘清数字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提升路径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微观企业年报中数字技术相关词频,结合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讨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效应和社会责任履行...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