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人口与经济》是一本人口学专业期刊。反映人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传播计划生育工作经验。
人口与经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人口与经济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杂志,具有CN和ISSN刊号,杂志期刊刊号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人口与经济杂志社编辑部对投稿的稿子质量要求严格,其编辑出版的人口与经济刊物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计划生育论坛、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书评。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城镇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的空间计量分析 李国志,赵峰,LI Guozhi,ZHAO Feng
老龄化、城镇化与碳排放--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的研究 李飞越,LI Feiyue
人的城市化:内涵界定、路径选择与制度基础--基于农民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框架 王海娟,WANG Haijuan
外出务工对农村男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许琪,XU Qi
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 邢朝国,陆亮,XING Chaoguo,LU Liang
流动人口家庭与城镇家庭的消费差异--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王韬,毛建新,WANG Tao,MAO Jianxin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 苏群,彭斌霞,陈杰,SU Qun,PENG Binxia,CHEN Jie
中国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林宝,LIN Bao
中国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及差异分析 梁宏,熊美娟,LIANG Hong,XIONG Meijuan
我国省域人力资本的收敛性分析--基于三种测算方法的比较 黄乾,李修彪,HUANG Qian,LI Xiubiao
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苏丽锋,陈建伟,SU Lifeng,CHEN Jianwei
典型福利类型下居家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褚湜婧,王猛,杨胜慧,CHU Shijing,WANG Meng,YANG Shenghui
国际贸易论文:新型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WTO体系的日益完善、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人类对于生命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逐渐重视,传统的贸易壁垒正渐渐走下舞台,其作用日益降低,而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正在快速的产生和扩大。新型的贸易壁垒和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具有更好的合理性、灵活性和隐蔽性。本文通过对新型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合理内涵出发,分析新型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型贸易壁垒,中国经济,影响,策略
一、新型非关税壁垒的涵义
新型非关税壁垒是针对于传统非关税壁垒而言,新型非关税壁垒虽然经常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生态环境平衡为理由,对国外进口的产品进行一定的限制,给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它又通过技术水、环境保护和保护劳工和动物等方式间接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又取消了数量限制和歧视性原则,倡导人类因当为社会和环境及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而迎合了公众的心理,所以其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人口与经济最新期刊目录
欢迎订阅2025年《人口与经济》
摘要:<正>《人口与经济》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优秀社科学术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期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目前复合影响因子为7.187。期刊主要服务国内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全年发表“劳动力人口与就业”“生育与家庭发展”“老龄社会治理专栏”“城市化与人口流迁”“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人口与资源环境”...
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如何影响母亲多孩生育行为?——基于中考分流的制度背景————作者:顾和军;彭聪聪;张永梅;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CFPS 2016、2018、2020三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估计中考分流背景下,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对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为识别教育...
养老金融的内涵意蕴、驱动因素与关键举措————作者:刘志晓;原新;
摘要:伴随着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养老金融已经从理念推向行动,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立足人口老龄化视域,结合当前养老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养老金融从理念到行动的内在机理与发展举措。首先梳理了养老金融的内涵意蕴,创新性归纳出养老金融的宏观论、微观论和组合论,并阐述了养老金融的“产业属性”“事业属性”及其蕴含的特殊使命和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
国家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如何影响就业岗位创造?——基于全球创业观察的动态QCA分析————作者:李佳馨;谢智敏;蔡冬青;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发展之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岗位创造的重要途径。国家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如何影响就业岗位创造是创业研究亟待回答的问题。运用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和多时段fsQCA方法,对2001—2020年参与全球创业观察的114个国家划分四个时期进行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从要素层面上探究哪些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较为稳定地出现和共演化?以及从组态层面上,探究什么样的国家创业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地驱动高就业岗位...
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特征、内涵与形成机制————作者:李晓曼;董金宇;牟俊燕;
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引发各界对数字技能的关注,我国也提出将建成数字人才强国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已有文献多围绕数字技能的应用侧展开论述,鲜有研究对其进行理论溯源,探索数字经济对传统人力资本概念框架的更新和推进。在此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全面嵌入人力资本既有理论体系,提出并阐释了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概念框架。首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使得教育、经验等传统人力资本代理变量的...
生育假期政策设计的时间性、经济性与平等性及其政策效应——基于30个OECD国家的实证研究————作者:满小欧;杨扬;李志新;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高龄少子化特征日益凸显,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不断降低,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生育假期政策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三驾马车”之一,通过提供“照料时间”来减轻生育养育成本与家庭照料负担,已成为应对低生育风险的关键性策略工具。研究系统分析了OECD国家生育假期政策体系的政策设计与内容,发现其呈现出兼具灵活休假与弹性工作的制度安排、差异化补偿与成本共担的责任机制以及鼓励父母双方共同育儿的价值...
“距“”和”不可得兼?——距离视角下农村老年家庭代际关系及其机制————作者:王萍;李贤;潘霜;
摘要: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带来的家庭结构转变促使代际关系变得复杂。距离使得代际间保持着基本的界限与互动。利用2015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田野调查数据,从代际物理距离、心理距离及社会距离视角,运用K-modes聚类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探究农村老年家庭代际关系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分为七类,其中“亲密有间型”占比突出,其余为“亲近依赖型”“适距矛盾型”和“邻近照料型”等;“矛盾型...
如何促成医养结合?——英国经验与本土化启示————作者:康蕊;
摘要:20世纪80年代,英国为解决其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分散且界限模糊,不同机构间服务内容割裂,难以应对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混合型需求等问题,开始探索建立医疗和护理服务合作体系。英国政府首先通过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解决老年人长期住院问题,以划清“医”“养”边界;其次通过立法要求部门间协同合作,明确各方责任并进行预算合并;最后以具体项目聚集资源确保整合服务下沉社区。该体系让社区在地化养老模式得到发展,医疗...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与延迟退休影响的评估————作者:巴曙松;黄开怀;
摘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而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讨论中国居民退休经济准备充分程度,定义居民耗尽所有资产的年龄为破产年龄,居民在死亡前耗尽全部资产的概率为破产概率,构建了一个能刻画中国居民破产年龄与破产概率的精算模型,对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并探讨投资收益率及房产的敏感性。最后在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政策,以说明特定的社会个体的退...
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变迁状况及其结构分解————作者:王月;屈小博;霍学喜;
摘要:农村居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分化最剧烈的群体,其代际流动性研究具备重要价值,准确估算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与变迁状况,有助于系统把握农村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与开放程度。本文采用CGSS 2021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发现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规律和趋势呈现四方面特征:其一,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总流动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排...
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间接效应的估计————作者:贾晗睿;詹鹏;李实;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收入保障和收入分配问题备受关注。基于CHIP 2018年数据,从作用机制视角,分析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劳动收入和赡养收入的影响,进而利用反事实估计其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的劳动收入和赡养收入存在显著负向效应,而且养老金待遇越高,替代性越强。若直接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养老金收入的差值作为所有老年人在无养老金状态下的收入水平,会导致老年人真...
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基础与资源禀赋————作者:原新;范文清;
摘要: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成为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为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基础性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
数智时代的中国式养老——数字机遇与算法挑战————作者:胡湛;尹思薇;
摘要:老龄化和数字化正在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拓宽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内涵和想象空间。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的发展与生育意愿低迷、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等人口现象相伴生,并有疆域范畴广和区域差异大等约束条件,城乡养老服务不均衡相对突出,面临的养老压力较为繁重和复杂。中国特有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更对养老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提出了特定要求,中国式养老作为严肃的学理命题和实践主题由此浮现...
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作者:周明生;谢金雨;
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为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使用2013—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在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传统影响路径基础上,重点研究数字化水平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供给、消费需求以及技术创新三大传统路径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综合表现为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银发经济:概念、特点与规模————作者:陈友华;
摘要: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成为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为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基础性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
以产业政策创新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李志宏;
摘要: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成为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为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基础性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
银发经济 认知先行————作者:李佳;
摘要: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成为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为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基础性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
发展银发经济是进行经济适老化改革————作者:金牛;
摘要: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成为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为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基础性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
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人口规模的回旋作用————作者:王金营;史晓倩;
摘要:在人口负增长、区域人口增减分异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将来自产业升级和体系逐步完善,而区域之间产业顺畅转移实现分工细化和协作是重要前提。那么,在新人口发展态势下实现产业空间转移的优势是什么呢?为此,测算得到人口规模潜能指数以及区域之间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三种类型产业转移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实证分析国内区域产业转移中人口规模和本地市场容量的具体作用。研究结论是: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呈...
机器人使用对劳动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来自微观个体层面的经验证据————作者:黄乾;苏文杰;
摘要:机器人技术极大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但对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尚且缺乏关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2—2020年共5期样本,结合IFR公布的机器人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机器人使用对劳动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展开重点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劳动者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面影响。机器人使用引致的工作稳定性下降、工作满意度降低,以及在晋升和学习方面不断加码的竞争压力是导致...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钱币》
- 省级投资客
- 省级《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管理信息化》
- 省级《宁波经济》
- 国家级商业会计
- 省级公司治理评论
- 省级《金融科技时代》
- 省级武汉商务
- 省级当代经理人
- 省级楼市
- 国家级工业经济论坛
- 国家级《中国集体经济》
- 国家级《长三角》
- 省级《北方经济》
- 省级《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国家级金融电子化
- 省级会计与控制评论
- 省级《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 学报《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消费经济》
- 国家级《中国资产评估》
- 北大核心中国管理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经济前沿
- 省级财税法论丛
- 省级《光彩》
- 省级国际商业技术
- 国家级中国检验检测杂志
- 省级江苏统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