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自然资源学报》以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任务,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促进自然资源学科研究的繁荣,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报道范围:(1)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2)中国自然资源考察(数量、质量评价)、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经验及研究成果;(3)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其研究成果;(4)区域自然资源的管理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综述和简要报道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6)自然资源研究中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7)其他对自然资源研究具指导意义的论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02)
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02、03、04、05、06年第二、三、四、五、六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学术研讨、研究方法。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1243-1254
资源利用与管理
基于耕地多功能需求的巨型城市区耕地保护阈值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杜继丰;袁中友1255-1266
中国耕地利用产出的结构特征 邹金浪;杨子生;吴群1267-1277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 高永年;鲍桂叶;王静;严长清;金志丰;杨兴典;黄琪1278-1288
资源生态
中国碳排放空间相关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刘佳骏;史丹;汪川1289-1303
广州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冲突与生态安全隐患情景分析 王海鹰;秦奋;张新长1304-1318
基于遥感的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高原;刘普幸;姚玉龙;雍国正;王允1319-1331
资源评价
中国资源性产业空间演变特征 毛熙彦;刘颖;贺灿飞1332-1342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布局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王培娟;韩丽娟;周广胜;梁宏1343-1355
珠江流域1960—2012年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刘青娥;吴孝情;陈晓宏;杨冰1356-1366
1961—2012年吉林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玉英;韦小丽;李宇凡1367-1377
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以河套灌区为例 南纪琴;陶国通;王景雷;刘战东1378-1390
经济学论文:个性化定制过程中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个性化定制过程中能够对消费者决策和感知产生影响的因素,文章针对选项呈现方式、定制复杂度、消费者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
关键词:个性化定制,选项呈现方式,定制复杂度,自我效能
一、引言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日益显著,消费者角色逐渐从产品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公司产品服务价值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需要不断提供具有竞争性的产品服务给消费者。才能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定制战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所接受。近年来,在电子通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能够更迅速、有效地把握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也能够更直接、快捷地参与合作生产。
自然资源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成渝城市群国土空间碳收支精细核算与驱动因子监测研究————作者:魏中胤;涂建军;肖林;杨洋;李玥;
摘要:土地是国土空间的核心载体,也是碳排放和碳吸收的重要主体,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调控国土空间碳收支的重要手段。基于复合碳系数法构建30 m×30 m栅格尺度的碳收支指数,精细核算2000—2020年成渝城市群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收支变化,并结合兴趣点(POI)数据识别影响碳收支的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碳收支监测预警指数并进行风险分区。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成渝城市群发生变化的土地面积共2.27万...
生物多样性核算的国际经验及中国探索————作者:田成诗;戚琳;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安全、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根基。生物多样性核算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为保护和加强生物多样性提供信息。基于国际生物多样性评估行动合理划分核算体系的形成阶段,以明晰其发展规律与核算本质;依据联合国官方文本的具体内容,从核算逻辑、核算范畴、核心账户和核算方法四个层面分析国际标准的更新演进;面向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从范围界定、区域选择、账户设计和指标构建四个维度探...
中国旅游政策的演进逻辑、结构体系与效能评价————作者:王金伟;任建荣;刘敏;蒋红云;刘蕾;李洪鑫;孙洁;
摘要:旅游政策是健全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构建“政策演进—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效力”四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等研究方法,对1978—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的旅游政策的演进历程、结构体系与效能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政策演进经历了萌芽起步(1978—1991年)、快速发展(1992—20...
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适配关系与政策启示————作者:谢朝武;朱海;章坤;
摘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对于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从“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适配性综合评价模型、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索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规律,并通过fsQCA分析方法探究实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分别...
乡村旅游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与提升居民幸福水平的协同融通过程及机制研究——以凤凰县竹山村为例————作者:麻学锋;廖月映;
摘要:乡村旅游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与居民幸福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全局性目标。基于“人—地—业”关系,以凤凰县竹山村为案例地,利用深入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从微观视角探析协同融通对旅游地居民幸福提升与和美乡村建设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和美乡村—居民幸福”共生模式通过乡村重构共生环境作用下,由无关共生模式走向协同共生模式。(2)以“公司+旅游合作社+农户”模式重塑乡村发展的共生环境,推...
武陵山区旅游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谭佳欣;王凯;
摘要: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探讨旅游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于新时代中国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旅游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探究武陵山区旅游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武陵山区旅游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化空间差异逐渐增大,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2)旅游化对...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社会福祉效应研究————作者:王兆峰;张先甜;
摘要:明晰典型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对最大化发挥旅游资源公共福利性功能、增进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2008—2022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度旅游资源开发和社会福祉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中心性视角分析其社会福祉效应。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和社会福祉水平呈增长趋...
流量经济背景下旅游资源丰裕度与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及驱动机制——以云南省为例————作者:赵书虹;孔营营;李晓光;李佳懿;
摘要:网络关注度是市场需求的集中表达,流量经济背景下其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和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基于当前网络关注热点与以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分布丰度并未完全协同、旅游资源利用价值向产品市场价值转化不足等现象,综合使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整体和局部尺度分析云南省2013—2022年旅游资源丰裕度和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从整体错位特征来看,研究期...
中国旅游生态效率与生态旅游关注空间错位及其形成机制————作者:谢佳亮;王兆峰;
摘要:科学认识实体空间旅游生态效率与虚拟空间生态旅游关注空间错位及其形成机制,是数实融合浪潮下加速形成新型旅游人地关系和高质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举措。基于Python平台构建网络数据与统计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集,洞悉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生态效率与生态旅游网络关注的时空特征,采用重心轨迹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探究二者的重心演变及空间错位关系,并借助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解...
共睦态视角下艺术旅游资源开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机制——基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案例————作者:李延浩;刘力菁;孙佼佼;
摘要:《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指出,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艺术作为新时代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好艺术资源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亟待回答的理论问题。因此,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案例,探讨民族艺术资源开发如何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发现:第一,民族艺术旅游以表演和审美空间为基础,以互动仪式为过程生成在场共睦态,经由个人幸福感和集体认同...
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旅资源开发的全价值链:内涵、模型与机制————作者:孙佼佼;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旅游资源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典型领域,其中艺术资源开发尤其具有代表性——新时代艺旅资源开发不仅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也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路径。但目前,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艺旅资源开发,其内涵和机制等问题尚未得到系统解答。基于此,第一,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旅资源开发的全价值链模型,阐释其依据与内涵,剖析其涵盖的艺旅资源的发掘与生产、创造与...
构筑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作者:朱鹤;王金伟;
摘要:<正>系统研究现代旅游业体系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以及文旅深度融合的模式、机制与效应,对于推动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2024年5月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并强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为中国旅游发展指明新方向,明确新任务,为快速发展的中国...
中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中的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理论认知与应用创新————作者:张宏磊;宋瑞;靳诚;李钢;陆林;王兆峰;卢松;王辉;邹统钎;
摘要:在中国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构建中,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利用、有效保护与合理转化不仅是核心支撑要素,更是驱动产业升级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针对这一议题,本文邀请了来自地理、旅游、文化及管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旅融合、资源潜力和技术变革等方面展开讨论,综合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需关注以下重点议题:(1)重构旅游资源价值体系,跳脱“自然—人文”二元划分的传统认知,将日常生活方式、文化认同等隐性要...
文旅深度融合与资源创新利用:热现象与冷思考————作者:许春晓;冯学钢;蒋依依;梁增贤;朱鹤;王甫园;王金伟;谢霞;粟路军;谢朝武;麻学锋;
摘要: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热现象,值得学术思辨与实践探索。遴选对特定文旅融合热现象有研究积累的专家,就“数智赋能”“乡村体育赛事”“国风破圈”“官员代言”“影视赋能旅游”“异地观演”“为一博赴一城”等典型的文旅融合热现象进行思辨和剖析,并专就“情感价值”“跨界并融”“风险管控”等关联问题进行探讨,最新观点集中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尽管文旅融合热现象都表现出了大众关注度的爆发式增长、类似性复制...
政府产业引导对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的影响——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协同的视角————作者:周建平;徐维祥;郭加新;
摘要:推动城市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既需要供给侧的资本供给,也依赖于需求侧的消费激活。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在“生态—文化—旅游”的系统性框架下测度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然后基于政府文旅产业引导基金及消费试点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资本供给及需求扩大产生的政策协同作用。研究发现:(1)城市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总体“东高西低”、区域内部梯度分异的空间格局,其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框架————作者:任以胜;侯颖;陆林;
摘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对文旅融合研究的系统梳理,回顾和总结了文旅融合的概念内涵以及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价值引领,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旅深度融合借力并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2)文旅深度融合是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在资源、产品、组织、...
流量经济视角下传统村落“网红”变“长红”的影响因素与路径——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作者:邓婧;林明水;简劲松;朱鹤;林娟;甘萌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并催生各类“网红”旅游地。传统村落“爆红”既是数智技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流量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逻辑。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扎根理论和fsQCA方法,揭示传统村落“网红”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保持“长红”的路径。研究表明:(1)蟳埔村借助网络流量成为“网红”村落,其生命周期曲线因时...
媒介社会文旅融合的内涵理解与行动支撑:“双元一体”框架————作者:解佳;孙九霞;
摘要:在媒介社会背景下,文旅融合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但也面临矛盾与挑战。一方面,媒介技术发展推动新消费业态,赋能旅游产业;另一方面,网红城市和产品层出不穷,存在资源错配、环境负面效应等问题。文旅融合需要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由此提出“双元一体”框架,强调文化和旅游的辩证统一关系。媒介社会的文旅融合表现为由主客共创的主体,通过动态竞争的方式,在虚实互构的空间中实现价值融合的过程。在此框架下,政...
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作者:戴其文;郭忠媛;赖璇宇;金涛;
摘要:利用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选择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以《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PSM-DID模型,从绿色生产、绿色创新、环境质量、社会共享、绿色制度5个维度综合评估企业绿色发展,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发展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发展,并改善了绿...
中国区域专业市场演化过程与路径升级研究——以芜湖峨桥茶市为例————作者:韩玉刚;叶雷;吕爱华;
摘要:区域专业市场路径升级问题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以芜湖峨桥茶市为例,结合实地访谈数据,从关键行动者视角,解析了多尺度环境中专业市场路径升级的机制。研究发现:(1)峨桥茶市经历了雏形形成、快速扩张和功能拓展三个阶段,对应的是从无到有、从内到外、虚实融合三次路径升级过程。先导农户主导的衍生机制、基层政府主导的集聚机制、茶商群体主导的扩散机制,分别驱动了峨桥茶市的三次路径升级...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省级《光彩》
- 省级职业时空(上半月版)
- 省级《房地产世界》
- 省级当代审计
- 南大核心当代经济研究
- 省级浙商
- 省级当代金融家
- 北大核心《外国经济与管理》
- 南大核心科学决策
- 国家级经济学报杂志
- 省级财富时代
- 省级金融经济理论
- 省级《环渤海经济瞭望》
- 国家级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省级企业技术开发
- 北大核心《统计研究》
- 省级《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调研世界》
- 省级《经营管理者》
- 省级《上海商业》
- 国家级新疆石油天然气杂志
- 北大核心《经济问题》
- 北大核心经济问题探索
- 北大核心《中国注册会计师》
- 省级《黑龙江金融》
- 省级中国对外贸易
- 国家级卷宗
- 国家级《中国新时代》
- 国家级中国劳动经济学
- 国家级中国工人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