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炭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陕西煤炭

《陕西煤炭》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382/TD
国际标准刊号:1671-749X
主办单位: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神华集团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单位: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上一本期杂志:《会计之友》经济核心级杂志中
下一本期杂志:《中外企业家》省级经济期刊

    
《陕西煤炭》期刊简介
  《陕西煤炭》杂志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曾用刊名:陕西煤炭技术;陕煤科技。
  
  
《陕西煤炭》2012年06期目录
  
  带压掘进面安全掘进论证及防治水措施..........................孙二建
  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李书博
  安家岭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设备补套研究........................张峰玮
  薄层复合顶板围岩破坏数值模拟分析............................聂荣山
  浅析综采工作面高精度贯通剖面测量............................刘守维
  采煤设备管理中的油液监测体系及主动维修......................张驰
  浅埋硬煤层大采高关键装备参数优化............................张小平
  GA-BP神经网络应用于边坡稳定性预测...........................徐秋艳
  LM331转换技术在锚杆钻车中的应用.............................杨小军
  利用航片与大比例尺地形图解译岩层产状........................匡经水
  浅谈煤矿井筒检查孔施工工艺..................................丁党鹏
  软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片帮冒顶分析..............................郭瑞瑞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王小敏
  双新煤业选煤厂降低介质消耗措施..............................王彦吨
  浅析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型..............................宋卫军
  神东矿区采矿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周久华
  激光熔敷技术在设备修复中的应用..............................费可
  沿空留巷技术在黔金煤矿的应用................................王勇
  “三软”煤层综采面撤架顶板控制..............................吴新选
     
  

  陕西煤炭最新期刊目录

枣庄市滕州地热田地热特征分析及开发利用建议————作者:李佳佳;王金香;孔帅;

摘要:在分析滕州地热田已有地热地质、水文地质、煤田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地热田中深层地热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精细刻画了奥灰盖层厚度,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热、源、通、盖条件。从浅层地温场特征为切入点,计算了恒温带底板深度及温度,圈定了两处浅层地温高异常;进而计算了地温梯度,发现研究区地温梯度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地温异常现象。地温梯度异常区主要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与浅层东北部高温异常区大面...

龙王沟煤矿61603工作面定向钻水力压裂顶板弱化技术研究————作者:吉勇;刘厚宁;李萍;

摘要:针对龙王沟煤矿61603工作面坚硬顶板难以垮落引起底鼓、震顶等强矿压显现的问题,提出了定向钻孔顶板水力压裂弱化顶板的技术措施,通过水力压裂曲线分析、支架阻力、来压步距等多种手段监测对水力压裂弱化顶板进行了效果监测。压裂过程中形成多次大于6 MPa的明显压降,压裂缝向外扩展,在坚硬顶板上形成了裂缝簇;压裂后周期来压步距有明显的降低,从18 m左右降低至12 m左右,降低了33.33%;压裂前平均支架...

煤矿智能连续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高登彦;任文清;

摘要:煤炭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煤矿采掘失衡、掘进技术水平低、工作面安全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掘进技术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聚焦智能连续掘进区域感知、区域规划和区域诊断等关键要点,整合“人、机、环、管”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智能连续掘进的综合设计方案。该方案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协同控制、多维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特点,有效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感知能力、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对智能化掘进设...

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者:魏广军;

摘要:针对山西某矿工作面传统巷道支护方式存在的上隅角瓦斯积聚、顶板破碎、费时费力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原有主动式超前支护方式。分析了超前主动支护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超前支护力学模型,得出巷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案,采用?18 mm的螺纹钢锚杆,每排6根,以及?22 mm的高强度锚索,每排2根。此外,对工作面巷道支护力进行校核,得出回采巷道采用锚索进行补强支护后,超前支护力大于合理支护...

马兰矿坚硬顶板水力压裂技术实践与应用————作者:张辉;

摘要:针对马兰矿坚硬顶板所造成的巷道变形严重及端头悬顶等现象,以马兰矿18501工作面为例,对水力压裂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18501工作面的地质概况,提出了水力压裂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别从巷道底鼓、端头悬顶以及瓦斯抽采3个方面对水力压裂实施方案的应用效果进了综合性的研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水力压裂技术实施前,18501工作面的端头顶板悬顶距离由之前的10~30 m左右降低到了5 m范围内;...

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巷道掘进中的实践与应用————作者:张雪峰;

摘要:矿井灾害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预测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某采掘回风巷为例,基于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理论分析了电阻率的异常区,有效地对矿井富水区的位置进行了圈定,最后利用超前钻探对物探异常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物探异常区与钻探所揭露的富水区范围基本吻合,该技术可用于指导掘进过程中地质超前探测预报

带式输送机自动巡检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作者:秦珂玮;

摘要: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可靠性及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等缺点,对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及对应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煤矿运输现场实际巡检内容,研制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检测及自行走功能的带式输送机自动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温度、图像、声音等多状态监测,通过对机器人行走及驱动方案设计实现全天候自动巡检,有效保障带式输送机安全可靠运行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CO积聚特征研究————作者:郭元业;梁玮;薛雄飞;陈伟利;魏引尚;

摘要:CO是煤炭低温氧化产物之一,也是煤矿生产作业环境中威胁工人职业健康的重要因素。以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井下30202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的CO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测其回风隅角区域出现的CO浓度,绘制出工作面回风隅角区域CO浓度分布图,并以空气在工作面流动的机械能守恒原理为指导,测定了该区域空气静压能差值,进而分析工作面回风隅角CO积聚原因。结果表明,在回风隅角区域高浓度CO空间分布呈近似“...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特点与前景分析————作者:陈建荣;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安全生产需求的提升,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运输行业扮演了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岗位操作日益简便,企业人员配置更趋合理化,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煤矿机电运输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提升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手段。机电运输系统是矿井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覆盖范围广泛。综述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特点,探讨了其在现代煤矿中的应用及优势,并分析了该技术的未来...

露天煤矿开采区物候遥感监测及应用————作者:沈佳琦;张云鹏;

摘要:为掌握露天采矿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山西省朔州市3个露天矿区为例,基于植被物候视角研究露天开采对周围植被的扰动情况。利用Sentinel-2地表反射率数据集构建高频次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采用双逻辑回归(Double logistic)方法拟合重建了2023年NDVI时间序列。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露天矿区周围的作物和植被物候期:植被变绿期(SOS)、植被衰落期(EOS)和植被生长周期(LO...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王家岭煤矿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作者:刘峰;

摘要:为了便于掌握王家岭煤矿2号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同时结合数量化理论,将定性变量与瓦斯含量相结合,对影响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和量化。对其中的定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合理的权重因子,建立表征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数学模型,揭示了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预测结果与实际现场测定数据相差不...

基于多任务学习模型的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顶板来压预测————作者:张昆;贺广文;王青和;王泽;

摘要:工作面顶板来压机理复杂,工作面倾向长度、埋深、顶板条件、推进速度、采高、基本顶厚度,直接顶厚度均对顶板来压有显著影响。分别对初次来压强度、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强度、周期来压步距及支架阻力做出预测,发现相比于单任务学习模型,多任务学习的预测效果更佳,拟合程度更高。该研究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做出调整,提前做出预防措施,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安全生产

煤峪口矿绞车钢丝绳快速更换技术的应用研究————作者:苏志远;

摘要:煤峪口矿井下无极绳绞车使用频繁、工作强度大,极易造成钢丝绳的疲劳断裂,因此在使用5~7个月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更换。优化前主要是通过无极绳梭车带动新的钢丝绳运行,实现钢丝绳的更换。但该方案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快速更换的需求。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分析后,提出了将新钢丝绳和旧钢丝绳进行插接,利用旧绳来带动新绳的快速更换技术。根据在煤峪口矿的实际应用表明,新的快速更换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将更换时间...

水胶比对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作者:白杰;

摘要:为探讨水胶比对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利用力学性能和核磁共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灰色关联熵分析孔隙结构参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抗压强度呈递减趋势,水胶比为0.42时最优;混凝土孔径分布曲线呈现3~4个峰,主峰幅值随水胶比增大而减小;结合灰熵关联度可知,无害孔>少害孔>多害孔>有害孔;水胶比的增加导致内部流动的水增大,其内部产生较多孔隙,促使局部孔隙率增...

朱概塔煤矿采空区水对矿井建设影响评价————作者:王得瑜;

摘要:准确评价采空区水对矿井建设影响,对于煤矿安全开采至关重要。深入分析了朱概塔煤矿建井各阶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重点针对地下水、采空区积水及构造水对矿井建设的潜在威胁进行了评价,并据此制定了不同建设阶段的防治水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朱概塔煤矿3-1煤层采空区面积预计达248.0万m2,积水量约为90.0万m3。矿井建设过程中,5

基于强度理论的新窑煤矿巷旁煤柱稳定性分析及留设宽度研究————作者:朱建涛;张一铭;

摘要:随着矿井开采水平逐渐加深和煤炭需求量的增大,为了促进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资源节约和降本增效,针对巷旁煤柱合理留设尺寸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新窑煤矿4-3煤层2431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为解决新窑煤矿巷旁煤柱留设宽度依据不足的问题,基于极限强度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对巷旁煤柱上覆弧形三角块的稳定性以及其合理宽度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4312工作面煤...

陕北矿区高硫粗煤泥螺旋分选前后硫分特征研究————作者:白来平;姚雷;高博;袁雪;刘新辉;于伟;

摘要:高硫煤是我国煤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物理分选是燃前脱硫的重要手段,随着煤炭深加工工艺的发展,高硫粗煤泥的物理洗选降硫对整体煤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基于此,选取一高硫粗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筛分、浮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高硫粗煤泥以及经螺旋分选机分选得到的精煤、中煤和矸石产品的硫分含量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螺旋分选机是高硫粗煤泥脱灰降硫的有效分选设备,硫分6.05%的原料煤经过螺旋分选后,可得到硫分为1...

低渗透煤层水力造穴卸压增透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作者:张帅;

摘要:针对屯兰矿8号煤层瓦斯含量高、低渗透性、瓦斯抽采效果差等难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建立了水力造穴卸压增透瓦斯抽采数值计算模型,量化分析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水力造穴煤层卸压增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部因素中煤层瓦斯原始压力越大,水力冲孔的卸压效果越明显,而煤层原始渗透率越大,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越好;外部因素中钻孔间距越小,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越好,而钻孔直径对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

彬长矿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作者:张向阳;陈文;高丁丁;吴旋;

摘要:为了分析彬长矿区近距离煤层在4号煤层局部采动影响下,4~上煤层开采的可行性。通过对大佛寺煤矿4号煤层开采的垮落带高度与4号煤层距4~上煤层的间距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并且利用3DEC数值模拟进行辅助验证。结果证明,4号煤层局部回采后垮落带高度最大为18.71 m,最小为13.36 m,垮落带顶部至4~上煤层最小距离为6.25 m,最大为20.29 m;数值模拟证明在对4号煤层进行局部回采后,4~上煤层...

栖凤煤业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作者:王瑞杰;

摘要:针对栖凤煤业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尺寸较大、巷道变形加剧、围岩控制困难等问题,结合51503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条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将51501工作面与51503工作面之间的煤柱尺寸确定为8m宽。同时,为尽可能控制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围岩的稳定,提出采用“锚杆(索)金属网+喷浆封闭加固”联合支护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结果表明,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围岩整体变形量较小,小煤柱...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