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1-1078/F
国际标准刊号:1003-4625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省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查看金融理论与实践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浙江金融》金融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金融理论与实践》是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融各类金融理论与实务为一体。该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其紧紧扣住金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宗旨办刊,从而在全国金融理论与金融业务领域里具有重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文化品位和专业水准;并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读者反映良好,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发行量居全国同类金融期刊前列

  期刊性质:省一级的金融综合期刊,力求涵盖金融研究领域里的重大课题,反映金融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探讨金融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为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办刊宗旨:探索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拓展金融业务,反映金融运行,展示金融成果,培养金融人才。

  读者对象: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职工,经济金融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财经类大专院校的师生,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等。

  特色:坚持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紧密结合,既突出理论研究、注重学术价值,又重视实践探索、关注业务拓展,适应金融改革的发展形势。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本刊三度入选全国货币·银行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中第三次入选时荣膺全国该类中文核心期刊第一名,1999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优秀期刊,2001年度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在全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具有较大影响。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常设栏目有理论探索、金融改革、金融观察、行长论坛、问题探讨、农村金融、保险世界、证券之窗、调查报告、参考与借鉴等,非常设栏目有专论、特稿、政策性金融、国际金融、金融与法、银行与企业、金融述评等。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期望收益率不确定与最优组合选择 吴锟,吴卫星,邵旭方

  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之间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许伟河

  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 涂志勇,雎岚,周璐

  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机理研究 张茂军,李婷婷,叶志锋

  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探析:动因、演化过程及影响 许桂华,刘飞

  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基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 龙海明,蒋支政,李占国

  主权评级调整对债券市场影响--基于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比较分析 郭亚静

  农户借贷的影响因素及其福利效应分析 崔艳娟,孙刚

  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效率提高了吗?--来自21家银行的证据 王伟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与监管问题探析 高玉成,郑伟,刘俊峰

  农民期货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期货点价+基差”视角 高欣宇,余国新

  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贡献度的研究 赵予新,马琼

  中小企业区域性股权交易融资模式研究 孟令国,谢观秀

  浮动抵押之限制性担保条款的确立 陈广华,王筱婷

  基于议程设置的新闻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姜杨,闫相斌

  信息冲击、流动性冲击与我国股票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基于沪深300指数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 胡志军

  国际碳期货CER和EUA尾部动态相关性及碳减排政策对其影响研究 江红莉,何建敏,姚洪兴

  保险公司破产的经济影响与监管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孙立娟

  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家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对于刺激消费和家具行业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消费者购买模式的研究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对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模式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购买行为和购买模式分别进行梳理探析,对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模式的问题和进展简要总结,提出未来应对影响家具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关键词:家具,购买行为,购买模式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新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对家具的消费需求。目前,家具行业存消费品行业中是继汽车、食品、服装之后的第四大行业,是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行业。为更好研究家具行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模式,本文从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分别对家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阐述,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不同视角总结消费者行为类型;第二部分将家具消费者购买模式分为传统门店购买模式、电子平台购买模式和020购买模式三个维度进行论述,最后做出总结。

  金融理论与实践最新期刊目录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能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者:田岚;赵雨菲;李骥骁;

摘要:“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

信贷专业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企业融资能力和风险承担视角————作者:傅东平;顾邯沙;

摘要:行业生态的信贷专业化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信贷专业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贷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信贷专业化通过优化企业外部融资和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两个渠道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信贷专业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以...

碳信息披露对中国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作者:敦志刚;

摘要:碳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保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已经逐渐成为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工具。基于2013—2023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标准可比碳信息披露与非标准不可比碳信息披露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可比碳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初期,随着标准可比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上升,但当碳信息披露水平达到某一临界...

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的影响与机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作者:赵喜仓;洪逗;

摘要:新质生产力包含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其发展对于推动数实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进企业数实融合进程;(2)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宽企业知识宽度、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加快数实融合;(3)异质性分析表明,...

金融科技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家庭金融科技采纳行为视角分析————作者:李明贤;李灿灿;

摘要: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为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平衡面板数据,采用CRITIC权重法构建家庭层面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探讨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且农户家庭创业行为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缩小各区域农户间收入差距均有积极影响,该效应在...

供应链金融与外部薪酬差距研究————作者:乔丹;李文倩;李飚;付家雨;

摘要:基于200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企业供应链金融水平对外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供应链金融水平的提升会扩大外部薪酬差距,加快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在使用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稳健;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两种路径扩大外部薪酬差距;此外,供应链金融对高管群体、供应链集中度高、行业竞争程度大、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

中资银行国际化、ESG表现与市场竞争力————作者:管弋铭;范从来;

摘要:中资银行国际化对于加快完善金融制度型开放体系、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9—2022年中资银行国际化数据,分析并检验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更换核心变量的测度方式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资银行国际化通过提高ESG表现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讨论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

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作者:安国俊;黄世晨;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机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

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彭诗盈;王凯;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成长期、非国有、非重污染、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新...

气候物理风险(台风灾害)压力测试方法探索:基于FSAP框架视角————作者:许可;丁攀;

摘要: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能更好地评估气候风险造成的潜在损失,防范气候风险可能导致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的有效工具。然而,气候物理风险的非线性与厚尾部特征导致该领域压力测试方法探索相对缓慢。通过梳理FSAP气候物理风险压力测试的基本框架与进展,基于台风灾害视角进行气候物理风险压力测试方法论探索,并提出测试当前面临的挑战,为气候学、生态学与传统经济学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提供了参考依据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作者:王翌秋;谷智超;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使用2007—2020年中国工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升企业价值和碳绩效水平、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提高试点地区企业的股票流动性,但该作用集中于高碳行业内部,且对非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低和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更有效;更高的碳配额价格和成交量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县域福利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作者:杨荣海;李利阳;

摘要:高速公路能够实现县域间“点对点”的有效连接,既是经济工程也是惠民工程,被认为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加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变量,探讨高速公路对县域福利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基于2017—2022年全国1854个县域数据,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和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高速公路对县域福利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县域间的福利经济效应存在显著的强空间依赖性;第二,高速公...

数字供应链金融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机制——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周雷;张瑾怡;郑峰;张晓燕;金吉鸿;

摘要:通过将数字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收集北京、上海、雄安、苏州、厦门、广州六个试点地区221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供应链金融相关的试点项目能提升实体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上海、苏州、广州的试点项目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指...

金融科技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作者:牛彪;辛晓楠;王建新;

摘要:数字技术发展催生新型金融业态,金融科技成为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内部治理水平两条路径实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异质性分析...

气候风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作者:周莹莹;贾璇嵘;贾妍妍;

摘要:气候风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以ESG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探究气候风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气候风险会显著抑制企业ESG表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气候风险对非国有和战略性新兴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更为显著;(3)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两类气候风险均会对企业ESG表现产生...

ESG漂绿行为对绿色债券价格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证据————作者:刘霞;王佳敏;许叶军;郝良峰;

摘要: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推出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掀起了ESG投资热潮。然而,受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绿色债券市场出现了ESG漂绿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基于2016年至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发行的243支绿色债券,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聚焦ESG漂绿行为对绿色债券价格的影响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ESG漂...

金融科技赋能企业“双化协同”发展: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作者:王文治;张晓宇;

摘要:“双化协同”发展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表现,金融科技作为金融行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在赋能企业“双化协同”中呈现出积极作用。基于2010—2022年的上市公司样本,对企业“双化协同”度实施测度与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双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企业绿色化以及“双化协同”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企业在产权...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能源效率——兼论ESG表现的助力作用————作者:钱娟;张伦菠;张笑昂;

摘要:数字技术能突破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时空边界,重塑企业生产方式和要素配置结构,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值得研究的议题之一。以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中小规模企业、非成长期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处于数字化转...

数字信用何以刺激农户信贷需求?——基于2021年CHFS-SCAU数据的经验证据————作者:黄东奇;王家兴;米运生;

摘要: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视角,理论分析农户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以及数字信用刺激农户信贷需求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21年CHFS-SCAU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信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且经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实际信贷需求相比,数字信用对农户潜在信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与传统信贷需求相比,数字信用对农户线上信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

资产流动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作者:朱宏泉;宾雅晶;詹嘉忆;

摘要:债务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其融资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以2007—202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资产流动性越好,债务融资成本越低。机制分析表明,资产流动性通过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和增加股票流动性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显示,资产流动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受企业的成长性和企业信息披露情况的影响。在更换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度量方式、变更企业直接债务变化滞后...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