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开放导报》创刊于1992年,本刊为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4-1338/F,国际刊号:ISSN1004-6623。
《开放导报》办刊宗旨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本刊是由国务院驻深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
是我国第一份对外开放理论和政策研究期刊。内容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经济政策、经济特区的重新定位、
大国关系、两岸四地经济关系、城市(企业)国际竞争力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评论为主,前瞻性强,时代色彩鲜明,极具决策参考价值。
《开放导报杂志》获奖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期刊栏目】
开放导报杂志设有栏目有:对外开放战略研究,对外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特区新定位,两岸经济关系,城市国际竞争力,区域经济,经济走笔,开放书林。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的研究 黄鹰
我国城市治理改革趋向 陈文,孔德勇,Chen Wen,Kong Deyong
城市治理主体的职责定位 黄鹰,安然,Huang Ying,An Ran
五区域中心城市治理能力评价 王珺,夏宏武,Wang Jun,Xia Hongwu
以法制精神推进市民社会治理 刘椿,周礼红,袁冰,Liu Chun,Zhou Lihong,Yuan Bing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文红星,周文兴,Wen Hongxing,Zhou Wenxing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胡彩梅,Hu Caimei
产业政策:调节超大城市规模的选择 刘纯彬,李叶妍,Liu Chunbin,Li Yeyan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丘兆逸,付丽琴,Qiu Zhaoyi,Fu Liqin
微型金融在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的创新 程静,鲁德银,Cheng Jing,Lu Deyin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广西的先行先试 刘松竹,聂勇,Liu Songzhu,Nie Yong
论“从反垄断获技术”策略——利用外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新途径 赵晓峰,郭飞,Zhao Xiaofeng,Guo Fei
消费税能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吗 李永刚,Li Yonggang
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探索 詹小颖,Zhan xiaoying
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走向 闫海龙,Yan Hailong
医疗服务对外开放的意义和谋略——以广州为例 洪亦卿,Hong Yiqing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潜力测算 廖明中,Liao Mingzhong
海上丝路的深圳机遇与作为 陈朝萌,Chen Zhaomeng
毕业论文发表:能源学院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高校仓库管理是高校事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库房管理的作用明显增加。可是,不少高校的仓库管理仍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表格填写和物品的统计和发放。本文分析了高校仓库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并运用已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开发最大限度满足能源学院仓库管理人员的应用需求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能源学院仓库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能源学院仓库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库房管理,B/S模式,Active Server Page
1、概述
由于能源学院仓库管理没有引入信息化手段,仍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表格填写和物品统计,造成管理效率低,这与目前现代仓储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1]。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仓库的自动化管理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能源学院仓库管理、降低人力、增加工作效率的目的,应能源学院财务经营处的要求,开发基于web的能源学院仓库管理系统。
开放导报最新期刊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思路————作者:张光南;钟俏婷;张薇;杨清玄;
摘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具有一系列优势,同时也面临不少现实挑战。分析全球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展趋势,梳理其主要经验,可以从人才流动制度、人才发展评价、人才引用机制、人才中介服务、人才职业资格、人才发展环境六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路,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
论制度型开放能力提升————作者:张建威;黄茂兴;
摘要: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我国制度型开放能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启制度型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制度学习、制度对接、制度供给和制度竞争中稳步提升制度型开放能力。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把进一步提升制度型开放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围绕深化国内体制机制改革、深耕自贸试验区创新试验田、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
我国服务业开放现状与能力提升策略————作者:李俊;张昕;
摘要:服务业开放能力事关国家治理与发展水平。我国在服务业市场准入、服务贸易、服务业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然而,“准入后”的制度性壁垒仍然突出、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政策创新不够、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协同联动还需加强等诸多因素掣肘我国服务业开放实效。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美西方的脱钩断链、打压制裁对我国服务业开放合作构成严峻挑战。同时,全球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数字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助推RCEP争端解决机制完善的中国政策取向————作者:颜相子;王帅;刘文;
摘要:利用DESTA数据库对2002—2020年间RCEP成员国FTA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则深度进行测算,并测度其深度变化趋势,发现诸经济体在规则制定和实施上凸显的不同特点,缘于RCEP成员国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平衡多重因素。RCEP的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包容性等优点,但与TPP、CPTPP、欧日EPA、USMCA等高标准FTA的争端解决机制相比,尚存在规则深度有限、覆盖范围偏窄、普适性...
提升制度型开放能力:重点领域路线图————作者:贾康;
摘要:以主动对标为特点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来促进改革深化,是我国在新时代以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新路径,是进一步拥抱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升我国国际合作中制度型开放能力,一方面要把握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共性,另一方面要把握我国以往对标国际规则体系的改革发展经验,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合理结合,从数字经济及贸易、竞争政策和反垄断、产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六个重点领域,铺展路线...
以全球供应链合作推进世界共同开放————作者:唐宜红;张鹏杨;
摘要:全球经济开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负面冲击和挑战。中国继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做出大国贡献,需要进一步探索能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方案,以全球供应链合作推进世界共同开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全球供应链合作是各国发展经济和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是各国的普遍愿望和共同选择,也是当前合作实践上的重要议题。全球供应链合作在推动全球共同开放中有着深层次逻辑。全球贸易政策的协调、技术创新与标准统一、加快信任机制构建,是当...
中日韩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深层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孙晓涛;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不断进步和上层应用不断扩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日韩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意义重大,可以提升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生产网络国际竞争力,更好维护有利于三国发展的全球化环境,丰富三国经贸合作场景,更有利于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中日韩经贸投资已经深度交融,三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广阔,人工智能产业具有互补性,企业之间合作积极性很高,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空间...
美国贸易协定中劳工条款的保护主义与应对————作者:范书江;朱京安;
摘要:近年来,美国政府推出所谓“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导致劳工条款扭曲,背离国际劳工标准,严重阻碍了缔约国各方的执行意愿与合作动力。其目的除了回应其国内政治诉求,对提升国内与国际劳工治理水平根本无益。我国应高度警惕美国做法的背后逻辑与危害,在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进程中,主动降低贸易与劳工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力主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协调与指导下,坚守国家劳工标准与实践的自主性,弱化经济制裁与劳工争端的联系,...
以数字贸易赋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作者:丁国宁;赵家章;
摘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有机结合,数字贸易成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引擎。数字贸易通过扩充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推动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拓展开放型经济市场边界推动更宽领域对外开放,革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赋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与此同时,我国数字贸易...
开放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作者:倪红福;王晓星;
摘要: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的重要决策,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基于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发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升级,以及通过制度创新增强国际规则适应性,构建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不断提升开放能力的逻辑。结合自贸试验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实践,进一步提升开放能力,需要强调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多元...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着力点————作者:王晓红;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才能不断扩大朋友圈,构建起国际国内市场联通、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才能学到更多的世界先进技术...
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生态————作者:徐建伟;韩晓;王妍;
摘要: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自己的产业优势、路径优势、主体优势、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同时,也面临重大和前沿科技领域处于追赶状态、企业要素配置能力不强、落后产能转型难度较大、地方竞争导致合成谬误等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
完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吴定海;赵丹;
摘要: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融合发展的公共产品,既是以“法律”为核心的服务产品,又是以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公共产品,在市场化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面向企业提供兼具公共服务供给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双重功能,以补充、兜底作用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功能。结合深圳企业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存在供给配置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在供给资源利用不充分和供给对象定位不精准两方面。应强化需求导向,进...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形势与策略————作者:原倩;
摘要:当前,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新的跃升期,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五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即更加注重制度开放、首创先行,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平台整合,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突出特色、聚焦优势,更加注重战略对接、协同联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应强化首创性改革,找准制度型开放发力点;推进集成式改革,强化三大重点领域统筹协调;积极发展...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时代意蕴——基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视角————作者:王亚萌;邹凡;姚鹏;
摘要:当前,全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在“向东开放”的传统模式下出现区域开放布局不平衡不充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高、平台和通道支撑能力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此背景下,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向西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开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塑对外开放空间,是新时期中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
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作者:李天健;
摘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以及实践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关键所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为切入点,发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地区间的有序分工,而数字产业集群中现实和数字空间的深度交互进一步深化了分工机制,形成从“数字空间有效缩短分工‘距离’”到“现实空间生产活动的精准定位和专业化分工”,再到“区域差异化发展和比较优势联动发挥”的逻辑链条和实...
数智赋能区域开放布局优化的作用机制————作者:吴茵;卢倩倩;
摘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发展,通过动力强化机制、功能定位机制、信息协同机制和能力优化机制,可以对区域开放布局优化进行赋能。然而,数智赋能区域开放布局优化面临原有开放布局产生转型阵痛、区域开放梯度差距拉大、发展与安全关系协商难度增加等挑战。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要重塑区域开放布局理念,打破传统地理区位、比较优势,重新认知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定位;完善区域“软”“硬...
准确把握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总体思路————作者:张燕;王琛;
摘要:我国对外开放总体经历了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发开放,到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多层次梯次开放,再到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的深刻演变,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新时代新征程,适应内外部形势新变化,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理论、实践和战略上具有逻辑一致性。应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对接衔接,强化政策保障供给,发挥对外...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三重逻辑————作者:李爱民;胡蕾;李智;
摘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基于空间视角的国际贸易理论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鲜活实践丰富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开放协调度与区域发展协调度同步提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快形成,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仍面临应对传统贸易方向经贸联系受阻、沿...
枢纽型城市(群)全球资源配置新思维————作者:刁琳琳;
摘要:资源配置能力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能力,提升中心性城市(群)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本质要求。资源配置枢纽型城市(群)建设,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理论建构、功能联通、区域布局、制度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深刻体现区域高水平联动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协同。针对资源要素引聚不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可控性、高端化、融合化不够,文化交流互鉴示范引领不足等共性问题,应充分发挥“四...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省级《陇东学院学报》
- 省级《金融教学与研究》
- 国家级《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 国家级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 省级国际商业与管理
- 省级《北方经贸》
- 省级《黑龙江对外经贸》
- 省级《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工人杂志
- 省级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会计之友》
- 国家级《中国商贸》
- 省级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 省级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 国家级《新财经》
- 北大核心《浙江金融》
- 国家级《中国投资》
- 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省级T+城市
- 省级生产力研究
- 省级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杂志
- 南大核心现代管理科学
- 省级《内蒙古煤炭经济》
- 国家级现代物业·新建设
- 省级市场周刊
- 省级财新周刊
- 北大核心《食品科学》
- 省级项目管理技术
- 国家级《特区实践与理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