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 11-3199/F
国际标准刊号:1004-907X
主办单位: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查看宏观经济管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管理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商业研究》经济类核心期刊

  期刊简介: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刊,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指示创办,作为宏观经济领域重要舆论宣传阵地,杂志注重研究探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重大投资方向、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等重要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创刊于1985年1月,杂志的前身是《计划工作动态》,半月刊,内部发行。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8年更名为《中国计划管理》,国内外公开发行。党的十四大之后,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杂志更名为《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长期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分析和预测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刊登月度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景气分析资料、市场运行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报道季度、半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深化改革和改进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交流地方、部门的经济管理经验、做法和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传递国家的重要政策法规信息。期刊荣誉:《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等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惟一获政府最高奖的期刊。期刊栏目:主要栏目包括“宏观视点”、“特稿”、“形势分析”、“专家论点”、“规划与战略”、“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热点问题”、“区域经济”、“财金调研”、“三农问题”、“绿色发展”、“能源专题”、“探讨与研究”、“经济史话”、“经济新概念”、“环球经济”、“学习与借鉴”、“监测与预测”等。管理科学核心期刊投稿:关键风险指标与绩效考核研究摘要:关键风险指标(KRI)是能反映企业风险领域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管理工具。将关键风险指标有效的纳入平衡计分卡中,能够达到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的目的,增加企业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风险管控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因此,本文对二者融合进行系统研究,为实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风险指标,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

  1.关键风险指标的概念

  伴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和实施,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s,KRI)应运而生。早在2002年巴塞尔委员会就提出KRI的概念,并由RMA专业咨询与风险管理协会作为金融业KRI体系研发行动的发起人。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年7月发布的《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al risk》中明确指出:“风险指标通常是财务方面的统计数据指标,可用于监测银行的风险状况变化。”作为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测的重要工具,KRI的设计和使用也得到了我国银监会的重视。银监会在2007年5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将KRI定义为“代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高级管理层可据此迅速采取措施,具体指标例如:“失败交易占总交易数量的比例、员工流动率、客户投诉次数等”。

  宏观经济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Party Leadership Group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摘要:<正>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必须持续学思践悟、不断深化理解、全面贯彻落实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者:金轩;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作者:本刊记者;

摘要:<正>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能源领域价格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作者:何大梽;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产业对国民经济发挥支撑性作用的重要保障,对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从以往侧重对经济效益目标的追求演变为对经济、布局、科技、绿色、开放等多元目标的追求。当前,我国产业存在结构虚实失衡、外流形势严峻、基础研发能力不足、绿色溢价限制和数字技术制约等问题。对此,应遵循以壮大实体经济为关键抓手、以统筹产业境内转移和境外布...

深化农村电商发展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者:宋长鸣;刘笑;章胜勇;

摘要:农村电商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够延伸乡村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农产品销售场域、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产业生产的部分农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同质化程度高,主体市场风险意识不强,电商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缺乏专业化电商人才。对此,建议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引导乡村产业市场主体稳健经营,拉长电商平台留在乡村的产业链条,建立农村电商社会化...

建设高水平、大能级、强耦合的创新联合体————作者:申海燕;

摘要:创新联合体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探索,是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组织模式,在破解技术“卡脖子”问题、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创新系统整体效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对标建设高水平、大能级、强耦合的联合体,仍存在战略性重视不够、使命感不强、理论实践处于起步、政策制度缺乏统筹、大创新格局尚未形成、大治理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现代化强国建设与大国博...

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东北全面振兴新增长点————作者:邱灵;

摘要:<正>冰雪经济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日前,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立足东北冰雪资源禀赋,聚焦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明确了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有利于把冰雪经济培育成...

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 开创固态电池新格局 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作者:本刊记者;

摘要:<正>本刊讯2025年1月19日,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中宏国发文化发展中心承办,以“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开创固态电池新格局”为主题。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中国大唐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刘顺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韦大乐,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原主任、中国开发区协会首席顾问、原会长师荣耀,甘肃省...

交通强国:从“交通强”到“强国家”————作者:李连成;

摘要:交通强国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更高水平的交通强国建设,应由“交通强”迈向“强国家”,形成高质量运输服务引领交通强国建设,智能现代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有效的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自主的交通技术研发体系3大基石和若干重大工程夯实“交通强”,通过交通运输支撑和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和保障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国际通道和国际供应链体系3大关键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作者:郑栅洁;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

在复杂形势中掌握战略主动——2024年世界经济发展回顾及未来趋势展望————作者:常荣平;

摘要:2024年,世界经济表现为经济缓慢复苏但双重分化明显,全球通胀有所回落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偏弱,劳动力就业缺口较大且结构性矛盾突出,贸易投资加快转型但区域行业表现差异显著。展望2025年,世界经济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大国博弈、制度竞争及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将呈现再分化、非稳态、多极化3大发展趋势。对此,我国应持续加强国际形势跟踪研判,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国际合作,稳步提升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水...

持续深化国际次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作者:孙彦明;李清立;石美;孙婧伟;

摘要: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持续深化国际次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际次区域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应持续优化国际次区域经济布局,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丰富国际合作新形式,创新国际合作新机制,激发国际合作新动能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者:高国力;王婷;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强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这为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实践中,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累了较为丰富有效的做法,但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价值核算较为困难、市场机制不完善、资金支持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对此,应强化制度保障,健全价值核算体系,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扶持...

乡村全面振兴下推动金融支持农民增收————作者:刘梦珂;张栋;魏巍;

摘要: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助推农民增收的过程中,金融尤其是普惠金融应发挥应有作用,为农民群体提供便捷畅达、更有温度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农民群体获取收入的渠道分别是依托涉农产业赚取收益、进城务工获得报酬、获得财产性分红和借助政策性金融产品增加收入。针对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应从健全金融助农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大对涉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强化对进城务工农民...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作者:杨建飞;刘雯雯;

摘要: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农业资源要素趋紧、生态环境恶化、产业效益不彰、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供应能力、要素配置、生产方式方面具有正向作用。新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存在多维度目标需求,应立足资源禀赋的特点与优势,从强化粮食供给、生态农业建设、数字农业发展、深化多种形态的适度规模化经营等方面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协同发展————作者:逯新红;

摘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对实现创新驱动、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质量效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借鉴国家、园区和企业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实践经验,多措并举以促进优化循环机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调,以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

正视困难 坚定信心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作者:韩文秀;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科学谋划2025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为我们看清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者:金轩;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等出席 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作者:本刊记者;

摘要:<正>本刊讯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副秘书长袁达、肖渭眀出席,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指出,2024年,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作者:丁金学;

摘要: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网络规模、设施质量、服务水平、管理养护和功能拓展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等方面暴露出一些新问题。随着步入建设攻坚期、养护发力期、约束趋紧期和转型窗口期等多期叠加的新阶段,应实现“四个转变”: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乡村拓展向城乡协同转变、由综合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围绕优化网络体系、分域分类施策、补...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ngji/339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